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井》揭露了七八十年代底層社會的黑暗,現實永遠比電影更可怕

2020-12-05 大山侃劇

《盲井》一部紀實電影,晃動的鏡頭真實而平靜,沒有絲毫粉飾,根據真人真事所改編!上映於2003年,影片講述的是七八十年代煤礦業存在不法謀取利益行為,以及貧窮引發的社會現象,也正因為此片赤裸裸的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以致一直處在禁片的行列!

影片的色調灰暗陰冷,破舊的小城和骯髒的煤礦以及濃重的方言,都真實地展現了弱勢群體生存的環境,也正是因為對貧困的恐懼,農民工唐朝陽(王雙寶 飾)和宋金明(李易祥 飾)為騙取賠償金不惜殺人,然後以「家人」名義向礦長索要賠償。殺人本是件可怕的事,但到了他們的手裡變成了談笑間便可取人性命的家常便飯,然後冷漠地扔掉骨灰和遺物去尋歡作樂!

他們尋找那些找工作不順的外地農民工,曉之以情動之以「利」騙到私人煤礦場,以「家人」的身份工作,在井下作業時營造礦井事故的假象將人殺害,再鬧一鬧找礦主私了。

做出如此嚇人可怕的事,在宋金明和唐朝陽看來卻是極為平常的。誘拐、欺騙、敲詐、收錢、丟棄骨灰、分贓、寄錢回家、嫖娼,然後接著尋找下一個目標。兩個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卻有著如此成熟的運作模式令人瞠目,他們對於生命的漠視更是讓人心寒。

在幹完一單「生意」後,兩人在車站尋找下一個合適目標時,唐朝陽發現了16歲的懵懂少年元鳳鳴(王寶強 飾),他的天然呆氣質和鄉村氣息是天生的,由於家庭的貧困,他綴學回家出來找工補貼家用給妹妹當學費。他純真、迷茫、憨厚、善良,對生活抱有熱情,但又毫無方向。對社會的陌生,對陌生人的相信,這一切一切都進入了唐與宋的圈套,他順利的上鉤了。

剛開始,宋金明反對目標是元鳳鳴,可能是對於一個與自己孩子相同的年紀的同情,還是對於自己良心的譴責,影片沒有告訴我們,但卻告訴我們一點,他動搖了,在動搖著他自己以往所有的價值觀,這也是他後來,一直苦惱的事情。

當唐朝陽提出要殺死元鳳鳴的時候,宋金明找藉口暫時拒絕了。

時間在推延,罪惡地陰謀一步步緊緊已逼近宋金明,唐朝陽一次一次逼宋金明要殺死元鳳鳴,但宋金明對元鳳鳴的感情已越來越深,作為觀眾我很難明白從什麼時候,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宋金明對元鳳鳴感情越來越深,是從向那一個乞丐捐助?還是買了一隻雞孝順宋金明開始?

殺不殺元鳳鳴在其次,宋金明內心深處僅存的良知已經由元鳳命感化了,宋金明其實已經知道他與唐朝陽的合作已經到頭了,因為最初的良心已經在宋金明又重新開始發芽了,他再也不能與唐朝陽再進行像以前那樣默契的配合了。

由於遲遲不肯下手,宋金明與唐朝陽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不久唐朝陽給他定下了最後期限,但在最後動手的時候,宋金明還是不肯動手,結果被唐朝陽先發制人,但當唐朝陽將要對元鳳鳴下手的時候的,反被宋金明反制,元鳳鳴也在這喘息的縫隙間得以逃出生天,最後唐朝陽和宋金明在礦井的爆破中雙雙喪命於井下......

