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底層的人們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些你根本無法想像

2020-12-05 回不去的故鄉原風景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是廉價衛生巾的問題,一片衛生巾三毛錢,很多人說那麼便宜質量能過關嗎,誰會買那麼便宜的東西。其實在你我看來,現在社會還有人缺錢買這麼便宜的生活用品,可答案是有很多人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他們也許連吃飯都成問題,我的朋友公司在甘肅有扶貧項目,那裡貧窮山村基本上頓頓吃馬鈴薯,可以填飽肚子,但生活對於他們來說也只能叫活著。他們每天起早貪黑勞作,很辛苦,很勤奮,一年很少休息,就這樣一群勤勞的人得到的是那麼的微薄的收入著實讓人心痛 ,可是對於他們已經習慣這種生活,似乎也沒有感嘆命運不公,相反他們的思想很簡單所以也更加快樂。

說到這個生存,我想起了前兩年我去埃及,去到撒哈拉大沙漠,遇到了貝因都人,說實話要不是親眼所見,我幾乎不敢相信在現代這種文明社會還有這樣一群人的存在。他們世代生活在沙漠中,幾乎不與外界接觸,其中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沙漠,住的小茅草屋,沒有電,真正做到日落而息,而且他們的食物就是駱駝肉,駱駝奶,小麥,椰棗,這一輩子基本上就是吃這幾樣食物。他們的生活相當閉塞,不喜歡與外面世界接觸,只有很少的人願意到外面討生活,真的很難想像,還是我自己見識的太少,原來還有這種生活方式。

小陳的家裡好幾口人,小時候全家就靠著父親打工那點錢生存,一年到頭很難吃到一頓肉,看到別的小朋友吃零食,只能眼巴巴的瞅著,那個時候小陳在想,以後長大了,努力掙錢,一定要過上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日子,有那樣的生活就滿足了。可是長大後小陳如願以償了,不愁吃,想吃的東西都能買起,可是他卻並不快樂,因為跟別人相比還是一無所有,永遠都被別人落下,永遠都在別人後面奔跑的感覺。小時候小陳看著其他孩童吃零食只能望著,長大後看著你們買房換車,而小陳比他們都要優秀,都要努力,但是因為輸在起跑線上就要用一生去追趕。

所以人生在世出身很重要,有時候我與大家一樣願上天不公,但靜下來想想似乎我們又不是最差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調整好心態,坦然接受已成定局的事實,努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也許有一天我們會收穫更多,也許有一天我們再回頭卻發現我們的生活也是那麼的美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些人很聰明,卻一輩子在社會底層?
    我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高考,然後經過大學塑造才進入社會的,雖然在智力上的確有些差距,但也僅僅是100和95的差別,真正智商低的人只是少數。但是受過同樣教育的兩個人,或者是一群人,進入社會後即使受聘於同一家企業,最終的地位卻天差地別,而可怕的是這絕非少數現象。
  • 為什麼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百萬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去試試……為什麼很多人勤勞一生,還在社會底層?因為如果僅僅通過努力就能成功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窮人了, 二八原則才是這個世界的真理!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羅馬,我們普通人怎麼和他比?什麼叫做成功?難道就是財富和社會地位嗎?
  • 劉慈欣降維打擊:高維空間根本無法想像,現實生活不存在二維物體
    簡單來說:假如有隻蒼蠅,一個蒼蠅直接拍在窗戶上,毀滅你,但與你無關。劉慈欣降維打擊:高維空間根本無法想像,現實不存在二維物體!劉慈欣在一起講座中國也是談到了高維空間根本無法想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現實生活中沒有真正的二維物體!
  • 一個社會底層人的尊嚴
    文/於凡諾一我見過了太多次,當一個社會不那麼高大上的人,那些底層職業,那些社會底層的人,被人提起的時候。「爸爸,你別扛了,你別扛了……」她哭著跪求父親別扛水泥了。我想,看著最親的人在生活重擔下,遭受不可想像的巨大的苦,那一瞬間的感受,沒有經歷過,也許一個人真的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無助的疼?
