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冕與火星大氣層中的雷射,它的亮度,竟比太陽亮100億倍以上

2020-12-05 雪燕愛家鄉

以氫原子和氦原子為主要成分的地球大氣層,由於氫原子和氦原子發出微弱的輻射而得名。1955年,在80千米的高空,觀測到氫原子的賴曼a(La)輻射,從而發現氫原子在高層大氣中的存在,導致地冕的發現。在月球上所拍攝到的地球的遠紫外輻射照片顯示了地冕賴曼a輻射強度的全球分布。氫原子密度在80千米高度最大,在此之上隨高度增大而緩慢下降,在1000千米高度約為1×105個/釐米-3,到10萬千米高空,每立方釐米內有幾個氫原子。由於太陽輻射壓力的作用,在大約8個地球半徑之外,在背陽面氫原子密度要比向陽面的大形成所謂地冕。

地冕中氫原子和氦原子的密度11年周期變化。氫原子密度在太陽活動高峰年較小,在低年則較,而氦原子密度的變化則相反。地冕發射中最強的譜線為氫原子的La輻射,其次是氫原子的賴曼β(B)、巴耳末a、氦原子的共振線和波長為10830埃的譜線。其中氫巴耳末和氦10830埃的譜線可以在地面觀測到與地球高層大氣相似,一些行星的高層大氣也發現由氫原子和氦原子組成,形成行星冕。對行星大氣的探測中已觀測到金星、火星、水星和木星大氣的氫原子和氦原子的輻射。地冕可擴展到6萬千米高空。

火星大氣層中的雷射雷射是人類繼原子能、半導體、計算機之後,在20世紀中的又大發明。雷射的顏色最純。雷射的波長範圍要比普通光小得多,通常只發射幾種,甚至有時僅僅是一種波長的光。所以,它的單色性比普通光好上幾萬倍。雷射的方向性極好。雷射在傳中始終像一條筆直的細線,發散的角度極小。一束雷射射到38萬千米外的月球,光圈的直徑僅擴大到2千米左右。假如探照燈也能照到月亮上,那麼這道光束的直徑將超過幾千千米。雷射的亮度特別高。

雷射的亮度之強,竟比太陽亮100億倍以上!所以,自從1960年5月美國休斯飛機公司中央實驗室的科學家梅曼製成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雷射器以來,雷射在工業、農業、醫學、軍事和高技術產業等方面,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展示了無限廣闊的前景迄今為止,雷射只是一種人工光源。有人認為,自然界是沒有能力產出如此高度複雜的技術成果的。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通過探測到,在火星表面之上7590千米的大氣層內,有雷射輻射。這種波長為10.4微米和9.4微米的亮度,是一般的氣體分子和輻射亮度的10億倍。

科學家們認為,入射的太陽光使火星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受到激勵,並導致處於高激發態的分子比處於低激發態的分子多,最後造成產生雷射的條件一粒子數反轉。科學家把這種火星雷射器稱為「太陽能泵浦的二氧化碳雷射器」科學家們認為,自然界中還可能存在類似火星大氣那樣的雷射輻射現象。例如,木星兩極有時發出亮度極高的光輻射,有人認為這有可能是木星兩極地方存在的氨受激勵後形成了「氨雷射器讓人們感興趣的是,有人提出地球北極光中波長為4.5微米的強輻射,它很可能也是雷射。

人們由此提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課題,地球大氣層能成為一臺巨大的雷射器嗎?要使地球大氣層的雷射成為像人工雷射器所發射的那種方向性極好的雷射,必須克服它發射散亂的特點,在地球上空放置一套用以形成準直光束的軌道反射鏡。國外有關研究機構已計劃研究,製造這種太空反射境所需的技術。有朝一日,地球大氣層如果成為一臺天然雷射器的話,它也許可以成為一種新的能源第五節月面閃光自從1587年以來,關於月面閃光的記錄,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了以前,人們就把這種現象說成是不可解釋的現象,直到現在,這種現象仍然是個謎。

