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不相信任何事情上都能插一嘴的是哲學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 實習生 張甜甜

  近日,作家周國平帶著他的新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來到「南國書香節」與讀者見面。新書內容完全脫胎於他1996年至2012年的演講。雖然他表示自己並不願意成為「演講專業戶」,但經過多次演講,思路愈加系統清晰,覺得這套書竟也有點像是「小型專著」。

  今年69歲的周國平近期的目標是完成一本學術著作,內容大致關於中國人接受西學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同時還將繼續完成對尼採作品的翻譯。

  越是實用,

  哲學的含量就越少,就越不是哲學

  羊城晚報:從您的新書《周國平人文演講錄》談起吧。整理講稿是非常浩大的工程,這項工作大約用了您多長時間?

  周國平:我好幾年前就想整理我的演講錄,此前曾經有過一個成果,這次是作了徹底的整理,有不少增補和刪減。我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整理過程也有不少感觸,比如說,因為約請方的要求,我講得多的題目是人文精神、人生哲學、幸福問題等,這就促使我在這些題目上作比較系統的思考。而在重複講同一題目的過程中,根據聽眾的互動,我自己會作進一步的思考,不斷調整內容使之臻於完善。過去我在這些題目上的思考是散見在單篇文章裡的,現在把相關講稿整理出來一看,竟有點像是小型的專著。這使我發現,做講座與寫作未必全是衝突,像大學教授們那樣在講課的基礎上寫專著,其實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羊城晚報:您的演講和文章將您有關哲學的一些看法融入到生活中的具體事件中,通俗易懂,這和大眾對哲學的刻板印象非常不同。

  周國平:枯燥、艱澀、唯心,這只是普通人對哲學的誤會。哲學是對人生和世界兩大根本問題的追問,事實上,哲學領域真正的大師之作是最鮮活的,但往往一轉述,裡面有生命光彩的東西就給弄丟了。本來有血有肉的東西,最後弄成幾根骨頭給你啃,你能嘗到多少本來的滋味?教科書,解讀,心得,這些都是轉述,或對轉述的轉述,有的不知是轉述了多少次,其結果必然是原創性遞減,平庸性遞增。

  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原著都很難讀,多數大哲學家的文字並不晦澀。像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那樣晦澀的是少數,多數是好讀的,比如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尼採的文字非常優美,英國哲學家培根、休謨、約翰·穆勒的文字非常曉暢,讀起來很舒服的。

  羊城晚報:那麼大眾對哲學的認識是否存在一些誤區?

  周國平:誤區有很多,比如「哲學實用化」的傾向。上世紀六十年代,所謂「工農兵學哲學用哲學」,實用化達至登峰造極,把哲學當作解決工作生活中一切具體問題的靈丹妙藥,無論遇到什麼問題,只要「一分為二」或「抓主要矛盾」似乎就都迎刃而解了。從總體上說,以前是政治實用主義,把哲學當作政治的工具;現在是市場實用主義,流行營銷哲學、卡耐基式的處世哲學之類,教人如何賺錢、如何公關等等。而且前面所說的實用主義和實用主義哲學又是兩回事,因為詹姆斯、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畢竟是哲學,是對一些根本問題的思考,而現在流行的這些根本就不是哲學。哲學是智慧,不可與技巧、計謀、權術混為一談。

  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討論一個問題,便會有人說,你拿哲學觀點分析一下吧。我一律婉謝,我不相信在任何事情上都可以插上一嘴的東西是哲學。越是實用,哲學的含量就越少,就越不是哲學。

  我要當好一座橋梁,把人們帶到大師的面前

  羊城晚報:由於畢業生就業困難,現在大學的哲學系成了非常冷門的專業,喜愛哲學的人,在今天可能會被嘲笑為不切實際的形而上愛好者。您怎麼看「哲學」在今天的「失意」呢?

  周國平:實際上,在任何時代,哲學都不是熱門,不是大眾的事,但也不是個別專家的事,我想可能是對靈魂追求比較強烈的這部分人的事。在我們這個物質主義的時代,很多真正有靈魂追求的人感到壓抑、孤獨,這些人恰好是最需要哲學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在是沒有信仰的時代,以前有意識形態的影響,但現在這個東西也不能完全指導我們的生活了,在這樣的時代,可能哲學能夠提供一種方式。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有一句話說得好,大意是哲學能夠為尋求信仰而又沒有找到的人提供一種有信仰的生活。哲學實際上是尋求信仰的過程,你始終走在路上。如果你真正深入到哲學裡面去,總在思考世界和人生的根本問題,儘管沒有得出最後結論,但你總是在這樣一個狀態中,這本身就給了你的人生一種格調。思考這些問題的人和不思考的人,他們的生活是不一樣的。

  羊城晚報:我看到您在微博上和不少年輕人互動,是不是青少年更需要哲學?