  • 一切都是註定好的,你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
    01一個人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你覺得是由什麼決定的?是命中注定,還是靠緣分運氣?其實都不是,一個人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從來都是由他自己決定的。所以大多數人的努力方向,可以說都是錯的,就像他們以為,如果能賺來很多錢,換上大房子,那麼眼前難過的日子就會好起來。
  • 2020年了,還有人沒坐過飛機?富人對窮人的想像:有多蒼白?
    有酒有肉的人,該怎麼想像一個人會被餓死凍死呢?在他們的印象裡,人類的死亡方式可能都不包含這個。沒有感受過忍飢挨餓的滋味的人,是不具備同理心的。說到底,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感同身受這回事,生活在天堂的人,是無法理解地獄的煎熬的,反之,生活在地獄的人也一樣。
  • 人類根本無法想像!
    人類根本無法想像!最近電影《海王》正在熱映,這是一部美國DC漫畫公司出品的史詩巨作。故事圍繞著海王展開,而他所在的背景正是神秘的亞特蘭蒂斯。關於亞特蘭蒂斯文明一直就是世界著名的未解之謎,由於它所在年代太久遠,關於它的記述少之又少,人們甚至無法判斷它是否存在過。
  • 作家方方自曝在底層待過多年:曾做過四年搬運工
    「我的朋友說,你看一個明星過個生日,幾分鐘就能有上千萬的人在轉發,但是『一個貧困地區的孩子一年吃不上三回肉』的新聞,關注的人卻很少。朋友問我能不能給轉發這條新聞。」正好那天,有媒體採訪問她「方方老師,你現在創作條件很好了,為什麼寫作還是關注底層小人物的生活?」方方說正是這樣的觸動,讓她臨時改變了主題。「所以這次我更想聊一聊『底層』這個話題,講一講這樣的經歷對我人生和創作的影響。」
  • 開捷達VS5一般都是什麼人?屬於社會底層嗎?
    人們常說,開什麼車,代表的就是什麼級別的收入。可真的是這樣嗎?好像也不見得,身邊很多人收入不同,開的車卻沒有太大的差別。月收入七八萬和收入幾千的人,差不多都是開著10來萬的車上下班,極少有人上下班開很貴的車,除非人家是真的,窮得只剩下錢了。
  • 為什麼寧死也要遠離底層社會?
    媽媽說,不是因為他貧窮,那時都差不多,主要是他爺爺就家暴奶奶,他爸爸又是打媳婦,因為一棵樹,就能拿鐵鍬打鄰居。所以我現在明白了,媽媽在爸爸去世後,拼命的讓我們讀書,走出去,遠離底層社會。我說的底層事指認知,思維方式,與學歷金錢等能看到的無關。
  • 剩男都是「社會底層」?剩女都是「社會頂層」?真的是這樣嗎
    就剩女來看,主要受近些年社會的發展,思想觀念的轉變,女性的崛起同時,也讓她們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事業上,對個人情感考慮的比較少,再加之學歷等因素,造成了晚婚這種現象,最終成為了剩女。不過在剩男和剩女這件事情的看法上,卻有一個普遍的共識,那就是往往剩男都是社會底層,而剩女往往都是社會的頂層。
  • 什麼是社會底層?
    我國已經消滅了剝削階級,那麼有社會底層嗎?從理論上來說,勞動不分貴賤,職業不分高低,共產主義沒有社會底層。可這話說的連小孩都不相信,如果有兩個人,一個當官的,一個挑大糞的,連小孩都知道,挑大糞的人很臭。
  • 人類想像中的外星人,都有過哪些種類,分別都長什麼樣?
