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紀行二十一——走進原始森林

2020-12-05 環球網

「今天,我真正第一次走進了亞馬遜的熱帶雨林,最深的印象便是 – 這裡不是人類應該去的地方。」從亞馬遜叢林中走出來,我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句話。

被指點了雨林中鐵塔的位置,我便詢問是否可以穿越叢林去看看,工作人員告訴我今天不可能了,從叢林中的檢修小路過去,也要一個小時左右,但第二天正是檢修人員前往另一處鐵塔做維護的時間,我可以跟著一塊兒去。

「你們平時進雨林都這個打扮?」我看著幾名國網巴控的工作人員穿戴起來,心中有幾分好奇。

三寸高幫的水靴子,衣服都是長的,還得把褲腳小心地掖進靴筒裡。上衣袖口扣好,戴上兜帽,還要在上面加一頂安全帽。

「不,大多數時候我們是開車進去,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走進雨林深處。」俊峰道,「只有勘探和開拓道路的時候我們會步行進去。」

我們要走進的帕拉州的熱帶雨林。自從來到巴西之後,我一直要求能到雨林中我們建立的鐵塔下面去看看 –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這些鐵塔都鳥瞰林海,那麼,它們在雨林中到底是怎樣紮根,大量的器材又是怎樣運進去的呢?

對於我想像中的場面-- 一支蜿蜒曲折的工作隊,肩上扛著各種設備,喊著號子走進叢林中,在跋涉中,前面幾名彪形大漢手持電鋸,遇樹砍樹,逢山開路…… 俊峰直斥為幻想,修建輸電線是一件科學工程,硬生生被我想像成神秘探險了。而且,這樣打狼一樣的的架勢開進雨林,IBAMA的直升機會馬上開來制止-- 那得破壞多少森林啊,這如今在巴西是重大違法行為。正常如果需要進雨林,我們是不會帶電鋸的,而是儘量謹慎地勘查好路線,以越簡單越好,時間越短越好的方式從中穿越。

說到打狼,我曾問過當地的同事 – 亞馬遜的熱帶雨林裡面有沒有危險動物,有沒有狼。

當地的同事被我這個問題逗笑了,說這裡還的確有狼的 – 他們在戈亞斯州的作業中遇到過「狼」,不過巴西的狼很特別,這種鬃狼因為長相和特殊的長腿被戲稱為「踩在高蹺上的狐狸」。它們生活在叢林與草地間雜的地區,亞馬遜對它們來說太過悶熱潮溼,所以不大可能見到它的。

這種「狼」其實血統上和狐狸更為接近,屬於夜行性動物。我們這次到巴西,走到戈亞斯州緯度的時候,有一天晚上車子在路上走,藉助落日餘輝,在路邊遠處公路護欄的外面望到兩隻不大的獸類。因為距離遠,暮色有過於蒼茫,無法看清。同行的運行維護部工程師方冰手疾眼快,拍到了幾張照片,放大來看,正是兩隻半成年的鬃狼,遠遠看著我們的車。可是我們之間的相遇,也不過這種遠距離的「看一看」而已。鬃狼十分警覺,拒絕和我們這些外來人走得太近。

