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男都是「社會底層」?剩女都是「社會頂層」?真的是這樣嗎

2020-12-05 老叟

現代社會,結婚不再是一個人的必然歸宿,單身逐漸越來越流行,晚婚晚育幾乎成為了一種常態,與之相伴相生的必然是大量的未婚人口,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剩男剩女。

所謂的「剩」即剩餘的、剩下的,從性別來看,剩男較為常見,也比較多見,畢竟從全國範圍來看,男性要比女性多出3000多萬人,這也就決定了在理想的一對一匹配之後,仍然有3000多萬人找不到對象,最終成為光棍。

就剩女來看,主要受近些年社會的發展,思想觀念的轉變,女性的崛起同時,也讓她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事業上,對個人情感考慮的比較少,再加之學歷等因素,造成了晚婚這種現象,最終成為了剩女。

不過在剩男和剩女這件事情的看法上,卻有一個普遍的共識,那就是往往剩男都是社會底層,而剩女往往都是社會的頂層。得出這個結論,主要有以下這幾點緣由:

①男多比例失調決定了女人「好嫁」,嫁不出去的,多半自身條件較好

男多女少成為我國較為普遍的現象,因此男性娶妻的難度比女性嫁人的難度要高得多,甚至有人調侃說,不管多麼歪瓜裂棗的女人,都能嫁得出去。相反,男性娶妻卻比較難,不僅要求自身條件好,有上進心,還得要看家裡能不能買得起房,拿得出彩禮。

而女人嫁人就不需要這麼多的物質條件,只要女孩願意嫁,總有人願意來娶。因此,那所謂的「剩女」,嫁不出去的原因並非是自身條件太差了,恰恰相反,是因為自身條件太好了導致。這也反映出剩女多半是社會上中高端人才,而娶不到媳婦的男人,多半是因為自身條件差,而家庭能提供的幫助又少導致。

②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頂層女性人數也越來越多

如果女性的學歷普遍較低,那成為社會頂層的女性也會大幅度減少。社會頂層多剩女,也主要是因為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女性越來越優秀,讓社會頂層的女性群體也越來越多。基數大了,嫁不出去的多一些,也很平常。

③女性更偏向嫁到城裡,導致底層女性人數越來越少

在男女的婚姻嫁娶方面,其實是存在一個「階層差」,有句老話叫做「人往高處走」,如果男女比例正常,那男女的配對真的可以達到「門當戶對」,同一階層的男女配對就可以。

但偏偏是男多女少,這也就給了女性選擇的機會,往往女性都希望丈夫比自己強,因此更願意找比自己高一階層的男性,這樣一來,社會最底層的女性數量將大為減少,這也導致了社會底層的男性找不到同一階層的女性。