    人類想像中的外星人,都有過哪些種類,分別都長什麼樣?由於我們人類文明自身的存在,至少證明了宇宙當中出現文明的概率大於零。雖然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過,任何外星文明確切存在的證據,但是對於外星文明的幻想,還是有很多的,而人類想像當中的外星人,也有許多種不同的樣子。第一種就是和我們人類非常接近的,人型的外星人(馬雲?)。人型的外星人基本上和人類類似,擁有一個頭部,頭部上的器官種類和分布也和人類大致相似,當然不排除有一隻或者三隻眼睛,沒有鼻子或者嘴巴。
  • 「底層的耗子」背後的邏輯
    這確實是個令人浮想聯翩的謎……2 把人民當成「底層的耗子」表達了她對人民的無比的仇恨和憎惡。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人們為什麼會喊打老鼠,因為,老鼠在過去有偷老百姓糧食的惡習,所以,人們看到老鼠就喊打,喊打老鼠也就說明,人們對老鼠十分憎惡。
  • 《女傭的故事》|生活處處有絕望,但你總會比想像中更堅強
    提到「女傭」這個詞,你腦海中會聯想到什麼?在我們的意識裡,「女傭」可謂是個別致的詞,不免讓人聯想到精緻的茶盤、漿過的筆挺制服和《唐頓莊園》。然而在《女傭的故事》一書中,你會發現這個世界被「短缺」所統治。錢永遠不夠,有時候還會餓肚子;花生醬和拉麵常年唱主角;麥當勞是稀有的一餐。
  • 在什麼樣的社會裡,人們更可能持有偏見?
    而另一方面,心理學家們想知道這些影響是如何被編織進個人生活的動態紐帶之中的。這兩種研究方法都是必需的。但我們僅限於討論前者,即文化的因果關係。我們無法證明它們是完整的或不容置疑的;但每項規律都是當下所能作出的「最合理的猜測」。 異質性 只有在社會的多樣化程度相當高的情況下,才不會存在「感知警覺點」(perceptual points for alarm)。在同質化的社會中,人們的膚色、宗教、語言、服裝風格和生活水平都是一樣的。
  • 這個世界的黑暗面,大概是你無法想像的
    生活在這顆蔚藍的星球上,我們當中的多數人,每天都沐浴著陽光,享受著美好的生活。然而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就有黑暗。腦中充滿美好幻想的人不會意識到,就在他們喊著口號擁抱美好世界的同時,這個世界上每一分鐘都有人在暗處失蹤,淪為奴隸。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在這顆星球的陰暗角落裡,每年至少有250萬人莫名消失。他們可能被賣作性奴、割去器官,或隨意屠戮……等等。很多你不敢想像的人性陰暗面正在瘋狂滋長,罪惡行徑正在悄然發生。
  • 要是人人都有一顆「人人平等」對待的心,那麼社會就會更加美好!
    如果你和一個富翁做鄰居,人家天天大魚大肉,香飄十裡,你家天天鹹菜饅頭,他每天悠哉悠哉享受生活,你每天苦逼勞累圖生存,你說你們之間的關係可能很融洽嗎?可能根本就走不到一起去吧。「不患寡而患不均」,這句話是兩千多年前的老子說的,很有道理。
  • 一個來自底層的社會學家,如何反思面對出身的「羞恥感」?
    「我曾經以為,人們可以遠離家庭獨自生活,可以忘卻個人歷史以及那些生養自己的人,重新創造自己。」——迪迪埃·埃裡蓬迪迪埃·埃裡蓬,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社會學家。因無法完成學業而懊怒一生的母親,有暴力傾向、總是大喊大叫的父親,把孩子們丟給孤兒院的外祖母……在《回歸故裡》中,埃裡蓬用坦誠的自白,剖析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因此而產生的「羞恥感」。
  • 有人說「社會底層的惡是真的惡,看不到別人的好處與好」你認同嗎
    有人說「社會底層的惡,才是真的惡,看不到別人的好處,也看不到別人的好」說實在我很反對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點歧視社會底層的人,我實在想不清楚什麼人懷揣著什麼心理才能問出這個問題,但是我想說世界那麼大,到處都是好人,到處都是壞人,沒有你想像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