「你們在戈亞斯州作業的時候,怕不怕狼?」我問。

提問引來了鬨笑,顯然我還不太了解當地情況。一名工程師回答道:「巴西這個狼主要是吃素的,我們見過它吃香蕉和番石榴,偶爾吃點兒肉必須是瘦肉,現在的人呢……」

真是一種奇怪的狼。他沒把話說完,但我理解了:「現在的人太需要減肥了,亂吃鬃狼會鬧肚子。」

這是事實,巴西動物園飼養鬃狼就發生過給它吃牛羊肉造成腹瀉的問題,它們只能吃鼠類,小昆蟲等少量固定的肉食。

「那麼叢林中會遇到美洲豹一類的猛獸嗎?」我問。

「遇到鱷魚或者食人魚的機會更多一點吧。」對方笑道,「難道你還期待遇到一次美洲豹?」

「只要不被它吃掉,倒也是個奇遇。」我一不留神說了句實話。

「我們沒有這個興趣,早點完成任務是最重要的。」

「鱷魚或者食人魚危險嗎?」我有一點忐忑不安。

「別嚇唬他了,」有人笑道,「它們怕我們更多一些,真正可怕的是蚊子和其他小蟲,它們可是對人類毫無敬畏感的。」

帶著這樣的笑聲,我們出發,沿著國網巴控的「綠色高速公路」一路行來。理論上來說,我們此時的確在亞馬遜平原的熱帶雨林中穿行,但左邊是雨林,右邊也是雨林,我們卻始終是在公路上。越野車仿佛是一個移動的孤島,亞馬遜雨林可望而不可即。

這其實正符合我早年對於人與大自然最早的理解。在未成年沒去過外地的時候,我對世界的看法是這這樣的,人類生活在北京或者上海這樣的城市裡(鄉村則是縮小了的城市),城市外面包著一圈田地,再遠了都是或森林或草原的大自然,而道路則是穿過大自然將城市或村子勾連起來的通道。因為這個原因,我曾很長時間以為北京火車站是人類世界與動物世界的分界點。還很奇怪教科書上講到黃河中下遊的一些動物比如麋鹿會滅絕。等第一次坐了飛機,才真的明白過來自己的錯誤 – 向下一望,不是城市鄉村就是農田牧場,大自然已經被擠到了崇山峻岭的犄角旮旯,甚至山也常常被人們剃了禿頭。

曾和一位老師講過我的這段錯誤理解,那位老師笑道:「也不算理解錯誤,不過得春秋戰國時代,咱們才有這樣的自然條件吧。」

然而巴西就不一樣,特別是在北部的亞馬遜地區,雖然從空中看,也能感到人類對大自然的幹預,但出了城,走在公路上便會立即感覺到人類的渺小和孤獨。在這裡,經常走上十幾公裡只有我們一輛車在行進,公路上竟然會忽然爬過一條鱷魚。

是的,在巴西等級略低的紅土公路上看到一條鱷魚過馬路,是只有我們這些外來人才會驚奇的事情,難怪在欣古換流站工地挖出三條鱷魚來沒人感到驚訝。

然而,這裡的熱帶雨林似乎比曾經去過的大西洋雨林更加深邃和密集,有著一種強烈的壓迫感。

如我們的工作人員所言,在建造輸電線路的過程中,我們會儘量避免對雨林的破壞,只有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線路才從森林中穿行,而在建設工作中也會儘量避免徒步進入雨林,這主要出於安全考慮。但有兩個時候,是無法避開的。第一個是進行線路勘探和定點的時候,你不進入叢林,怎麼定位呢?第二個是準備環評報告時,需要長時間對當地的生態進行觀察,那就要定期進入這些地方了。當然,等到工程結束,除了定期的運營維護,我們也會儘量減少對雨林的幹涉。

「你們當年進入這裡的時候,施工機械怎麼開進去的?」站在雨林外面的公路邊上,我感到有些訝異 – 這裡根本沒有道路的痕跡。

「在這裡的要求是原樣恢復。」工作人員告訴我,「除了鐵塔所佔空間,我們為了運設備修建的道路都是臨時性的,完工後該補種樹木的補種樹木,連草皮都要蓋回去,假如做不到,周圍一直在盯著我們的環保人士會上報投訴,IBAMA跟著驗收的人員也會不籤字,工程就沒法繼續進行和驗收了。」

雨林恢復得很快,所以看起來似乎沒有施工的痕跡留下。但是仔細尋找,在公路到鐵塔基座之間的叢林中,還能夠找到檢修用的小道 – 最大的區別便是這裡只有灌木,只是小道較窄不易分辨,如果從空中航拍應該是比較容易發現的。鐵塔雖一般來說壽命三十年沒有問題,日常的檢查修理還是必要的,經常有人走,道路也就形成了。