在記載中,人們經常談到月面上的「閃光」或「閃電」影子」,這些「閃光」忽而亮忽而暗,有時由暗變亮,有時由亮變暗有時又變得非常明亮;有的閃光持續幾分鐘,有的則持續幾個小時;有時在月球的表面,有時則離開月球表面。閃光的顏色有時是紅色的,有時是深黃色的;形狀有直線形的,也有發光點形狀的,有的還像星星一樣在放射光芒。這些閃光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有時由西向東移動,有時則橫過月面,有時還離開月面有人認為這是太陽光照在月亮表面積雪上的反光,可月球上早已被證明不可能有雪存在。

還有人認為那是月球山峰頂上金屬物質反射的太陽光,可對於這種奇異而又頻繁的閃光,有許多解釋不了的地方還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的結果。這是在人未登上月球之前,科學家們做出的解釋。可當「阿波羅」把人送月球之後,這一說法自然而然地被推翻了。1973年,「阿波羅」17號的《預見報告》寫道:「至少在30億年前,月球上就終止了火山活動月球實際處於一種『死亡,狀態。」再說,火山爆發這種說法也解釋不了閃光在月面上的移動。對月球上的閃光現象,也有人解釋為「處在陽光下的螢光物質」從月球內部噴出的氣體」、「來自陽光的光物質和含有離子的放射線」。

如果月球上的閃光來自它的內部,那麼,離開月面處的閃光又如何解釋呢?看來,這種說法也缺乏概括性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傾向認為月面閃光是「在智慧生物操縱下」產生的。有人說:「發光物是由月球上的生物控制的,他們忽而接通電源開關,忽而關掉電源開關,所以看去發光物忽明忽暗。」著名光學專家奧斯卡·卡達認為月球是UFO的基地,月球上的閃光就是他們所為。世界一流的天體物理學家莫裡斯·傑薩普也認為:「這些發光物除了UFO之外,不可能是其他東西。」並指出UFO在月面上的核心基地就是柏拉圖環形山。還有人提供證據說,在幾個世紀以前,智慧生物就已經來到月球上了。這一說法仍給我們留下許多疑問,月球上的智慧生物是些什麼樣的「人」?他們到月球上來幹什麼?當人登上月球以後,他們又到哪裡去了?

