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克卜勒探測器K2任務,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新系外行星K2-263b,其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4.8倍。新發現有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歷史,以及地球與其他系外行星「表兄弟」之間的不同之處等。
據悉,K2-263b圍繞一顆質量僅為0.86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旋轉,距地球536光年(歐空局「蓋亞」衛星測得),半徑為地球半徑的2.41倍(不確定性為5%)。
為估算該行星的組成,需要知道其密度、質量和半徑。半徑可通過行星阻擋其主恆星光時凌日曲線的形狀推斷出,而其質量更難確定。
在最新研究中,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天文學家米瑞亞·洛佩茲-摩拉勒斯等人,利用位於西班牙的伽利略國家望遠鏡上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N))光譜儀,來測量系外行星在軌運行時的周期速度,從而得出它的質量。結果表明,K2-263b的速度約為11英裡/小時,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4.8倍,密度約為5.6克/立方釐米(水的密度為1克/立方釐米,地球的平均密度為5.51克/立方釐米)。
根據以上數據,科學家得出結論為,K2-263b最可能含有等量的冰而非巖石。這一結論與目前科學家關於行星形成的觀念,以及拱星星雲內鐵、鎳、鎂、矽、氧、碳和氮等元素的相對豐度相吻合。
目前困擾科學家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巖石與非巖石小型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有何差異?半徑為地球2倍左右的極少數系外行星似乎差異很大(半徑較小的行星可能為巖石行星,或組成與地球類似)。K2-263b的半徑為地球半徑的2.41倍,而其可能為非巖石行星,所以有助科學家對比分析,以進一步了解地球及其「表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