我們準備沿著檢修小道走向鐵塔。前一天,我詢問一同來的峻峰可否有機會深入到原始的雨林中,體會一下他們當年搞勘測和環評考察時的感受。

他們研究了一下,說可以,等回來的時候,從雨林中穿著走就是。

但是,走勘探的路線,那就真的是原始森林了。這樣一來,情況便與人類經常滲透的大西洋雨林不同。後者是人類為大自然留下的一處庇護所,而前者,是真正亙古人類不曾涉足的地方。所以防護也要作得小心一些。當我們今天開始進入雨林之中時,所有人員便不得不全副武裝。看他們的裝束,全身近乎密封的服裝肯定是為了防止蚊蟲的,而頭盔則明顯是為了防雨林的墜物,這裡的樹木常常有三四十米高,從上面掉個枯枝樹杈的可不是玩的。他們提醒我也要作同樣的防護。

其實,我個人也是有叢林工作經驗的,不過,我走得較多的是西伯利亞的針葉林帶,憑藉經驗作得防護。所以,我們的裝束多多少少有些不同。

我們都注重全身的防護,儘量少裸露皮膚,也都噴了防蚊的藥水,但我最初沒有戴頭盔,只是在脖子上扎一條毛巾 – 這是用來防樹上的血蜱(俗稱草爬子)等吸血昆蟲的,它們的習慣攻擊方式是從上方落入你的領子裡,然後從上向下爬入衣服,開始寄生生涯;同時,我會在手上套一副只露出五個手指的護臂,來避免與樹上一些容易給人帶來過敏的物質接觸。

進入雨林時,按照當地工作人員的建議,還是換上了安全帽頭盔,並且將護臂與袖口套緊,來更加適應這裡的情況。

按照先前計劃我們先從檢修小道走到鐵塔,感受一下日常維護的工作,然後從原始叢林中穿過,返回公路,整個時間約四個小時。日常檢修只有工程人員,但這次既然要返回時走原始森林,為了處理雨林中的異常情況,我們便請了一名當地嚮導在前面開路 – 這也是勘探工作時的標準配置。

到了離鐵塔最近的地點,大家一起跳下車。我們就這樣開始進入亞馬遜的熱帶雨林。下了公路,沿著檢修小路一路向前。兩邊是忽高忽低的大樹,頭頂只有一線天。雖然在熱帶穿成封閉狀比較特別,即便在樹蔭裡汗水依然不斷,但由於這是工作人員的巡邏線路,走起來輕車熟路。雖然感覺上經常會找不到路,他們總是輕鬆地從某個地方一轉,便是柳暗花明,這樣的行進還算可以接受。工作人員告訴我,即便線路不得不穿越雨林,在選位時鐵塔所在地也不能過於遠離公路或人類居住地,否則日常維護就會很難進行,所以不會出現在雨林中走上幾天幾夜到達某個節點的情況。

這其實與我在西伯利亞考察抗聯營地時的感受一致。抗日戰爭期間,東北抗日聯軍在孤軍無援的情況下,靠在原始森林中建立的密營堅持抵抗和生存,然而,我們考察中發現,實際上抗聯的密營並不設在原始森林深處,而一般在距離林地邊緣步行一日的範圍內。其原因便在於抗聯中的官兵也需要從外界獲得補給,如果距離有人居住的地方太遠,老鄉給抗聯背糧就很困難了。

看來是不相干的兩件事,內裡卻不能說沒有聯繫。

一路行來雖然難走,走了一個小時,便接近了鐵塔。途中除了周圍鳥鳴一片以外,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地面的植物十分纏人,以前只以為蒼耳等等帶刺的植物種子容易沾到人身上免費旅遊,到了這裡才知道,連樹葉也會如此。

