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三大孔廟之一:韓城文廟

2020-11-23 騰訊網

韓城文廟位於陝西省韓城市金城區東學巷東端北側,是全國第三大孔廟,其規模僅次於山東曲阜和北京國子監街的孔廟。若是從建造年代上算來,在國內排第五,連北京國子監孔廟也要比它晚。

據明《一統志》記載:「韓城縣學於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舊址重修」。《陝西通志》載:「洪武四年知縣周吉成重建」。近年出版的《韓城市文物志》的觀點是:韓城文廟具體始建年代不詳,通過相關文物考證、推斷,文廟當始建於唐初,經歷代的重修擴建,其建築風格集宋、元、明、清於一體,有「四代建築一廟收」之說。

文廟坐北朝南,不設南門,共有四進院落。主要建築以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正誼明道門、明倫堂、尊經閣等構成一條南北長200 米的中軸線。在軸線兩側設有牌樓、致齋所、更衣室、碑樓、碑亭、東 西廡、東西碑林、掌酒司、典庫司、東西書齋等建築。

廟東西還有名宦祠、文昌閣等附屬建築,並與廟內相通。該廟在建築設計上強調中軸線相對稱的格局,利用層層遞進的院落,按功能合理布置建築,廟學結合,是研究明初地方文廟建築的範例。

2001年韓城文廟作為明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韓城文廟集宋元明清建築於一身,布局規範,體態恢宏。廟宇坐北朝南,1371年(明洪武四年)做過大規模重修擴建,其佔地總面積8400平方米,中軸線長180餘米,後存主體和配列建築共22座,計78間,是14世紀以後中國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古建築群。文廟由欞星門、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5個主體建築和4個緊密相連的院落組成。

文廟外有木結構牌坊兩座。東坊上書有「德配天地」,西坊上書「道冠古今」。由「賢關」、 「聖域」兩門入廟,門口豎有「文武百官軍民等至此下馬」的下馬石,南邊的「萬仞官牆」雕有體態生動、凌空欲飛、琉璃放彩的5條龍,其形象之逼真、工藝精美。兩邊有鯉魚嬉浪磚雕,風急浪高,鯉魚騰躍,這飛龍躍魚,寓有英才輩出之意,同時也暗示著封建社會的「儒童」一旦金榜題名, 便如這躍過龍門的鯉魚,可飛黃騰達、前程無量。

「欞星門」為文廟正門,其門為懸山式,由3座木牌坊組成,五昂重拱,補間輔作分七、五、三朵,飾以龍鳳、仙人、獅馬、花卉等。立柱直通屋外,俗稱通天柱。頂飾琉璃盤龍,花卉套筒和寶葫蘆攢頭。過此門,進入第一大院,院內古柏參天,樹木成蔭,鮮花盛開,清新雅致的環境使人賞心悅目。門前有「泮水」,水上有「泮橋」。院東西兩側有對稱的「更衣亭」、「致齋所」,這是祭孔前淨心浴面、理衣整冠的地方。兩邊對稱的6座牌樓,分別記載著歷代重修該廟的概況。

戟門:院北三間為「戟門」,過「戟門」,進入第二院,正北面為文廟主體建築「大成殿」,這是列放孔子牌位的地方。文廟院內有古柏33棵,葉茂枝繁,馨香四溢。第二院建築呈凹形,布局緊湊、結構嚴謹。

明倫堂:出角門,進入第三院,明倫堂寬敞明亮,堂正上方高懸著「師道尊嚴」的大字匾,字體蒼勁深厚,這是當年「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院兩側各有7間廊屋,分別為掌酒司、典庫司,當中兩邊置有東西碑林。

尊經閣:穿過明倫堂,來到第四院,拾級而蹬即為「尊經閣」。臺高3.65米,閣為重簷歇山頂,周有四廊,明楹十八,補間輔以華拱,琉璃雕花脊,鴟吻而尾卷,結構恢宏,頗具氣勢。繞臺而望,古城風貌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韓城文廟還是韓城市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陳列了歷代珍奇,無有斷代。展館面積2000餘平方米,共分文物精品、古代工藝、歷代名人、石雕、石刻和臨時性5個展室。其中珍貴文物500餘件,館藏文物位居陝西省縣市博物館之首。

