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玉文化歷史悠久,新疆的和田玉更是所有玉石中的佼佼者,自古便有「金生麗水,玉出崑岡」的說法。據《新疆圖志》載,和田玉有「紺、黃、青、碧、玄、白數色」,和田玉中又以白玉最負盛名。
玉痴皇帝乾隆在《和闐玉》中,寫道:「和闐昔于闐,出玉素所稱。」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素玉亦是偏愛有佳。詩中所描寫的素玉,即為現在我們所說的新疆和田白玉。
在傳統的儒家思想中,白玉象徵的是「君子之德」,所以在古人的眼中,戴白玉的人必須要以君子的品德來要求自身。白玉,古人認為是純潔的象徵,是帶有一種美好的祝福的物品,也正是因為這種說法,許多從古代流傳至今的與眾很多都為白玉。
在語言文化中,古人用「玉」創造出來許許多多多的讚美之詞,如瓊樓玉宇、金玉良緣、雕欄玉砌、面如冠玉、仙姿玉貌等等,即便是一些不好的事情,也會用「玉」來襯託,比如:香消玉殞、玉石俱焚等等。如此根深蒂固的文化,自然是因為對白玉愛的深切。
在外觀上,相對其他顏色的玉來說,白玉的受眾更為廣泛,喜愛的人最多。在所有的玉器中,白玉雕成的玉器,從數量上來說,是最多的;從質量上來說,相對也是最好的。加之白玉作品會給人一種飄逸柔和的感覺,非常符合人們的審美。
也正是因此,白玉無時無刻不在散發它獨有的魅力,這也是白玉可以在其他顏色玉石大步發展的明清時期;在俏色雕刻大行其道的今天,仍舊能在玉石中保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也是成群的玉石愛好者一直執著於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