雨林中一些樹葉帶有小刺,會掛在鞋子上,衣服上,只是撕扯下來麻煩一些,但周圍很多植物帶有長刺,阻止著我們對小道兩旁的世界進行探索。

走到離鐵塔不遠的地方,忽然聽到前面的嚮導叫了一聲,然後幾位工作人員便走上前去,卻讓我在後面不要動。

難道是有什麼特殊的發現?我看到嚮導在四處張望。

幾個人便蹲了下來,圍著雨林中的一塊地方研究起來,這裡快到了小道的盡頭,遠處,鐵塔已經清晰可見。

「有什麼好玩的嗎?」我半開玩笑地問,希望不是有什麼怪異。

「沒什麼,你過來吧。」

「有什麼發現?」我問。

「我們發現了美洲豹的腳印。」

我連忙湊近去看,已經板結了的泥土上,梅花狀的腳印清晰可見,而且有大有小,看來曾從這裡走過的,還不止一頭美洲豹呢!

風吹過樹梢,我突然覺得脖子上一陣戰慄。

[待續]

相關焦點

  • 密林探險:走進巴西紅蜂膠的產地
    「地球之肺」亞馬遜熱帶雨林,世界最大的森林,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而巴西紅蜂膠就是在這裡產生的。走進密林深處,探索巴西紅蜂膠的真實產地。走進巴西紅蜂生活的森林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熱帶,靠赤道很近。
  • 巴西雨林現巨型圖86%的原始森林在亞馬孫流域仍然保存完好
    網絡配圖 巴西雨林現巨型圖引關注!「研究證明了雨林並非如過往所想般,從無人類活動,原住民早在歐洲人抵達前已在管理雨林。」據悉,雖然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近年過度砍伐大量林地夷為平原,但是86%的原始森林在亞馬孫流域仍然保存完好。一些環保人士竭力主張建立一個亞馬孫自然保護區,但該地區的人口已由1970年的350萬猛增到現在的2000萬,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南美洲的亞馬遜雨林近年過度砍伐,大量林地夷為平原。
  • 闖進荒蕪的亞馬遜原始森林
    原來,原始社會的日出而作、自給自足才最令人感覺安心可靠。曾佔據世界首富位置若干年的比爾·蓋茨1992年已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他卸下先進的電腦,闖進荒蕪的亞馬遜森林。《國家地理雜誌》曾這樣形容亞馬遜:「People come because this is the last destination on earth(人們來到這裡,因為這是地球上最後一個目的地)。」
  • 巴西紀行二十二——神秘的美洲豹
    它們往返於草地和水塘之間時,會拔掉路上的小樹,踩出小道來,這種小道被各種動物踩踏,便成為森林中的「公路」。亞馬遜叢林中的小道卻不太一樣,這裡沒有大象這類巨大的動物,除了人類,大約也沒有誰會開闢如此寬闊的道路。而野生動物大約很輕易適應了這種新的道路,所以我能在路面上找到鹿和水豚的足跡。
  • 驚心 亞馬遜原始森林
    坐飛機兩個多小時,我們就跨越半個巴西,從喧鬧的現代都市巴西利亞來到了「蠻荒」的亞馬遜原始大森林。   「螞蟻香水」和亞馬孫王蓮   整個亞馬孫生態區佔巴西國土面積的60%,其中森林面積達400萬平方公裡,雨林佔65%,有「地球之肺」之稱。這一林區蘊藏的木材佔全世界木材總蘊藏量的45%,擁有全球23%的生物物種。據說亞馬孫森林中,平均每平方公裡就有1000多種樹種,而這其中最奇特的,要算是印第安人傳遞信息的「手機樹」。
  • 巴西原始部落 赤身女人母乳餵養野豬
    網易旅遊綜合整理髮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在巴西印尼安這個原始失落部落裡據估計,目前,巴西政府已經在巴西領土內劃出三個保護區域,那裡居住著大約四個部落,他們過著相對平靜的生活。而秘魯政府卻對這些失落部落採取了漠視態度。
  • 這 七個國家的原始森林,你都曉得不?
