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2020-06-29 宇宙印象

編者按:距離太陽系大約32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被命名為AU Mic b,但是公轉周圍只有8.5天,這個線索讓我們對這顆行星的未來表示擔憂,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墜入恆星。


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42期

太陽系周圍的系外行星調查再次有新的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被發現,處於大量氣體和塵埃雲包圍中。這顆行星所圍繞的恆星距離太陽系大約32光年,從銀河系尺度上看,這是非常近的距離,這個發現有助於我們對太陽系的形成進行研究。這顆恆星被天文學家命名為AU Microscopii,只有不到3000萬年的歷史,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恆星,周圍仍然有原行星盤物質,大量氣體和塵埃並沒有全部吸積完畢,仍然停留在恆星周圍的軌道上。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圖片解讀:AU Mic b行星的軌道距離恆星太近了,剛剛形成就意味著這顆行星被潮汐鎖定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圖片解讀:AU Mic b行星的想像圖,其質量有數十倍地球之大,與海王星體積相當

這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被命名為AU Mic b,但是公轉周圍只有8.5天,這個線索讓我們對這顆行星的未來表示擔憂,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雖然AU Microscopii恆星是一顆年輕的恆星,但是AU Mic b的軌道距離恆星太近了,剛剛形成就意味著這顆行星被潮汐鎖定,一面永遠朝向其恆星,另一面永遠是黑暗。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指出,AU Mic b的發現使得我們對太陽系行星形成提出了疑問?為什麼太陽系中沒有公轉周期短的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接著是金星,這些都是類地行星,但是在太陽系之外,類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大部分出現在短周期軌道上,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謎團。

太陽已經存在了45億年,行星系統已經非常成熟,我們在太陽系周圍看不到氣體和塵埃,距離太陽系不到32光年的位置,卻有一顆剛剛誕生的恆星。我們可以通過這顆恆星的演化過程了解太陽系,洞察出為什麼我們的行星系統沒有演化短周期氣態行星和冰巨星。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圖片解讀:TESS系外行星探測器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圖片解讀:AU Mic b行星周圍仍然可以看見原行星盤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圖片解讀:AU Mic b行星軌道運行的想像圖,可見其周圍有塵埃和氣體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指出,這顆嬰兒行星直徑為4.85萬公裡,與海王星4.9萬公裡直徑非常接近,由TESS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星發現,被命名為AU Mic b行星,表面物質為氣態。該系統中的恆星AU Microscopii只有太陽的一半大小,AU Mic b行星則處於剛剛形成的狀態中。筆者認為,AU Mic b行星所處的環境是個研究行星形成的獨特實驗室,如果從現在系外行星的觀測發現來看,太陽系在水星軌道內可能還有行星,當然現在已經是不存在了,但在太陽系剛剛誕生時很有可能存在。AU Mic b行星也處於短周期軌道上,公轉時間比水星還要短,該行星的軌道也決定了其壽命不長,質量不超過58個地球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墜入恆星。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圖片解讀:恆星AU Microscopii只有太陽的一半大小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圖片解讀:恆星AU Microscopii只有太陽的一半大小

如果太陽系在誕生時確實有短周期氣態行星,那麼我們的教科書也將被改寫,這一切都要基於我們對系外行星的觀測與發現。對於AU Mic b行星的未來,大氣層會進一步被剝離,形成類似彗星的樣子,然後逐漸丟失質量。有一種觀點認為,AU Mic b行星在外層大氣被全部剝離之後,會留下一個固體核,這可能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水星!當然,這個說法僅是一種假設,要獲得堅實的證據只有一種方法,找到被剝離大氣的海王星大小的短周期行星,這也是科學家研究AU Mic b行星的目的之一。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相關焦點

