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如何知道系外行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2020-12-08 騰訊網

經常瀏覽天文學新聞的小夥伴,或許會聽到科學家一次次發現系外行星的報導,這是如此令人著迷,因為這些發現意味著我們距離發現系外生命又近了一步。當然在報導中,最讓人關心的是該行星的具體信息,比如大小,運行周期,環境,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其組成成分,因為這決定了在該行星是否具有生命存在的適宜條件。

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踏出太陽系。那麼距離地球幾光年甚至幾十上百光年的行星,科學家是如何發現,以及如何判斷它們是由什麼成分組成的呢?是用望遠鏡直接觀測就可以看到的嗎?

科學家們當然不能直接看到,但他們可以做出非常好的猜測。

對於所有系外行星,我們都知道繞其恆星運行需要多長時間。因為這實際上是我們探測系外行星的方式:通過觀察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是如何影響其母星星光的,這就是所謂的凌日法,對於凌日方法發現的系外行星,科學家就可以知道它們的大小,因為可以看到星光的亮暗變化。

除了凌日法觀測系外行星,還有一種方法是徑向速度法,對於徑向速度法發現的系外行星,我們可以知道它們的質量,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它們對它們的母星「拉扯」了多少,也就是有多大的吸引力。

這之後,科學家就可以利用光譜學來搞清楚其組成成分。

比較大的行星必須主要是氣體組成,因為如果不吸收大量的氣體,就不可能形成一個非常大或非常重的行星。

知道質量,科學家就可以計算出它的軌道距離它的恆星有多遠,所以就可以推斷出其溫度。

如果既知道它的大小,又知道它的體積,我們就能算出它的密度。密度低的行星不可能是巖石,密度高的行星不可能大部分是氣體。

我們知道宇宙中各種元素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們是如何運作的,所以這些元素的比例和我們太陽系中的差不多。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行星上實際存在著什麼樣的化學元素,我們大致知道它們在行星所具有的溫度和引力下的行為。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行星上實際存在的化學元素,我們大致知道它們在行星的溫度和重力下會有什麼表現。

但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無論你在報紙或科普雜誌上讀到什麼,都不是絕對的。如果你回到科學家們說過的話,你會發現他們通常會說這樣的話:「根據我們的觀察和計算,我們看到數據與行星具有這些或那些屬性是一致的。」