文廟古柏:韓城文廟中柏樹繁多,總計33棵,葉茂枝繁,馨香四溢。二進院中有一株一千五百年的古柏,此柏歷經千百年,依舊孤絕而挺拔,生機盎然。

五子登科:這棵千年古柏,因宛如五指,枝幹上惟妙惟肖、自然天成的動物造型以及其寓意「五子登科」的深意,在年節假日民眾會來燒香祈福。除在樹幹上綁祈福帶外,遊客還爭相觸摸,祭拜祈福,以求汲取其靈氣,祈求好運。

在文廟內,除韓城本地人外,還有來自周邊的遊客前來祭拜祈福,他們大多攜家帶口,帶著孩子前來祈求學業順利。

五龍照壁:南有高大的五龍照壁,也叫萬仞宮牆,象徵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照牆上龍體生動,琉璃紋彩,工藝精美。兩旁配以鯉魚戲浪浮雕,龍騰魚躍取飛黃騰達,人才輩出之意。孔子被歷代君主依次尊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不能與真龍天子相提並論,所以九條龍是分開的 。

在進入文廟大院以後,大家看到了許多古柏,這裡共有古柏三十三棵,其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就是這棵「五指柏」,也叫「五子登科柏」是吉祥的象徵,如果用手撫摸它,能夠如願以償,科場高中,給人帶來好運,細心的遊客還可以看到這棵樹由於年代久遠,歷經滄桑,它的樹枝自然造型非常奇特,上面有孔雀、梅花鹿、羚羊、仙鶴等造型。

石獅龍柱:大成殿前有一根龍柱,石象相馱,中間有御道,專為皇帝祭孔通過,朝廷命官走兩側,地方官員走偏道,可謂等級森嚴。我們韓城文廟不曾駕臨過真龍天子,有幸的是,在乾隆二十六年韓城人王傑考中狀元,曾走過一次御道,後來王傑成為了三朝宰相,宰相劉羅鍋的故事就是以王傑為原型來編寫的,當然宰相王傑並非羅鍋。

古代根雕:為明代雕刻,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根雕。一九八四徵集到韓城市博物館,這是用一個完整的核桃樹根精雕細刻而成,高1.8米,寬1.76米,重達300多公斤。其構思非常巧妙,整體為一山水圖:有氣勢雄渾山川、河流,有錯落有致的亭臺樓閣、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以及神態各異的人物造型,內容豐富有老叟垂釣、牧童橫笛、農夫鋤禾等。根雕八五年在北京展出這半年之久,中外遊客嘆為觀止,被譽為「根雕之王」、「稀世之寶」。據傳明星劉曉慶曾願高價購買此根雕。

乾隆、嘉慶皇帝送給王傑的祝壽匾:韓城不僅文物古蹟豐富,而且人傑地靈,出了許多文人學士。這個陳列主要展出的是韓城歷代名人軼事。過去在韓城古城南門外就懸掛有四個牌匾,分別上書「解狀盛區」、「士風醇茂」、「戶盡可封」、「四方會歸」,說明做官的風氣在韓城特別濃厚。

韓城明清兩代科舉一覽表,據不完全統計,韓城明清兩代中進士119人,舉人550人,貢生727人。說明韓城明清兩代做官的人共有1396人。

象牙化石:在韓城昝村鎮南潘莊村發現的象牙化石、長三、四七米,是我國最大的象牙化石之一,我們知道一般生活於氣候溫暖、森林茂密,植皮良好熱帶,亞熱帶地區(如現在的雲南南部、緬甸、泰國以及非洲等地),而在韓城發現的這對象牙化石,說明在數十萬年前黃河流域一帶,不僅地面植皮良好,且曾有過大象生存,只是由於氣候的變遷,才造成大象的絕跡。另外,我知道煤是由古代的植物體經過地下的高溫高壓變質形成的。而黃河中遊一帶儲量豐富的煤藏,也是另一側證實這一點。