  •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CHEN • 2021-01-13 16:33:27 來源:前瞻網 E1458G0
  • NASA在1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宜生命生存的行星
    但是浩瀚無邊是否還存在著另外的類地行星?我們能否前往其居住呢?我們都知道,銀河系具有2000億顆恆星,直徑達到了十萬光年。其中不乏很多位於生命生存的宜居帶。這不就在今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就有了新的發現。
  • 一顆超級地球在120光年外發現
    10月20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因此,繞其運行的行星上可以存在液態水。」,因為它是地球直徑的2.5倍,而TOI-1266c是地球大小的1.5倍,屬於「超級地球」一類。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科學家們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名為Kepler-1649c,來自克卜勒望遠鏡的觀測數據,距離地球大約300光年。在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從大小和表面溫度來說,系外行星Kepler-1649c和地球最為相似。
  • 300光年外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Credit: NASA/Ames Research Center/Daniel Rutter一個橫跨大西洋兩岸的科學家團隊,重新分析了NASA克卜勒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在其中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 包括「超級地球」在內的兩顆行星在120光年外被發現
    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這項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的研究指出,系外行星TOI-1266b和TOI-1266c只需11天和19天就可以繞其恆星運行。研究人員指出,紅星比太陽小得多,溫度也較低,可以讓液態水存在於它們的軌道行星上。
  • 海王星外發現一顆新的矮行星 繞太陽一圈要700年
    視頻:【趣味科普】60秒解釋什麼是矮行星,時長約1分橙線為2015 RR245的軌道,2015 RR245是已發現的柯伊伯帶第18大天體。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近日發現一顆新的矮行星正圍繞著海王星外的一塊小型冰態圓盤區運轉。該天體直徑大約700千米,而且對一顆矮行星來說,它的運轉半徑極大。這顆行星被國際天文聯合會小行星中心命名為2015 RR245,通過外太陽系起源巡天計劃(OSSOS)的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觀測發現。
  • 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衛星居然可以繞木星大小的行星運行?
    這顆衛星被稱為克卜勒1625 b-i,圍繞著一個距地球約4,000光年的天然氣巨星運動。但是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這個系外星系實際上可能是海王星大小的天然氣巨星。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將是首次發現天然氣巨星繞另一天然氣巨星運行的情況。圖解:藝術家認為適宜居住系外衛星圍繞氣態巨星運動。
  • 重大發現!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
    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伯爾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墨西哥的SAINT-EX天文臺公開數據分析,發現了另外兩個行星繞著紅矮星TOI-1266旋轉,並且其中一顆是距離地球120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另外一個是次海王星。
  • 太陽系又有新發現:一顆夭折的行星,現已鏽跡斑斑
    最近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行星科學家特雷西 · 貝克,發現了一顆幾乎完全是金屬構造的隕石,並將其命名為普賽克(16 Psyche)。而它被初步檢測後,科學家們判定這是一顆由鐵和鎳,所構成的小行星。
  • 從第8顆行星 「海王星」向外的廣袤區域
    太陽系的主體部分,它們是由外圈的4個巨型星和內圈的4個巖石行星組成的,它們構成了太陽系最基本的結構,這些控制著不同軌道並且佔據著特定區域空間的、大小不一的行星對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類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太陽系的基本結構外面是什麼呢?
  • 一顆奇怪的行星被發現,它比海王星小,但質量比海王星大50%
    太空人已經在太陽系中發現了另一個奇怪的外星球。這個外星球十分古怪,因為它的大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然而它的密度卻比海王星大50%以上。   太空人之前已經在其他太陽系發現了「膨脹行星」。「膨脹行星」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幾倍,但是它的半徑卻比海王星的半徑還要大。但是這次發現的行星和「膨脹行星」剛好相反。它的密度超過了海王星,但是他也有更小的半徑。
  • 太陽系又有新發現:一顆夭折的行星,現已鏽跡斑斑!
    最近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行星科學家特雷西 · 貝克,發現了一顆幾乎完全是金屬構造的隕石,並將其命名為普賽克(16 Psyche)。而它被初步檢測後,科學家們判定這是一顆由鐵和鎳,所構成的小行星。而且,目前為止,它或許也是我們的天文學家們,所能直接觀測到獨一無二的那顆小行星!
  • 極端外海王星天體「X行星」
    「極端外海王星天體-塞德娜」2003年,「塞德娜-天體」被發現,它是一顆直徑1000公裡大小的小行星,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塞德娜」的近日點約為76個天文單位,遠日點估計為937個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約為11,400年,偏心率如此大的橢圓軌道小行星,以往從未在太陽系中發現過,人們疑惑於這種奇特軌道的形成原因
  • 一顆特殊的系外行星挑戰行星形成理論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NOIRLab設施進行的新的詳細觀測顯示,一顆年輕的系外行星繞著畢(宿)星團中的一顆年輕恆星運行,其大小和年齡都異常密集。這個系外行星的重約25個地球質量,略小於海王星,與主要行星形成理論的預測相矛盾。
  • 科學家發現921光年外,出現了一顆不應該存在的行星,怎麼回事?
    我們生存的太陽系就是一個穩定的恆星系,中心是恆星太陽,其質量佔到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在它的引力範圍內,有八顆行星圍繞它運動,地球是第三軌道上的一顆行星,也是唯一的智慧生命星球。人類自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就開始了對世界萬物,對宇宙的不斷探索。尤其是我們在半個世紀前走出地球之後,對宇宙的探索更是進入了新的階段,宇宙浩瀚神秘,有著太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去破解。
  • 從第8顆行星「海王星」向外的廣袤區域
    太陽系的主體部分,它們是由外圈的4個巨型星和內圈的4個巖石行星組成的,它們構成了太陽系最基本的結構,這些控制著不同軌道並且佔據著特定區域空間的、大小不一的行星對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類都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太陽系的基本結構外面是什麼呢?從第8顆行星 「海王星」向外的廣袤區域根據提丟斯-波德的定律在39.5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上應該還會出現一個天體。
  •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了首顆系外衛星,就在4000光年外!
    在這個世界上,對於一些事物,我們明知它們必定存在,但是在沒有找到確鑿證據之前又無法承認它們的存在,以至於使其陷入一種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尷尬境地。當然,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它們在為人類的無知買單。比如,二十幾年前,系外行星就是這麼一種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存在。
  • 40光年外發現三顆行星,這是地外生命探索的最佳目標!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三顆類地大小的行星坐落於宜居帶。
  • 破解的神秘問題:系外類海王星行星都去哪了?
    這幅藝術家創作的插圖展示了一朵巨大的氫氣雲從一顆海王星大小的溫暖行星中流出,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只有97光年。長期以來,天文學家們一直有一個未解的神秘問題:在其他行星系統中,在離其宿主恆星非常近的區域內,並沒有如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存在——那麼這些類海王星行星究竟去哪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