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可能長不高 這些現象要警惕

2021-01-08 搜狐網

  梁平縣一名10歲半的男童,身高只有1.20米,比標準身高矮20釐米左右,是典型的矮小症患兒。然而,近日醫生對其檢查發現,導致他發育遲緩並非由於遺傳、疾病和營養等因素,而與他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密切相關。

  專家表示,如果孩子長期缺少父母關愛,長期生活在壓抑、焦慮的世界裡,將直接影響其身高發育,這種現象在臨床上稱為心理性矮小症。如今不少父母忙於生計,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心理矮小症發生率越來越高。  

個案  10歲身高相當於6歲娃

  前日上午,家住梁平縣聚奎鎮順安村10歲半的欽欽(化名)在表姐陪同下,來到兒童醫院檢查身體發育狀況。經醫生測量,欽欽身高1.20米,只相當於六歲孩子身高,骨齡也僅相當於五六歲。如不治療矯正,身高將停滯,成年後也不會超過1.40米。

  醫生問診發現,欽欽父母身高都超過1.60米,他從小沒患過重大疾病,雖然來自農村,但吃飽飯沒有問題,並不缺乏營養。欽欽長不高可以排除遺傳、疾病和營養三大因素。不過檢查過程中,欽欽除了和表姐說話,無論醫生怎麼想辦法,他就是不開口。當問及家庭情況和父母時,他立即將頭埋得很低,眼淚也流了出來。表姐說,欽欽還有一個15歲的姐姐,父母為撫養姐弟倆,一直在外打工,只有每年春節回一次家,姐弟倆一直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

  據此,醫生初步確診欽欽患了心理性矮小症,主要與他長期得不到父母正常的關愛密不可分。  

分析  缺愛影響情緒長不高

  「孩子長期生活在缺少愛的環境中,不良的情緒直接影響發育。」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熊豐教授稱,現代醫學表明,人的情緒會影響大腦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孩子不快樂,長期焦慮、抑鬱,直接影響睡眠、飲食等,導致分泌人體生長激素的腦垂體受到抑制,生長激素分泌量減少,影響生長發育,臨床上稱之為心理性矮小症。

  新橋醫院兒科副主任廖偉稱,不明原因生長發育遲緩的患兒越來越多,這些患兒大多是父母不在身邊,或忙於工作,對孩子關愛不夠。同時,性格比較內向脆弱,一旦缺少父母關愛,他們就會出現不良情緒,甚至茶飯不思。但很多父母卻並不知道這些也會導致孩子長不高。

  兒童醫院心理科梅其霞教授稱,在每年上萬名前來就診的心理疾病患兒中,因父母長期在外,父母感情不好長期爭吵,以及缺乏父母關愛等因素,不但導致孩子患上嚴重心理疾病,還直接影響他們身高發育遲緩,很多心理疾病患兒身高不達標,甚至屬於典型的矮小症患兒。  

二戰後就有研究證實  心理性矮小症

  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霍勞博士指出:孩子長期生活在精神壓抑、無人關心或經常挨打受罵的家庭環境中,就會引起體內激素分泌的減少,導致生長發育障礙。

  有關統計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西班牙、朝鮮、越南等國失去雙親的孤兒,平均身高要比同齡兒童矮几釐米。科學家們為此做過試驗,他們將一批受到精神壓抑的孩子安置到和睦歡樂的環境中,讓他們受到模擬親人的愛撫和家庭的溫暖,3個月後約有95%的孩子發育情況發生了變化,生長停滯現象得以消除,身高得到明顯的增長,基本上接近其他同齡兒童身高增長的水平。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愛撫的缺乏、精神上的壓力和心靈的創傷,都可引發孩子生長發育障礙。  

這些表現  孩子可能  長不高

  夫妻倆常年在異地工作,或者每天早出晚歸,和孩子近距離接觸的時間很少,幾乎不知道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況;

  夫妻離異後,有了各自的生活,對孩子疏於照顧關心,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也不愛與人交流,性格變得孤僻;

  夫妻關係不和,經常爭吵爭執,甚至為了瑣碎的小事打鬧,也不顧及孩子是否在場,有何感受;

  夫妻倆注重個人生活,對於孩子他們往往只提供物質,很少過問精神感受,孩子感受不到和諧的家庭氣氛;

