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紀行十六之弱勢群體——凱門鱷

2020-12-04 環球網

帕米拉和鴻飛在一個辦公室,兩個人相處融洽。從建站開始,便在工地上工作,直到今天仍然在處理著最後幾個月的收尾工作。用咱們中國說法,這是個胳膊上能跑馬,拳頭上可站人的女漢子。但談起天來才發現,雖然上工地不讓鬚眉,談起天來「女漢子」卻是鶯聲燕語,巧笑倩兮,和普通巴西女孩子沒什麼兩樣。巴西人實在是很有趣的存在。

鴻飛和帕米拉

談到在工地遇到鱷魚,帕米拉覺得好像很正常,說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一共挖到了三條,都只有不到一米長,沒什麼可怕。

「怎麼會從地裡挖出來呢?」我問,是啊,這鱷魚又不是出土文物,怎麼會埋在地下呢?

聽了他們的解釋才明白,這的確是很正常的事情。欣古換流站並不是砍伐雨林之後建立起來的,這是一片很久以前已經被砍伐過的林地,此後被當作牧場,所以野生動物布不算多。如果像我們一部分線路穿過的那種傳統意義上的雨林,建設一座換流站所費的功夫就太大了,IBAMA這樣的環保部門也不能同意,因為這樣需要砍伐的樹木太多,他們會認為對環保破壞太大。我們自己也不願意選擇雨林地帶來建設這樣的大型站點,萬一一切都準備好了,開工時忽然發現林區中有一棵大樹是保護物種不能砍,那就該輪到我們抱著樹哭了。

欣古換流站附屬區

儘管是從牧場主那裡完成的徵地,但所謂牧場在亞馬遜這種地方都大得嚇人,和荒原差別也不算大。這樣的牧場,處於當地降水豐沛的氣候條件下,很多地方形成了溼地沼澤,別的動物在雨林被砍伐時多半搬家了,只有鱷魚在這裡繼續繁衍下來。不過,對鱷魚來說,這裡的好日子只有半年。欣古一帶旱季雨季分明,雨季的時候鱷魚可以過的很舒服,而旱季的時候有些河水會斷流,而小湖泊會幹堌。與我們猜測的鱷魚會逐水而走這樣的想法不同,很多鱷魚十分懶惰或者習性使然,它們並不因為旱季的到來遷徙,而是尋找積水匯集的地方呆下來。隨著水越來越少,鱷魚也會逐漸減少活動,甚至和泥漿板結在一起,等待雨季的到來。從科學的角度,鱷魚還真是有這個本事,太平洋喀裡多尼亞群島曾有一次火山爆發產生了一座新的島嶼。剛剛誕生一百多天,火山灰還沒有完全冷卻,一條鱷魚便遊到了島上。可惜的是,那時島上還沒有食物可以供其充飢,結果這條鱷魚竟然被餓了兩百多天,最終奄奄一息之際被登島的科研人員發現-- 餓了兩百天還活著。

建設欣古站也是在旱季。巴西雨季道路都被淹沒,牧場成為一個個水塘,所以我們只能選擇在旱季施工,結果就挖到了躲藏在泥裡的三條鱷魚。這些傢伙被發現時幾乎與半乾的泥漿板結在一起,只有眼睛還能轉動。

那麼,這幾條鱷魚怎麼處理的呢?是不是製成了標本?

帕米拉聽我這樣說,兩眼瞪得溜圓,看我的眼神很帶有些對鄉巴佬的無奈:「鱷魚這種隨處可見的東西,有什麼好做成標本的?」

鱷魚這種隨處可見的東西……我被這種說法雷得外交裡嫩,要知道我們一個動物園跑了頭鱷魚都能上幾天新聞頭版的,巴西人怎麼這樣淡定?

然而後來了解得多了,才發現巴西人的淡定自有道理–鱷魚在巴西,是一種屬於弱勢群體的動物。

巴西的鱷魚主要是凱門鱷,最大體長可以達到三米,有著鋒利的牙齒,還有堅固如同甲冑的外皮,多次聽到其攻擊人類的新聞,怎麼會是弱勢群體呢?

