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標籤的背後:30+未婚女性,是殘次品?

2020-11-26 騰訊網

我不結婚

我不欠誰一個解釋

作者 /子時江夏

主編 / 小九

十點視頻原創

「你年齡真的很大了。難道你認為你的年紀在婚姻市場裡還是個很好的年紀?」

「你不想生孩子?你竟然想讓男士接受你不生孩子這個想法?」

這些話是不是聽著熟悉又生氣……

熟悉的是,每當身邊的女性或是我們自己,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必然會遇到催婚的問題,如果到了所謂的適當年齡還沒有嫁出去,在長輩眼裡便意味著不再有好的選擇。

生氣的是,我們的人生,被一個又一個類似「剩女」的羞辱名詞局限著,無數優秀女性為之掙扎改變,卻始終難敵傳統觀念的壓制。

近來,《乘風破浪的姐姐》爆火,《三十而已》引起現象級討論,公眾的視野似乎越來越走進30+女性的生活,探索她們的內心世界。

優秀的女性在職業領域內發光發熱,可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永遠少不了的催婚催育。

在傳統觀念的苛刻眼光下,我們似乎永遠難逃審視。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沒有在「適婚年齡」出嫁的女性會被視作殘次品、失敗者。

或許,從這部外國人視角下,歷時四年,拍攝的三位典型中國職業女性的紀錄片

《中國剩女》裡,我們能夠探究到答案。

亦或許,我們也能從中,看到自己的故事。

所謂「剩女」

是傳統觀念壓在女性身上的一座大山

34的邱華梅,是一家港資企業的律師,未婚,單身。

她出生於山東省的一座偏遠小村莊裡,家裡一共五個姐妹,在這樣一個落後的地方,她北京某政法大學畢業的學歷成為家人的驕傲。

可是這樣的驕傲沒有維持多久,便被她「大齡未婚」的現狀而擊碎。

每當她回家,總會聽到這樣這樣的抱怨:

「家裡除了你,還有誰沒結婚的啊?」

「所有人都結婚,你怎麼能不結婚不生娃呢?」

「咱當初那麼沒錢,就算賣血,也要供你上學,誰知道今天是這副樣子。別人問起來,我都沒法說。」

姐姐讓她索性別回來了,生怕鄰居說閒話,外甥甚至沒心沒肺地喊她「光棍姨」。

無數指責化為利刃向邱華梅襲來,起初她還能夠強撐著堅持自己的決定,到後來,卻慢慢被對雙親的愧疚和不被理解的委屈擊垮。

她也曾試著做出過妥協,還找了紅娘來介紹,並精心打扮了一番,卻不想自己僅僅是提了希望對方「良好教育,尊重女性」的要求,都會被紅娘嗤笑,還反問她

「你還認為自己處於婚姻市場裡很好的年紀嗎?」

在相親時,被本地男子以「和外地女孩交往壓力大」而拒絕;在公園,因為學的是法律專業,被給自家兒子找媳婦的大媽嫌棄。

邱華梅多年奮鬥換來的一切驕傲,在傳統家庭和相親市場裡不堪一擊。

28歲的徐敏,國企工作,單身,未婚。

她是北京本地女孩,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家裡已經給她買好了汽車和房子,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這都是一個條件非常好的女孩子。

她其實並不抗拒結婚這件事,也曾為尋找另一半而努力過,甚至去參加過公園的百人相親大會。

可萬般努力敵不過父母的百般挑剔,當她談起自己的心儀對象,會被母親以「不是北京戶口」而拒絕。

「門當戶對」是父母對她婚姻強硬的規定,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準她繼續發展。

而每當她想爭取一次,堅持自己的意見時,總會換來母親不在乎的冷笑。

徐敏良好的教育,殷實的家境,全部來自於父母的心血,這些外人羨慕的所有,卻在日漸增長的年歲裡,成為她的枷鎖,讓她失去反抗的底氣。

36歲的蔡琪,已婚。

她的婚姻倉促而急躁,短短一年時間,她便完成了結婚、生子、搬家、換工作等一系列人生變化。

她其實並不是迫切地期待婚姻,要不然也不可能這麼晚才急著結婚,但她確實是拗不過父母反反覆覆的催促:

