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又有新發現:一顆夭折的行星,現已鏽跡斑斑

2020-11-06 地球Explore

最近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行星科學家特雷西 · 貝克,發現了一顆幾乎完全是金屬構造的隕石,並將其命名為普賽克(16 Psyche)。而它被初步檢測後,科學家們判定這是一顆由鐵和鎳,所構成的小行星。

而且,這目前為止,它或許也是我們的天文學家們,所能直接觀測到獨一無二的那顆小行星!因為,它極有可能是一顆中途夭折掉的行星。就像地球這樣的類地巖石行星,一般都是由一個金屬內核、地幔和地殼,條件許可的話還可能有大氣層,組成一顆發育完整的行星。

但這個直徑長達226公裡的令人著迷的金屬小行星,科研團隊們,通過光譜監測,粗略地觀測到它金屬構成約佔據了30~60%,而其他部分則是低鐵矽酸鹽。單從這一點來看,它很像一顆被剝奪了外殼和地幔的原行星,如今僅剩下它原本的內核。

一般來說,在太陽系的初期,行星的「發育成長」過程會是:厚厚的塵埃和氣體雲——粘在一起星雲物質——原行星——行星。當星雲中的物質開始黏在一起,並在靜電和引力的作用下,讓其不斷吸納其軌道附近的物質,變得越來越大。而與此同時,它內部也在分層分化的生長,它們會變熱並有點濃稠融融狀,這樣物質就可以移動了。

巖心分異過程,會讓密度較大的材料向內下沉到物體的中心,而密度較小的材料向外上升。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16 Psyche,極有可能是發育到了原行星階段的行星,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它最終夭折了!然後,地幔和地殼被剝離掉,只剩下光禿禿的高密度的金屬核球。

而第一次發現這顆小行星的時候,人們首先觀測到是它的鏽跡斑斑的外表——氧化鐵紫外線吸收帶,這表明它極有可能是在太陽風的催化下,正一點點地發生著氧化。而這個過程,也給予科學家機會,利用觀測小行星表面氧化程度,反推它外部的地幔和地殼層是何時被剝離的。

只可惜,如今躲在火星和木星之間,作為小行星帶中在無數小行星中,作為塊頭最大之一的它。實際距我們地球至少數億公裡,約是1~2倍的地日距離!目前,也只有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通過在紫外線波長範圍內,對其進行觀測和研究。從地球上,直接觀摩它,並獲得的數據還是有限,所以,NASA也擬定了計劃,會發射一個Psyche 探測器,計劃在2026年前抵達它的身邊,對其進行更詳盡的了解與觀測。

若它真的是太陽系最早期的一顆行星的話,在科學上,它將有非凡的意義。通過這個奇觀的天體,它一度努力過試圖成為行星的故事,或許我們可以反推,在億萬年前咱們這個太陽系,曾發生過怎麼樣的神奇故事。

