認識性取向障礙 「同志」失戀也需看心理醫生

2020-11-23 佛山在線

性取向障礙主要指同性戀。自從國內外的醫學界將「同性戀」在疾病分類中剔除,就「同性戀」而言,已不屬於治療的對象。然而現實生活中,由此給當事人及其親人帶來的心理影響,還是需要找心理醫生幫助。佛山市第三人民醫院李崇勇醫生介紹,同性戀者及其家屬主要問題多集中在焦慮、抑鬱等方面。而無論男、女「同志」,也會失戀,他們失戀的反應有時很嚴重,此時也需要看精神、心理科醫生。

  李崇勇。

李崇勇表示,如果是家長帶著小孩來,經判斷屬真性同性戀(即非境遇性)的,家長應接受這個現實,因為同性戀不是病,治不了。同時,子女也應多照顧父母的感受。其實現在同性戀的個體,在學生中再也不是秘密,大家對他們都是接納的。對於家長來說,應對對自已的孩子寬容點,由於目前科學上還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沒能力改變他,只能改變自已的觀念接受他(她),否則痛苦的是自已一家人。社會是在進步中,也許二、三十年後,全社會對同性戀現象按受度超過70%以上,由此而找心理醫生就不多見了。  
  
來源|佛山日報
文|梁煒健 通訊員佛市三宣
編輯|何欣鴻

相關焦點

  • 32歲剩女被「騙」看心理醫生
    為了解開心裡「疙瘩」,幾天前,老黃夫婦「巧妙」安排黃潔到醫院看心理醫生。記者調查得知,黃潔的遭遇並非個例。催婚、逼著去相親,成了許多大齡單身男女春節長假的「特別節目」,有些心急的父母還偷偷地帶著大齡兒女去看心理醫生,詢問性取向。
  • 《捫心問診》:醫生也要看心理醫生
    (本版用圖均為本報資料圖片)《捫心問診》:醫生也要看心理醫生李健鳴向好幾個朋友推薦過美劇《捫心問診》,原因是很多人都對西方現在似乎很流行的各種類型的心理治療感到好奇,而這部連續三季長達105集(不要膽怯,每集才20多分鐘)的美劇不僅能給觀眾足夠的常識,讓觀眾了解到治療過程中醫生和病人之間必然會出現的
  • 不無自我中醫心理療法:心病還需心藥醫
    心理疾病都是假東西,又這麼害人,我們何必要它?我們何必用一個假東西來害自己?所以我們要下決心徹底治癒心理疾病。但治好心理疾病,必須先解決如下幾個問題。1.必須承認自己是心理疾病,願意接受心理治療 。如果不承認心理疾病總是覺得軀體有病那就不能有效利用心理方法治療的,尤其心理只能信,不能辯,因為心理障礙符合邏輯,讓人感覺有道理,突破心理障礙則不符合邏輯,讓人感覺沒道理,病人若要根據感覺和邏輯與心理醫生爭辯,再厲害的心理醫生也辯不過心理病人,只要病人頑固堅持自己的錯誤認識,心理醫生就束手無策。
  • 同性戀男子稱治療性取向時被電擊
    小振表示,在他所接觸的同志群體中,尚沒有通過心理治療改變性取向的例子。從事臨床與教學心理領域研究的學者高長平表示,電擊一般在精神專科醫院使用。面對法官,小振以侵犯健康和人格權提起訴訟。心理諮詢師「買的證」姜開成也是心語飄香的主任心理諮詢師。
  • 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學科江敏俊 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
    ,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科主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璐齡醫學院精神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華老年醫學學會認知障礙分會(ACDC)會員。2020年,企鵝醫生整合平臺優勢,匯聚國內外優質人才,以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璐齡醫學院精神心理學博士江敏俊為學科帶頭人,匯聚眾多國內外心理學博士、碩士,臨床經驗超10年精神科醫生、個案時長超8000小時心理諮詢專家,傾力打造企鵝醫生精神心理科,以高品質精神心理服務,守護人們的心理健康。
  • 拉姆建議穆勒去看心理醫生,德國球員承受的心理壓力需得到關注
    比技術上的滑落更為棘手的是,穆勒在心理層面似乎也遇到了「坎」。德國媒體《南方德意志》透露,穆勒在冬訓前曾經找過拜仁和德國隊的雙料前隊長拉姆去談心了。可能有些球迷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穆勒和拉姆的關係那麼好,假期去找一找老朋友「吐吐心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南方德意志》接下來的跟蹤報導就讓球迷們擔心不已了——拉姆建議穆勒去看心理醫生。
  • 是不是同性戀, 看臉就知道, 美國研發同志雷達解析度高達90%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也在進步,手機都可以做到人臉識別,而這項技術也被科學家們研究出來運用到識別人體性取向上來,識別人臉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性取向,這是美國研發的一個技術是不是同性戀,看臉就知道,美國研發同志雷達解析度高達90%,這項AI同志雷達可以通過人臉識別判斷出這個人是否是同性戀,只需要掃描人臉也可以判斷,多張照片掃描後判斷率更為準確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您:如果您有上述的單一症狀,您可能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果您有上述的多個症狀,您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問題。我們人類是非常情緒化的生物,情緒化就會造成我們心理的波動。舉個例子,假設某天早上起床,窗外有小鳥在叫,家人都非常的高興,覺得心情非常愉快,但是你感到非常生氣,你大發雷霆,說這有什麼好高興的,其實你是因為不想去上班才生氣,所以你產生了焦慮、煩躁的心理變化。
