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理解!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衛星居然可以繞木星大小的行星運行?

2020-12-05 天文在線

如何對未來的系外星系進行分類

在太陽系之外尋找行星是非常艱巨的工作。但是,對於已確認的系外行星而言,一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是確定這些系外行星是否擁有自己的衛星,又名系外星系。然而,就像對系外行星本身的研究一樣,對系外星系的研究也提供了進一步了解我們的宇宙的機會。

在所有可能的候選星系中,最新的(可能是最有可能的)候選星系是於2017年7月宣布的。這顆衛星被稱為克卜勒1625 b-i,圍繞著一個距地球約4,000光年的天然氣巨星運動。但是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個系外星系實際上可能是海王星大小的天然氣巨星。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將是首次發現天然氣巨星繞另一天然氣巨星運行的情況。

圖解:藝術家認為適宜居住系外衛星圍繞氣態巨星運動。

這項名為「巨大的系外星系候選星系克卜勒-1625 b-i的性質」的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這項研究是由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雷內·海勒進行的,他檢查了克卜勒任務獲得的光曲線,以限制系外星系的質量並確定其真實性質。

在太陽系內,衛星告訴我們有關其宿主星的形成和演化的許多信息。 同樣,研究系外星系也有助於對太陽系外行星系統的認識。 正如海勒博士通過電子郵件向《天文在線》解釋的那樣,這些研究也可以揭示這些系統是否具有適宜居住的行星:

當談到克卜勒1625恆星系統時,先前的研究能夠根據克卜勒1625 b在恆星前進行的三次觀測,估計克卜勒1625 和其相關衛星的半徑大小。 由這三個觀測到的過渡產生的光曲線產生一種理論,即克卜勒1625擁有一個海王星大小的系外星系繞其運行,其距離約為行星半徑的20倍。

但是正如海勒博士在他的研究中指出的那樣,並未考慮測量主恆星(克卜勒-1625)的徑向速度,這可以對兩個天體進行質量估計。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海勒博士根據觀測到的特徵,除了行星和月球的表觀大小以外,還考慮了各種質量制度。 除此之外,他還試圖將行星和衛星置於太陽系中衛星形成的環境中。

海勒博士的第一步是,根據克卜勒觀測到的過境光曲線中顯示的特性,對系外星系代表及其主行星的可能質量進行估算。

他說:「數據的動力學解釋表明,主行星是大致木星大小(半徑上的「大小」)的褐色矮星,其質量接近18個木星質量。」 「但是,不確定性非常大,主要是由於克卜勒數據的嘈雜和探測器數量少(三)。 實際上,宿主物體可能是類似木星的行星,甚至可能是中等大小的褐色矮星,最大可能有37個木星質量大小。 衛星候選星系的質量介於幾個地球質量的超地球和海王星的質量之間。」

接下來,海勒博士比較了系外星系後選星系和克卜勒1625b的相對質量,並將該值與太陽系的各種行星和衛星進行了比較。 這一步非常必要,因為太陽系的衛星,根據行星的質量與月球與行星的質量比不同,顯示出兩個不同的種群。 這些比較表明,衛星的質量與其形成方式密切相關。

例如,通過撞擊形成的衛星(例如地球的月球和冥王星的月亮冥衛一)相對較重,而由行星的吸積盤形成的衛星則相對較輕。 木星的月亮木衛三是太陽系中質量最大的衛星,但與木星本身相比木衛三的體積卻很小,木星本身是太陽系中最大物體。

圖解:藝術家對假想星系在系外星系旁圍繞三星系統運動的構想。

最後,海勒博士獲得的結果證明是相當有趣的。 基本上,他們指出不能確定克卜勒1625 b-i是重型,撞擊型衛星還是輕型,增生型衛星。 正如海勒博士所解釋的:最合理的情況表明,衛星後選星更重,這表明它應該是通過撞擊形成的。 但是,該系外星系(如果存在的話)很可能是氣態的。 太陽系的衛星都是巖石/冰體,沒有明顯的氣體包裹層(土衛六的大氣層很厚,但質量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巨大的氣體衛星是如何通過撞擊形成的呢?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知道。

或者,在第三種情況下,克卜勒1625 bi可能是通過俘獲形成的,但這暗示著極不可能的祖先行星雙星系統,它被拉入克卜勒1625 b的環繞軌道,而其前行星伴侶被從系統中彈出。」

圖解:藝術家對一個外行星繞著一個天然氣巨星(左)和一個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右)運行的構想。

同樣有趣的是Keple-1625 b的質量估計,海勒博士估計其為19個木星質量,但可能高達112個木星質量。 這意味著宿主行星可以是任何東西,可以是比土星稍大的天然氣巨頭,也可以是棕矮星甚至是甚低質量恆星(VLMS)。因此,與其說氣體巨星繞著氣體巨星軌道運動,不如說是氣體巨星繞著一個小恆星運動,同時繞著一個大恆星!

