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太陽系僅12.5光年,發現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過去幾十年,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趨勢。迄今為止得到證實的系外行星超過4000顆。現在,科學家正逐漸從搜尋系外行星過渡到確定系外行星的特徵,包括利用技術手段,確定它們是否擁有適居性。最近,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發現了兩顆酷似地球的系外行星,環繞恆星「蒂加登」運行。
-
系外行星具有類似地球的傾斜軸角:有生命存在可能性
「我們已經知道,這兩顆系外行星很可能由巖石組成,而且它們位於適居帶中,意味著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研究第一作者、喬治亞理工學院助理教授李公潔說,「我們正在設法進一步限制這兩顆行星的可居住性條件,以更好地了解它們承載生命的可能性。」行星的自轉軸本質上決定了恆星發出的熱量和輻射在到達行星時如何分布。
-
某些系外行星的生物多樣性或超過地球
藉助美國宇航局的一個模型,科學家對不同類型的系外行星的氣候進行了模擬。模擬結果表明地球可能並非生命的最理想家園,某些環繞遙遠恆星的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種類和數量均超過地球的生命。也就是說,這種行星的生物圈要比地球更為豐富多彩。
-
如何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第二地球
什麼是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簡稱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太陽系外行星英語:extrasolar planet 或 exoplanet)泛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但是,如果有足夠多的背景恆星,可以觀察到足夠的精確度,這種方法終將能夠顯示類似地球的行星在銀河系中是如何的普通。直接影像法(Direct Imaging,直接拍到系外行星)由於行星反射的光子太少,加上恆星的掩蓋,直接拍攝行星的影像非常困難。然而通過一些技術手段,這是可以做到的,而且這種方法的優點也很顯著。
-
如何確定系外行星存在生命
□小松研吾 系外行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此,直接去往行星表面進行探測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姑且先假定系外行星或者它的衛星上有生命存在,再去試著尋找這些「生命存在」的證據怎麼樣? 通過大氣尋找「生命標記」 探測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是確定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一種方法。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我們今天就聊聊和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裡相關的研究——關於系外行星的那些事,以及認識光年之外的它們是如何被我們人類發現的。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這些行星通常指的是那些環繞太陽系外的恆星公轉的行星,當然,「無父無母」的流浪行星也是系外行星的一種,我們今天的主角是環繞恆星的系外行星。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太陽是恆星,太陽系是一個恆星系統,主要由太陽以及八大行星和其它小天體構成。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行星雖然會反射恆星的光芒,但是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從地球上很難通過天文望遠鏡直接發現系外行星的存在,那科學家又是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的呢?系外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用天文望遠鏡直接拍照,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既然不能直接發現,那我們就用間接法。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
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論文合著者之一雷·賈亞瓦德哈納說,「如果通過後續觀測得到證實,這次射電爆發的探測將為我們打開一扇觀察系外行星的新窗口,也為我們提供一種探索數十光年外的外星世界的新方法。」
-
科學家如何知道系外行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經常瀏覽天文學新聞的小夥伴,或許會聽到科學家一次次發現系外行星的報導,這是如此令人著迷,因為這些發現意味著我們距離發現系外生命又近了一步。當然在報導中,最讓人關心的是該行星的具體信息,比如大小,運行周期,環境,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其組成成分,因為這決定了在該行星是否具有生命存在的適宜條件。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對於科學家而言,這項發現有助於更深入分析碰撞過程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2、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
-
TESS系外行星探測計劃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僅僅是針對天鵝座和天琴座內的部分區域進行觀測,觀測區域只佔全天面積的約4%,而TESS的觀測範圍則比克卜勒大了350多倍,可覆蓋整個天空面積的85%左右。參與系外行星探測計劃的系列望遠鏡是補充NASA在尋找新的系外行星的其他關鍵任務,並保持NASA在尋找系外行星和生命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
系外行星不宜居了,誰幹的?
藝術家筆下的系外行星HD209458 b。行星宜居性是系外行星(圍繞太陽系以外恆星運行的行星)科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與行星表面維持液態水的能力強弱有關。研究人員發現,系外行星的宜居性會被恆星耀斑及恆星輻射等影響——這些太空輻射由極紫外光(XUV)、光子和帶電粒子組成,它們能夠改變系外行星的高層大氣。然而,當前對系外行星宜居性的評估中尚未將恆星的這些活動考慮在內。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NYUAD)太空科學中心的科學家Dimitra Atri通過計算行星大氣的逸散率來判斷哪些恆星最可能具有宜居的系外行星。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氦氣是如何逸出的?
在這幅藝術家創作的印象畫中,系外行星HAT-P-11b伸展廣闊的含氦大氣層正被其宿主恆星——一顆比太陽體積小、但更活躍的橙色矮星——的輻射物質所吹散。該研究小組首次詳細觀察了這些氣體從一顆系外行星過熱的大氣層中逸出的過程。自2000年以來,天文學家就預言,這些圍繞著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可能是追蹤研究系外行星大氣層的最佳對象之一,不過他們花了18年的時間才真正發現了氦的蹤跡。氦之所以很難被發現,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特殊觀測特徵之一是其光波位於紅外波段內,超出了以前使用的大多數儀器的觀測範圍。
-
適合人類居住的系外行星還有哪些?
我們太陽系最近的鄰居「比鄰星」,並且發現了它的宜居帶內,還有一顆類地行星「比鄰星b」,但是綜合來看它並不是特別適合人類居住,那究竟符合哪些條件的行星才算得上是適合居住的行星呢,這就要提到一個概念叫「行星適居性」,它是一種天文學裡對星體上「生命的出現」,和繁行潛力」的評估指標,和「繁衍潛力」的評估指標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3困難重重:難以察覺的信號脈衝星周圍系外行星的發現純屬偶然,探測方法也並不普適。那更可能發現系外行星的方法是怎樣的呢?由於行星自身不發光,所以我們很難直接在其他恆星周圍找到可能存在的系外行星,這時候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又可以來幫忙了。
-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脈衝來源仍存在不確定性
系外行星發出射電信號?利用荷蘭的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研究人員發現,大約距太陽系51光年遠的系外行星系統——牧夫座τ系統(包含一顆雙星和一顆系外行星)顯示出一個重要的射電信號。這是了解該行星磁場的一個獨特的、潛在的窗口。「這是我們提出的無線電領域探測系外行星的首批線索之一。」
-
那些極端的系外行星
但在這種搜尋之旅中,他們卻更多地發現一些令人恐慌的太陽系外行星。這些行星的環境極為惡劣,已知所有生命都無法在上面生存。文中列舉的是其中一些最為恐怖同時也最為致命的系外行星,其令人驚恐的程度絕對可以與地球上最可怕的鬼屋相提並論。
-
海洋環流可能是發現宜居系外行星的關鍵!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經發現了成千上萬的系外行星。像苔絲這樣的太空探測器很可能會發現成千上萬的這樣的行星。但大多數系外行星都是氣態巨行星、熔融的地獄洞或冰凍的廢物。我們怎麼能在大海撈針的可居住世界裡找到那些針呢?換句話說,我們如何縮小搜索範圍?首先,我們需要找到水。
-
我們也能夠幫助探測系外行星?沒有專業知識也可以?
陸地觀測如何幫助太空天文臺為了了解業餘天文學家們可能會如何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澤勒姆和同事們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微型天文臺望遠鏡觀測了14次凌日現象。根據這些觀測數據,他們計算出,即使是一個6英寸的望遠鏡,也能提供足夠的精度,為近200個系外行星(所有已知凌日行星,加上NASA的TESS任務預計會發現的行星)提供最新的時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