  夫妻脾氣不好,急性子,動不動就批評甚至打罵孩子,很少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和安慰;

  孩子平時不愛說話,父母只單純理解為性格內向,不太注意觀察孩子性格,忽略了孩子是否有自卑或自閉傾向;

  對孩子要求高,各方面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一廂情願以為是為孩子好,不管是否超過他們承受範圍。  

這些做法  建議父母  多試試

  如果夫妻與孩子在異地,每周最少和孩子通兩次電話,或者上網和孩子視頻聊天。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時刻在關心關注他,更有安全感。

  如果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每天要有足夠時間和孩子交流,說話時用目光注視著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全神貫注的關心。

  和孩子說話時最好蹲下來,和孩子的身高相近,就好像和好朋友談話一樣,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知道你並不是在教訓他們,給他們可以自由自在表達感受和想法的空間,即使他們的感受和想法可能不正確。

  談話時最好多問「什麼」,不要總問「為什麼」,因為孩子還不太會分析答案背後的原因,他一般只能回答不知道,可以問「今天家裡發生了什麼事呀」「今天放學之後你想做什麼呢」等等。

  多用肢體語言,一個擁抱、拍拍肩膀等這些肢體語言比一百句「我很關心你」還有用。

  排除遺傳疾病營養因素

  就要考慮心理性矮小症  

看標準

  兒童生長發育分為三個階段,各個階段對應一定的生長標準:

  嬰幼兒期:出生至3歲。出生後第一年生長速度最快,可增長25釐米。第二年生長速度為10釐米。此期主要是營養狀態和生長激素的調控。

  兒童期:從3歲開始直至青春期開始前(女孩約10歲,男孩約12歲)。此期間每年增長5-7釐米。

  青春期:女孩身高可增加20-25釐米,而男孩青春期比女孩青春期遲2年開始,因此比女孩可多獲得8-10釐米的身高。

  這些孩子應及時檢查發育狀況

  長期在班裡坐第一排。

  身高與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相差5釐米以上。

  3-18歲期間平均每年長不到5釐米。  

排除法

  據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熊豐介紹,臨床上,孩子身高取決於父母遺傳基因,如果父母身材矮小,孩子也不會長很高。

  其次,孕婦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如果感染、難產、出生窒息,以及肥胖、身患甲狀腺等疾病,也會直接影響孩子身高發育。

  此外,如果從小營養跟不上,身體瘦小、貧血等,缺少身體基礎,也會導致身高問題。

  排除以上因素,就要考慮心理性矮小症了。  

重慶矮小人聯誼會調查  大多數會員  童年不幸福

  重慶矮小人聯誼會會長魏澤洋介紹稱,他們曾對該會上百名矮小人進行了解發現,除了遺傳、疾病和營養三種因素外,不明原因矮小人群中,大多童年不幸福,甚至充滿酸楚。

  會員小兵(化名)家住主城,身高只有1.45米。他剛懂事時,父母離婚不管他,一直由年邁的爺爺餵養。讀書時,由於父母不在身邊,他經常受到旁人歧視,變得越來越自卑,每天生活在恐懼之中。高中時,他因為成績不好,身材矮小,不得不輟學。目前,小兵20多歲了,醫生檢查發現,他的骨齡只有十多歲。

  「如果得到關愛呵護,很多像小兵這樣的人或許不會成為矮小者。」很多矮小會員,童年時屬於典型的留守兒童,除了牽掛父母,還要照顧弟弟妹妹,長期心力交瘁,在自己身高發育明顯遲緩後,家長也不重視,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

