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勿投?周幾投稿最有可能被接收?

2020-10-06 美輯編譯

2017年,我和Guillaume Cabanac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1],我們分析了2005年至2014年向《英國教育技術雜誌》(BJET)提交的1.1萬多篇論文的電子記錄。

我們分析的(一部分)數據包括最初提交日期、部分論文送審日期、審稿人返回意見和推薦(如接收、小改、大改、修回後重新提交、拒絕)的日期,以及重新提交和論文修回的日期——如果有的話。

無意間,這些數據也揭露了這些操作都是在周幾完成的。

我們的結果顯示,初次提交或修回後提交的數量(n = 6130)在一周中呈穩步遞減趨勢:周一最多(18%),周六和周日最少(7%和9%)

Rawpixel/Getty Images

可惜的是,我們當時並沒有分析一周中不同時間提交論文是否存在任何接收率差異

好在其他研究人員替我們完成了這項工作。

比如在2016年,Marcel Ausloos和同事報導的分析結果考察了在2013年至2014年期間,塞爾維亞化學學會發表的596篇論文的提交日期和接收日期之間是否存在任何關聯[2]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周二到周三」效應:大部分論文都是周三提交的,但周二提交的論文被接收的比例更高。

和我們自己的研究結果一樣,Ausloos等人(2016)還發現周六或周日提交的論文在拒稿比例中佔比最大

最近,Boja等人(2018)研究了Physica APLOS ONE、《自然》和《細胞》這幾本科學期刊接收的178427篇論文都是周幾提交的[3]

研究人員發現,這四本期刊都存在「星期幾效應」,即工作日的提交成功率與周末的提交成功率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每本期刊的工作日成功率約為17.5%,周末約為6%

在分析這些數據集時,其他考慮事項包括可能具有決定性的

1. 季節效應

2. 半球效應

3. 特定效應

這些效應可歸因於世界上不同地區的宗教信仰和習俗。

實際上,已經有許多研究在考察這些變量[4],但尚未在提交日期方面得出明確的結論。2017年,Ausloos等人重新分析了他們2016年的數據[5],駁斥了認為他們的數據中可能存在季節效應或上課/放假差異的看法。