圖解:藝術家對T型褐矮星的構想。

這是科幻小說的材料! 儘管這項研究無法對Keplder-1625b及其可能的衛星提供確切的質量估計,但其重要性不可否認。 除了為天體物理學家提供第一個可能的巨大氣體衛星實例外,這項研究對系外行星系統的研究意義重大。 如果確認了克卜勒1625 b-i,它將告訴我們有關其宿主星系形成條件的很多信息。

同時,需要更多觀察才能確認或排除該衛星的存在。

如果數據證實發現的衛星是鬼宿,那麼這項研究的大部分內容將不適用於克卜勒1625系統。」 海勒博士說。「儘管如此,本文仍將提供一個示例研究,說明如何對未來的系外星系進行分類以及如何將其置於太陽系的背景下。 另外,如果克卜勒1625 b-i證明是真正的系外星系,那麼我的研究表明我們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衛星,其形成歷史與我們今天所知的衛星截然不同。 天體物理學家當然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系外行星系統的研究就像剝洋蔥一樣,儘管很難像是在在關著燈的黑暗房間裡。 隨著科學家們的不斷發展,他們發現了更多的謎團。 隨著在不久的將來下一代望遠鏡問世,我們一定會學到更多!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universetod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CHEN • 2021-01-13 16:33:27 來源:前瞻網 E1458G0
  • 海王星的14顆衛星中,這顆居然環軌道「逆行」,科學家這樣解釋的
    因為他們這對難兄難弟,一個衛星也沒有,除了他們兩個之外,剩下的行星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小弟跟隨著他們。目前太陽系內已知的衛星數量總共為205顆,其中地球的小弟最少只有1顆衛星,那就是月球。接下來就是火星有2顆衛星,海王星擁有14顆衛星,天王星有27顆衛星,木星擁有79顆衛星,土星擁有82顆衛星。
  • 在附近恆星的宜居帶上發現了地球大小的行星
    行星d與地球同等大小,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帶上,每37天繞TOI-700運行一周。我的同事們希望我能利用恆星和行星已知的特性為恆星d建立一個氣候模型。行星b和c的大小分別為地球大小和迷你海王星大小。然而,它們的軌道離主星更近,接收到的星光是我們地球從太陽接收到的星光的5倍和2.6倍。作為對照,表面乾熱、溫度約為860華氏度的金星,接收到的太陽光是地球的兩倍。
  • 九大行星:海王星
    海王星是環繞太陽運行的第八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第四大天體(直徑上)。海王星在直徑上小於天王星,但質量比它大。在旅行者2號造訪海王星的期間,行星上最明顯的特徵就屬位於南半球的大黑斑(The Great Dark Spot)了。黑斑的大小大約是木星上的大紅斑的一半(直徑的大小與地球相似),海王星上的疾風以300米每秒(700英裡每小時)的速度把大黑斑向西吹動。
  •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了首顆系外衛星,就在4000光年外!
    當然,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它們在為人類的無知買單。比如,二十幾年前,系外行星就是這麼一種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存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宇宙中必定存在行星環繞在太陽之外的其它恆星周圍。然而,苦於缺乏證據,系外行星一直都有名無分,直到1995年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的發現。隨後,系外行星如雨後春筍般進入人類的視野,尤其是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之後。
  • 一種截然不同的行星-衛星模式或被發現?
    但是根據一個新研究,這顆系外衛星本身實際上可能是具有海王星大小的氣體巨星,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這將是第一次發現一個氣態巨行星圍繞另一個氣態巨行星運行。這個研究的題目是「巨星系外衛星候選者克卜勒-1625 b-i的性質」,在科學雜誌《天文和天體物理學》上。
  •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編者按:距離太陽系大約32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被命名為AU Mic b,但是公轉周圍只有8.5天,這個線索讓我們對這顆行星的未來表示擔憂,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墜入恆星。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42期太陽系周圍的系外行星調查再次有新的發現!
  • 一顆特殊的系外行星挑戰行星形成理論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NOIRLab設施進行的新的詳細觀測顯示,一顆年輕的系外行星繞著畢(宿)星團中的一顆年輕恆星運行,其大小和年齡都異常密集。這個系外行星的重約25個地球質量,略小於海王星,與主要行星形成理論的預測相矛盾。
  • 太陽系外奇妙「黑炭行星」不愛反光大小如木星
    據法國媒體8月11日報導,太陽系外存在著一顆外觀十分「獨特」的系外行星——TrES-2b行星。這顆行星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的外表比煤炭還黑,對太陽光的反射率不足1%。TrES-2b行星是一顆與木星大小相仿的巨型氣體行星,繞恆星GSC 03549-02811運行,距天龍星座約750光年。這顆行星在5年前第一次被人發現,距離GSC 03549-02811恆星僅500萬公裡遠,與日地距離1.5億公裡比較已經算是很近的距離了。