片子中值得你深思的臺詞:

「吃飯就得拉屎,下井就得死人」

「中國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同情他,誰同情我?」

「我不怕你們報警,警察是我的朋友」

「還跟他們囉嗦什麼,不行,就把他們辦了」

「誰說窮人就樸實?弱勢者面對比自己弱勢的人,一樣會變成畜生」

《盲井》突出的不僅是黑漆漆礦井下那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更直指人性人心的盲井。為了錢財而視生命如草芥的心盲。描繪的不僅僅是以人命換財的犯罪,更是控訴了整個社會不聞不問麻木空虛的惡行。

窮則生變。貧窮讓人的選擇少了許多,自尊、道德更是無從談起,他們是社會的最底層,靠著本能和勇氣生活。然而最讓人痛心的是,無論是做妓女還是做礦工,賺了錢他們還都是老實的寄回家。礦井是黑暗的,人心也是黑暗的,閃爍的礦燈會帶來光明麼?

《盲井》揭露了人們看不到或不想看到的黑暗,讓我們看到的了社會赤裸裸的另一面,每一個底層人物都在為了活著而掙扎著,唯一讓人遺憾的地方就是,最後「正義必達」的結尾,讓影片落入了俗套,使得整部片子批判性瞬間弱了一大截,因為現實永遠比電影更可怕......

1998年震驚全國的「8.25」特大系列殺人案。該案涉案人員多達60餘人,他們分工合作,將流浪漢和智障的人騙至煤礦幹活,在煤井下將人殺死,然後偽造成安全事故,冒充死者親屬向煤礦騙賠償金。從1995年到案發,他們共殺死100餘人,騙取200餘萬元。直到一名團夥成員因偷竊被捕,真相才浮出水面。

