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方新報》報導,近20年間,日本年輕男女中不結婚、不談戀愛的比例不斷攀升,其中女性的比例更是增加了1.5倍。
此新聞一出,就以4.3億的熱度迅速登頂話題榜單。看來,大家都很關注這個事。那麼中國年輕女性呢?
曾看過一個廣告視頻。故事中的女孩從出生開始,手腕處就有一個標籤。
上面刻著兩個日期,分別是出生日期和30歲生日。她們就像包裝好的商品,時間一到就過期了。
裡面有一句臺詞很扎心,「如果我們沒有將人生大事,在紙上一一打勾,即將步入 30 歲的我們是否就此貶值?」
這就是中國單身女性的真實處境。
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讓她們承受著世人賦予的「義務」---結婚、生育、顧家。
如若到了「期限」沒有執行,就是別人口中的「剩女」,沒有資格等待真愛,也沒有資格追求夢想。
可怕的是,這種思想早已深深紮根大部分人的骨髓。
01
在2007年教育部發布的報告中,「剩女」成為了171個漢語新詞語之一,指27歲以上的單身女性。
一個「剩」字,彰顯了嗤之以鼻的態度。我們經常說剩飯、剩菜、殘剩,「剩女」這個詞,就像是將女性當作一件物品,而不是一個人。
過了該結婚的年紀,沒有市場了,就只能當任人挑選的大白菜。
上半年,由以色列導演紀錄片——《剩女》刷爆網絡,揭開了中國單身女性的悲哀與無奈。
邱華梅是一名律師,34歲,單身,定居北京。在家人的催促下,她走進了婚姻介紹所。
面對紅娘的照例詢問,邱華梅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受過良好教育,尊重女性的意願,比如一起分擔家務。
聽到這,紅娘仿佛司空見慣,她毫不留情地諷刺,「你不漂亮,不是美女。」「你的年紀真的很大了。」
當邱華梅提出不想生育時,紅娘更是以「不要自欺欺人」回絕了她。本以為紅娘只是誇大其詞,但在之後的幾次相親中,邱華梅遭到了更殘酷的審視與度量。
山東老鄉說不能接受女方比自己強,北京本地人說不想找外地女孩,公園裡的大媽說,「律師太厲害了,娶到家裡就完蛋了。」
最後更是直言,「你放過我吧,不合適,別聊了。」
這讓邱華梅十分沮喪。她學富五車、事業有成,在婚戀市場,卻一文不值。
邱華梅的要求高嗎?其實並不。但在相親圈裡,稱得上是妄想。
在中國的婚戀市場裡,年輕、漂亮、溫順,是眾多家長與青年的擇偶準則。
那些知識淵博、頭腦清晰的女性,被他們認為「強勢、沒價值」,就連邱華梅的父母也說,「讀書沒用,嫁得好就行。」「不結婚的女人,都是不正常的。」「不結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令人窒息的話語,將邱華梅盯在了羞辱柱上,她被世人判定為:不結婚,就是有罪。
02
邱華梅的父母,其實是整個社會的的縮影。在現代文明社會裡,人們口中的「剩」,父母心中的「怕」,為女性提前規劃好了一條固定的路,讀書、工作、結婚、生子,詳盡到每個年齡就得做哪個事。
但去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大數據顯示,在全國140萬對夫妻的離婚案件中,有超一半是女方提出來的。這意味著什麼?