「還是應該走常人走過的路。」

「別人都是這麼過來的,我們也都是這麼過來的。」

結婚後,從前屬於自己的休閒時間,被繁雜瑣碎的家務事佔據,她也從一個滿心夢想的文藝女孩,變成只為孩子操心的寶媽。

蔡琪也曾反思過,是否步入婚姻是對父母、對社會的一種妥協,是不堪「剩女」標籤的困擾。

她也曾坦言過:「沒結婚之前,我的生活很有趣。婚後的生活沒那麼有趣了,甚至無聊。」

以上全都是真實的故事,她們是紀錄片《中國剩女》中的主人公,她們是中國式「剩女羞辱」的典型代表。

她們的故事中濃縮了千千萬萬個女性對於「剩女」標籤的困擾和掙扎。

她們也許不是抗拒婚姻,只是還未找到合適的人生伴侶;也許是對人生有另外的規劃,婚姻還不在計劃內。

但傳統觀念和來自家庭的壓力,將她們對於婚姻的需求壓制在一個年齡段內,如果超過了這一年齡段,便是「不孝順」「不正常」。

但就像邱華梅說的那樣,社會對女性婚姻的束縛像極了舊社會的裹小腳:

「可我偏偏腳很大,有著更多的理想和期待,這鞋子我穿進去會疼。我不想穿進去。」

結婚和生育,從來不是女性的全部

從什麼時候開始,結婚和生育,被認為是女性生命的全部?

著名火箭女科學家布裡爾,在她88歲高齡去世時,《紐約時報》以她為主題撰寫了文章。

這篇文章是這樣開篇的:她的俄式酸奶燉牛肉堪稱一絕,隨著丈夫的工作搬遷,有長達八年的時間,她放棄自己的工作專心照顧三個孩子,她的兒子馬修說「她是世界上最棒的媽媽。

然後才是對她一生科學成就的介紹與撰寫。

但布裡爾一生的成就眾多,她還發明了使衛星能保持在正確軌道運轉的推力機制。

而這一切殊榮卻抵不過她作為一個妻子如何如何、她為孩子如何如何……

傳奇民權領袖多蘿西·海特,畢生都在為種族平等與性別平等奮鬥。

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她終生未婚、沒有孩子,簡直是奇恥大辱!

後來美國論壇出現了一個名為「多蘿西·海特的女人們」的帖子,發帖者稱:

「對於我和其他慶幸世界有這樣一位民權活動家、女權運動領袖的人來說,她留下了無數的女兒。」

是啊,她是多位美國總統民權事務顧問,也曾榮獲兩項美國最高榮譽,是眾多美國民眾心裡的英雄,很多人甚至稱她為國度的希望。

這樣一位偉大的女性,即使未婚未育,也絕不會影響她的魅力與成就。

更近一些的,陳喬恩。

外界總是對於她的年齡和她一個人的現狀的過多幹涉,追在她的後面問:你都40歲了,為什麼還不結婚?

可是縱觀她的狀態:

熱愛生活,平日裡喜歡照顧流浪貓,養一些小動物,和朋友們相伴滑冰,會給自己精心挑選花束,用心收拾住處,閒暇時間就四處旅行。

認真工作,根據自己的現狀挑選合適的劇本,不再把自己局限於偶像劇,努力轉型。

也難怪她會無奈:「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對大齡未婚女性這麼苛刻,我們說我們很快樂,大家卻不相信呢?」

實在不難理解她的困惑,有那麼多的優秀女性,在為自己的人生奮鬥。

她們不再被婚姻和生育局限,她們擁有令人豔羨的事業,有滿足自己的愛好,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閃閃發光。

而婚姻,是她們對於人生的一種選擇,絕不是一種妥協。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她自己的意義

清華最年輕博導、女科學家顏寧在30歲時就成了清華最年輕的博導,僅僅一年後就被特聘為清華大學正教授。

可她並不是常人眼中古板的科學家,她的生活很有趣,她愛追星,愛發微博,愛追各種綜藝。

她的優秀與平易近人讓她被外界廣泛關注,而無論她因為什麼話題出現,大齡未婚這一個點總是被人反反覆覆提起。

對此,她只有一個回應:

「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

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選擇去做全職媽媽,或者你選擇去做文職人員,都沒有問題。

最重要的是,這是你經過思考,你獨立的選擇。

你不是屈服於家庭的壓力,不是屈服於社會的壓力,要勇敢,要遵從你的內心,認真去想一想,你到底想要什麼。」

女人最大的魅力,在於不給自己人生設限的勇氣。

獨立、自信、勇敢,才是一個女人最美的樣子。

不需要所有人的認可,只需要實現自己人生更多價值的可能。

是否結婚,有沒有孩子,並不是判斷一個女人價值的標準,更不應該以此來對她指指點點。

結婚和生育從來都不是女性生命的全部,一個女性應當有決定自己是否結婚、是否生育的權利,並且不應該因為自己的決定而被別人說三道四。

她可以選擇做一個洗手作羹湯的家庭主婦;也可以選擇做一名照顧小孩的全職媽媽;更可以成為一個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者自己生活的未婚女性。