  周國平:哲學一方面尋求信仰,另一方面又具有探索性質,它的這個特點也許能夠成為處於困惑中的現代人最合適的精神生活方式。如果青少年在精神成長時期能夠學會用哲學的眼光跳出周遭的環境來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對他們以後過有意義的精神生活很有價值。

  羊城晚報:或許正是由於大家都在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嚴重匱乏,而讓哲理小散文在圖書市場上大受追捧,被稱為「心靈雞湯」式的書賣得很好。

  周國平:人肯定無法完全拋棄精神生活,在物質生活之外人總會有精神的需求。雖然當代是個極端功利化的時代,但畢竟外在物質帶給人的只是短暫有限度的享受。哲理小散文因為短小,又闡發了人生道理,既滿足了一定的精神生活需要,又適合當代人快節奏的生活。

  羊城晚報:那如果有人將您的書列入「心靈雞湯」,您介意嗎?

  周國平:是不是「心靈雞湯」,我覺得讀者最有說服力,每個人都有發表自己意見的自由,我不會因為有不同的意見就生氣。我寫的許多文章無非是看了大師作品的體會,所以我一直認為,自己的作用就是當好一座橋梁,把人們帶到大師的面前。

  我只是把與鄧正來的私人交情寫入書中

  羊城晚報:《人文演講錄》這套書第二冊名為《幸福的哲學》,您目前的生活狀態幸福嗎?隨著年齡的增長,您對幸福的理解是否也發生了一些改變?

  周國平: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跟我的愛人、女兒在一起,我感到生命的快樂,而讀書、寫作是我從少年時代就非常著迷的事情,從中得到精神上的快樂。每天早上我步行穿過一個公園到我的工作室讀書、寫作,下午五六點再步行回家,晚上和家人在一起。我對幸福的理解就是兩條,一條是享受生命,一條是享受人的精神屬性。作為一個生命,要有健康的生命態度,作為精神性的存在,要有自由的頭腦、豐富的心靈、善良高貴的靈魂,這樣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對幸福的理解我一直未變。

  羊城晚報:您的演講有不少談到愛情和婚姻。如今「剩男剩女」成為社會熱門話題,各種相親節目也在電視臺輪番上演,您怎麼看待「剩男剩女」現象?

  周國平:「剩男剩女」是當下的一種社會現象,這顯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生活節奏快,社會過於功利化,人與人之間缺乏信任和安全導致「剩男剩女」的大量出現。但這個概念本身是有問題的,具有相當的貶義,對個體權利的蔑視,不管是個人原因,還是社會原因,個體都有權選擇在愛情婚姻上作出自己的選擇。

  羊城晚報:去年,您寫的那篇《想念我生活中的鄧正來》在網絡上傳播得很火,有讀者看完之後表示不滿,認為您在悼念朋友的文章中表現得過於自戀,您看到這些批評了嗎?

  周國平:我沒看到這些評論。我不是這麼看的,我寫這篇文章流露的就是我和鄧正來之間的私人交情,這段情誼非常難得,我寫的都是真實情況。鄧正來像兄長一樣待我,熟悉的朋友都知道的,我只是把我們之間的感情寫在文章裡。

  羊城晚報:也有看法認為您在這篇文章裡表現出對女性的不尊重。

  周國平:可是他就是這樣對我太太說的,我想這是他對我的厚愛吧。

  羊城晚報:這些批評的聲音讓你生氣嗎?

  周國平:不會,我已經練出來。文章寫出來就跟我沒關係了,我不太關注別人的意見,隨人說去吧。

  周國平

  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著有《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採與形上學》、《守望的距離》、《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寶貝,寶貝》等;譯有《尼採美學文選》、《尼採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相關焦點