的確如此。有人發過視頻,·顯示一頭凱門鱷在美洲叢林中試圖捕食一條大魚,忽然全身顫抖起來,一會兒工夫就橫屍水面–原來,它要捕食的不是個善良的傢伙,那是亞馬遜河特有的電鰻,可以瞬間放出300伏特到400伏特的電流,人稱水中高壓線,鱷魚如何吃得消?

捕食失敗也就罷了,這麼兇惡的鱷魚,在這裡還常常被別的動物當作捕食對象。

一位國網巴控公司的員工曾給我講述他在叢林中一次見到美洲豹的情景。當時他的位置在於船上,遠遠地看到岸上有一對美洲豹在那裡走走停停。美洲豹是一種善於隱蔽的動物,能上樹,能鳧水,又是習慣於夜間出沒,即便是在南美洲這個美洲豹的故鄉,要見到它的尊容也非常不容易,特別是我們在施工中使用大型機械,會發出令美洲豹很不喜歡的噪聲,所以很多工作人員成年累月在雨林中作業,也從來沒見過它的影子。如今居然一下子見到了兩隻,實在是奇遇。美洲豹是一種非常兇猛殘忍的雨林殺手,但現在雙方一方在船上,一方在岸上,處於井水不犯河水的境地,所以我方人員有驚而無懼,還可以仔細觀察一下這種大型貓科動物的樣子。

結果,就被他看出了問題–兩隻美洲豹在岸上,卻是盯著水裡的什麼東西。定睛一看,原來是一條凱門鱷正在離岸不遠的地方遊水。人們恍然大悟–原來美洲豹在追蹤這條鱷魚,準備拿它當晚飯呢。

這一次,美洲豹受到船隻的驚動迅速銷聲匿跡,沒有再作什麼,但是日常生活中,凱門鱷是經常被美洲豹抓來當點心的–曾經有攝影家拍到美洲豹獵殺鱷魚的場面,通常美洲豹會選擇鱷魚上岸的時機,隱蔽接近突然攻擊,直接齧咬鱷魚雙眼後方的延髓,一擊之下便會使一條大鱷魚迅速癱瘓或死亡,而後美洲豹便可以舒適地享用美食了。

被美洲豹抓住吃了,鱷魚應該也無話可說,因為那是雨林中的霸主。但其他動物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動物學家在巴西的雨林中拍攝到大蟒絞殺吞吃鱷魚的情景(也有鱷魚太大把蟒蛇撐死的);也有人拍攝到老鷹捕食鱷魚的情景,還有鬃狼……

特別是人類對鱷魚的獵殺和利用在這裡也很常見。國網巴控特裡斯皮爾斯水電站輸電工程在馬特克魯索州庫亞巴市附近有一個交流變電站,到那裡考察時我們在市郊停車歇腳,赫然發現旁邊便是一家以提供鱷魚肉為特色的餐館。這裡鱷魚肉可以烤,鱷魚腸可以切食,鱷魚腿可以如同雞腿一樣做成烤串。因為趕時間我們不及品嘗,但看菜單已經深感鱷魚在這裡生存不易。其實這樣的店使用的主要是二代野生鱷,不過鱷魚被人類擺上餐桌,也應該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虛弱了。

從誰都可以虐鱷魚一把,大概可以知道鱷魚在這裡的地位。我聽到工地挖出三條鱷魚感到很興奮,人家說在叢林裡施工經常可以見到這些傢伙,有什麼理由要為這種事驚訝呢?

當然,說凱門鱷是弱勢群體,在施工的時候就是一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了,真的被它咬上一口,那可是輕則重傷,重則喪命的事情,所以施工中嚴禁我們的員工到附近河水中遊泳和洗澡–誰也不知道這裡面會不會藏著鱷魚或者食人魚一類的古怪生物呢。

旱季的鱷魚沒什麼可怕,它的反應遲緩,處於半冬眠狀態,可是,對這樣的傢伙怎麼處理呢?難道送給食堂的烤肉師傅來解決?

