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行星九」,還是一群月球大小的天體?

2021-01-12 新華網客戶端

在太陽系邊緣潛伏的矮行星「塞德娜」圖片來源:《自然》雜誌官網

        自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將冥王星「驅逐」出太陽系的行星家族後,儘管呼喚冥王星回歸的聲音此起彼伏,但也有不少科學家在為冥王星尋找替補。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兩名科學家宣布,太陽系或許存在神秘的「行星九」(Planet Nine),在尋找海王星之外的「行星X」的歷程中,這是證據最為強有力的一次。自此,尋找「行星九」的大戲開始上演。

       這幕大戲可謂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各路人馬你唱罷我登場,提出了「行星九」可能存在的各種證據。但美國科學家提出的最新結論稱,「行星九」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證明其存在的引力拉動作用,其實是一群月球大小天體的聯合引力。

       「行星九」出場

       隨著觀測技術和觀測手段不斷升級,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距離太陽非常遙遠的極端太陽系天體,其中包括被稱為「塞德娜」(Sedna)的矮行星。「塞德娜」與太陽的距離差不多是日地距離(1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的76倍——相較而言,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遙遠的行星海王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30倍。

       位於柯伊伯帶、不受海王星引力影響的「塞德娜」和其他極端天體令人費解——科學家認為,這些天體與由氣體和灰塵組成的原始旋轉盤聚合而成的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體一道形成,它們曾經距離太陽更近,但後來,某些未知力量將這些天體中的少部分向外推到了現在的極遠軌道。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拜提金據此提出了「行星九」的存在。他們表示,假設中的「行星九」比地球大,圍繞海王星外的軌道運行,每1.5萬年左右繞太陽公轉一圈,與太陽的距離絕不超過日地距離的200倍,其引力可能將「塞德娜」這樣的天體推到了現在的軌道。

       都是小天體「惹的禍」?

       不過,英國《自然》雜誌5日刊發報導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天體物理學家安-瑪麗·麥迪根和本科生雅各布·弗萊西格在4日於丹佛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表示,「塞德娜」這樣的天體之所以會到現在的軌道,整個故事情節不需要「行星九」的存在,導致外太陽系幾何形狀如此奇特的「幕後推手」可能是數百顆月球大小的天體,它們也在海王星外的軌道繞太陽運行。

       麥迪根和弗萊西格採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位於海王星之外的柯伊伯帶冰凍區域內的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果發現,很多月球大小的天體可以具備假設中的「行星九」的影響。

       他們解釋說,數百萬年來,這些月球大小的小天體的引力共同作用,影響遙遠天體的軌道。小天體會像碰碰車那樣相互碰撞,偶爾導致某個天體移動到非常遙遠的軌道。最新模擬表明,正如一些觀察所得的結論,更大質量的天體將被扔到最遙遠的軌道上。

       弗萊西格說:「是更小的天體而非看不見的『行星九』造成了這種情況,這些天體共同的引力會將一些天體拖入遠離內太陽系的軌道。」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上述天體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該區域存在更多此類天體,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其他遙遠天體以現有方式移動。

       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赫茨伯格天體物理研究所天文學家薩曼莎·勞勒說,這項研究看起來「非常酷」,而且「非常有潛力」,可以解釋遙遠的天體如何進入現在的軌道。

       麥迪根表示,他們的研究也可以解釋外太陽系的其他一些奧秘,比如5月報導的被稱為「2015 BP519」天體的奇特軌道問題。當時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計算機模擬表明,該天體被一顆尚未現身的行星牽引到「異常軌道」。新研究表明,小行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也會將該天體踢入現在這樣怪異的角度。

       蓋棺定論還需更可靠證據

       麥迪根和弗萊西格說,如果有大量此類天體存在的證據,會削弱「行星九」存在的可能性,剝奪「行星九」在這齣宇宙大戲中的「主角」地位。

       當然,「行星九」的支持者不會輕易放棄。巴蒂金說,他的計算無法證明,遙遠天體的引力拉動作用會影響其他天體的軌道。他說:「如果另一個模型可以在不藉助『行星九』的情況下解釋遙遠的柯伊伯帶的反常結構,那將非常有趣。但不幸的是,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據悉,巴特金和布朗正在使用昴星團望遠鏡尋找「行星九」。昴星團望遠鏡位於夏威夷,由日本所有,是一款8米口徑的望遠鏡。它擁有足夠巨大的集光面積,以及巨大的視場,或許能夠檢測到他們假設的「行星九」這樣一顆暗淡的天體。