相關焦點

  • 電影《天浴》揭露了當時底層社會的醜惡,現實永遠比電影更可怕
    一次放映電影的時候,有個男人趁著停電摸了文秀一下,文秀直接跳起來罵他。可見初期的文秀對身體多麼愛惜。然而這一罵,招來了廠長的報復,找她談話,說是要農場要組建一個女子牧馬隊,準備就由她做幹部管理,要她先去跟農場的一個藏民老金(洛桑群培 飾)學牧馬。於是把她送到了草原深處,和藏民老金一起養馬、與世隔絕。
  • 七八十年代躁動的紐約!|弗蘭克·霍瓦特|珍妮特·德萊尼|亨利·查...
    紐約的七八十年代躁動不安,又充滿刺激。曼哈頓跳動著能量的脈搏,繁榮的外表下隱藏著危險的暗流。紐約現在已變成人們所熟知的模樣,而那些令人迷亂的日子似乎越來越遠。多虧街頭攝影師們的不懈努力,我們藉助攝影銘記著城市發展的過程,重溫過去的歲月。因此我們匯集了十二位街頭攝影師,無論是拍攝地鐵塗鴉還是Studio 54俱樂部,他們為我們捕捉了這二十年紐約的活力。
  •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5個職業被稱為金飯碗工作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剛經歷改革開放,各行各業百廢待興,市場也就像是春天的花朵一般逐漸綻放,一股股思潮在沿海城市逐漸盛行,下海創業經商被逐漸允許,所謂的金飯碗工作也不同過去那麼單一,變得多樣,在國家相繼成立了銀行體系和證券體系之後,金飯碗工作更是多了不少。
  • 八十年代恐怖電影秀丨怪奇電影的類型
    ▼殺人狂電影這一類電影涵蓋自然或超自然的殺人狂,有時也是精神病這一類型包含了驚悚犯罪與心理恐怖等▷ 砍殺電影(Slasherfilm)儘管砍殺電影可以上溯到希區柯克的[驚魂記],但其成為亞類型還是在七八十年代。
  • 八十年代恐怖電影秀丨恐怖操盤手
    不過可惜的是,卡朋特在八十年代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月光光心慌慌]也只是他成功案例的少數。在他繁雜的八十年代作品序列裡,[怪形]不可不提。儘管[怪形]首映時反響並不如人意,但時至今日,它已被評論家與影迷們奉為Cult經典。
  • 揭露人性的黑暗面《黑暗迷宮》就是讀天堂和地獄
    這是一部關於懸疑犯罪的電視劇,七個互不相識的人在車輛進入黑暗的隧道後永遠無法到達卻的盡頭。經過多次實驗,他們還是逃不掉。與這條無盡的隧道一樣可怕的是,人類……逐漸被每個人在黑暗中所暴露一個殺人犯在童年時遭遇家庭不幸,分裂了他的多重人格,他抓住一個心理醫生的妻子,試圖把她關起來淹死,誰會料到中途會出車禍呢。
  • 夢中夢有多可怕?如果醒不來會永遠在夢中嗎?科學家揭露真相
    文/行走天涯夢中夢有多可怕?如果醒不來會永遠在夢中嗎?科學家揭露真相什麼是夢中夢?美國有一部科幻電影《盜夢空間》,應該不少人都看過,《盜夢空間》中的男女主角就多次陷入深度的夢境中。原以為自己已經從夢裡醒過來了,卻沒有想到自己還身處在夢境中。正所謂電影都是來源於現實的,說明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經歷過夢中夢。電影和現實生活不同的是電影中的人物。還會從夢中醒來,但真實做夢的人很可能將永遠的被困在夢中,醒不來。那這種可能性真實存在嗎?
  • 韓國電影《蚯蚓》,比鬼怪更可怕的是什麼?
    《熔爐》作為一部影視作品來說,能夠在供人娛樂的同時讓大家了解真相、改變社會的現實狀況,這已經是莫大的成功了吧。而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韓國電影,雖然沒有達到《熔爐》那樣的高度,但卻同樣引人深思。《蚯蚓》校園暴力有多麼可怕?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電影畢竟是電影,不能與現實同日而語。
  • 動物權利起源於十八世紀英國,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盛行起來
    動物權利早在十八九世紀就被提出,起源於英國,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世界範圍的環境保護運動的興起而盛行起來。在1975年彼得·辛格出版了《動物解放》,在《動物解放》這本書中,彼得·辛格認為動物和人類一樣,也可以稱為道德價值的主體,認為動物擁有和人類相類似的感受能力,甚至有時反而比人類更能感受到痛苦,所以人類應該維護動物的權利,這為動物權利論提供了理論的基礎與根源。
  • 《恐怖直播》: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吶喊
    我覺得自己真得蠻糾結的,寫一篇文章之前總是反覆斟酌究竟該給文章取什麼名字更恰當更符合想要表達的主題。糾結了一下最後還是敲定了這個讀起來有點拗口又有點小長的標題。在沒看這個 電影之前,單從名字上讓我想到了另一部電影《深夜FM》,以為會不會又是某個狂熱粉絲鬧出什麼烏龍狗血的劇情出來。但是看了電影以後發現,完全不同。不禁又讓我想到了類似的電影比如最為熟悉的《熔爐》、《七號房的禮物》包括電視劇《Signal》,沒錯,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了,這些影視劇的訴說的都是來自於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故事。