無獨有偶,Boja等人也沒有發現不同季節或不同大洲具有任何顯著效應,雖然聖誕節期間的提交論文數量會顯著增加。

那麼結論來了,以上所有研究的作者都報導了一個類似的發現。

基本上可以說,周末提交論文比周中提交的成功率更低,季節效應很少或根本沒有。至於為什麼會這樣,還不清楚。

相關焦點

  • 周末不要給期刊投稿!
    那麼,沒有一身武藝但有一腔科研精神、不會七十二變但也三頭六臂的研究生們,他們又是否預料得到自己會遭逢投論文被斃的大劫?英國萊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這很有可能是他們沒有挑對日子,恰好趕上了審稿人的「生理期」。
  • 我的SCI投稿經驗:4篇文章投過6個雜誌就全接收了
    tumor biology文章被接受後這雜誌被SCI除名,改投oncotarget被接受後雜誌又被踢,現在終於被Medcine接收了,希望不要悲劇重演。   讀研期間,四大水刊和畢業神刊之類的話題不絕於耳,不斷有師兄師姐們吐槽XX雜誌不要臉,YY雜誌沒節操,本人親師兄的一篇文章也經歷了接收時的三分到1年後的兩分最後變為一分的悲催。   10個研究生中大概有8個人可以出來吐槽自己的投稿夢魘。幸運的是,本人投稿經歷卻相對比較順利,因此也鬥膽寫點東西和大家分享。
  • 論文投稿還要看日曆?研究表明:周末被拒稿率最高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最後的投稿日期也是有很多學問滴~想知道什麼時候投稿接收率最高嗎?該研究發現了神奇的『周二-周三效應』,即選擇周三投稿的論文數最多,周二投稿的論文被接受率最高。並且,如果選擇在周末投稿,那悲劇概率最高。
  • 如何應對投稿後的各種狀態
    With editor若投稿時未要求選擇編輯,則先到主編處,主編會分派給副主編或者其他編輯。這當中就會有這幾個狀態: Awaiting Editor Assignment 指派責任編輯 。Editor assigned 是把你的文章分給一個編輯處理了。
  • 投稿SCI期刊後的各種階段狀態你都了解嗎?(peerhelper同行國際
    二可能是內容太差。 除非被大牛們直接接收。Ⅱ)Reviewer(s) invited:找到審稿人了,就開始審稿5Under review: 此過程的等待較為漫長當然之前各步驟也可能很慢,要看編輯的處理情況。
  • 一篇meta分析文章的悲催投稿經歷——已被PLoS ONE接收
    自己做的meta分析剛剛被PLOS ONE接收,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稿經歷(Molecular Psychiatry→Schizophrenia bulletin→biological psychiaty→schizophrenia
  • 一篇meta 分析文章的悲催投稿經歷——已被 PLoS ONE 接收
    自己做的meta分析剛剛被PLOS ONE接收,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稿經歷(Molecular Psychiatry→Schizophrenia bulletin→biological psychiaty→schizophrenia
  • 避免論文發表失敗,SCI投稿全過程,你必須了解(收藏)
    SCI投稿是論文順利發表的重要一步,如果在投稿過程中疏忽大意,就很可能導致論文發表的失敗。所以,了解SCI投稿的整個過程是十分必要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SCI投稿過程。SCI投稿首先決定投哪份SCI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寫論文時就已經做出決定。主要決策依據應是主題內容合適,學術聲譽好,讀者多等。當然也要看自己成果的大小,論文的質量而定。勿一稿多投。
  • 論文投稿要不要看黃曆?
    那麼,沒有一身武藝但有一腔科研精神、不會七十二變但也三頭六臂的研究生們,他們又是否預料得到自己會遭逢投論文被斃的大劫?近日,英國萊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這很有可能是他們沒有挑對日子,恰好趕上了審稿人的「生理期」。研究人員對JSCS雜誌2013年至2014年間的596篇投稿論文進行了研究,他們比照了投稿日期與命中率之間的關係,發現了神奇的「周二—周三」效應。
  • 2020年「最受關注期刊」IEEE Access,發文量No.1,4~6周接收!
    如果假設今年每月發文數不變,2020年全年IEEE Access 的發文量很有可能超過17000篇,考慮到和近兩年的發文量有下降趨勢,的發文量榮登第一寶座也不是沒有可能。考慮到這麼大的發文量,其2020以及2021年的IF確實值得堪憂。國人發文情況:分析了2017-2019年文獻的地區分布和機構分布。中國發文量位列第1,佔比43%。
  • SCI論文投稿都經歷了哪些狀態?
    With Editor】 如果在投稿的時候沒有要求選擇編輯,就先到主編那裡,主編會分派給別的編輯。這當中就會有另兩個狀態: 1)Editor Assigned 編輯分派。2)Editor Declined Invitation 編輯拒絕邀請。這時主編不得不將投稿文章重新分派給其它編輯。
  • SCI 論文寫作全攻略(三)- 選刊與投稿
    期刊影響因子愈大,有用信息愈多。作者可根據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決定投稿方向。  3.利用學科帶頭人的影響或國際學術交流的條件,物色最了解中國學術研究、信任中國學者的那部分期刊投稿。SCI選用的期刊中約 1 / 3為美國期刊,因而要注意選美國期刊。  二、如何準備投稿?
  • 投稿接收僅10天
    「TOP大學來了」小編按,10月14日深夜,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布了一項重要研究,使得離常壓室溫超導的目標越來越近,該文章從投稿8月31日到接收9月8日僅僅只用了10天不到,除去周末也就8個工作日,基本算是史上最快,足見該成果的重大意義。
  • 平均2周多接收,國人文章近60%,國內大佬主編的SCI免費好刊,救畢業...
    Pat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雜誌的內容主題涵蓋病理學各個方向,其綜述更關注病理學最新進展,評論(Comments)著眼於當前有探討價值的病理學問題和病理學未來的發展,論著接收普通病理學、解剖病理學、分子病理學等病理學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 醫學研究生SCI論文的投稿體會
    首先對自已的論文要有充分的認識,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有人從影響因子10分以上的期刊投起,遭拒後目標期刊影響因子越來越低,最後甚至被影響因子1分的期刊所拒。究其原因,除了作者在投稿技巧方面存在不足外,對自已文章水平認知的偏差可能是造成這一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投稿前,不妨和所有參研人員溝通,共同確定合適的目標期刊,切忌盲目,以免浪費時間。
  • 淺談醫學SCI論文的投稿體會
    首先對自已的論文要有充分的認識,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有人從影響因子10分以上的雜誌投起,遭拒後目標雜誌影響因子越來越低,最後甚至被影響因子1分的雜誌所拒。究其原因,除了作者在投稿技巧方面存在不足外,對自已文章水平認知的偏差可能是造成這一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投稿前,不妨和所有參研人員溝通,共同確定合適的目標雜誌,切忌盲目,以免浪費時間。
  • 我所經歷過和旁觀過的投稿 - 丁香園
    不過也並不是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在我們實驗室近兩年在這個領域發的文章越來越多,和國外同行的交流也越來越多,在最近的發表和待發表的幾篇文章中都有很多國外的同行參加了我們的研究。不知是不是主觀意向,我們去年開始投的文章遇到的審稿壓力比以前小多了,經常是審稿人提幾個小問題,然後文章接收。
  • 實戰經驗:以我的投稿經歷看如何處理審稿人意見
    先說第一篇吧,我是先投到Advanced Materials的,其中一個reviewer說很好,可以接收,另外一個說有些解釋有點問題,並提供了建議。我按後者的建議重新解釋了,NND,結果被再審的時候,第三個reviewer說解釋不合理,直接拒了。
  • 期刊接收「快槍手」,審核最快的期刊大排行
    MedSci醫學"選刊一指禪,你敢搶我就敢送"活動,火熱進行中……想成為SCI投稿的"快槍手"麼?這次活動更有高峰日迪斯尼門票相送!更有價值2000元專家選刊相送!更有十萬積分送!同樣,快槍手也存在期刊投稿的戰鬥中…千辛萬苦的終於把論文寫好了,如何無痛投稿,快速上網,是廣大醫學同胞最苦惱的事情。一般來說,SCI投稿的審核周期都是2個月,但也有些快點的期2-3周。想投個分數高,影響因子大的好期刊,又擔心自己會殘忍被拒,白白浪費銀子。可金錢有價,時間無價,有誰想一個論文,從春天發到夏天的呢?
  • 醫學研究生SCI論文的投稿體會分享
    一方面,論文的好壞,首先體現在研究題材的創新性上,創新是論文的靈魂,具備較好的創新性的論文,更能吸引編輯的注意,從而能脫穎而出,被自已心怡的期刊接收。另一方面,論文的好壞,還體現在論文所承載的研究是否經過周密設計和具體實施,以及其表達語言是否清晰和恰當。所以,創新性是敲門磚,周密的研究設計和恰當的語言表達,是能否投中SCI期刊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