相關焦點

  • 科學新發現一顆「恆星」,產生耀斑亮度是太陽100億倍
    在星體的轉變之中,還存在一部分相對較為複雜的過程,這個我們就不分析了,而根據科學最新報導顯示,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一個非常「亮」的恆星,通過初步的預估,在該恆星產生耀斑的時候,它的亮度是太陽亮100億倍,這確實夠亮的,要是換成太陽的位置,估計整個地球在它的光照之下都很難受,當然這個不是長時間的亮度,是瞬間情況。
  • 宇宙最亮的星體:比太陽亮100萬億倍!會發光是因為「吃」
    宇宙最亮的星體:比太陽亮100萬億倍!會發光是因為「吃」在古時候的人類看來,地球就是這個宇宙的中心。但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人類對這個宇宙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我們人類所在的地球只是一個小行星而已。
  • 宇宙中居然存在比太陽亮700億萬倍的星體,亮度媲美2萬個銀河
    它只是宇宙中一顆小小的恆星而已。在茫茫宇宙中,還存在著一些比太陽亮很多倍的星體呢!比如說像超新星這類星體,這種星體的光度基本上可達到太陽的成千上萬億倍,基本可以相當於整個銀河系所有恆星亮度的總和。或許它們一直都存在宇宙中,只是礙於人類當時的科技水平,沒能發現它們的超強亮度罷了。
  • 耀斑比太陽亮100億倍,美科學家指出:這顆恆星就在太陽系隔壁
    趣味探索訊 儘管我們太陽不時地產生太陽耀斑,釋放出大量能量,但是跟其它恆星相比實際上相當平靜,特別是那些正處在動蕩時期的恆星。
  • 俄專家發現:地球大氣層範圍驚人,月球從地球的大氣層中穿越
    作為這份研究報告結果的第一作者,俄羅斯空間研究所的伊戈爾·巴留金(Igor Baliukin)表示:「月球從地球的大氣層中穿越。我們重新梳理了SOHO 約20年前的觀測數據,才發現這一點。」在地球的大氣層與外層空間融合的地方,有一片氫原子云,叫做地冕。太陽和太陽風層天文衛星上的SWAN儀器可以利用它的靈敏傳感器來追蹤氫的特徵,並精確地探測到日冕的外圍有多遠。
  • 宇宙中已知最大的星體,大犬座VY是太陽100億倍
    一、大犬座VY:體積是太陽的100億倍大犬座VY是一顆位於大犬座的紅色特超巨星,距離地球4900光年,視星等7.95。 據推測,其質量約為30~40倍太陽質量,半徑約有1,420倍太陽半徑。大犬座VY不僅巨大,光度也有太陽的50萬倍之多,是光度最高的恆星之一,因此也被歸為特超巨星。雖然它的體積是太陽的100億倍左右,但質量只是太陽的40倍左右。
  • 宇宙中非常獨特的恆星,不管亮度還是溫度都很高
    天津四也就是這麼多神奇之處一直吸引著人類不斷對這些以龐大的宇宙空間進行探索,其中便有一些研究者發現有一些亮度極高,表面溫度也極高的恆星存在,這些恆星是恆星光譜分類中的第一級,這類恆星的光譜型號分別為O或B型,無論是其溫度還是其亮度都是非常高的,甚至其表面的溫度達到了1萬到5萬攝氏度,這些恆星的質量則是太陽質量的十倍以上,這種星體研究者將其稱為(BSGs)。
  • 火星大氣層中的碳為什麼會消失?
    圖解:漫遊者機遇號勘測這紅色星球——蓋蒂圖片庫它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似乎是因為火星的大氣層——更確切地說,火星缺少一個足夠稠密的大氣層來阻止火星表面的液態水蒸發到太空中。火星大氣層中的成分是什麼?主要是二氧化碳,並且看起來火星曾經擁有豐富的二氧化碳。所以所有的二氧化碳發生了什麼?
  • 月球竟然在地球大氣層裡面,而且這個發現遲到了20年
    來源| 科研圈(ID:keyanquan)作者| 張琪雅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地球的大氣層延伸到至少100 個地球半徑,約630000 千米(km)處,這也意味著月球其實也在大氣層中。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 Space Physics 上。
  • 月球竟然在地球大氣層裡面,而且這個發現遲到了二十年
    100 個地球半徑,約 630000 千米(km)處,這也意味著月球其實也在大氣層中。太陽有日冕,地球有地冕天文學家試圖用更加普適的標準來定義地球大氣層,然而地球的大氣層實際上比想像中更複雜,遠遠不是一條線所能界定。
  • 火星是否宜居?首張「全球風圖」揭開火星大氣層的神秘面紗
    首張「全球風圖」,或解開火星大氣層丟失之謎,火星氣候竟比地球還要穩定?也許很難想像,火星,這個寒冷又布滿塵埃的荒涼星球,曾經是另一番繁榮景象。科學家認為,約四十億年前,火星上空曾經存在厚厚的大氣層,這保護了火星免受破壞性的輻射,並且使水能夠在火星地表流動——火星可能存在過生命。(圖源:天文在線)而如今,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 宇宙神秘天體的亮度是太陽100萬億倍,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它的亮