同樣,男性在擇偶的時候,更傾向於選擇「弱一點」的女性,也就是找比自己第一階層的女性。這樣一來,就剩下了社會頂層的女性和社會底層的男性這兩種人了。

剩女多半優秀,剩男則相反,背後3個原因,你中了嗎?那麼各位朋友,你的身邊這樣的現象常見嗎?歡迎交流、分享。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社會底層?
    我國已經消滅了剝削階級,那麼有社會底層嗎?從理論上來說,勞動不分貴賤,職業不分高低,共產主義沒有社會底層。可這話說的連小孩都不相信,如果有兩個人,一個當官的,一個挑大糞的,連小孩都知道,挑大糞的人很臭。
  • 開捷達VS5一般都是什麼人?屬於社會底層嗎?
    可真的是這樣嗎?好像也不見得,身邊很多人收入不同,開的車卻沒有太大的差別。月收入七八萬和收入幾千的人,差不多都是開著10來萬的車上下班,極少有人上下班開很貴的車,除非人家是真的,窮得只剩下錢了。回家的路上聽到人們閒聊,說的好像是開捷達VS5的人,一般都是社會底層,這有些太以偏概全了吧。買不起車的還有那麼多,買上車的倒成了社會底層,這就尷尬了。
  • 從社會底層爬到社會上層真的很難嗎
    很多人,感覺自己處在社會底層,生活的比較痛苦,因此,很想爬到社會上層去,但他們往往也心知肚明,這種難度非常大,基本不用妄想。但事實上,真正的所謂的上層社會其實是指名門望族,至少是那些能在所在城市住上別墅的人群,然而,即便對於這些人,也要排除那些素質不高的暴發戶才更為準確。
  • 一個社會底層人的尊嚴
    文/於凡諾一我見過了太多次,當一個社會不那麼高大上的人,那些底層職業,那些社會底層的人,被人提起的時候。再治費用都沒了!我不想給爸爸媽媽添麻煩了!我也不想給姥姥姥爺添麻煩了!仿佛瞬間,心被蟄疼了一下,我不治了!
  • 有人說「社會底層的惡是真的惡,看不到別人的好處與好」你認同嗎
    有人說「社會底層的惡,才是真的惡,看不到別人的好處,也看不到別人的好」說實在我很反對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點歧視社會底層的人,我實在想不清楚什麼人懷揣著什麼心理才能問出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說世界那麼大,到處都是好人,到處都是壞人,沒有你想像中好
  • 32歲剩女被「騙」看心理醫生
    父母都是醫生,家中環境寬鬆自由。最近兩年,眼見女兒已經「奔三」,父母才詢問女兒的婚事。  「我不喜歡男的,哈哈!」問了幾次,女兒總是這樣回答。「我們一直以為她是在開玩笑。」老黃說,今年春節長假時,見女兒又沒帶男友回家,老黃夫婦疑問越來越大,並決定帶她去看看心理醫生。為了讓黃潔去醫院,老黃夫婦花了不少腦筋,最終通過在醫院的朋友幫忙,採用「騙」的辦法,把女兒拉進醫院。
  • 一個大齡剩女的心裡話:怕的不是沒車沒房,而是自視清高
    因為婚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這就導致了我們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容易太較真,導致很多人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卻沒有結婚。02現在的社會依舊存在很多的大齡剩男剩女,她們在面臨婚姻問題的時候也是特別的認真甚至特別的茫然,越是年齡大越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一個大齡剩女的心裡話,怕的不是一個男人沒車沒房,而是自視清高,看不起別人,一個男人最怕的就是自命非凡。
  • 剩女真的很「掉價」嗎?這3個女人的話,有力回擊了嘲笑剩女的男人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大齡剩女的普遍心聲。 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大齡單身女人一向苛刻,很多人都認為,女人一旦過了適婚年齡沒有結婚,就是嫁不出去,就是沒人要的「剩女」,這真的太偏激了。
  • 為什麼寧死也要遠離底層社會?
    媽媽說,不是因為他貧窮,那時都差不多,主要是他爺爺就家暴奶奶,他爸爸又是打媳婦,因為一棵樹,就能拿鐵鍬打鄰居。所以我現在明白了,媽媽在爸爸去世後,拼命的讓我們讀書,走出去,遠離底層社會。我說的底層事指認知,思維方式,與學歷金錢等能看到的無關。
  • 大齡剩女年關難過 「找老公培訓班」起步價萬元
    年關難過,大齡未婚女青年的年關更難過,而現在連90後都到了晚婚年齡。  不過,脫單又有了新武器——相親培訓學校。妹子,你願意花上萬元來為自己脫單嗎?李默說,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該咋面對相親對象了。  不過,前兩天一個閨蜜給李默出了個主意,「閨蜜說看到有相親培訓學校,教會我們這些大齡單身女青年怎麼相親,怎麼找到合適的另一半。這是老天要拯救我的節奏嗎?」  李默說,不管怎樣,這樣的相親機構都得去了解一下,「沒準真解決了我的煩惱呢!」