       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將繼續發掘有助於回答有關外太陽系演進問題的新天體。「外太陽系起源調查」(the Outer Solar System Origins Survey)是去年12月結束的一項國際合作,該調查發現有超過840顆冰冷的天體圍繞著海王星外的軌道運行。

       「行星九」是否要退出宇宙「舞臺」?其最終命運如何?只能有待進一步的觀測結果,提供更紮實可靠的證據,才能讓一切蓋棺定論。

相關焦點

  • 未知力量將極端天體推入遙遠軌道 它是「行星九」嗎?
    「行星九」,還是一群月球大小的天體?但美國科學家提出的最新結論稱,「行星九」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證明其存在的引力拉動作用,其實是一群月球大小天體的聯合引力。  「行星九」出場  隨著觀測技術和觀測手段不斷升級,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距離太陽非常遙遠的極端太陽系天體,其中包括被稱為「塞德娜」(Sedna)的矮行星。
  • 「行星九」是顆柚子大小的黑洞嗎
    「行星九」指太陽系第九顆大行星。大多數理論認為,「行星九」是一顆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行星質量黑洞。哈佛大學「黑洞計劃」創始人艾維·勞埃伯以及研究生埃米爾·希拉傑等人攜手進行的研究表明,LSST能夠通過觀察由小奧爾特雲天體撞擊產生的吸積耀斑來發現黑洞。
  • 「行星九」是顆柚子大小的黑洞嗎 這個望遠鏡或可驗真偽
    LSST將著名的「行星九」作為首要探測目標。「行星九」指太陽系第九顆大行星。大多數理論認為,「行星九」是一顆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行星質量黑洞。哈佛大學「黑洞計劃」創始人艾維·勞埃伯以及研究生埃米爾·希拉傑等人攜手進行的研究表明,LSST能夠通過觀察由小奧爾特雲天體撞擊產生的吸積耀斑來發現黑洞。
  • 「第10行星」存在?地球大小天體可能潛伏太陽系外側
    目前,美國亞歷桑那州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LPL)的科學家最新發現一顆神秘天體,其質量在地球和火星之間,潛伏在柯伊伯帶,該區域在海王星外軌道,充滿了冰冷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科學家認為,這顆天體可能是太陽系「第10行星」。
  • 「行星九」是顆柚子大小的黑洞嗎?科學家有方法甄別了
    LSST將著名的「行星九」作為首要探測目標。「行星九」指太陽系第九顆大行星。大多數理論認為,「行星九」是一顆仍未被發現的行星,但也可能是一顆行星質量黑洞。哈佛大學「黑洞計劃」創始人艾維·勞埃伯以及研究生埃米爾·希拉傑等人攜手進行的研究表明,LSST能夠通過觀察由小奧爾特雲天體撞擊產生的吸積耀斑來發現黑洞。
  • 「行星九」是顆柚子大小的黑洞嗎? 科學家有方法甄別了
    科技日報北京7月12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提出一項新計劃,希望藉助未來的「時空遺產調查」(LSST)望遠鏡找到所謂的「行星九」,並一勞永逸地證實或證偽其是否為一顆原初黑洞。
  • 神秘的「九號行星」是什麼?研究員疑似找到答案
    不過,在2006年8月24日,在國際天文聯會上,眾多天文學家一致要求將冥王星踢出行星隊列,一方面是因為它的質量過低,還不及月球,另一方面,也與冥王星的軌道、冥王星的衛星大小等因素有關。總之,從那以後,太陽系九大行星正式更名為八大行星。太陽系存在第九顆行星嗎?冥王星被除名了,太陽系內是否有其他星體能接替冥王星成為第九顆行星呢??太陽系八大行星是否有望再次更名為九大行星?
  • 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
    而今年這部「九號秘事太陽系篇」的全新一季又上線了,根據觀測研究後,來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萬眾矚目的第九行星可能只是太陽系隱秘天體中的一個成員,並非行星,而我們大概在5年之內就能看到這個故事的大結局。
  • 太陽系內第九顆行星 到底是找不到還是不存在?
    太陽系「老九」 到底是找不到還是不存在  不知不覺,距離上一次在太陽系內發現行星已過去了170多年。如果能在太陽系內發現新的行星,或許是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事。資料圖:克卜勒探測器發現的一顆類地行星。  不過,自1846年海王星被發現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沒有人再去尋找新的行星,因為能找到的機會十分渺茫。