把自己的人生梳理清楚,並且加進數種精彩,對於女性而言,是比結婚和生育更重要的存在。

別再讓「剩女」標籤綁架女性的人生,與諸位共勉。

作者:子時江夏,在大大的世界裡找一方屬於自己的小小天地。本文由十點視頻原創首發。

十點視頻,600萬人的文藝生活平臺,陪你看見更溫暖的世界。

相關焦點

  • 社會心理學:越是有「鴕鳥心態」的女性,越容易成為「大齡剩女」
    「大齡剩女」想著逃避,大概有以下3個原因。(1)受「喪文化」的影響,大齡剩女缺乏足夠的自信。「葛優躺」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標籤,是當代社會年輕人「高壓態」的一種逆反表現,面對高昂的房價,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年輕人採取了一種自嘲的方式來逃避現實。
  • 剩女都是「社會頂層」?真的是這樣嗎
    現代社會,結婚不再是一個人的必然歸宿,單身逐漸越來越流行,晚婚晚育幾乎成為了一種常態,與之相伴相生的必然是大量的未婚人口,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剩男剩女。就剩女來看,主要受近些年社會的發展,思想觀念的轉變,女性的崛起同時,也讓她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事業上,對個人情感考慮的比較少,再加之學歷等因素,造成了晚婚這種現象,最終成為了剩女。不過在剩男和剩女這件事情的看法上,卻有一個普遍的共識,那就是往往剩男都是社會底層,而剩女往往都是社會的頂層。
  • 女子因未孕遭虐待致死的背後反映著什麼
    這件事情背後反映了傳統生兒育女的封建思想對女性合法享有的生育權的迫害。生育權是每個人的權利,任何人都無法左右,包括自己的家人父母在內。但是在我們生活當中,經常發生家人催生孩子的情況,一旦一個女人不想生育或者無法生育那麼她的一生就是殘缺的,一定會遭受他人冷眼相待。
  • 30歲還不嫁人就是剩女?到底是誰給的定義,姑娘別再傻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30歲的單身女人被迫淪為了剩女,仿佛過了30歲她們就不能自主自己的人生,有時候社會對女性實在是太殘忍了。有些女孩會跟家人表明自己的想法,現在暫時不想結婚,結果換來的是一番父母自認為的「有理有據」的教育。當知道你30歲了還沒談戀愛的時候往往就會給出一個定義:是不是太挑了?
  • 未婚女性泌乳 警惕高泌乳素
    原標題:未婚女性泌乳 警惕高泌乳素   哺乳期女性泌乳是正常現象,可對於未婚未孕的女性來說,就不正常了。未婚未孕的梁小姐偶然擠壓乳房時,居然見到有類似乳汁般的白色液體流出來。醫生在問診時發現,梁小姐除了泌乳外,這半年來月經量比以前少,月經也不規律,常常兩三個月才來一次。經檢查後發現,原來這些異常是因為體內的泌乳素增高在作怪。
  • 5000萬女孩被「剩女羞恥」刺痛:不被定義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故事中的女孩從出生開始,手腕處就有一個標籤。上面刻著兩個日期,分別是出生日期和30歲生日。她們就像包裝好的商品,時間一到就過期了。裡面有一句臺詞很扎心,「如果我們沒有將人生大事,在紙上一一打勾,即將步入 30 歲的我們是否就此貶值?」
  • 以色列導演鏡頭下的中國剩女:女博士嫁農村小夥,律師不婚被嘲笑
    剩女一詞,按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6)》中解釋,指的是超過27歲仍未結婚的單身女性。 若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如今在北京,「剩女」數量就已經突破了80萬,拿下世界之最,而全國的「剩女」數量,更是居高不下,儼然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 大齡剩女年關難過 「找老公培訓班」起步價萬元
    年關難過,大齡未婚女青年的年關更難過,而現在連90後都到了晚婚年齡。  不過,脫單又有了新武器——相親培訓學校。妹子,你願意花上萬元來為自己脫單嗎?  年關難過   相親屢不成功   剩女求相親培訓   最近,1983年出生的李默很焦慮,馬上進入2014年,再怎麼算,她也不得不面對自己已經30歲的事實。
  • 32歲剩女被「騙」看心理醫生
    春節期間,有公司發起名為「過年你被『催婚』了嗎」的調查,在1452名受訪的單身男女中,五成男性認為「25歲之後仍然單身的女性」屬於「剩女」,受訪女性則認為30歲才能稱為「剩女」。接近八成男女都認為,應該在24~30歲這個年齡段結婚。  調查結果顯示,24歲以上的單身男女八成遭到逼婚。在所有的「催婚」理由中,「別人都結了,就剩你了」這一條最能打動自己。