  • 林剛,王成春 ∣ 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本文通過問卷對36所高校的1855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調研,實證檢驗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對創業教育是否具有調節作用進行驗證。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關係,其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弱相關關係。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存在顯著調節作用,對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調節作用不顯著。
  • 林剛,王成春∣大學生創業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
    本文通過問卷對36所高校的1855名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調研,實證檢驗大學生創業者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對創業教育是否具有調節作用進行驗證。 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者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顯著相關關係,其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與心理健康存在弱相關關係。創業教育對經濟趨利型價值取向存在顯著調節作用,對滿意客戶型、服務社會型價值取向調節作用不顯著。
  • 心理健康納入體檢,確診抑鬱症、雙相障礙的孩子很可能會激增!
    相信這樣的消息令國內每一位精神心理障礙診療從業人員都備受鼓舞!抑鬱症是最常見、危害也是最大精神心理障礙之一,終於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進一步重視。直到現在,很多人仍對抑鬱症抱有誤解,對患者及其家庭帶有歧視眼光,患者及其家人的病恥感仍比較強烈。而且抑鬱症的自殺率極高,每年經媒體報導的、因抑鬱症而自殺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
  • 如何識別同性戀同志雷達
    .,)等人的一篇論文認為,「同志雷達」還算比較準確,對性取向的判斷是和典型的性別角色相關聯的。α 同志雷達的準確度裡格爾等人的論文中,第一部分的研究調查了「同志雷達」的準確度,同時也考察了到底是同性戀者的雷達更精確,還是異性戀者的。
  • 疫情過後,PTSD,神經症和心理障礙或許也將集中爆發
    注: 文中所提到的 心理障礙,心理創傷 創傷應激障礙,精神障礙,神經症等等這些都可以籠統的歸結為心理疾病或是心理問題,但具體在專業還是有區別的,這只是篇雜文 ,所以就不做具體區別和解釋了 1 PTSD: 創傷後應急障礙,個體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
  • 北京哪個醫院看心理疾病看的好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 失眠/多夢、抑鬱症、焦慮症、精神障礙等精神疑難疾病。 北京哪個醫院看心理疾病看的好?現在心理病很普遍。
  • 從北醫三院產婦不幸病亡風波看社會心理管理|北醫三院|產婦|風波|...
    這個事件據說已經處理完結,現在需要社會有不同角度的反思,筆者認為一個需要反思的就是社會的心理管理缺失,我們不妨先從相關事件方官網來看看對此事件的社會心理反映。中科院理化所官網上2016年1月16日有一篇《關於我所楊冰同志不幸去世有關情況的說明》:我所楊冰同志因妊娠於2015年12月28日進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住院。
  • 心理專家釋疑同性戀衝擊體壇 中外性取向無差異
    前幾天在華南師範大學聽課,根據一位教授的說法,同性戀在國外慢慢被接受,特別是作為世界心理學權威的美國心理學會都認可同性戀屬於正常的心理狀態。其實,美國心理學會最早也認為同性戀是異常現象,是一種心理疾病,後來認為同性戀是人類在進化中發展出來的另一個分支,就像當年達爾文進化論中說的人和黑猩猩,並禁止心理專家和精神病專家對同性戀者進行所謂的心理矯正。
  • 同性戀緣何不敢見光 性取向研討會記者遭驅逐
    一個很有意義的性取向研討會原本「正大光明」,但卻拒各路媒體記者於門外,倒是顯出幾分神秘。同性戀無疑是這次研討會的主要話題之一。同性戀,這種未能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的社會現象,在社會走向多元化、人們越來越包容的今天,本不應再成為禁忌的話題。但會務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你們進去了,他們可能就走了。他們對人們有戒備心理。」
  • 為追男神休學整容 心理專家:因為突受刺激患了體相障礙
    原標題:心儀男生沒追到女孩崩潰揮眉刀  心理專家診斷其因為突受刺激,患了體相障礙  伴隨七夕節的到來,微信朋友圈另類「曬愛」達到巔峰。七夕禮物由原來的小禮品逐漸演變為名表、珠寶、名車。甚至被稱為老三樣的鮮花、巧克力和燭光晚餐不再是絕對的主角,替代品變成了打著情侶招牌的新三樣——金飾品、手機、筆記本電腦。
  • 失戀後的自我療傷:
    心理上的精神勝利法:   這招對於不甘承認事實但就卻無奈接受事實的人來說十分管用.  比如,安慰自己自己會有屬於自己的一段緣分,只是時機問題.   或者"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隻花"云云.
  • 心理障礙之生物心理學
    因此,現代生物心理學認為,許多心理障礙不僅僅涉及認知、行為、發展和社會文化因素,還涉及大腦和神經系統(Insel,2010)。       在遺傳學的最前沿,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繪製出了完整的人類基因圖譜。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對尋找特定心理障礙與基因之間關係的行為遺傳學家來說,時機已經成熟。但是研究並不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