  • 月球起源新說:火星大小天體正面撞擊地球而催生
    月球起源新說:火星大小天體正面撞擊地球而催生  【科技訊】6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月球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但是根據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大約45.3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天體猛烈撞擊了地球
  • 月球是行星嗎 月球屬於什麼星
    月球是月亮的天體名稱,也就是我們用眼睛看到的那個月亮。在中秋節還有著賞月、吃月餅的習俗,古時候的神話傳說中月亮上面還住著嫦娥。那麼月球和地球一樣嗎?月球是行星嗎?月球屬於什麼天體呢?一起來看看吧!
  • 如何測量月球與太陽的大小?
    提問:你能告訴我們如何測量太陽和月球的表面直徑嗎?回答:人類的眼睛不可能直接測量到月亮、太陽或任何其他天體的大小,主要原因是當我們看天空時,我們完全缺乏深度感知。這意味著當你看天空時,所有的星星和行星似乎都與我們有相同的距離。
  • 九號行星是黑洞還是行星?哈佛大學的提出了一種尋找答案的方法
    自2016年以來,一些科學家一直懷疑,一個巨大的,看不見的世界可能潛伏在外太陽系中,這個世界叫做「九號行星」。證據來自海王星以外的一些較小天體的奇怪軌道,這些天體似乎都受到了距離冥王星遙遠的一個巨大的隱藏行星的影響。但是,就在去年,科學家想到了另一種解釋,這完全是科幻小說。研究人員提出,所謂的第九行星根本不是行星。
  • 太陽系「九號行星」是不是黑洞?大型望遠鏡將給出答案
    在過去的數年時間裡,天文學家發現了大量存在軌道異常的天體,它們在海王星之外,卻被未知的力量改變了運動軌道。
  • 發現「九號行星」表弟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是對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作出反應,這顆行星被稱為「九號行星」,它的軌道非常非常遙遠。另一些人則認為影響這些奇怪天體的,是其他小天體累積的拉力,而不是一顆大行星。
  • 忒伊亞,太陽系過去的一顆行星(月球來源)撞擊形成現今的月球
    我們知道太陽系有著八大行星,可是以前還存在過一顆行星,不是冥王星,而是一個叫做忒伊亞的行星,據說月球的來源也與其有著很大的關系科學家推測稱是忒伊亞與地球發生碰撞才形成現今的月球。忒伊亞被認為和火星大小差不多。月球作為圍繞著地球的星球,它的來歷一直都很神秘,而忒伊亞則被認為是月球的來源。很早以前忒伊亞與地球發生碰撞,所形成的殘骸匯集在一起能夠形成現今的月球,這種推測是由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愛德華·貝爾布魯諾和理察·戈特首次構想的。
  • 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衛星居然可以繞木星大小的行星運行?
    正如海勒博士通過電子郵件向《天文在線》解釋的那樣,這些研究也可以揭示這些系統是否具有適宜居住的行星:當談到克卜勒1625恆星系統時,先前的研究能夠根據克卜勒1625 b在恆星前進行的三次觀測,估計克卜勒1625 和其相關衛星的半徑大小。
  • 月球或升級為行星 學界認為月球擁有行星的特徵
    月球或升級為行星 學界認為月球擁有行星的特徵時間:2017-02-21 12:15   來源:中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球或升級為行星 學界認為月球擁有行星的特徵 近日一則月球或升級為行星的新聞引發關注。眾所周知,月球是地球的衛星,但這種定義未來可能被徹底顛覆。
  • 天體分類方式再次出現問題,太陽曾經竟然是歸屬行星類別?
    它原本是來自希臘語中的「流浪的星星」,在發明望遠鏡之前的古代時期,數學家兼天文學家克勞迪烏斯託勒密稱星星為「固定的星星」,以此區別於七個以特定方式在天空中移動的天體,而七個天體中還包含了有太陽和月球的存在,它們分別是太陽,月亮(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這七個天體。
  • 緊盯月球 尋找系外天體到訪的蹤跡
    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米爾·西拉傑(Amir Siraj)和亞伯拉罕·勒布(Abraham Loeb)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認為,對月球表面進行持續的實時監測,有可能捕捉到系外天體的蹤跡,前提是要建造一個太空望遠鏡,將其放置在月球同步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