  • 《恐怖直播》: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吶喊
    不禁又讓我想到了類似的電影比如最為熟悉的《熔爐》、《七號房的禮物》包括電視劇《Signal》,沒錯,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了,這些影視劇的訴說的都是來自於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故事。他們的生死在劇中都不被重視,更像是任人擺布的一顆棋子。一切從利益出發,一切為了XX的利益,打著一切以大局為重的幌子肆意地踐踏他們的生命和尊嚴,甚至不惜找他們來當替罪羊。
  • 什麼是「鴕鳥心態」,為什麼大部分「大齡剩女」都具有?
    社會解讀之解讀剩女作者:愛情走過的時候版權:本文獨家發布於百家號「社會解讀」,謝絕轉載單純地研究「大齡剩女」沒有任何意義,其背後的社會因素才是根本。很多關於「大齡剩女」的描述或評論都很片面,比如認為她們眼光高,認為她們拜金,認為她們私生活不好等等。其實,大部分「大齡剩女」被剩下,都離不開一種心態——「鴕鳥心態」。
  • 周國平:不相信任何事情上都能插一嘴的是哲學
    羊城晚報:那如果有人將您的書列入「心靈雞湯」,您介意嗎?  周國平:是不是「心靈雞湯」,我覺得讀者最有說服力,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自由,我不會因為有不同的意見就生氣。我寫的許多文章無非是看了大師作品的體會,所以我一直認為,自己的作用就是當好一座橋梁,把人們帶到大師的面前。
  • 要是人人都有一顆「人人平等」對待的心,那麼社會就會更加美好!
    我不知道這個對地勤動手的大媽是何種身份,也說的不究其打人背後的真正緣由,而是想以一個底層人士,同是從事服務行業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這個始終微笑著的地勤活得很硬氣,社會底層的工作者都值得被尊重!對於對待底層勞動人民,最常見的就是清潔工人、農民工、服務員,他們為什麼會是社會底層勞動者,他們幹著別人不願意做的工作,拿著最少的薪水,幹著最辛苦的工作。我想沒有一個人願意去掃馬路,去端盤子洗碗,去工地搬磚。在他們身上,我看出了有時候勞動和薪水是不成正比的。或許在這裡會有人說,因為他們沒有知識,所以只能靠體力來幹活,這句話一點兒都不假。
  • 《歲月神偷》:社會底層人民是新時代的建設者,同時也是犧牲者
    有這樣一家人,他們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他們作為最普通的社會成員體會著人間的酸甜苦辣,也在回味著歲月偷走的一切。《歲月神偷》這部影片是以上個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著鞋匠羅一家經歷的一切溫情且又悲哀的故事。
  • 為什麼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百萬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去試試……為什麼很多人勤勞一生,還在社會底層?因為如果僅僅通過努力就能成功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窮人了, 二八原則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我們普通人怎麼和他比?什麼叫做成功?難道就是財富和社會地位嗎?
  • 《無名之輩》裡的平凡人「幹大事」,底層人民頂起整個社會
    相信我們大家都有同樣的一個感受,那就是你我都是無名之輩。在當今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可就是平凡人。最近有這麼一部電影,無名之輩講的好像就是社會裡的你我他。但是有一句都得說,那就是平凡人也能幹大事,底層人民才撐起了整個社會。《無名之輩》裡面的男主角,讓我們想起了在生活中慘遭失敗的人。
  • 社會底層的人們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些你根本無法想像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是廉價衛生巾的問題,一片衛生巾三毛錢,很多人說那麼便宜質量能過關嗎,誰會買那麼便宜的東西。其實在你我看來,現在社會還有人缺錢買這麼便宜的生活用品,可答案是有很多人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他們也許連吃飯都成問題,我的朋友公司在甘肅有扶貧項目,那裡貧窮山村基本上頓頓吃馬鈴薯,可以填飽肚子,但生活對於他們來說也只能叫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