俊峰告訴我,雖然巴西的凱門鱷數量很多而且常常被多種動物當作食物,但按照國網巴控的環保方案,依然是保護對象,當然不能烤了來吃掉。我們發現這樣的野生動物,通常也不是自己處理,而是通過派駐施工現場的動物專家予以保護並妥善轉移。通常他們會對發現的動物進行物種辨識、辨別年齡,性別,然後體檢,確定健康狀況等,如果是成年可以獨立生活的健康動物,通常採取轉移釋放的方式,如果是幼年的或受傷的動物,則送到項目公司在附近建立的野生動物保護站進行治療和觀察。之後,專家會向公司和IBAMA提供報告,來說明情況。俊峰迴憶在美麗山二期工程中保護或救助的動植物有上萬例,也就是說我們在施工中曾經遭遇過上萬個(種)包括鱷魚在內的種種動物。也有一些動物不需要專門保護,比如普通螞蟻,它們的數量驚人!

對帕米拉的採訪進行得很愉快,她對中國員工的評價頗高,覺得雙方的合作有時候都不需要語言,工程師在討論技術問題的時候,畫一張圖或者寫一串公式,有時候比解釋半天更加慣用。反之巴西的女同事也讓我們感到一絲親切和熟悉–雖然巴西的女性以性感著稱,但卻毫不嬌氣,比如,在機場經常可以看到一名有著模特身材的巴西女生掄起一個大箱子就走。巴西女性的自立精神很強,如果這時候有人家看不上眼的男生硬要上去幫忙,多半會碰一鼻子灰。巴西和中國在男女平等方面有接近的理念,在工地上也不時可以看到女性工程師的影子,她們和男性同事一樣敬業和富有韌性。帕米拉這樣吃苦耐勞,毫不嬌氣的女同事,也獲得了中國同行的尊重和喜愛。

這樣聊著,忽然接到大熊的電話,俊峰聽了,臉上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來。

我問:「怎麼了?」

「我們的鐵塔弄死了一頭牛……要討論怎麼處理,大熊趕不回來跟咱們吃晚飯了。」

「鐵塔弄死了一頭牛?這怎麼可能?鐵塔變成了孫悟空嗎?」

「這……一句話說不清楚,想去看的話我帶你去。」

「我可以去嗎?」

「當然。」

[待續]