  • 周國平的哲學私房課
    02哲學不是膠囊最近興致勃勃地做周國平老師的哲學私房課,在對接第三方平臺時,屢屢被問:「我的用戶為什麼要學哲學?」……「用戶花了180塊,能看到花在哪了嗎?」……哲學不是膠囊。而哲學,它處在頂端,它影響的是意識形態。它讓變化發生。04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所有的變化都是從思考開始的。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哲學家叫泰勒斯,他首先是一個天文學家。他抬頭望天,思考宇宙奧秘。
  • 周國平:人生應該力求兩個簡單,物質生活的簡單,人際關係的簡單
    有一次有個男孩請教周國平,如何區分雞湯和哲學?周國平問他:"你讀了我的書,最大的感受是什麼?"他坦誠的說:"有點雞湯。"周國平說:"那其他的呢?實際就是哲學。"不說讀懂周國平,就讀懂了生活。我們今天來安利周國平老師的一本書:《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書中周國平說:"一個專注於精神生活的人,物質上的需求必定是十分簡單的。
  • 周國平:無論人工智慧多發達,人的全面發展還得靠每個人自己
    12月12日,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國平談及人工智慧與人的全面發展時說,「我覺得這真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應用和享受人的這些精神能力。」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享受網際網路的好處有兩個前提關於網際網路和自我教育,周國平指出,網際網路凸顯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及其重要性,也因此顯現出現行教育在培育自我能力方面的很大不足。「我講的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在自己的興趣引導下自主學習的能力。」周國平解釋。在他看來,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我學習。
  •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學
    人無壓力輕飄飄,木有規定任務,木有責任,可能什麼也做不成。人哪,不逼一下自己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潛力。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因為工作時腳踝意外受傷,環泰山60Km徒步比賽去不成了,這一休息下來,一股作氣的那種內在生命力也受影響了。但後來沒有放棄堅持每天徒步的習慣,這個習慣幫助我隨時保持鮮活、輕鬆、明快、自然的生命狀態。
  • 濃濃的八卦之心,特別愛管閒事,無論什麼事情都插一手的星座男!
    提醒愛管閒事兒,這一次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女生,而且是年紀已經很大的老婆婆,為人比較熱心,什麼事都喜歡插一手。其實對於男生來說也一樣,也有幾個星座的男生特別愛管閒事,無論什麼事情,只要是自己能夠插上嘴的事情,都願意插一手。仿佛他們就是正義的化身,總之就是特別愛管閒事,無論什麼事情都要進去參合一下!
  • 周國平VS俞敏洪:傾聽孩子的聲音,成就家庭的幸福
    當然,我平時也鼓勵他儘可能多讀書,各種書籍都可以讀。  周國平:作為家長來說,我覺得特別重要一點就是你要順應他智力的那種類型,其實每個人的智力類型是不一樣的,這個我體會特別深。我女兒從小就愛讀書,她很自然,我們沒有給她任何的影響,當然薰陶是有的,我們都愛讀書,所以她讀書是很自然的事情,她從小就讀書。
  • 江西南昌縣:蓮花書屋周國平開講,引爆昌南文化衝擊波
    隨後,在全場熱烈的掌聲之中,周國平老師登場開講。長達2小時的講授與互動,現場熱情高漲,金句頻出,掌聲雷動。蓮花書屋首講人,周國平首談人生往事、閱讀之趣講壇現場,周國平先生娓娓道來,其用"開啟人生的智慧,傳承精神的高貴"詮釋閱讀的意義以及"讓人充實"、"讓人高貴"、"讓人優秀"表達了閱讀的現實價值。
  • 豆瓣8.8《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一本受崔健等人熱捧的哲學書
    即使表面裝作無所謂,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都潛伏在我們心裡。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沒有什麼人或者理論給我們指明方向,我們很可能就會被一些世俗的觀念帶偏,平庸甚至錯誤地走完一生。周國平老師的著作《尼採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完成於1985年。
  • 聽說懂哲學的人都很厲害,怎樣讓自己喜歡上哲學?
    喜歡上哪一類型的文化,這個是不能去強迫的,只能跟隨自己的愛好,經歷,心境的變化去發自內心由衷的喜歡。對於自己真心不愛,但又強迫去喜歡和學習的東西,又哪裡能夠看得進去呢,也是沒有心情去深入理解與專研的。不能聽說別人覺得什麼厲害便去學什麼,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 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
    呵呵呵呵噠噠從小我就不是非常喜歡看書,雖然老愛去圖書館捧一大摞書回家,但大多都以超期結束我和它們之間的緣分。每次看書時都喜歡邊吃邊看,總是不能十分專注,達到心流狀態。畢業後我時常感嘆,這一輩子都「直」過來了,真是太理科直女了,缺少人文情懷。所以雖然每天做著瓶瓶罐罐的科研,我非常渴望能夠擠出一兩個完整的時間段去讀書。而哲學,是我仰望的方向。