每一年,都有超過100萬的女性在婚姻中崩潰。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前段時間,網上一個帶娃嫻熟的全職奶爸火了,被網友親暱稱為「奶爸小強」。
據小強說,孩子出生後,家裡沒有老人幫忙,於是他決定辭職在家專心帶娃。
2019年5月起,他的每天,都是從夜裡開始的。
11:20、12:00、2:00……他被寶寶的哭鬧聲叫醒,慌慌張張起床衝奶粉、哄寶寶睡覺。
好不容易寶寶睡著了,又到了起床買菜做飯的點。
吃過午飯後,他又急急忙忙去洗衣服掃地。
下午,他要帶寶寶出去「放風」。
傍晚,他要卡著點在妻子下班前做好晚飯,期間還要不停衝奶粉、哄寶寶。
一天下來,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這還只是正常的帶娃生活,一旦遭遇孩子生病,那才真是夠折騰。
由於缺乏休息和睡眠,他開始大量脫髮、記憶力下降;由於沒有時間鍛鍊,他開始發福,長出大大的肚腩;
也經歷過「產後抑鬱」,感受到了和社會的脫節。2020年8月25日,他官宣了離婚。
被問起離婚原因時,小強只說了一句話:「柴米油鹽的瑣碎不斷侵蝕著生活,這麼多年感情也不斷被衝擊留下一地雞毛。」
兩情相悅的聯姻,都能被生活的雞毛打敗,更何況沒有情感基礎的捆綁呢?
當婚姻中男女的位置調換,這或許能給我們一點啟示:當代社會,女性承受的遠不止這些。
還記得薛教授在《奇葩說》中,談到過「婚姻的經濟學意義」。他說:「結婚就像是辦企業,籤合同。雙方都需要拿出自己的資源出來,但是通常是女性早一點付出,生育、撫養照顧家庭等;而男性的作用比較晚,大器晚成,30、40歲之後作用才起來。這意味著一方播種施肥,另一方收割,這一點是不對等的。」
也就是說在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中,女性是天生的弱勢者,婚姻對於女人而言,是一場充滿風險的投資。
所以,她們更加有權選擇,去不去承擔這份責任與苦難。
我想,結婚生子,確實非常美好,但應該是兩情相悅、自然而然發生的事,不應成為我們畢生的追求,更不應成為評判此生有無價值的標準。
03
其實「大齡剩女」的話題,早就不新鮮了,但在每次抽出重新論調後,「剩女」一詞,也仍代表著負面意義。
在單身與結婚中間,我們應該允許有自由追求幸福的人。
前幾日,金莎拒絕與男嘉賓盛況繼續約會,被眾多網友痛批「活該單身」。按理說,盛況誠實,穩重,有擔當,的確是一個很完美的結婚對象。但愛情,是不講理的。
盛況希望另一半是他的戰友,互相扶持、一起成長,而金沙卻希望另一半,是一個能引領她的人,像郭襄和楊過那樣,一見鍾情、一眼便是一輩子。
彈幕很多人說,「金沙太理想化了,一大把年紀了還能做公主夢。」
可是,婚姻難道不應該有感情嗎?女孩子那麼努力,不就是希望有這一點婚姻自由嗎?
人生如此漫長,如果不是因為愛情在一起,怎麼看都是一部荒誕的悲劇。
蘇更生說過,「如果有什麼是女孩要懂的道理,那麼應該是,愛情是你的社交生活,而不是生活,結婚生子是你的人生選擇,而不是你的人生。」
或許,在愛情、婚姻、家庭中,每個人都應該更多關注自己的主觀感受,而不是權衡利弊、顧全大局。
04
每每提起一些違背傳統主流思想的敏感話題,都極易引發兩個群體的對立。
但其實,討論一個問題,不是為了針對或者反對某個群體,而是為了爭取每個個體的選擇權。
在「剩女」這個帶有悲劇色彩的詞彙背後,是一群擁有自我意識、獨立人格的優秀年輕人,在向社會反抗:我們不拒絕婚姻,只是拒絕不完美的選擇。
一個進步的文明社會,應該對結婚選擇權有更大的寬容,讓想結婚的結婚、想單身的單身。
近年來,男性的單身率大幅提高。除了與男性本身基數大有關,也是男性獨立意識覺醒的體現。
儘管大環境下,女性在年齡、婚戀方面受到的壓力更大,但事實上,不論是女性還是男性,都不應被逼著成家立業,不應被迫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婚姻是人生的一種路徑,不是唯一,也非必然。
或許,中國的年輕人在面對婚姻問題時,都少了一份自信:我這樣就挺好的,為什麼要迎合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