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發現珍稀蛾類!國外稱之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

2021-01-08 科技日報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記者27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於12月3日去四川崇州鞍子河自然保護區雞冠山的路上意外發現了一種珍稀蛾類,近日經過甄別認定該物種曾在印度出現過,被印度的自然保護組織稱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這是我國首次記錄該物種。

「這次發現證明了該種在中國的分布 ,說明喜瑪拉雅山和橫斷山區昆蟲物種屬於同一個區系,填補了我國蛾類記錄的一個空白。」趙力說。由於該物種沒有中文名字,趙力根據它的最早發現地域及所在屬的名稱擬定了它的中文名字——「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

疑惑的是,這種蛾類只出現在喜馬拉雅山區,此次卻在雞冠山附近發現,難道它是「翻山越嶺」過來的?還是「土生土長」?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該博物館館長趙力。

只在初冬出現 被稱為「冰蛾」

「由於那幾天成都地區連日陰雨,周圍山區都報導在降雪。我本打算去鞍子河自然保護區的雞冠山拍攝雪景,但到了海拔1500米左右的地段,才發現公路因為8月份發生的一場洪水被衝毀,當地早已經封路。」趙力說這一次發現純屬偶然。

回憶起偶遇該物種,他說當天的路況和天氣情況只能臨時改變計劃,在封路處附近的村莊拍攝風景順便尋找昆蟲,沒想到在天黑後於農家院落的燈光下驚喜地邂逅了該種。

剛剛發現時,趙力還不敢肯定這到底是不是未知的種類,他欣喜若狂地將此次經歷在朋友圈記錄下來——「這隻黃色的透目大蠶蛾屬種類,是一個罕見玩意。目前我還來不及查閱資料確認,它到底是四川省特有的珍稀蛾類——福透目大蠶蛾四川亞種,還是其它種 。」

在查閱相關資料後,趙力才確認它是我國過去還從未有過正式記載的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能夠很快確認該物種身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次幸運地採集到了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的雌性個體,而與該物種近似的透目大蠶蛾屬種類的重要區別,便是此次採集到的雌性翅膀上有鐵鏽色斑紋。」他說。

之所以說幸運,原來是因為趙力此次共採集到三隻該種標本,包括兩隻雄性和一隻相關記載裡被認為極難發現的雌性個體。趙力告訴記者,「這次發現的該種翅展有9釐米左右,雌性的翅膀比較圓潤,雄性的翅膀前端有尖突,由於雌性一般不活躍的原因所以難以被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關於該種的分布記錄僅為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和泰國靠近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的山區。1872年該種首次在喜馬拉雅山南麓被發現,僅在印度的羅迪尼亞·內瓦拉地區的少數村莊分布,出現時間為11-12月。

據資料顯示,目前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在該地區已經被禁止捕捉,非法捕捉會被罰款25000盧比。因為它珍稀和黃色的翅膀上具有鐵鏽色斑紋,印度的自然保護組織在宣傳網站上形象地稱它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另外,因為它只在初冬出現,一些海外愛好者也稱它為「冰蛾」。

在四川發現的該種與印度發現的個體有區別

「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過去在各國的發現地點,都靠近我國邊境,但是在我國卻從來沒有記錄,連《中國動物志》在關於我國大蠶蛾科的詳細研究報告裡,也沒有該種記載。」趙力介紹,這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蛾類,所有關於它的發現時間報導,都是11-12月的初冬,與大多數蛾類的活動時間完全不同。

該種屬於大蠶蛾科的透目大蠶蛾屬。目前為止,大蠶蛾科蛾類在全世界只有400多種,而透目大蠶蛾屬在全世界僅發現11種。據趙力介紹,這個科的種類大多數體型碩大、斑紋誇張、色彩華麗,觀賞價值很高,也因此是昆蟲研究者和愛好者們耳熟能詳的類群。

「相關的研究在昆蟲中很成熟,近年來很難有新發現。而這個非常容易引起關注的大型美麗物種,長期在我國沒有被發現的原因,應該是和它的出現時間有關。」趙力說。

在昆蟲研究者們的常識裡,寒冷的初冬且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地,是不可能有蛾類活動的,沒有人會在這個時間去喜馬拉雅和橫斷山區調查蛾類。因此,這種大型而華美的蛾類就這樣一直「長在深山人未識」。

關於此次我國首次發現該物種,它到底是「翻山越嶺」過來的,還是「土生土長」的?趙力表示,此次發現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是本土分布的,與印度發現的個體還是有些許區別,顏色略淺。

