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的七八十年代躁動不安,又充滿刺激。曼哈頓跳動著能量的脈搏,繁榮的外表下隱藏著危險的暗流。紐約現在已變成人們所熟知的模樣,而那些令人迷亂的日子似乎越來越遠。
多虧街頭攝影師們的不懈努力,我們藉助攝影銘記著城市發展的過程,重溫過去的歲月。因此我們匯集了十二位街頭攝影師,無論是拍攝地鐵塗鴉還是Studio 54俱樂部,他們為我們捕捉了這二十年紐約的活力。
no.1 Robert Herman
圖片來自羅伯特·赫爾曼,《驚人街拍:記錄紐約七八十年代的蓬勃文化》
羅伯特·赫爾曼(Robert Herman)自學生時代就住在紐約,他為居住在這個城市的人們抓拍了很多真實的照片。他從1978年開始攝影,通過他的作品我們可以瞥見紐約旅遊景點以外的文化發展。
「這些照片講述了原汁原味的紐約故事:不是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而是在自己的社區生活和工作的真正的紐約人。在和拍攝對象一起生活、努力謀生的過程中,我理解了他們的脆弱性。我眼中的紐約不像時尚雜誌或好萊塢電影中描繪的那樣時髦迷人。紐約屬於被忽視的、默默無聞的人們,他們掙扎著想要繼續生活在這個殘酷又朝氣蓬勃的城市中。」
圖片來自羅伯特·赫爾曼,《驚人街拍:記錄紐約七八十年代的蓬勃文化》
no.2 Jack Garofalo
圖片來自傑克·加羅法洛
1970年,《巴黎競賽畫報》攝影師傑克·加羅法洛(Jack Garofalo)在哈萊姆區度過了一個夏天,並拍攝了當地熱鬧的街頭文化。這個地區當時鮮有人知,實際上,由於極差的基礎設施和攀升的犯罪率,人們紛紛逃離這裡。加羅法洛的照片展示了這片街區不同尋常的一面,充滿了凝聚力和街頭時尚氣息。
圖片來自傑克·加羅法洛
no.3 Frank Horvat
圖片來自弗蘭克·霍瓦特,《八十年代初期的迷人紐約照片》
《紐約沉浮》(New York Up & Down)創作於1982年至1986年間,記錄了弗蘭克·霍瓦特(Frank Horvat)眼中紐約的起起落落。
他拍攝的紐約不總是美的,觀察紐約也是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尋找自我的一種方式。「通過相機鏡頭,我自身的脆弱和照片中人們的脆弱都被曝光出來:一張由陌生人拍攝的照片能告訴我們很多紐約的事情,遠比我用語言描述豐富得多。」
圖片來自弗蘭克·霍瓦特,《八十年代初期的迷人紐約照片》
no.4 Meryl Meisler
圖片來自梅裡爾·梅斯勒
攝影師梅裡爾·梅斯勒(Meryl Meisler)詳實地記錄了七十年代紐約令人興奮的夜生活。迪斯科舞池的節奏和Studio 54俱樂部的精神永久地保留在她的黑白照片中。
二十多歲的梅斯勒白天從事自由插畫家的工作,晚上則去拍攝深夜派對的場景。她的照片像一個時間膠囊,收錄了由派對狂人、烏合之眾組成的親密團體。
圖片來自梅裡爾·梅斯勒
no.5 Matt Weber
圖片來自馬特·韋伯,《前計程車司機拍攝紐約街頭三十年》
前計程車司機馬特·韋伯(Matt Weber)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拍攝這座城市,花三十年時間完成了《城中的囚犯》(The Urban Prisoner)系列。
他的黑白照片中流露出孤獨和暴力的情緒,拉近的鏡頭和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帶來一種原始粗暴的感覺。
圖片來自馬特·韋伯,《前計程車司機拍攝紐約街頭三十年》
no.6 Martha Cooper
圖片來自瑪莎·庫珀
在擔任《紐約郵報》的攝影記者期間,瑪莎·庫珀(Martha Cooper)與年輕的塗鴉藝術家們相遇,從此她開始記錄這種獨特的地下藝術運動。
她的攝影作品帶領我們進入火車塗鴉的危險世界,並展現了塗鴉隊伍中的奉獻精神和真摯友情。她的地鐵藝術照片不僅留名藝術史,還激發了塗鴉和街頭藝術家的創作熱情。