  • 剩女真的很「掉價」嗎?這3個女人的話,有力回擊了嘲笑剩女的男人
    女生剩下就叫剩女,而男生剩下卻多了很多稱呼,比如成功人士,鑽石王老五等等,這本身就是對女性的一種不公平。 女人剩下真的會掉價嗎?其實不然,女人在剩下的同時,她們的人生閱歷,內在涵養,眼界,學識能力等都在不斷增值。
  • 我們該如何看待大齡剩女?
    我們該如何看待大齡剩女?說起科學家,大家最能想到的肯定就是那種斯斯文文,戴著眼鏡的高材生了。他們滿腹學問,思想境界很高。不過,科學家一直和美女帥哥是掛不上鉤的。畢竟注重內在的人,對於外在自然要看得淡薄一點了。但是科學家也有一朵鮮花,她不僅是科學界很少見的女科學家,還是一位顏值超高的女科學家。
  • 未婚女性如何做婦科檢查?提醒:常見的檢查方法大致有這幾種
    許多未婚少女認為婦科檢查應當是在結婚有性生活之後才需要進行的體檢,錯誤的認知讓許多未婚女性的婦科疾病逐步嚴重,為女性的身體調養和各種婦科病症的治療帶來了更多的難度。但實際上未婚女性也是可以定期做婦科體檢的,醫生會採用保護處女膜的檢查方式,在不破壞處女膜完整性的情況下實現一系列的婦科檢查。
  • 科大訊飛AI營銷雲發布30+女性洞察報告 經濟獨立有底氣
    「姐學」、「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 隨著這些熱詞的大火,「30+女性」再次大規模進入公眾討論的視野。近日,科大訊飛AI營銷雲「數說」系列洞察報告發布30+女性專題 ——《浪姐無價,又A又颯》(以下簡稱《報告》),對30-50歲一二線都市白領女性進行深度洞察。
  • 女性洞察報告:浪姐無價,又A又颯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30+女性更加鮮活豐富的形象和勢不可擋的消費影響力。《報告》顯示,超過五分之一的30+姐姐處於未婚狀態。>30+未婚姐姐購房佔比達62.7%。同時,一二線城市30+姐姐的二胎意向較三四線城市更低。無論是「精英女性」還是「完美媽媽」,撕掉標籤,都是努力經營人生的姐姐。
  • 新東方口語:「剩女」用英語怎麼說?
    曾幾何時,「剩女」成了大城市的話題。這個詞讓一部分大齡單身女青年感到尷尬,不過也有自詡自己為「剩女」的自信御姐。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剩女」如何翻譯為英文。   「剩女」可以說成:   1. single woman over 27/unmarried female above the age
  • 年長的剩女希望男閨蜜履行「30歲你沒嫁,我就娶你」約定
    與女性閨蜜相比,男閨蜜給女性更溫暖的感覺。因為男閨蜜會站在男人的角度,用男人的心思給予女人更大的寬容和體貼。  對於單身女性來說,如果她們想把男閨蜜關係從單純的友情升級為愛情,那就是遠遠不夠只需一句原話,一個眼神,一次體驗。  愛這種東西,還需要你愛我。如果他們錯過了在一起的最佳時機,最好放手。讓自己永遠活在過去的回憶裡,是一種自我折磨的痛苦。
  • 小縣城裡的體制內剩女: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擇偶難」群體
    「剩女」這個詞早就在年輕人的口中流行了起來,只是對於這個詞的概念,大家還只停留在北上廣等因為競爭壓力大遲遲沒有結婚、後來有了高收入卻沒有適合結婚對象的三十歲左右的女人身上。而現在,小縣城的體制內剩女可一點也不比一線城市的剩女少。中西地區,很多小縣城裡,多得是三十歲還沒有結婚的女人。她們並不是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只是因為多種因素,她們遲遲沒有結婚。
  • 什麼是「鴕鳥心態」,為什麼大部分「大齡剩女」都具有?
    社會解讀之解讀剩女作者:愛情走過的時候版權:本文獨家發布於百家號「社會解讀」,謝絕轉載單純地研究「大齡剩女」沒有任何意義,其背後的社會因素才是根本。很多關於「大齡剩女」的描述或評論都很片面,比如認為她們眼光高,認為她們拜金,認為她們私生活不好等等。其實,大部分「大齡剩女」被剩下,都離不開一種心態——「鴕鳥心態」。
  • 縣城優質剩女嫁人成難題,只怪父母心太軟
    小縣城的優質剩女結婚成老大難,無奈責怪父母葉子大學畢業後,並沒有留在大城市發展,而是聽從父母的要求,回到家鄉,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就業。在這個小地方,一個名牌大學生也算是稀罕人物,葉子憑藉出色的學歷和能力,進入了當地的銀行系統,而且很快就晉升為中上層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