相關焦點

  • 巴西美洲豹捕殺70斤重凱門鱷
    每日郵報近日報導了一名女子4月份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拍攝到一隻美洲豹捕殺70斤重凱門鱷的事件。視頻顯示,美洲豹將70斤重的凱門鱷從水中叼起,緊緊的咬著它的脖子將它拖入到草叢中。突然,凱門鱷抓住可乘之機,一把掙脫想要回到水中,結果美洲豹迅速反應一把咬住它的脖子將它拖到了灌木叢。
  • 德國卡赫20年致力為全球各國弱勢群體提供潔淨飲水
    20年來,卡赫與全球自然基金會(GNF)深度合作,致力於為全球各國弱勢群體提供多項支援 卡赫在這裡安裝的「綠色過濾系統」周圍的水域裡,已經棲息了各種昆蟲,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比如對環境要求較高的凱門鱷。如今,越來越多的動物選擇「綠色過濾系統」作為其新「家」,其中甚至還有一些瀕危野生動物。卡赫相信,未來「綠色過濾系統」及其周邊,或許能形成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讓更多的野生動物「淨淨」棲息。
  • 南美「水中豹」,以食人魚為食,正面硬懟美洲豹、凱門鱷完全不慫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獺,群體結構複雜、詞彙量多,巨獺:「哈」! 巨獺(Pteronura brasiliensis),也叫亞馬遜巨水獺、巴西大水獺、巨水獺、南美巨獺,屬於鼬科巨獺屬下一種半水棲的哺乳動物,主要分布於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水域。巨獺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水獺,也是現存最長的鼬科動物(最大的是海獺)。成年巨獺的體長為1.5-1.8米,最長可達2米,體重26-32公斤(雄性普遍大於雌性)。
  • 感煙探測器「入住」獨居老人弱勢群體家
    為增強轄區老年人等弱勢群體的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拓寬消防宣傳覆蓋面,近日,鄂城區消防救援大隊聯合古樓街辦為轄區獨居老人弱勢群體家裡免費安裝獨立式感煙探測器,為百姓撐起「平安傘」。「你聽到這個聲音了嗎?這個是獨立式感煙探測器,當檢測到房內煙霧濃度超標時,會發出聲音報警」。
  • 郯城縣工商聯召開幫助弱勢群體溫暖過冬公益活動啟動儀式
    1月9日,郯城縣工商聯召開幫助弱勢群體溫暖過冬公益活動啟動儀式。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趙國霞出席活動並講話。
  • 《恐怖直播》: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吶喊
    不禁又讓我想到了類似的電影比如最為熟悉的《熔爐》、《七號房的禮物》包括電視劇《Signal》,沒錯,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了,這些影視劇的訴說的都是來自於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故事。他們的生死在劇中都不被重視,更像是任人擺布的一顆棋子。一切從利益出發,一切為了XX的利益,打著一切以大局為重的幌子肆意地踐踏他們的生命和尊嚴,甚至不惜找他們來當替罪羊。
  • 實拍:美洲虎水中大戰凱門鱷,鱷魚慘死,被咬住脖子拖到岸
    據2020年2月5日的科學報告,野生動物攝影師古德科夫·安德烈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國家公園的庫亞巴河河岸目睹到了一場比較激烈的捕食畫面,一隻美洲虎捕食一條凱門鱷。當然,搏鬥的結果大家都已經猜到了,就是美洲虎戰勝了這一條鱷魚。而鱷魚慘敗的結果就是成為了美洲虎的美餐。在大自然的角度來看,這些現象都是正常的,所以攝影師並沒有進行幹預,而是遠遠地觀察、拍攝。
  • 也許我們都沒真正了解過它 被誤解的稀有皮之凱門鱷
    鱷魚皮製品在國內興起時,凱門鱷首當其衝,瞬間市場充斥著各種凱門鱷製品,這些年,隨著大眾對鱷魚品種的初步認識,凱門鱷也似乎永遠打入冷宮。最近紳派齊特別留意了歐美凱門鱷皮具,很是慚愧,做了深刻的反思,作為稀有皮家族的一員,或許凱門鱷我們應該更深入的了解一下。
  • 實拍:美洲豹決戰70斤凱門鱷,美洲豹完勝,輕鬆從水中將其叼起
    美洲豹決戰鱷魚秒完勝 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生存了很多野生動物,如美洲豹、凱門鱷、蟒蛇等野生動物,由於這些野生動物之間存在捕食、被捕食的關係,也存在競爭者的關係,所以在這些地區能夠看到一些讓人驚訝的捕食過程。
  • 猛咬36kg凱門鱷狠拖進沼澤 驚人畫面曝光
    ▲一隻兇猛的美洲豹咬住了一隻毫無警戒心的凱門鱷,並將這隻重達36公斤的凱門鱷拖進了沼澤地。Identification Project) 圖、文 /CTWANT 一名來自美國紐約的30歲女子阿比蓋爾·馬丁(Abigail Martin)是非營利組織「美洲豹識別計劃(JaguarIdentification Project)」的創辦者,日前她捕捉到一幕驚人畫面,一隻兇猛的美洲豹咬住了一隻毫無警戒心的凱門鱷
