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件作品,0失誤,0延期……10周年廣州國際燈光節能夠取得完美呈現著燈光藝術,為廣州留下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絢爛燈光的背後,是一群追光者默默付出。今晚,2020第10屆廣州國際燈光節正式落幕,梅嘉樺終於不用再累到在連續幾天車裡打盹,劉懿也不用等到10點滅燈再趕回荔灣的家,已經為燈光節忙碌了幾個月的他們,不用再去用燈光裝點夜空,可以去享受屬於自己的夜晚。
燈光節作品內容總負責梅嘉樺:
「蝸居」汽車後座半個月 製作70條視頻作品
燈光節期間,無數市民遊客被《時空·共生》震撼,在《時光·沙漏》前感受光陰流逝……而這些精彩視頻都出自燈光節作品內容總負責梅嘉樺之手。
「今年的燈光節大量運用了透明冰屏,可以說是國內戶外活動中使用透明冰屏最多的一次活動,供應商把公司全部的冰屏都調了出來,甚至還從外面的公司借了不少。」梅嘉樺告訴記者,冰屏的大量使用,讓視頻內容成為不少燈光作品的主角。「去年燈光節只有20多個視頻,而今年燈光節,加上橋梁的視頻,一共有70多個視頻,是歷年來使用視頻最多的一屆。」梅嘉樺告訴記者,大部分視頻都是在燈光節開幕式前半個月製作完成的,從腳本,到製作,到分鏡調試,最後半個月,梅嘉樺開始了連續的通宵,實在累了就在現場的車後座上打個盹,醒了繼續加班調試,每隔幾天開車回家洗一次澡。「蝸居」車後座,以海心沙為家,只為節省時間,加班加點。
對於他來說,最磨人的還是硬體搭建完成後的調試,因為作品硬體在搭建完成前,只能在電腦上看效果圖。只有在開幕式前幾天,當硬體搭建完成,團隊才進入了實體調試階段。
但由於很多屏幕都是不規則屏幕、大曲面,讓視頻調試和輸出增加了不少困難。例如7號作品的燈柱,每輸出一次視頻需要12~14個小時,如果有修改再輸出,又要花12~14個小時;8號作品的天幕寬9米、長17米,這樣一個視頻,項目組用3臺4核的機器渲染需要十幾個小時。每改動一幀,都要重新開始。
梅嘉樺坦言,這是他參與的三屆燈光節中,最累的一屆,連續半個月,每天都在跟解析度、尺寸打交道,即使在開幕後,他還是不斷對視頻作品進行調整優化,才保障了33間燈光作品的完美呈現。
廣州市照明建設管理中心劉懿
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現場統籌確保「0」失誤
與裡昂國際燈光節和繽紛雪梨燈光音樂節不同的是,廣州國際燈光節一直採用了「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模式,政府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確定承辦單位,整合市場資源,引導企業參與,走市場化道路。通過成立政府各職能部門組成的組委會及其辦公室這種模式,使燈光節期間在組織、宣傳、概念策劃、施工圖設計、監理、設施保障、維護、安保、水電費等基本的公共保障工作得以保證。
而廣州市照明建設管理中心的劉懿,就成為燈光節現場溝通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確保燈光節順利推進。
2018年,是劉懿第一次深度參與到燈光節中來,從燈光搭建進場開始,他就直接跟進作品安裝,相當於燈光節工程的甲方經辦人,成為政府各部門與銳豐文化連接的橋梁。「燈光節的舉辦涉及到住建、城投、供電、公安等一系列部門,需要有人來統籌協調各部門。」一旦發生問題,劉懿就擔任現場的「救火隊員」,現場協調各部門方解決問題。
無論把控作品安裝質量、還是確保作品現場正常亮燈,都是他的工作職責。正因為如此,燈光節期間,他也需要每天駐紮在現場,巡查現場,確保施工安全有序,熬夜成了家常便飯。
2018年,燈光節曾發生一個小插曲,但好在及時排查,避免了表演事故發生。據介紹,當年燈光節花城廣場東側4號作品《時代巨輪》、5號作品《時代走廊》的上級開關在燈光秀之後出現保護動作跳閘,出現滅燈情況。劉懿積極組織施工方、場地方排查問題,對2號配電箱進行用電安全檢查,發現跳閘是因為上一級開關的保護動作過於靈敏,整定值過于謹慎,才導致發生跳閘現象。當晚,相關部門對上一級開關進行了及時調整修改,對跳閘線路做了用電負荷測試,此後也就一直沒有發生跳閘。
正是他們一絲不苟細緻地工作,才確保了10年燈光節0失誤、0延期。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賈政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曹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