  • 科學家發現新的系外行星 大小類似海王星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克卜勒探測器K2任務,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新系外行星K2-263b,其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4.8倍。新發現有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歷史,以及地球與其他系外行星「表兄弟」之間的不同之處等。
  • 候選系外衛星大盤點之「流浪行星」的衛星?
    候選系外衛星大盤點之「超級土星」的衛星、候選系外衛星大盤點之「熱木星」的衛星?這集我們接著講講第三個可能有衛星存在的系外行星系統——MOA-2011-BLG-262。一顆木星大小的流浪行星假想圖。來源:NASA/JPL-Caltech一個大家更熟悉的例子可能是——流浪地球。
  • 太陽系八大行星排列順序、大小、質量、亮度你清楚嗎?
    百科故事在太陽系裡,行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有的行星圍著太陽打轉發光,除月亮這顆矚目的行星外,最為我們了解的是八大行星了。這八大行星中最亮的是那顆,最大的是哪顆呢?這八大行星排列順序是怎麼樣的呢?探秘志為你揭秘這八大行星從質量大小到亮度大小的具體排列順序。
  • 破解的神秘問題:系外類海王星行星都去哪了?
    這幅藝術家創作的插圖展示了一朵巨大的氫氣雲從一顆海王星大小的溫暖行星中流出,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只有97光年。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有一個未解的神秘問題:在其他行星系統中,在離其宿主恆星非常近的區域內,並沒有如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存在——那麼這些類海王星行星究竟去哪裡了呢?
  • 風暴團比地球還大,有關海王星的冷知識
    海王星是由太陽中心向外的第八個也是最後一個行星。它擁有像土星類似的環,目前人類對海王星還知之甚少。今天分享一下有關海王星的有趣事實。儘管天王星的半徑大於海王星的半徑,但海王星的質量仍大於天王星。 2、海王星的一天相當於地球上的16小時6分36秒。 3、海王星是所有行星中最長的一年,因為繞太陽公轉需要很長時間。海王星上的一年等於164.8地球年。 4、海王星以每小時19,720公裡的速度繞太陽運行。
  • 發現距離地球只有49光年,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但沒有大氣層!
    以前在比我們地球大得多的行星上發現過大氣層,包括一些熱木星和亞海王星,它們主要由冰和氣體構成。但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能夠確定太陽系外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是否有大氣層。這顆被質疑的行星,LHS 3844b,是由美國宇航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的,據測量其體積約為地球的1.3倍。這顆行星圍繞它的恆星運行僅需要11個小時,這使它成為已知速度最快的系外行星之一。
  • 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到底有多大?這樣比較木星大小一目了然
    木星和它的衛星木星和它的衛星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木星有79個衛星,是太陽系中衛星數量第二多的行星圖中是木星和它的兩顆衛星木衛一和木衛二。木星左下方的那顆呈亮黃色的的衛星是木衛一。木衛一的直徑是3642公裡,是太陽系中第四大行星。木衛一的直徑比月球還要大166公裡。如果把木衛一和月球放到一起的話,它還大了一點點。但是在木星面前它實在是太渺小了。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個已知的行星繞白矮星運行
    想像一下一個昏暗的,後期階段的恆星,它大約與地球大小一樣,每34小時繞其運行一個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這將是一個奇異的景象,較小但較密的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不匹配的天體。白矮星可能適合木星的「大紅色斑點」,讓您感覺到這顆恆星系統看起來多麼奇怪。
  • 是「行星九」,還是一群月球大小的天體?
    位於柯伊伯帶、不受海王星引力影響的「塞德娜」和其他極端天體令人費解——科學家認為,這些天體與由氣體和灰塵組成的原始旋轉盤聚合而成的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體一道形成,它們曾經距離太陽更近,但後來,某些未知力量將這些天體中的少部分向外推到了現在的極遠軌道。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拜提金據此提出了「行星九」的存在。
  • 原來地球有這麼大啊-太陽系中的行星大小排序
    這導致了地球和太陽系中其他八個行星的誕生。由於很多氣體最終都進入了系統的外部,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有氣體巨人-儘管這種假設可能對宇宙中發現的其他太陽系不成立。直到1990年代,科學家們只知道我們太陽系中的行星,而在那一刻,人們接受了9顆行星。但是,隨著望遠鏡技術的改進,發生了兩件事。科學家發現了系外行星,即我們太陽系之外的行星。
  • 一顆奇怪的行星被發現,它比海王星小,但質量比海王星大50%
    這個外星球十分古怪,因為它的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然而它的密度卻比海王星大50%以上。   太空人之前已經在其他太陽系發現了「膨脹行星」。「膨脹行星」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幾倍,但是它的半徑卻比海王星的半徑還要大。但是這次發現的行星和「膨脹行星」剛好相反。它的密度超過了海王星,但是他也有更小的半徑。超級密度,而不是超級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