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為什麼有人說中國境內形成不了大一點面積的湖泊?
這個問題問的比較有意思,實際上我國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擁有約960餘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以及約470多萬平方公裡的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但位於我國境內無論是排名第一的鹹水湖青海湖,還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微山湖等面積較大的淡水湖,卻上不了世界大湖榜。
目前世界的十大湖泊分別為(以下面積單位為「萬平方公裡」):裏海(俄羅斯、亞塞拜然、伊朗、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五國共有,面積38.6428)、蘇必利爾湖(美國和加拿大共有,面積8.2414)、維多利亞湖(烏幹達、肯亞、坦尚尼亞共有,總面積6.94)、休倫湖(美國和加拿大共有,面積5.96)、密西根湖(位於美國境內,面積為5.8016)、坦噶尼喀湖(坦尚尼亞、剛果.金、蒲隆地、尚比亞共有,總面積3.29)、貝加爾湖(俄羅斯獨有,面積3.15,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大熊湖(加拿大境內,面積3.1)、馬拉威湖(馬拉威、莫三比克、坦尚尼亞三國共有,面積2.9604)、大奴湖(加拿大獨有,面積2.86)。
從世界十大湖泊來看,除了裏海和貝加爾湖位於亞歐大陸上,其餘大湖均位於北美洲和非洲。
我們都知道,除了人工湖泊以及像三峽水庫這樣的大型人工水庫,地球上所有湖泊的形成都是地球的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有關,因此湖泊的類型就有很多,海成湖、河成湖、風成湖、火山口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構造湖等。
從北美的五大湖和非洲的坦噶尼喀湖的成因來看,分別是由於冰川運動(冰蝕湖)和地殼運動(構造湖)所形成的。大約在第四紀大冰期,五大湖區還是拉布拉多和基瓦丁大陸冰川的中心地帶,在冰川重力作用下地表不斷受到侵蝕,逐漸刨蝕而成一個巨大的湖盆,而在距今約2000年前氣候逐漸轉暖,冰川逐漸消融而形成了如今的北美五大湖,像我國的藏北高原的一些湖泊就屬於冰蝕湖,是由於海拔高氣溫低冰川侵蝕消融所形成的的。
坦噶尼喀湖與貝加爾湖面積相當、成因相似,都是由於地殼斷裂下陷而成的構造湖,是典型的裂谷型湖,其特點就是湖水非常深,貝加爾湖平均水深為730米,坦噶尼喀湖的平均水深為570米,此外像我國雲南的滇池、青海的青海湖等也是屬於這個類型。
既然我國的湖泊眾多,為何沒有形成以下世界性的大湖呢?小地分析了一下,這主要與我國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的地勢有關,這種西部海拔高、東部海拔低的地勢不利於水流的積留,一是在河流的上遊往往水流湍急,侵蝕作用強,如長江切開巫山形成了壯美的長江三峽,二是在河流的中下遊地勢平坦、地勢起伏較小不利於水的儲存,如歷史上黃河的改道和決堤,河水就如同脫韁的野馬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