拴馬樁:拴馬樁原本是過去鄉紳大戶等殷實富裕之家拴系騾馬的實用物,往往以整塊青石雕鑿而成,樹立在民居建築大門的一側,既有裝點建築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闢邪鎮災的意義,故有人稱其為「莊戶人的華表」。

現存拴馬樁實物看,其動物造型以獅子為主,而人物造像則有獅子背人,獵戶架鷹、仙女獻桃,道教八仙等多種,涉及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傳統劇目等廣泛的內容。(攝影:寧永泉。文廟的文字介紹來自百度百科,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聲明:傳播正能量,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文化商丘】歸德府文廟:一處勝景的文化物語
    一種文脈的堅韌守望文廟又稱孔廟、夫子廟和文宣王廟,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其弟子將其「故所居堂」立廟祭祀,廟屋三間此即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孔廟,現在的曲阜孔廟。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儒學成為了中國之後兩千餘年的封建正統文化。唐貞觀四年,唐太宗下詔:「天下學皆各立周、孔廟。」自此孔廟遍及各地。後唐玄宗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孔廟由此稱為文宣王廟,或文廟。商丘歸德府文廟坐落在歸德古城中山東街路北,遠離都市的繁華,深藏古城一隅,現為河南省規模最大的文廟。
  • 北京最老孔廟或3年完成復建 重現清朝盛況(圖)
    在通州大運河森林公園內,每天都有遊客在這裡乘船遊玩(攝/記者黑克)  北京地區最古老的孔廟——通州文廟將在大運河畔煥發生機,重現清朝盛況。  北京最古老孔廟 或三年完成復建  作為大運河沿線文物古蹟,位於通州的燃燈佛舍利塔已於1979年被列為文保單位。在通州新城的規劃設計中,通州運河核心區西側的「水鄉區」就位於該塔四周,依託該塔建設低密度建築,並以古典風格為主,保持整個區域的風貌,通州文廟就是燃燈塔下一處重要建築。
  • 遼寧不為人知的兩座廟,一座東北最古老文廟,一座最完整的城隍廟
    今日帶你走進遼寧兩座神廟,神廟即祭祀孔子的地方,興城神廟也可稱為孔廟,佔地面積16800平方米,是東北三省最古老,遼寧省最大的神廟。城隍廟保存最為完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興城文廟,經各朝代多次修繕,保存完好,原為興城博物館,有500多年的磚雕歷史,明月門樓磚雕,南二龍戲珠,北雙鳳牡丹精緻堅實,雕刻技藝精湛。三進院山牆的磚雕活靈活現,巧奪天工,雲龍飄浮,瑞獸端坐,十分逼真。裡面有免費的導遊講解本來就很不錯,可惜最關鍵的是最後類似抽籤的活動,看起來有些不太對勁。三進院落的文廟,東西垣牆南端,各有一個角門,東為毓粹門,西為觀德門。
  • 鄭先明一行參加「儒家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啟動儀式暨庚子年信陽文廟...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保護利用文化遺產,11月26日,由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信陽學院漢風國韻社協辦的"儒家文化傳承教育基地啟動儀式暨庚子年信陽文廟大成殿修復揭牌慶典"活動在信陽市文廟古玩城舉行
  • 帝王之樹——打卡孔廟龍柏
    哪一幅都很曼妙 打卡孔廟帝王之樹 孔廟裡的每一棵樹都是有故事的。今天我們就說一說有關孔廟龍柏的傳說。 據說當年乾隆皇帝來孔廟拜孔子時,因為是來拜師,所以是比較講究的,步行而進,孔廟也是比較大,走的有點累了
  • 200年洋白蠟定位瀋陽文廟舊址
    4月12日,瀋陽建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陳伯超在多年研究考察的基礎上,就復建瀋陽文廟向瀋河區政府提出設計方案,建議依託文廟遺址現有的街路格局,以儘可能少拆建築為原則,恢復瀋陽文廟,重現皇城風貌。據載,皇太極十分重視漢文化傳播,希望利用儒教思想取信於天下,所以於1629年始建文廟。