  • 周國平: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較勁的人生,才能走得更快
    然而,人生,不是戰場,並不是我們在每一場戰役中都要獲得成功,有時候,選擇退讓,能夠令我們走得更輕鬆、走得更快。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必和自己較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同時也有自己的長處。有的人不善言辭,但是考慮事情很周到,辦事讓人放心;有的人很健談,但是丟三落四。
  • 選一本哲學入門書
    這個時代,乍一看哲學很不受歡迎,大家都忙於實務,哲學就顯得沒用而玄虛。但也不盡然。比如哲學入門書《蘇菲的世界》,就從西方火到東方,在中國,自20年前初版以來,一直再版,一直暢銷。電子書時代,你到任何一個網絡閱讀平臺上,只要能找到這本書,必會發現每一頁上,相當於視頻彈幕的評論和留言都有好多條,大大超過一些爆款流行讀物。
  • 啥叫「哲學殭屍」?會咬人嗎?(一)
    怎麼中文網際網路上的介紹不多、講的他看不明白。時至今日你還能在西方一些大型機場的書店裡找到這本書,這本被哲學家和科學家廣泛引用的著作,可以稱得上是當代哲學之經典。查莫斯本人則成了書中提出的「哲學殭屍」一詞的代言人。這一超越哲學的界限,並深刻影響了我們今天所謂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重大哲學突破究竟是什麼?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哲學不是知識的本體,而是一種活動。哲學不是對事物進行理論或解釋,而是反思我們知識的結構——我們自己的知識,以及集體的知識。這是一種保持思想紀律的方式:不輕信,不懶惰,不縱容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現代世界,哲學是一種很大程度上退回到學術界的實踐。它與晦澀的術語和可怕的寫作聯繫在一起。但這並不是說學術哲學家本身有什麼問題。
  • 2020中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積累:哲學故事素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積累:哲學故事素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020中考作文熱點素材積累:哲學故事素材匯總   不受歡迎的烏鴉   有一隻烏鴉打算飛往東方,途中遇到一隻鴿子,雙方停在一棵樹上休息。鴿子見烏鴉一副飛得很辛苦的樣子,關心地問:你要飛到哪裡去?
  • 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刻 做不後悔的父母
    天下父母能給孩子的禮物,不可能有比這更貴重的了。  素質是薰陶出來的  周國平沒有特意教女兒認字,但啾啾5歲時已認識不少字了。啾啾認字大約有幾個途徑,一是,平時開車外出,她喜歡讀路旁商店的招牌,有不認識的字就問父母。二是,她看著歌譜彈鋼琴,開始時大部分字不認得,慢慢就對上了。三是,看有字幕的動畫片,由聽臺詞而認識了字。
  • 作者本人答不對語文閱讀題 猜"作者意圖"頻出錯
    (原標題:語文試卷上「設坑給人跳」的閱讀題,是真正的閱讀嗎?) 「挖了那麼多『坑』的考題究竟能不能很好地測出學生的閱讀能力?」你肯定也曾產生過這樣的懷疑:一邊做著語文試卷上的閱讀理解題,一邊想,作者真是這樣想的嗎?
  • 相信真金不怕火煉,相信陳銘溫暖純良
    至今我還猶記陳銘在2018年第五季《奇葩說》的總決賽上所說:「我們一生都還是個溫暖純良的人」,在最後一場比賽中,陳銘也以超過顏如晶51票的優勢獲得了勝利。對於能夠說出這樣有水平話語之人,很難相信他會學術造假以及假愛妻子,乃至於看完對陳銘的「申討證明」,我都不相信他會人設崩塌。
  • 寧願相信有恐龍,也不能相信男人的嘴,這些都是經驗之談
    文 / 瘋子妞兒哄哄騙騙,不知真假,很多女人卻失敗在哄的這個字上。有些男人把哄作為欺騙的手段,一哄就好的女人有價值嗎,一哄就好的女人會得到尊重嗎。一個真正認錯的男人不會說那麼多的花言巧語。真正的哄不是用嘴,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一句好聽的話不如一次實際行動,一桌可口的好菜,一句真誠的道歉。 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其實眼見的也不一定就是實。就像葉念琛說: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有障眼法,看見的未必是事實,真實的東西你未必能看見。就比如說送禮物這種事一定要走心,禮物不分貴賤好壞,只要用心了,就是好禮物,如果因為別有什麼用心和目的,去送禮物,這樣的禮物還有意義嗎?
  • 周國平:精子與卵子
    文/周國平一個男哲學家告訴我們:男人每隔幾天就能產生出數億個精子,女人將近一個月才能產生出 一個卵子,所以,一個男人理應娶許多妻子,而一個女人則理應忠於一個丈夫。我要問這位男哲學家:在一次幸運的性交中,上億個精子裡只有一個被卵子接受,其餘均遭 淘汰,這是否意味著男人在數量上過於泛濫,應當由女人來對他們加以篩選而淘汰掉大多數 ?我真正要說的是:性生理現象的類比不能成為性別褒貶的論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聽到在男女之間分優劣比高低的議論,雖然不像這樣披著一層 學問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