  記者 黎奎

相關焦點

  • 固達電纜:警惕兒童用電這些行為!父母不讀會後悔
    固達電纜:警惕兒童用電這些行為!父母不讀會後悔 發布時間:2020-03-04 16:22:29      來源:中國網   日前,在微博上一個電工父親為孩子畫的用電教育漫畫引起社會各界網友一致稱讚。
  • 電話手錶不簡單,孩子用它交女友,家長要警惕
    前言現在,有不少孩子都戴上了電話手錶,家長們覺得,孩子有了電話手錶後可以及時聯繫,也能避免很多風險。如今的電話手錶不單純的只是打電話那麼簡單,也可以上微信玩遊戲。確實電話手錶不簡單,居然有位小學生利用電話手錶交了幾個女朋友,家長竟然一點也沒有發現,這樣的後果實在無法預計。
  • 警惕!三代毒品可能已經在你身邊,可是你不認識它
    高考前染上毒癮,親生父母求來「聰明藥」,一點也不聰明高考前一段時間就爆出這樣一則事件。為了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成績,家長找到了一種藥給孩子吃。這種藥據說能提高注意力和記憶能力,提升智商,在高三圈中頗有市場,這就是傳說中的「聰明藥」。一開始,孩子的注意力確實提升了,據說早上十點看書到晚上十點都不乏,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 孩子總是「長不大」怎麼辦?要小心「彼得潘症候群」,父母別大意
    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不管是玩玩具、上廁所、穿衣服總是跟在自己身邊。尤其是寶媽們,想要上個廁所的時間,孩子都得寸步不離地跟在自己身邊。這些孩子不喜歡自己一個人,總是想黏在父母的身邊。多數父母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但孩子過於粘人並不是一件多麼好的事情。父母反而要小心孩子可能會患上「彼得潘症候群」。「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彼得潘和溫迪》1911年J.M. Barrie在小說彼得潘和溫迪寫的第一句話。
  • 個子不高鞋碼卻很大,孩子光長腳不長身高,這4點因素值得注意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辦公室張姐最近和我說了一件煩心事,今年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糖糖,如今身高才長到143釐米,女兒雖然比自己矮十幾釐米,但鞋碼卻和自己一樣,都要穿38碼才合適。女兒個子不高,卻長了這麼一雙大腳,實在是讓人擔憂。最近,女兒又說到鞋子有點夾腳,想要買雙大一點的鞋子。
  • 孩子有這些「怪癖」,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這不是一個沒有依據的事情,就我身邊而言,傳統、墨守成規的思想的家長有很多,他們用著自己之前的「前車之鑑」去試圖引導孩子的成長道路,但卻往往忽略了自己本身的問題。自身知識水平的不足、眼界以及格局的不完善,這些問題的存在,讓引導變成了錯誤的引導,從而也抹掉了孩子大腦發育的助推器。
  • 和孩子溝通太難?家長可學學「PAC理論」,警惕溝通心態失衡現象
    細看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我們能在其中發現不少的問題,導致親子之間爭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父母沒能體會孩子的感受,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回應父母,結果就造成了溝通阻礙。人與人需要溝通,這是每位父母的共識,而且良好的溝通還是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發展的基礎。
  • 爸爸媽媽身高矮,孩子就真的就長不高嗎?
    我和孩子爸爸身高都矮,害怕遺傳給孩子,擔心身高會給孩子以後造成影響。但是孩子現在8歲了,沒想到身高還是不出意外的隨了我倆。孩子媽媽向醫生描述著。★ 父母的身高究竟對孩子有何影響?★ 家族性矮小的孩子真的就無法長高嗎?
  • 3種食物浪費錢還影響發育,家長再給孩子吃,孩子易積食長不高
    雖然孩子脾虛是常見的小兒疾病,但是父母要引起重視,脾胃是後天之本,是營養運輸的樞紐,一旦脾胃的運化出現問題,身體得不到有效的營養吸收和消化,時間就了,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經常生病,營養不良,發育緩慢,比同齡人矮。要想孩子脾胃好,飲食方面是關鍵,父母要尤為注意孩子的飲食。
  • 冬季是發育黃金期,父母在這2件事上不馬虎,孩子或長高8釐米
    安安的爸爸媽媽有些著急,因為安安同學都長到1米5了甚至有的已經1米6了,但是家裡老人說,不同孩子不同樣,咱家孩子可能就是長得晚,最近得給他加強營養。安安爸爸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把懸著的心放下了。可是半年過去,孩子還沒長,安安爸爸帶著孩子去了醫院檢查。