  • 白琵鷺落難韓城
    每年它10月份來韓城,4月份離開。保護韓城生態,珍愛韓城鳥類!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保護鳥兒的生存環境。你看下邊的圖片它們在韓城生活的多好,它們的舞姿是那麼的曼妙。你還忍心傷害它嗎?
  • 大隱隱於市,杭州這座孔廟居然藏有世界最早的石刻星象圖
    在杭州熙熙攘攘的西湖邊,吳山廣場腳下,河坊街的隔壁,有一座孔廟,門可羅雀,這就是杭州孔廟,原南宋臨安學府所在地。具體位置是勞動路57號。我們一起來看看。杭州孔廟,既是南宋時的臨安府學,也是宋、元、明、清四朝孔廟所在地,在杭州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杭州孔廟由東、西兩個相對獨立的區域組成。西區為杭州孔廟的中軸線,著重展示杭州孔廟的文化精髓。軸線以大成殿為核心,採取均衡對稱、規整方正的平面布局,突出了該軸線莊嚴、肅穆的氛圍和孔子作為大思想家的至高權威。
  • 中國的五大湖之一,洞庭湖是我國第幾大湖?
    洞庭湖,在古代被稱為雲夢、九江和重湖,位於我國的湖南省的北部,長江荊州河段以南,跨嶽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是我國的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潘陽湖,也是第二大淡水湖,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 永城夫子山景區文廟舉行丁祭活動
    為弘揚華夏民族傳統祭祀禮儀文化,11月26日(農曆十一月初一)上午,永城市夫子山景區在夫子山文廟舉行丁祭活動。據了解,今年的9月28日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2570周年紀念日,當天在夫子山文廟舉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
  • 葡萄、桑葚和花椒走出沿黃路韓城段的多彩致富路
    一提到韓城,人們便會想起大紅袍花椒,很長人對花椒的鐘愛是無人能及的,但在近年來,韓城的桑葚、葡萄也逐漸成為市場的寵兒,沿黃觀光路的開通,韓城旅遊項目的投資開發力度前所未有,紅色的花椒、紫色的葡萄和桑葚,加上司馬遷祠、國家文史公園、党家村、韓城古城、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古渡龍門風景區、博物館、
  • 春節期間韓城交通信息公告
    旅遊公交線路出行信息 火車信息 為滿足春運期間旅客出行需求,2020年1月10日至2月19日間韓城車站將對部分列車班次進行調整
  • 美國白蛾「空襲」文廟 百年古樹慘遭毒手
    北方網消息:近日,不斷有讀者反映,一種對綠色植物「通吃」的毛毛蟲現身天津文廟博物館。這種蟲子不僅給文廟的樹木造成了很大損壞,而且對於古玩店中的收藏品也產生了極大威脅。  昨日,記者來到文廟,剛走進去就看到了這種毛毛蟲。這種蟲子表面是黑色的,大約一寸左右長,用腳踩一下,地上就會出現一條黃色的液體。
  • 貴陽始建於明代的三層樓閣,以河中巨石為基,藏中國三大長聯之一
    因劉蔭樞是陝西韓城人,而「鯉魚跳龍門」的典故又誕生於韓城,所以又叫做「龍門書院」。現在書院內設展覽,介紹了「鯉魚躍龍門」的神話與流傳及科學依據,中國人的「愛鯉文化」、劉蔭樞的生平事跡介紹等內容。書院前有一個涼亭,也是看甲秀樓的好機位。
  • 河南最委屈的大學,曾是全國三大名校之一,校園風景美翻了!
    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僅次於廣東和山東全國第三,然而河南的高校資源卻不成比例,全省沒有一所985類大學,只有唯一的211大學鄭州大學。下面我們要說的這是大學,是河南高校第二強,也是河南最為低調和委屈的一所大學,有著光輝的歷史,曾是全國三大名校之一,校園風景很美,被評為中國最美大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