「關於它們過去的發現地都是植被茂密的地區。初冬出現的成體產卵後以卵越冬,第二年春天孵化,夏天化蛹,與其它蛾類不同,它的蛹是綠色的,有利於隱藏在綠色的葉片中。」趙力介紹。

生活在寒冷地區,它們吃什麼呢?「根據記載,它們以櫻桃葉或者殼鬥科植物葉片為食,在四川它們很可能是殼鬥科樹葉為食的,因為發現地附近有不少殼鬥科樹木。」他說。

被國際媒體稱為「亞洲最大昆蟲博物館」的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目前收藏有80多萬件昆蟲標本,鱗翅目的蝴蝶和蛾類是該館的收藏重點。趙力告訴記者,之後他將出版關於我國西南地區蛾類的研究書籍,此次發現無疑為將來的研究又增添了寶貴的資料。

發現地環境照 趙力攝

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量翅展 趙力攝

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雄性標本 趙力攝

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雌性標本 趙力攝

編輯:嶽靚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發現珍稀美麗蛾類!國外稱之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記者27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於12月3日去四川崇州鞍子河自然保護區雞冠山的路上意外發現了一種珍稀蛾類,近日經過甄別認定該物種曾在印度出現過,被印度的自然保護組織稱為「鏽跡斑斑的帝王蛾」。這是我國首次記錄該物種。
  • 首次在中國發現!這種珍稀蛾類穿著「大衣」在冬日飛舞 最近現身川西
    12月28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通過社交網絡發布稱,今年12月初在崇州採集到的珍稀蛾類標本已經製作完畢。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這種珍稀蛾類。「經鑑定,為國際學術界原本認為只分布於我國邊境以外的喜馬拉雅的透目大蠶蛾。」
  • 我國首次發現珍稀蛾類——「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
    「鏽跡斑斑的帝王蛾」。這是我國首次記錄該物種。 剛剛發現時,趙力還不敢肯定這到底是不是未知的種類,他欣喜若狂地將此次經歷在朋友圈記錄下來——「這隻黃色的透目大蠶蛾屬種類,是一個罕見玩意。目前我還來不及查閱資料確認,它到底是四川省特有的珍稀蛾類——福透目大蠶蛾四川亞種,還是其它種 。」 在查閱相關資料後,趙力才確認它是我國過去還從未有過正式記載的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
  • 又一新物種被記錄,是中國首次出現的珍稀蛾類
    又一新物種被記錄,是中國首次出現的珍稀蛾類。 將目光轉移到四川的崇州鞍子自然保護區,這不僅是風景秀麗還有大量的稀有動物在這裡生存著,中國的昆蟲學研究專家在12月3日的時候,無意間的在雞冠山處發現了數隻非常珍稀的蛾類,經過初次評定後
  • 首次在中國發現!這種珍稀娥類穿著「大衣」在冬日飛舞 最近現身川西
    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這種珍稀蛾類。「經鑑定,為國際學術界原本認為只分布於我國邊境以外的喜馬拉雅的透目大蠶蛾。」趙力介紹,「喜馬拉雅透目大蠶蛾」是他根據最初發現地起名的,此前這種飛蛾沒有中文名字。「這個被印度稱為『鏽跡斑斑的帝王』的珍稀大蠶蛾科種類,和冬大蚊一樣,特立獨行,只在初冬求偶。」趙力透露,還有海外愛好者將它形象地稱呼為「冰蛾」。
  • 瀕危帝王蛾現身!深圳沙頭角林場發現體長20釐米世界最大蛾類
    近日,一隻體態碩大五彩斑斕的大型蛾類在沙頭角林場被發現,經昆蟲專家鑑定,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蛾類烏桕大蠶蛾(學名:Attacus atlas,也稱"帝王蛾")。據了解,由於過度捕殺,目前帝王蛾已是瀕危物種,有關專家建議加強保護。
  • 我國建成年產6千萬噸級油氣田;珍稀蛾類首次在國內被發現丨科技早...
    標誌著我國建成了年產油氣當量6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來源:央視新聞)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近日,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20年的結束標誌著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十年接近尾聲。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記者27日從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獲悉,該博物館館長趙力於12月3日去四川崇州鞍子河自然保護區雞冠山的路上意外發現了一種珍稀蛾類,近日經過甄別認定該物種曾在印度出現過,這是我國首次記錄該物種
  • 成都海關首次查獲入境帝王蛾幼蟲幹