有時他們相當確定,有時他們只是選擇他們認為最有可能的解釋。有點像病理學家,有時,身體有一把刀從胸口伸出來,他們會說這個人似乎是被刺死的。

猜測和事實或許不一樣,但是你如果不相信基於科學的嚴謹計算,你又會相信誰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某些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鑽石組成
    據外媒9月15日消息,在最近發表在《行星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確定,在適當的情況下,某些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主要由鑽石和二氧化矽組成。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的主要作者哈裡森·艾倫·薩特說:「這些系外行星與我們的太陽系不同。」
  • 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鑽石構成
    隨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克卜勒等探索項目的開展,科學家們對系外行星的性質有了越發深入的了解,並逐漸拼湊出這些行星的內外特徵,比如它們是由什麼組成的、是否適合生物生存以及甚至是否有生物棲息。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我們今天就聊聊和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裡相關的研究——關於系外行星的那些事,以及認識光年之外的它們是如何被我們人類發現的。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這些行星通常指的是那些環繞太陽系外的恆星公轉的行星,當然,「無父無母」的流浪行星也是系外行星的一種,我們今天的主角是環繞恆星的系外行星。
  • 科學家是怎樣知道系外行星的大小和質量的?
    這其中包括:外行星世界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能性,文明的可能性!在一個晴朗、漆黑的夜晚,宇宙有著無限的可能,你在仰望星空,而你的對面也可能有人正遙望著你!因此我們在研究恆星的同時,也在探索恆星的行星,因為行星才是生命的搖籃!下面就說下,我們是通過哪些手段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的?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就是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太陽是恆星,太陽系是一個恆星系統,主要由太陽以及八大行星和其它小天體構成。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行星雖然會反射恆星的光芒,但是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從地球上很難通過天文望遠鏡直接發現系外行星的存在,那科學家又是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的呢?系外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用天文望遠鏡直接拍照,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既然不能直接發現,那我們就用間接法。
  • 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鑽石構成!有沒有兩眼放光?
    隨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克卜勒等探索項目的開展,科學家們對系外行星的性質有了越發深入的了解,並逐漸拼湊出這些行星的內外特徵,比如它們是由什麼組成的、是否適合生物生存以及甚至是否有生物棲息。
  • 富碳系外行星可能由「鑽石」構成
    圖片來源:Shim / ASU / Vecteezy隨著像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TESS和克卜勒任務這樣的探測任務繼續提供關於系外行星特性的信息,科學家越來越有能力拼湊出這些行星的樣子和它們的構成在最近發表於《行星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和芝加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確定,在適當的情況下,某些富碳系外行星可以由金剛石(和鑽石為同一物質)和二氧化矽構成。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球與太空探索學院的主要作者哈裡森·艾倫·薩特說:「這些系外行星與我們的太陽系完全不同。」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
  • 富含碳的系外行星或由鑽石構成 鮮有地質活動不適宜生命居住
    由NASA的TESS行星搜尋任務、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已退役的克卜勒任務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們的銀河系充滿了系外行星,這些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行星非常不同。正如藝術家與行星科學家合作創作的NASA系外行星旅遊局的海報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奇異而美妙的系外行星充滿了難以想像的東西。其中一些溫度極高,形成了熔巖海洋和閃閃發光的矽酸鹽天空,而另一些則像圍繞《星球大戰》中兩個類似太陽的行星運行。其它的則是沒有主恆星的遊蕩行星。行星是由恆星周圍的氣體和塵埃組成的盤狀物形成的,稱為星周盤。
  • 科學家發現新的系外行星 大小類似海王星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克卜勒探測器K2任務,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新系外行星K2-263b,其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4.8倍。新發現有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歷史,以及地球與其他系外行星「表兄弟」之間的不同之處等。
  • 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發現系外行星
    目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鏡的方法尋找系外行星,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對恆星OGLE-2005-BLG-169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周圍存在一顆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是微引力透鏡技術的又一個發現案例。這一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時空,即在恆星周圍更大的軌道半徑上發現行星。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幾代人以來,人類一直仰望夜空,想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立存在的。隨著人類發現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探測銀河系的真實範圍,以及探索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人類提出的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深刻。這是一顆質量約為木星10倍的系外行星WASP-18b,它距離地球約330光年,右下角是光學和x射線數據。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這項發現有助於更深入分析碰撞過程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它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相信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撞擊後形成的。,距離黑洞大約10-30光年,該行星運行時存在一個由冰凍灰塵構成的尾部結構。
  • 科學家如何尋找系外行星?距離那麼遠,科學家能找到嗎?
    在這個系列裡,我們介紹了科學家測量地球直徑、質量、日地距離、系外恆星距離的各種方法,有沒有讓大家長知識呢?接下來,咱們要介紹科學家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直接觀測法——「霸王硬上弓」系外行星的發現和太陽系行星的發現不同,難度大了不止一個數量級。
  • 系外行星和太陽系如此不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爭論不已
    ,因為行星如此普遍,太陽系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實際上,當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越多,居然還真的越發現太陽系與眾不同之處。正如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的博士後研究員Aaron C. Rizzuto所指出的那樣:「行星和其他繞太陽公轉的天體的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和它的歷史,但如果沒有系外行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太陽系在宇宙中有多麼獨一無二或者不過爾爾。
  • 如何確定系外行星存在生命
    □小松研吾 系外行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此,直接去往行星表面進行探測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姑且先假定系外行星或者它的衛星上有生命存在,再去試著尋找這些「生命存在」的證據怎麼樣? 通過大氣尋找「生命標記」 探測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是確定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一種方法。
  • 諾獎專題——系外行星尋蹤
    系外行星的命名是依據如下規則進行的:從b開始(不用a,可以理解為a是恆星本身),依據發現的先後順序依次編號為b、c、d……對於同時發現的行星,依據行星到恆星的平均距離由近及遠依次編號為b、c、d……1它是如何被我們發現的?
  • 科學家指出,此前發現的系外行星神秘消失了
    系外行星消失了,就像它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2004年,科學家找到了這顆質量是木星三倍的年輕行星存在的直接證據,並將其命名為Fomalhaut b。 這顆行星是第一批通過望遠鏡直接成像的系外行星之一。Fomalhaut b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據報導,在2008年,曾清晰地觀測到一段它的光學波長,然而,天文學家們找不到這樣一個體積的系外行星本該有的紅外線跡象,這也就是為什麼它一直受到爭議的原因。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尋找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寄希望於能夠在遙遠的太空找到人類的下一個家園,或者宇宙中的同伴。
  • 什麼?我們也能夠幫助探測系外行星?沒有專業知識也可以?
    詹姆斯·韋伯天文望遠鏡發射之後,希望到了2021年時,它將是少數幾個可以測量系外行星大氣成分的高級天文望遠鏡之一。但是能夠做到這樣不僅取決於天文望遠鏡,還取決於時機——即需要十分精確的知道什麼時候用該望遠鏡觀測,也就是天文臺需要捕獲行星在其恆星面前經過或者凌日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