    這 七個國家的原始森林,你都曉得不?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原始森林的面積越來越小了。那你知道原始森林都分布在哪些地方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那些有著原始森林的國家。巴西巴拉那河上遊大西洋森林巴拉那河上遊叢林佔地面積曾經達到182000平方英裡,但是現在卻只有7.4%的地域仍然保留著原始狀態,目前這片森林已經成為地球上最有可能即將消失的叢林之一。這裡90%以上的兩棲動物和50%的植被都是該地特有物種,這片森林形成一個完整的地球淡水和海水動物的棲息地。超過兩千五百萬人也居住於此,因此它成了最容易抵達和受到破壞的森林之一。
  • 巴西亞馬孫雨林發生森林大火
    2020年8月5日訊,根據8月1日公布的衛星數據,今年7月巴西亞馬孫雨林的森林火災數量比去年同期大漲28%。這讓人感到十分擔憂,今年這片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可能又會被火災蹂躪。2020年8月5日訊,根據8月1日公布的衛星數據,今年7月巴西亞馬孫雨林的森林火災數量比去年同期大漲28%。這讓人感到十分擔憂,今年這片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可能又會被火災蹂躪。2020年8月5日訊,根據8月1日公布的衛星數據,今年7月巴西亞馬孫雨林的森林火災數量比去年同期大漲28%。這讓人感到十分擔憂,今年這片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可能又會被火災蹂躪。
  • 巴西亞馬遜森林退化速度超過森林砍伐速度
    巴西亞馬遜森林退化速度超過森林砍伐速度(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urekAlert!:Eraldo Aparecido Trondoli Matricardi和同事的一項長期研究,受森林退化影響的巴西亞馬遜地區(那裡的林木生物量已失但並未完全轉為它用)要大於受森林砍伐影響的地區。在1992年至2014年間,退化森林的總面積為33萬7427平方公裡,而被砍伐的森林面積則為30萬8311平方公裡。除其它因素外,這些發現對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和物種喪失具有意義。
  • 巴西亞馬孫雨林森林火災數量大漲
    8月7日,巴西亞馬孫州拉布裡亞附近森林火災後留下的焦土。外媒稱,根據8月1日公布的衛星數據,今年7月巴西亞馬孫雨林的森林火災數量比去年同期大漲28%。很多火災是因為非法開墾引起的。根據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數據,2020年前6個月有3069平方公裡的森林被夷為平地,這是有數據統計以來亞馬孫雨林森林砍伐最嚴重的半年。新華社/美聯8月9日,巴西亞馬孫州阿普伊附近的雨林燃燒發出火光。新華社/路透8月7日,巴西亞馬孫州拉布裡亞附近的居民騎車經過森林火災後留下的焦土。
  • 巴西熱帶雨林的坦貝族部落:只要有我們在,亞馬遜森林就不會消失
    巴西坦貝族的族人們戴著五顏六色的金剛鸚鵡頭飾和其他羽毛,揮舞著弓箭狩獵和保護他們的家園。在在全球重要的巴西熱帶雨林亞馬遜地區,他們的家園不斷受到威脅,森林和樹木不斷遭到砍伐。像他們的祖先一樣,坦貝人植樹是為了教育他們的孩子保護世界上最大的雨林的價值,這是抵禦全球變暖的重要堡壘。
  • 原始森林中的秘密
    科莫埃原始森林位於科特地迪瓦北部,這裡有西非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科莫埃國家公園。科莫埃國家公園鎮長在蘇丹和亞蘇丹草科莫埃原始森林位於科特地速草原上,面積1500平方公裡大部分處於海拔200米-00米的丘瓦北部真市請河和神福清過幾座高不00的小山瓜其間科復獎自然保護究主丹草原和亞林地區之間的過渡帶,通常只在南方生長的灌木叢草原和濃密的熱帶雨林也會在這裡出現需都地區的共帶樓樹大草原森林和河邊草地則更為引人注目。
  • 城市裡的原始森林秘境,高峰植物園重整猶如「綠色圖書館」