    成都海關首次查獲入境帝王蛾幼蟲幹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1日訊(記者 李丹)11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海關獲悉,近日,成都海關關員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檢現場,從一名辛巴威籍旅客的行李物品中,截獲兩袋Madora帝王蛾幼蟲幹,重400克。
  • 深晚獨家|帝王蛾「駕臨」沙頭角林場
    近日,一隻體態碩大五彩斑斕的大型蛾類在沙頭角林場被發現,經昆蟲專家鑑定,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蛾類烏桕大蠶蛾(學名:Attacus atlas,也稱 " 帝王蛾 ")。據了解,由於過度捕殺,目前帝王蛾已是瀕危物種,有關專家建議加強保護。
  • 瀕危帝王蛾現身深圳沙頭角林場 雙翼寬度超出男子手掌
    報料人供圖&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瀕危帝王蛾現身沙頭角林場&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4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李晶川 實習生 梁善茵)近日,一隻體態碩大五彩斑斕的大型蛾類在沙頭角林場被發現
  • 奮豆化身「蒸汽機器人」卻鏽跡斑斑?氧化反應竟是致命弱點!
    導語:在星太奇的故事設定當中,奮豆總是在周末找山中的師父學習,每次回來後都會學習新的技能,但往往在展示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修行的缺點,而這次奮豆變成的機器人瞬間鏽跡斑斑又是為何呢?奮豆化身「蒸汽機器人」卻鏽跡斑斑?氧化反應竟是致命弱點!
  • 「帝王蛾」破繭亮相山西百蝶園
    「帝王蛾」破繭亮相山西百蝶園 (3/4) "← →"翻頁
  • 太陽系又有新發現:一顆夭折的行星,現已鏽跡斑斑
    最近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行星科學家特雷西 · 貝克,發現了一顆幾乎完全是金屬構造的隕石,並將其命名為普賽克(16 Psyche)。而它被初步檢測後,科學家們判定這是一顆由鐵和鎳,所構成的小行星。
  • 太陽系又有新發現:一顆夭折的行星,現已鏽跡斑斑!
    最近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行星科學家特雷西 · 貝克,發現了一顆幾乎完全是金屬構造的隕石,並將其命名為普賽克(16 Psyche)。而它被初步檢測後,科學家們判定這是一顆由鐵和鎳,所構成的小行星。而且,目前為止,它或許也是我們的天文學家們,所能直接觀測到獨一無二的那顆小行星!
  • 世界上僅存的蒸汽機,雖然鏽跡斑斑卻仍然運行著,就在新疆!
    蒸汽機相信大家都知道,這是在17世紀末發明出來的,直到20世紀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後來才被更先進的內燃機等替代,到了現在,蒸汽機也成為了古董,不過在我國新疆的一個偏遠小鎮上,仍有蒸汽機存在,因為十分罕見的原因,吸引了很多國內外的遊客來此打卡,聆聽蒸汽火車特有的汽笛聲。
  • 曾經的「天眼」,如今鏽跡斑斑,像個大垃圾場
    國內的天眼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美國就已經修建了一座超大的天眼。由於年久失修,缺少維護經費,這座曾經世界第一的射電望遠鏡,如今鏽跡斑斑,像個大垃圾場。
  • 曾是地球上最大「天眼」,直徑達350米,如今卻雜草叢生鏽跡斑斑
    而在今年的一月,一個消息同樣讓人感到振奮,我國國家天文臺研發設計的「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驗收,正式投入使用。 而到了11月,「中國天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發現了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值得一提的是,它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
  •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 曾是世界第一望遠鏡天眼,如今鏽跡斑斑,淪落成大型垃圾場!各位看官你們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
  • 世界上最「詭異」的沉船,現身沙漠鏽跡斑斑,事實真相至今是謎!
    不過在這裡也有著許多不一樣的傳說,曾經有一支探險隊在這裡發現了一艘輪船,開在水路上的船怎麼會開到沙漠上呢?據了解這艘船是1981年從德國漢堡出發在海上行駛的,有人猜測很有可能是當時的船觸礁沉底,然後被風浪衝到了岸上,又被龍捲風吹到了這裡。
  • 【勵志天地】帝王蛾的故事
    帝王蛾是飛蛾的一種,它之所以廣受人們關注,不僅因為它個大,在所有飛蛾類中無與倫比,重要的是,它能超越自身重量的局限,展翅高飛。  帝王蛾的前身是鄉下人稱之為「豬婆蟲」的一種毛蟲。說是毛蟲,身上並無毛,有拇指般大小,幽青幽青的,常棲於春末的枝葉上。你逗弄它,出於自衛,它會發出「唬唬」之聲,令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