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自己真得蠻糾結的,寫一篇文章之前總是反覆斟酌究竟該給文章取什麼名字更恰當更符合想要表達的主題。糾結了一下最後還是敲定了這個讀起來有點拗口又有點小長的標題。
在沒看這個 電影之前,單從名字上讓我想到了另一部電影《深夜FM》,以為會不會又是某個狂熱粉絲鬧出什麼烏龍狗血的劇情出來。但是看了電影以後發現,完全不同。不禁又讓我想到了類似的電影比如最為熟悉的《熔爐》、《七號房的禮物》包括電視劇《Signal》,沒錯,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了,這些影視劇的訴說的都是來自於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故事。他們的生死在劇中都不被重視,更像是任人擺布的一顆棋子。
一切從利益出發,一切為了XX的利益,打著一切以大局為重的幌子肆意地踐踏他們的生命和尊嚴,甚至不惜找他們來當替罪羊。這部電影中的車局長,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一切以收視率為首,尹英華的生死並不是他所在乎的,因為在他眼裡收視率才是他所關心的,正如他所說當了臺長局長就得做這種事,這是他的命。當別人視自己生命如草菅的時候,尹英華的內心一定是非常能夠體會樸晨佑的感受的吧。來自於社會弱勢群體的呼聲不能夠被執政的人們重視,真的叫人心寒,這種冷漠足以把一個人摧殘。
就像影片結尾,尹英華本可以利用他所知道的一切去向民眾公開真相,但是他知道他的一切掙扎在龐大的政權高壓之下不過杯水車薪並不能改變什麼,正如那通讓他去當替罪羊的電話所說,他將被起訴而不再會有觀眾相信他所說的話了。面對如此黑暗,漠視人權的環境,最終他按下了那個引爆器,唯有毀滅才可以終結那些他所不想看到的一切吧!
這部電影如韓國電影一貫的喜歡採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反映底層弱勢人民的生活狀態控訴某些執政的貪汙腐化以及漠視人權不作為的行徑,而小人物的命運終究抵不過龐大的體系,頂著某些莫須有的罪名就稀裡糊塗的掛了在電影裡都是常有的橋段。正是這種黑暗面的衝擊才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不得不說電影裡的bug真得蠻多的,細節處理的不夠縝密,很多段落邏輯經不起推敲,也沒有交代。
比如兇手是如何在警察廳長的耳機裡安裝的炸彈,又是如何炸毀大橋,如何在那麼長時間裡可以跟主持人通話而不被追蹤,打了錢的帳戶不可能不被追蹤而耽擱那麼久找不到開戶人。還有關於兇手的爸爸一事更是很無語。在搜集到現有線索的情況下,符合修大橋,又有施工遇難以及結合兇手提供的信息警察局應該很快就查到兇手使用的那個名字的人是早已不在的人。這些在劇中到最後才透露真的不符合邏輯。不過鑑於題材如此彪悍,不是炸橋就是炸大廈的劇情,著實也是讓人汗顏。那麼這些就忽略吧,還是看主題吧!值得一看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