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的業務生意寥落,閒暇時間補完了《李屍朝鮮2》,又看了《釜山行2》,都是殭屍/喪屍片的續集,突然就想起之前朋友問我,這個「哲學殭屍」是個啥,怎麼中文網際網路上的介紹不多、講的他看不明白。那麼咱就來寫一寫,這個所謂的 Philosophical Zombies 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哲學殭屍」與影視作品中描繪的的殭屍不同, 它們沒死,更不會咬人;之所以稱之「殭屍」,只是一個抖機靈的比喻,是一種抽象概念,有某種超自然的意味,正如查莫斯(David Chalmers)為首的一些哲學家說:哲學喪屍存在之可能,恰恰證明了人的內心世界,不是能夠簡單化約為生物及其生化反應(比如腦神經的連結),諸如此類的物理原理就可以簡單描繪的的事物。
如果說人的內心世界不是物質的,難道人有靈魂嗎?你別騙我啊,我可是堅定的唯物主義者;這些哲學家的不好好說話,他們究竟想說些什麼?
儘管「哲學殭屍」這種說法聽起來很荒謬,但它的的確確涉及到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哲學問題,無法以三言兩語、生活化的方式簡單說清。如果你讀到這裡,還對哲學殭屍,以及所衍生出的哲學問題保有好奇,並具有相應心理準備與耐心,那就請繼續讀下去。
啥叫「哲學殭屍」?「哲學殭屍」一詞,因當代最著名的澳大利亞心智哲學家哲學家大衛·查莫斯(David Chalmers)的著作而聞名於世,最早實際上是在1974年由羅伯特·柯克(Robert Kirk)提出。自此之後類似的思想在哲學史上屢見不鮮。直到1996年,查莫斯的《有意識的心靈》(Conscious Mind)一書出版而聞名天下,這本書也成為暢銷書。時至今日你還能在西方一些大型機場的書店裡找到這本書,這本被哲學家和科學家廣泛引用的著作,可以稱得上是當代哲學之經典。查莫斯本人則成了書中提出的「哲學殭屍」一詞的代言人。
這一超越哲學的界限,並深刻影響了我們今天所謂認知科學和神經科學的重大哲學突破究竟是什麼?在討論相關的哲學論述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哲學殭屍」是一個怎樣的假設:我們可以想像有一種在肉體組成上和我們一模一樣的存在——無論物理結構、生理結構還是神經結構,全都一模一樣。但如果談及內心,就像查莫斯說的那樣,內心是「漆黑一片」。設想如果有一個和你看起來一樣的的哲學殭屍,它的智商與你相同,你們的行為模式也完全相同,它甚至可以像你一樣思考,理解上文的所有論述(如果你自己能夠理解),但是當它看到紅色的東西,或者說吃到甜食的時候呢?由於沒有主觀意識,就不會有真人所具備的各種主觀感受。沒有對紅色、甜味的感覺,什麼感覺也沒有,視覺、味覺、觸覺、甚至性愛的快感統統沒有。然而,它卻會裝模作樣地過來對你說,你看那種顏色真好看,那種味道真可口,甚至說看到某位性感的男生或女生而心生曖昧——對此我再重申一遍,它只會嘴上裝模作樣地說出這些話,僅此而已。
簡而言之,它的外部行為和語言表達與你完全相同,大腦的功能也與你相同。甚至當你問到它,它也能夠講出與你一樣的想法,然而它內心卻是毫無主觀意識和感覺的。
講到這裡,我們對哲學殭屍的論述還流於表面,甚至有點卡通化。你可能會說,我當然可以想像得出哲學殭屍是什麼樣子,就像我可以想像自己是 Hello Kitty,是哆啦A夢,甚至能想像出兩者之間的混合體「哆啦Kitty」。但是,想像終究是想像,「哆啦Kitty」什麼的跟現實一點關係也沒有,更證明不了任何事情。
查莫斯和他的追隨者說,「哲學殭屍」和什麼「哆啦Kitty」不同。他們主張,如果我們細心分析哲學喪屍這個想像,就會發現僅僅只是想像,足以證明「物理主義」(Physicalism)是錯誤的——「物理主義」的含義類似於「唯物主義」(Materialism),就是說所有存在的東西,包括思想、精神,都是物理性的存在,或是由物質構成的。哇!我們只消想像一下,就可以證明人不只是物質,甚至有像是靈魂這樣的,不被科學承認的部分存在。哪有這麼容易?查莫斯說了,那就是有!
這聽起來很荒謬,一點也也不科學,但說到底,這只是個論證(It is an argument)。不錯,我們認為這個論述是不合理的,就站出來反駁它;反之,如果它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就無從反駁,我們就要認真看待它。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先理解後評價。那麼問題來了,與之相關的哲學論證又是什麼?
關於哲學殭屍的論證其實一直有兩種說法。但是最廣為人知的版本,卻不見得是最有力的,我將在下一篇裡逐一進行解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