    正是隱藏在市區中的高峰植物園,僅16公頃範圍內,植物多樣性密集度高,樹種超過百種,走進有如來到「原始森林」,讓民眾來場植物的discovery。為了提升遊憩品質,近期市府針對指示牌、導覽地圖、廁所等硬體全面翻新。更為37種主要植物安上解說牌讓市民「尋寶」,為吸引更多民眾探索,市政府更舉辦十八尖山與高峰植物園「拜訪春天」健行。
  • 亞馬遜原始森林保護的艱辛十年(四)
    巴西,2007。因為挖掘金礦,河流在金礦探礦營改道。這些探礦者們挖礦時使用了汞,汙染環境,並給當地居民的健康帶來危害。巴西,2008。大片的森林被農民燒毀,只為了開闢土地種植大豆和畜牧。今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峰會將是我們拯救森林的最好時機。保護樹木人士已經整整戰鬥了40年,他們告訴大家,機會到了。這是我們拯救樹木的最好時機。把握好這個機會,我們就會在森林保護的歷史上寫上輝煌的一頁,否則就有可能因為乏力的約束機制無法制止瘋狂砍伐。
  • 巴西蜂膠的特點
    ,擁有世界最大的原始森林,植物種類冠於全球,被譽為世界的「植物寶庫」。巴西南部海拔800——1500公尺的內陸高原,生長著近80種連綿不斷的尤加利樹、迷迭香樹和酒神菊樹,世界頂級的綠蜂膠就出產於此。巴西夏季漫長,因此巴西的蜜蜂可以採集到比任何地方更多種類的植物樹脂、樹液、花粉及酵素。巴西屬於病原菌最容易繁殖的熱帶及亞熱帶氣候,當地植物為求生存而產生的天然抗生物質,遠遠超過溫帶和寒帶地區的植物。
  • 週遊 走進巴西雨林,和金剛鸚鵡來一場熱帶探險
    巴西的亞馬遜州以雨林命名,首府瑪瑙斯城就建在亞馬遜雨林中。
  • 遊記:中國最美原始森林,茂蘭喀斯特森林
    茂蘭喀斯特森林是我國石灰巖地區保存最好的森林,特殊的地形地貌加上蔥鬱的森林,構成一幅優美的畫卷。在茂密森林植被覆蓋下,喀斯特峰叢波連起伏,獨具終色的喀斯特漏鬥森林、窪地森沐縱橫交錯,原始林木蔥鬱繁茂,水秀山青,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原生森林風光。
  • 喀斯特原始森林的生物基因庫 :貼近「綠寶石」的驚喜
    荔波擁有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喀斯特原始森林,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最高達18萬個,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100倍,是一個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庫。當陽光照射到樹林間,空氣中負氧離子會泛起斑斕的嫋嫋水霧,此時看樹、花、草都如在被浮水上一般,荔波所以又被稱為「水上森林」。(歐陽凡一)荔波年平均氣溫18℃,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 原始森林遇黑熊,然而……
    原標題:原始森林遇黑熊,然而……近日,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立新邊境派出所接到一名轄區工地施工人員求助電話:聲稱自己前往施工場地途中在原始森林裡迷失方向,已徒步行走近10個小時且沒有進食,體力嚴重透支,希望派出所民警前往救助。圖為救援人員正在搜尋被困人員。
  • 巴西雨林中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看到直升飛機都很驚奇
    可在一些地方,還有著與世隔絕的原始部落,他們從未與時代接軌,依舊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在巴西的熱帶雨林,這裡地廣人稀,有許多部落在叢林中生活,其中有一些開始融入現代社會,但還有一些部落與世隔絕,仍舊過著原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