    這是因為,正午時分太陽發出的光亮是一天中最強的,我們的眼睛往往很難承受如此劇烈的光線。但是,你或許不知道,在茫茫宇宙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天體,它所發射出的亮度是太陽亮度的100萬億倍!科學家稱它發出的光線是宇宙內最亮的光線,我們幾乎無法用任何言語來形容它。若用肉眼直視此光,真的能夠亮瞎眼睛!
  • 金星大氣層有「生命印記」?
    這一國際團隊包含來自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天文學家,他們根據觀測數據推斷,金星大氣層中的磷化氫濃度很低,大約每10億個分子中僅有20個磷化氫分子。在地球上,磷化氫僅見於工業生產領域或由厭氧微生物所產生。對於金星上磷化氫的來源,研究團隊進行了大量分析,推斷是否來自光照、閃電、火山或者從金星表面向上吹至大氣層中的礦物質等,但根據已有知識的計算結果均不支持這些來源。
  • 為什麼火星只有稀薄的大氣層,而土衛六卻有濃密的大氣層呢?
    【每日科技網】  這個問題只能分開說,因為火星和土衛六都有其各自的多個原因。  先說火星的大氣層為什麼稀薄,如今火星的大氣壓只有地球大氣壓的1%,可謂是少得可憐,其實科學家認為火星也曾經有著相對於現在要濃厚得多的大氣層,之所以後來變得稀薄,原因是火星失去了磁場,火星曾經也像地球一樣,有著自己的磁場,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導致它失去了磁場,具體很可能是受到了某個大型天體的撞擊,這個天體導致火星內部的熔巖結構發生了變化,最終使它的磁場消失,而由於火星磁場的消失,它就無法保護自己的大氣層
  • 火星大氣層中有甲烷嗎?研究證實了甲烷在火星上的作用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和火星快車軌道器在火星大氣層中對甲烷的獨立探測使混亂的故事更加混亂火星大氣層中有甲烷嗎?行星科學家近二十年來一直試圖揭開這個謎語,但是確切的答案仍然難以捉摸。相比之下,目前地球大氣層約為1800 ppb(儘管在200年前工業革命開始之前只有一半)。「對測量的確認是行星探索的終極成就,」好奇號火星車上可調諧雷射光譜儀的首席研究員克裡斯·韋伯斯特(Chris Webster)說。「成為流動站和軌道飛行器結果獨特結合的一部分是非常有益的。」結果的耦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的。
  • 宇宙十大特超巨星 體積亮度都是人們無法相信的
    它屬於主星序列中太陽的下一個相位,質量是太陽的50倍。它也是已知恆星範圍內的第二大恆星。如果它在太陽的軌道上,它將與木星相撞。3,盾UY盾UY也屬於紅巨星和盾,半徑是太陽的1700多倍,體積是太陽的45億倍。它也是目前人類認知領域中最大的恆星,但是盾牌的質量只有太陽的10倍左右。
  • 太陽的100億倍,這顆恆星就是宇宙中最大的了嗎?
    在恆星數量比沙子還多的宇宙中,能容納130萬個地球的太陽,只是一顆普普通通的黃矮星,質量和大小都乏善可陳。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類已知的體積最大的恆星,都是盾牌座uy,雖然它的質量只有太陽的10倍,但由於它已經演化到了恆星生命末期,所以它已經膨脹成了,體積巨大的紅超巨星。
  • 花瓣狀的星冕儀助力探索類地行星
    宇宙中充滿了行星。我希望人類在十年內建造一個宇宙望遠鏡,用來發現圍繞恆星的類地行星,並且弄清楚它是否能孕育生命。在位於普林斯頓的美國宇航局噴氣動力實驗室裡,我和我的同事們正在致力於開發一項技術,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達到那個目的。
  •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一直是人類重要的「星空燈塔」
    「星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夜空中除了月亮之外,那些發光天體的統稱,在地球大氣層的影響下,那些或明或暗的星星,都是一閃一閃的眨著眼睛。這些夜空中的星星,除了少數幾顆是位於太陽系內的行星、衛星外,絕大多數都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當然有些可能是更為遙遠的星系,不過其中恆星應該是佔了絕大多數。
  •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一直是人類重要的「星空燈塔」
    「星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於夜空中除了月亮之外,那些發光天體的統稱,在地球大氣層的影響下,那些或明或暗的星星,都是一閃一閃的眨著眼睛。夜空中的天狼星在地球上,我們能夠肉眼看到的恆星幾乎都是位於銀河系內的,我們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包含了大約1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由於地球所處的位置,我們只能看到其中距離地球較近的一部分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