回顧那個時代,庫珀看到積極和消極的兩面。「當時這個城市很混亂。好處是,在追求自由的時代,創意層出不窮。
混亂催生了偉大的國際街頭文化,包括今天的塗鴉和嘻哈。「攝影師寫道,「我認為應對住房高檔化的措施在於,要確保有大量針對不同收入階層的住房。但是就我個人而言,生活在一個不用害怕遇到搶劫的城市更幸福。」
圖片來自瑪莎·庫珀
no.7 Henry Chalfant
圖片來自亨利·查夫曼
和瑪莎·庫珀一樣,亨利·查夫曼(Henry Chalfant)在拍攝紐約蓬勃發展的塗鴉和嘻哈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查夫曼不僅是攝影師,也是美國公共電視臺的塗鴉紀錄片《嘻哈風暴》(Style Wars)的聯合製作者。他通過自己的作品把塗鴉作為一種創造性表現形式進行推廣,並為年輕的藝術家們發聲。
圖片來自亨利·查夫曼
no.8 Janet Delaney
圖片來自珍妮特·德拉尼,《訪談:珍妮特·德萊尼拍攝的八十年代紐約老照片》
加利福尼亞州的攝影師珍妮特·德萊尼(Janet Delaney)於1984年至1987年間幾次前往紐約。加州郊區與混亂的曼哈頓之間驚人的差別吸引了她的注意。
「藝術的中心,狂熱,然而社會和政治上比西海岸更保守。」德萊尼在描述紐約的氛圍時說,「極度富有,同時極度貧窮」。德萊尼拍攝時不作計劃,只是出於純粹的攝影愉悅。
圖片來自珍妮特·德拉尼,《訪談:珍妮特·德萊尼拍攝的八十年代紐約老照片》
no.9 Bruce Davidson
圖片來自布魯斯·戴維森,《揭秘1959年紐約青年團夥的照片》
攝影師布魯斯·戴維森(Bruce Davidson)自1957年退伍以來一直堅持拍攝紐約。1980年,他在紐約地鐵站內拍攝了一組照片。
在髒亂的地鐵裡,原始的、情緒化的抓拍記錄了當時不安全的公共運輸。「地鐵在白天或晚上的任何時段都非常危險,所有乘客都知道這一點,並且隨時保持警惕。」戴維森回憶說,「報紙上每天都要報導可怕的地鐵犯罪。
然而我脖子上還掛著昂貴的相機,站臺上的乘客看著我,他們的目光讓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遊客或者神經病。」
圖片來自布魯斯·戴維森,《揭秘1959年紐約青年團夥的照片》
no.10 Richard Sandler
圖片來自理察·桑德勒,《黑白照片中躁動的紐約八十年代》
整個八十年代,理察·桑德勒(Richard Sandler)致力於拍攝曼哈頓的方方面面。他的黑白照片展示了這個城市居民的多樣性。
流浪者,商人,家人或保姆 ——他都逐一拍攝。桑德勒具有敏銳的目光,隨時準備捕捉精彩的瞬間。他完成了一部反映時代潮流的傑出作品。
圖片來自理察·桑德勒,更多信息可閱讀《黑白照片中躁動的紐約八十年代》
no.11 Jamel Shabazz
圖片來自賈邁爾·沙巴茲,《展示八十年代紐約嘻哈文化興起的街頭攝影》
布魯克林出生的攝影師賈邁爾·沙巴茲(Jamel Shabazz)記錄了嘻哈文化在他家鄉的興起。從1980年開始,他一直在拍攝潮人、霹靂舞者以及新興嘻哈藝術家,拍照是他與社區群體聯繫的一種方式。
在捕捉人物的情緒上,沙巴茲具有不可思議的能力。他的作品成為文化和流行的寶貴檔案。
圖片來自賈邁爾·沙巴茲,《展示八十年代紐約嘻哈文化興起的街頭攝影》
no.12 Ken Stein
圖片來自肯·斯坦,《透過年輕的眼睛看八十年代的紐約》
肯·斯坦(Ken Stein)為布朗克斯的社區報紙擔任攝影師時還非常年輕,這給了他完美的理由,漫步在骯髒的街道上,拍攝周圍的世界。
他的作品擁有前衛的底色,黑暗的燈光和冷色調。「那時這個城市和現在不一樣,更安靜,路燈更暗,有更寬闊的步行和閒逛空間——往往一切似乎都是新的,城市的不同地區也都各有風格。」
圖片來自肯·斯坦,透過年輕的眼睛看八十年代的紐約》
—完—
(版權所有,請勿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