同時,遠遠比其他小行星有趣的事情,這顆已鏽跡斑斑的、夭折掉的行星,或許會告訴我們行星的內部是不是正如我們所想、所推理的那樣。雖然,我們還無法直接抵達地球最內部的核心,或許通過它,我們會看清楚自己。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又有新發現:一顆夭折的行星,現已鏽跡斑斑!
    最近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行星科學家特雷西 · 貝克,發現了一顆幾乎完全是金屬構造的隕石,並將其命名為普賽克(16 Psyche)。而它被初步檢測後,科學家們判定這是一顆由鐵和鎳,所構成的小行星。而且,目前為止,它或許也是我們的天文學家們,所能直接觀測到獨一無二的那顆小行星!
  • 32光年外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行星!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
    編者按:距離太陽系大約32光年的位置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被命名為AU Mic b,但是公轉周圍只有8.5天,這個線索讓我們對這顆行星的未來表示擔憂,一年只有8.5天暗示其已夭折!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墜入恆星。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342期太陽系周圍的系外行星調查再次有新的發現!
  • 美國最大「天眼」已鏽跡斑斑,像個垃圾場,我們天眼現在如何
    在這一年,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還發現了第一個射電脈衝雙星系統PSR191316,在1991年發現了毫秒脈衝星PSR125712的行星系統,這是我們人類第一次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所以這一個射電望遠鏡在天文學方面還是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不過,美國現在這一個「天眼」已經鏽跡斑斑,看起來像垃圾場。
  • 曾經在木星與火星之間有一顆行星,現如今已破碎不堪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是地球處於太陽系當中,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我們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太陽為行星們提供光和熱。就是在太陽系當中,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是有很多的天體的,比如說會有一些小行星以及彗星等等。由此而來,我們的地球也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一顆星球,當然,特殊的是地球上出現了智慧文明,下面小編跟大家聊的是曾經在木星與火星之間有一顆行星,現如今已破碎不堪。
  • 天文學家新發現:木星可能曾把一顆行星驅逐出了太陽系
    尼斯模型 圖源:everythingselectric2011年,科學家意識到需要存在第五顆巨行星來完全解釋外行星的行為,而這樣一顆行星很可能被木星或土星的引力作用驅逐了出去。這一模擬發現如果木星和土星的衛星像成份顯示的那樣,和母行星同時形成,那麼幾乎絕對是木星驅逐了那顆行星。
  • 新證據:太陽系可能隱藏著一顆鬼魅行星
    天文學家發現驚人的新證據,表明太陽系可能存在第九顆行星——不,他們不是指冥王星。在上周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科學家宣布,他們識別出了一顆小型巖石天體。它位於海王星以外,它的奇特運動軌跡顯示:它可能受到一顆較大行星的引力影響。
  • 奮豆化身「蒸汽機器人」卻鏽跡斑斑?氧化反應竟是致命弱點!
    導語:在星太奇的故事設定當中,奮豆總是在周末找山中的師父學習,每次回來後都會學習新的技能,但往往在展示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修行的缺點,而這次奮豆變成的機器人瞬間鏽跡斑斑又是為何呢?奮豆化身「蒸汽機器人」卻鏽跡斑斑?氧化反應竟是致命弱點!
  • 冥王星迎來小夥伴|太陽系又發現一顆矮行星
    最近,科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另外一顆矮行星。太陽系矮星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員,冥王星又迎來一位新夥伴。
  •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在美國的阿雷西博有個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直徑有305米,能探索到更加遙遠的地方,它在上世紀60年代建成,是世界唯一一個利用喀斯特地貌建成,並且還是單口徑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 冥王星有伴了:太陽系又發現一顆矮行星
    科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另外一顆矮行星。它的名字是2014 UZ224,距離太陽136億千米,每繞太陽一圈要花1100年。
  • 美國科學家在太陽系發現一顆新的矮行星
    2006年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冥王星被「開除」出九大行星序列。轉過身來,它又成了新的天體分類「矮行星」的一員大將,加上穀神星、鬩神星、鳥神星及妊神星,當前獲得「官方認證」的太陽系矮行星已有5顆。
  • 我國首次發現珍稀蛾類!國外稱之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記者27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於12月3日去四川崇州鞍子河自然保護區雞冠山的路上意外發現了一種珍稀蛾類,近日經過甄別認定該物種曾在印度出現過,被印度的自然保護組織稱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這是我國首次記錄該物種。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即使我們已經解了自己的太陽系,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仍然面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
  • 距太陽系最近恆星系統內發現一顆類地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本周英國《自然》雜誌在封面位置刊登了一項天文學重要發現,一顆小型巖石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正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其表面溫度理論上允許液態水存在。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因此也是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低質量恆星之一。
  • 我國首次發現珍稀美麗蛾類!國外稱之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記者27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於12月3日去四川崇州鞍子河自然保護區雞冠山的路上意外發現了一種珍稀蛾類,近日經過甄別認定該物種曾在印度出現過,被印度的自然保護組織稱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這是我國首次記錄該物種。
  • 太陽系邊緣發現新天體:真有「第九大行星」嗎
    (原標題:太陽系邊緣發現新天體:真有「第九大行星」)
  • 曾是世界最大「天眼」,花2.6億美元建成,如今鏽跡斑斑雜草叢生
    射電望遠鏡較之傳統的光學望遠鏡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好處,就是它在觀測過程之中不會受到各種外因的幹擾。它可以直接穿透雲層進行觀測,可以令人類更好的研究太空之中的秘密。而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花費了2.6億美元研究出來的,就是為了可以更好的觀測地外行星。
  • 曾是地球上最大「天眼」,直徑達350米,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但是因為人類的能力有限,截止到如今,最遠的人類太空飛行器也才勉強飛出太陽系而已,因此望遠鏡成為了人類文明窺探宇宙面貌又一個重要的神兵利器。 而在今年的一月,一個消息同樣讓人感到振奮,我國國家天文臺研發設計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太陽系中有地球,科學家已發現倆「新太陽系」,或有生命星球存在
    宇宙非常廣大,可觀測範圍的直徑就廣達930億光年左右,不可觀測部分則還未知,科學家認為可觀測部分的星係數量在2萬億個左右,我們所在的銀河系只是其中的一員而在銀河系中就有1000~4000億顆恆星,我們的太陽只是這數千億顆恆星中的一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