  • 女孩的「初潮」時間很重要,如果在這個年齡之前,孩子可能長不高
    前言孩子的健康健全是家長很重視的事情,除此之外,孩子的身高也是父母關注的重點,孩子的是發育狀態,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而對女孩子而言,又是另外一種特殊情況。醫生的建議是:不用太過焦慮,女孩的初潮雖然與身高有關係,但是並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注意飲食營養和多加運動就不必擔心孩子長不高,王女士還是不放心,急忙跑到藥店給孩子買了鈣片等一些有助於長高的營養劑。實際上,像王女士這樣擔憂自己的孩子在初潮之後很難長高的家長還有很多,關於女孩長高的最佳時期,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認識。
  • 14歲男孩1.55米,再也長不高,不是基因問題,而是父母的疏忽大意
    孩子長不高,不是基因問題,而是父母的疏忽大意孩子長不高,不一定是基因問題,上面這個孩子預測可以長到1.65米,但是卻只能長到1.55米,這和父母的疏忽不無關係。我們可能不太清楚,小孩的骨骼上有一種名為「骨骺線」的軟骨組織,是成人所沒有的。女性的骨骺線在15-16歲閉合,男性則在17-18歲閉合,之後,急速的長高也會停止。
  • 「人小腳大」的孩子長不高?大腳已成普遍現象,真的和身高有關?
    「人小腳大」的孩子長不高?大腳已成普遍現象,真的和身高有關?小孩子在小時候長身體的時候,衣服褲子鞋子襪子的更換速度就能告訴我們,這些孩子「上竄」的速度到底有多快。以前我們有一種說法, 就是說小孩子如果光長腳不長個,「人小腳大」那就有可能長不高。
  • 有一種病叫「孩子太漂亮」,高顏值似洋娃娃,父母卻倍感擔憂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看顏值的時代,絕大部分除了工作能力高以外,長得好看更有優勢,尤其是對於女孩子來說,高顏值可以讓她們在社會上更順利地展開工作。所以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生的寶寶能夠長得白白淨淨,顏值爆表。但是家長們可否知道,有時候長得太好看的寶寶,也可能是患上一種疾病,這種病的名字叫做「歌舞伎面症候群」,是一種遺傳病。
  • 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有這些「怪癖」,父母別傻傻扼殺了「天才」
    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一些孩子總是做喲西額奇怪的事情,這種奇怪的行為可能讓家長沒有辦法接受,甚至沒有辦法理解,大多數的家長可能會認為這是孩子的缺點,很多人也說過越難帶的孩子長大之後越是聰明,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某些怪癖的時候我們不要想著去糾正孩子,我們家長只要能夠正確的引導。
  • 不努力的父母,是怎樣一點點拖累孩子的?
    但她的父母給她的最大財富,不是錢; 而是一個優秀的家庭對孩子的良性影響,是能夠給孩子提供的優質資源、拓寬的眼界和思維模式。 這些,才是造成人與人差距的最根本原因。
  • 父母兩個人,誰的基因會影響孩子的顏值和智商?現在明白了
    文|淘媽女性在懷孕後,茶餘飯後總喜歡和老公討論孩子的長相、智力和性格等方面的事情。對於所有的父母來講,都希望孩子能遺傳自己的優點,但凡自己或老公有些不足的地方,就害怕孩子遺傳了。淘媽身邊有幾個孩子,小時候和爸爸長得特別像,慢慢長大就越來越像媽媽了,真的好神奇。
  • 身邊人有這些現象要警惕,可能是自殺前發出的求救信號
    在9月10日第17個「世界預防自殺日」來臨之際,他提醒要正視抑鬱等心理問題,重視抑鬱的藥物心理聯合治療,將有助於降低自殺率。案例分析阿蘭(化名)在半年前生完孩子後,開始情緒低落,悲觀絕望,並存在自殺企圖,差點造成悲劇。在家人的陪伴下到醫院就診,被確診為重度抑鬱症,經過半年治療,阿蘭狀態已恢復正常。
  • 寒假孩子不長個有哪幾個徵兆?
    又到年末孩子放寒假的時間了,再加個春節,小朋友們終於可以玩個夠,但每年寒假家長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孩子在長胖同時個子不見長,其實,孩子之所以如此,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假期中飲食、作息、玩樂等密不可分。
  • 孩子六歲之前,父母要學會對他說不
    昨天我在超市排隊付錢時,前面有位老奶奶身邊一個三四歲的小孩突然躺到地上又哭又鬧。原來那小孩想讓奶奶給他買收銀臺旁邊36元一盒口香糖,奶奶不同意給他買,他就躺在地上撒潑打滾。那位奶奶不知是習慣了她孫子撒潑打滾,還是為了教育她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