  • 《無名之輩》裡的平凡人「幹大事」,底層人民頂起整個社會
    在當今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可就是平凡人。最近有這麼一部電影,無名之輩講的好像就是社會裡的你我他。但是有一句都得說,那就是平凡人也能幹大事,底層人民才撐起了整個社會。《無名之輩》裡面的男主角,讓我們想起了在生活中慘遭失敗的人。馬先勇夢想成為警察但是只能當一個協警,經歷了幾年轉正考試無疾而終。人到中年毫無成就,甚至還因為酒後駕車,讓自己的妹妹全身癱瘓,只能坐輪椅。
  • 八十年代文壇:人道主義的重返以及再發展
    人文主義的回歸、神的因素的減弱但是中國八十年代提出的人道主義則是基於七十年代文革的批判提出的,七十年代人或者說整體社會的一個現狀便是人的精神上的壓抑,以及對人格尊嚴的一個隨意踐踏。眾多作家開始對六、七十年代最重要的是文革時期的文學異化狀態進行反思。同時由於社會的開放,政治的開明,西方人道主義精神開始傳入,人道主義的重新提上了文學舞臺。人開始作為全新的研究對象得到了重視,人以及人格尊嚴得以被重新發現以及認識。
  • 特稿《太平洋大逃殺》將拍電影
    時光網訊 當中國電影人費盡心力尋找和購買種種IP進行開發的時候,或許忽略了,在這樣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國度,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上演著無數故事,看看每日的報紙、網站新聞就能知道,中國絕對是不折不扣的現實題材富礦。
  • 這六部高質量冷門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現實比電影更可怕
    想家,加上生活的絕望,他的人格開始扭曲,他開始接二連三地殺小孩,取他們的心肝煮水補身……段奕宏這種每根神經都隨時可能繃斷的可怕演技啊,他一表現,其它演員都黯然無光。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案件中的殺人犯最後被製作成乾屍標本在泰國一家醫院的博物館內展覽。
  • 為什麼七八十年代,人身上會長蝨子,這些寄生蟲是怎麼來的?
    作為一個80年代尾巴上出生的農村人。我非常「有幸」長過蝨子。前幾天,我問我家姑娘,你知道什麼是蝨子嗎?她一臉茫然。在七八十年代,身上長蝨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知道還有沒有這樣的回憶,在外面瘋玩了一陣,被媽媽叫回家,按在懷裡,扯著頭髮,翻看蝨子。找到一個,就聽到頭頂「嗶嗶啵啵」的聲音。這就證明,一個蝨子被媽媽「無情「地消滅了。
  • 20世紀80年代最好的十五部科幻電影你看過了嗎
    【每日科技網】  雖然20世紀80年代並不是電影發展史上最好的年代,但它卻是科幻電影的黃金年代。從《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到《星際迷航2:可汗的憤怒》,這些都是80年代出品的電影。下面飄雪為你順序排列80年代最好的十五部科幻電影。
  • 東野圭吾經典語錄:句句發人深思,批判社會現實,揭露人性面紗
    作品主題多數反應對社會現狀的批判以及人性的揭露,每部作品都值得讀者反思血淋淋的現實問題。讀他的作品總會讓人內心猛一緊,即使是這樣,卻總給讀者希望。黑暗裡卻有陽光,這就是東野圭吾的獨特之處。讀者的心情像坐過山車,跟著他的寫作之弦,聆聽每一個故事的曼妙。他的作品圍繞青春、家庭、學校、友情、親情……總之每一個主題都與現實貼切。
  • 10部很有深度的國產電影,你看過幾部?
    01 盲井—王寶強主演這是我大學時候看的一部影片,這部片子也是王寶強還沒火的時候出演的,原版被禁,網絡上可以看刪減版的。我一直有個習慣,看完每一部片子都需要反問自己:「這部電影究竟要表達什麼」。我覺得盲井最想表達的就是那個年代的人性。
  • 女主重生七八十年代軍婚文
    (不過後期男主因為受傷退伍了,變成了經商)《重生農家媳》作者:小二園江敏上輩子選擇了做富裕人家的媳婦,鬥公婆、鬥丈夫、鬥小三,一輩子汲汲營營,這輩子,她選擇了不同的人生,白胖媳婦的農家生活,種田、養娃,且看八十年代的農村小媳婦的恣意生活。(雖然極品多,但是蠻好看的)《寵妃現代生活錄》作者:望江影她是宮女出身的嬪妃,貌美多才,從層層深宮中脫穎而出成為一代寵妃。 在最豔麗之際被帝王捨棄。
  • 社會現實題材大片來了,《風平浪靜》的故事比《藥神》更震懾人心
    社會現實題材大片又來了,《風平浪靜》的故事比《藥神》更震懾人心自從《我不是藥神》上映後,似乎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一部能引起全民關注的社會現實題材電影了。直到這兩天,一部影片的出現又再一次讓人看到了社會現實題材電影的魅力,其所揭露的社會問題,甚至比《藥神》更加有切膚之痛,影片的名字叫《風平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