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
洞庭湖,在古代被稱為雲夢、九江和重湖,位於我國的湖南省的北部,長江荊州河段以南,跨嶽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是我國的第三大湖,僅次於青海湖、潘陽湖,也是第二大淡水湖,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洞庭湖是長江的過水湖,長江經松滋、太平、藕池三口分流入洞庭湖,經過城陵磯出湖。唐代詩人劉禹錫曾經用詩歌《望洞庭》描寫了洞庭湖的平靜和美麗。
洞庭湖作為一個巨大的天然水庫,在調節長江流量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洞庭湖也因湖濱的歷史景點而聞名,包括嶽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和龍州書院。目前,在瀟湘的八景中,遊客仍然可以欣賞到五個著名的景點。
嶽陽樓
嶽陽樓是一座位於中國湖南省嶽陽市古城西門之上的古城樓,下臨洞庭,前望君山,北倚長江,主要因範仲淹《嶽陽樓記》而聞名,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的盛譽。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中唐始稱「嶽陽樓」。嶽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
君山
君山位於湖南岳陽西部的洞庭湖中,是一個小島,全稱君山島又名愛情島。國家5A級景區,面積僅0.96平方公裡,最高峰海拔63.5米。古代稱為湘山、洞庭山。屈原在《九歌》中把葬於此的二妃稱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後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島上古蹟眾多,歷代修有36亭48廟。風景秀麗,有大小72峰,是洞庭湖中最著名的小島。著名景點有二妃墓、朗吟亭、柳毅井、秦始皇封山印、漢武帝射蛟臺等。島上所產的君山銀針,是中華十大名茶之一。
杜甫墓
杜甫墓位於湖南省耒陽市的耒陽一中校園內[1],是全國八處杜甫墓之一。此處杜甫墓以麻條石砌,墓額刻「有杜工部墓王禾立石」。王禾為南宋景定年間耒陽縣令。抗日戰爭期間,湖南省政府曾遷至耒陽,省政府主席薛嶽作序立石。墓的西、北、面尚存杜陵祠一角。
寧遠文廟
寧遠文廟,位於九嶷聖地、德孝之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寧遠,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宋幹德三年,明清時期重建。其餘建築是清同治十二年榮祿師張歡博士重建的。整棟建築結構嚴謹,造型精緻,規模龐大,給人古樸、莊重、威嚴的感覺,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龍洲書院
明嘉靖三十年由劉激創辦,原有大小房舍60間,學田約202左右,規模與嶽麓書院、石鼓書院相差無幾,光緒三十年,書院停辦。1950年在原基礎上新辦益陽市立二中。從裴公亭可以遠眺滔滔資江流向洞庭。沿江而下,不到三公裡,便是古代湖南四在書院之一的龍洲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