  • 這個冬天也用善行發熱,金韓彬支援弱勢群體,捐贈2億韓幣物品!
    前iKON成員B.I與IOK公司一起,為支援國內弱勢群體捐贈了價值2億韓元的物品。IOK公司21日表示,公司內部理事B.I18日向國際救援開發NGO世界宣明會(會長楊浩承)捐贈了20萬張口罩、1萬張內衣等價值2億韓元的捐贈物品。
  • 咬力可達1250磅,實拍美洲虎「KO」凱門鱷,牙齒咬住脖子不放
    而根據野生動物攝影師古德科夫·安德烈(Gudkov Andrey)2月在巴西潘塔納爾溼地國家公園庫亞巴河河岸上的時候,意外拍攝到了兩者生物的競爭,再次引發了大家的熱議。一隻美洲虎將一隻巨大的凱門鱷直接「幹掉」,「KO」了,可以說實力非常的強,這直接給我們展現出來美洲虎的兇猛狀態,我們接下來看看這個過程,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巴西8.5米巨蟒與鱷魚沼澤裡打鬥 鱷魚被殺死
    原標題:巴西8.5米巨蟒與鱷魚沼澤裡打鬥,鱷魚被殺死【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9日報導,近日,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的58歲野生動物攝影師凱文·杜利(Kevin Dooley ),在巴西塔誇裡沼澤拍下了一組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
  • 巴西紀行二十二——神秘的美洲豹
    我曾經到過西雙版納,那裡的雨林與亞馬遜不是一個概念,可是也有如我們現在所踩的林中小道,問之當地人,才知道最初這些小道竟然不是人類開拓的,而是大象所為。它們往返於草地和水塘之間時,會拔掉路上的小樹,踩出小道來,這種小道被各種動物踩踏,便成為森林中的「公路」。亞馬遜叢林中的小道卻不太一樣,這裡沒有大象這類巨大的動物,除了人類,大約也沒有誰會開闢如此寬闊的道路。
  • 希臘將從難民營移走老弱婦孺 以保護疫情弱勢群體
    據報導,當地時間16日,希臘移民部表示,希臘當局將把2380名尋求庇護的老弱婦孺,從愛琴海島上的難民營地轉到本土陸地的公寓、旅館和其他營地安置,以確保這些弱勢群體免受疫情侵害。希臘當局指出,為期兩周的行動將於19日開始,時間表晚些時候公布。
  • 被稱之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為何有人叫它人類禁區?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佔地550萬平方公裡,跨越了9個國家,佔據了全球森林的百分之20,被稱為地球之肺。 但是在亞馬遜雨林的深處確實處處充滿了危險,生存難度極大,普通人不可能走進亞馬遜雨林的深處。
  • 凱門鱷長什麼樣子,你知道嗎?
    凱門鱷屬於鱷魚家族,是擁有四足的爬行類動物。凱門鱷與美洲鱷魚外表長得很像,尾巴又長又厚,末端尖細,鼻子細長一般說來,凱門鱷比其他的鱷魚小一些,平均身長4英尺到6英尺(1.2米到1.8米)它們的身體布滿了多骨的鱗邊,顏色為黑色或褐色,還有一些淺色的斑記凱門鱷這一屬的動物在眼睛的前端有一橫骨嵴,很像人戴的眼鏡架,因此它們的英文名有眼鏡鱷之稱吻稍延長,端部略高起,吻長略大於吻基寬度,上眼瞼高起成瘤狀
  • 亞馬遜神秘巨蛇,可捕食凱門鱷,但遠沒有電影中那麼恐怖!
    後來因電影《狂蟒之災》及網上流傳虛假照片的原因,森蚺更是被吹噓成「怪獸般」的恐怖怪物。而幾年前國外也流傳,巴西一工地爆破後發現一條 長10米、重400公斤、直徑粗達1米的超級巨森蚺,最後用吊車拖走。那麼地球上真的還有如此恐怖的巨蟒麼? 其實現實中的森蚺,遠沒有電影或傳說中那麼恐怖。 最大因重量,但森蚺究竟有多長?
  • 巴西紀行二十一——走進原始森林
    自從來到巴西之後,我一直要求能到雨林中我們建立的鐵塔下面去看看 –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些鐵塔都鳥瞰林海,那麼,它們在雨林中到底是怎樣紮根,大量的器材又是怎樣運進去的呢?一名工程師回答道:「巴西這個狼主要是吃素的,我們見過它吃香蕉和番石榴,偶爾吃點兒肉必須是瘦肉,現在的人呢……」真是一種奇怪的狼。他沒把話說完,但我理解了:「現在的人太需要減肥了,亂吃鬃狼會鬧肚子。」這是事實,巴西動物園飼養鬃狼就發生過給它吃牛羊肉造成腹瀉的問題,它們只能吃鼠類,小昆蟲等少量固定的肉食。
  • 學術群體,文化群體,黨錮之禍
    大家好,我是陳中宇,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文化群體與黨錮之禍。無論是官學還是私學,都在經學大師周圍形成學術群體,漢儒治經特種家法,一種學術受到官方的推崇,這一門派的師生便輝煌起來,師生之間也是人身依附的關係,學術群體遂成為利益群體,學術形成「門閥」,並形成中國特色的「朋黨政治」。東漢以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上至皇室,下至州郡官員、士人,大多出自名儒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