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月球 尋找系外天體到訪的蹤跡

2020-11-06 黎川發布

2019-09-17來源:科技日報作者:唐 婷

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著陸月球畫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印度「月船二號」探測器著陸月球失利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事實上,印度並不是今年首個在嘗試落月時失敗的國家。早在今年4月份,以色列的一個著陸器也嘗試落月,但在下降段飛行的最後時刻墜毀。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人類對星辰大海的嚮往卻從未停止。現今,全球探月活動掀起新一輪熱潮,新的想法正不斷湧現。美國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米爾·西拉傑(Amir Siraj)和亞伯拉罕·勒布(Abraham Loeb)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認為,對月球表面進行持續的實時監測,有可能捕捉到系外天體的蹤跡,前提是要建造一個太空望遠鏡,將其放置在月球同步軌道。

月表撞擊坑背後或藏玄機

在月球同步軌道部署探測器的主意並不新鮮,早在2009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描繪月球表面的高清地圖是LRO的重要任務之一。

「十年來,LRO一直在不停地給月球表面拍照,也不時地窺視一下落在月球表面的幾個人造的新傢伙。LRO所有的照片累積起來,能看清月球表面數十平方釐米大小的形貌特徵。」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平勁松介紹,通過比對前後獲得的照片,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不斷大量出現新的撞擊坑。據估算,大概10—11萬年左右,月球表面就會被砸個遍。

這些坑都是誰砸的?據觀測,大部分砸向月球表面的是巖石類天體,其中也不排除有來自太陽系邊緣或系外訪客的可能。按照阿米爾·西拉傑等人的設想,在月球同步軌道放置太空望遠鏡,實時監測月表撞擊情況,對撞擊時產生的光譜等數據進行研究,可以了解撞擊體的速度、質量和密度,以及撞擊過程的濺射輻射特性,進而判斷它是否來自太陽系外。

的確,僅通過外表形態,很難判斷撞擊體是否來自系外。平勁松指出,除了外表形態,運動速度也是一個很關鍵的衡量指標。來自系外的巖石類天體,在速度很快的情況下,撞擊月表所產生的形變,和來自系內小天體撞擊月表所產生的形變是不一樣的。

此外,撞擊過程會發生物質濺射,並產生電磁輻射。對撞擊時產生的坑表面和濺射塵埃進行光譜探測和分析,我們可以了解濺射物質構成和物質豐富度比例。如果發現其元素豐度分布和已知系內天體不一樣,有著明顯的異常,則這個「訪客」有可能是來自系外的天體。

星際訪客提供理解宇宙新方式

如果科學家運氣足夠好,捕捉到了系外天體撞擊月球的瞬間,這顆星際訪客會帶來哪些新的認知呢?

藉助地面的光學望遠鏡和探測器原位觀測等手段,科學家對太陽系內的固態、氣態行星有了一定的認識,並對數十億年前太陽系形成之初的情形展開了一系列推演。但太陽系形成之初的直接線索,如今已經很難找到了。

「太陽系早期行星演化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並不確切知曉。如果能發現來自太陽系邊緣或更遠的天體,對它的物質成分進行分析,對於了解太陽系早期的形成和演變過程而言,我們將會得到更多的信息和約束性條件。」平勁松分析道。

在西拉傑看來,作為「信使」的系外天體,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解宇宙的方式。例如,銀河系暈中恆星噴射出的碎片,可以告訴人們最早的行星是什麼樣子的。從鄰近恆星的宜居帶中噴射出的小行星,或許會揭示其他行星系統中存在生命的可能。

一直以來,人們很難相信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也迫切地想知道是否有地外生命的存在。平勁松介紹,科學家此前在個別隕石中發現了胺基酸分子的存在。胺基酸是構成地球生命的重要基礎,這一發現表明在太陽系邊緣存在生命起源的可能,為生命前期的化學演化提供依據。

「既然太陽系邊緣存在均等比例的左旋和右旋胺基酸分子,那麼更遠的天體上是否也有這類構成生命的基礎物質存在?這些謎團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去揭開。但無論如何,地球不太可能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平勁松認為。

相關焦點

  • 國家天文臺揭示人類觀測到的首個系外到訪星際天體
    4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在線發布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張韻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林潮的論文,揭示了人類觀測到的首個太陽系外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及其形成機制和成為星際天體的過程。
  • 以月球為「鏡」,去系外行星尋找外星生命,NASA的計劃太絕了
    據報導,在《物理天文學》期刊上刊登的一篇有關NASA的報導中,表示NASA目前正在研發新一代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將月球作為「鏡子」來回看地球的大氣層,這樣可以準確探測到地球上臭氧的存在,同時也可以幫助人類去系外行星上尋找地外生命。
  • 天文學家揭示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4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博士後張韻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教授林潮共同研究發現,太陽系內探測到的首個系外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很可能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他們由此揭開了其起源奧秘。
  • 以月球為「鏡」看地球,哈勃或借穿越大氣層的光探索系外生命
    據「物理—天文學」網站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能夠將月球作為一種「鏡子」——利用穿過地球大氣層和從月球上反射的太陽光,分析我們星球的大氣層。該實驗是一種概念驗證,表明人類已能夠通過分析穿過大氣層的光,來探測該星球生命。
  • 以月球為「鏡」看地球 哈勃或借穿越大氣層的光探索系外生命
    據「物理—天文學」網站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能夠將月球作為一種「鏡子」——利用穿過地球大氣層和從月球上反射的太陽光,分析我們星球的大氣層。該實驗是一種概念驗證,表明人類已能夠通過分析穿過大氣層的光,來探測該星球生命。
  • 凌晨一陣巨響,中國將在月球上幹件大事,全球緊盯,NASA發聲了
    如今,嫦娥五號也衝上太空、奔向月球,不同於嫦娥四號的是,此次探月任務,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發展規劃中的收官之戰正式拉開大幕,嫦娥五號將實現月表無人採樣並返回,一旦成功,標誌著我國將圓滿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規劃。
  •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天文學家揭示太陽系首個到訪星際天體「奧陌陌」起源 2020-04-14 10:28:50 國家天文臺 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 孫自法)太陽系內探測到的首個系外到訪的星際天體「奧陌陌」(『Oumuamua)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學家最新研究表明,這個「星際訪客」或是一個行星天體的碎塊——可能是被原行星系統中恆星的潮汐作用撕碎並甩出的碎片。藝術家描繪的奧陌陌(來源:ESO/M.
  • 為什麼系外行星的衛星上會是尋找地外生命的好地方?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 系列徵文儘管對地外生命的尋找集中在行星上,但是生命也有可能居住在太陽系中的衛星或者其他的衛星上。圖解:這張圖片展示了一顆類似地球的「系外衛星」在一顆恆星的宜居區域內環繞著一顆氣態巨行星運行的情景。圖片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加州理工大學噴氣推進實驗室 對於地外生命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探索是對月球的偵查。
  • 哈佛教授稱系外天體奧陌陌是由外星人製造
    作為第一個被人類發現的系外天體奧陌陌(Oumuamua),其身世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據悉,奧陌陌在2017年10月19日首次被科學家們發現,也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大眾,都非常興奮。奧陌陌當時其正以每秒26公裡左右的速度從天琴座方向衝進太陽系,近乎與黃道面垂直。形體呈雪茄狀,長約400米,寬約40米,具有固態表面,顏色偏紅,但是不能區分或巖石或金屬構成。
  • 哈佛教授稱第一個系外天體是由外星人製造
    作為第一個被人類發現的系外天體奧陌陌(Oumuamua),其身世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據悉,奧陌陌在2017年10月19日首次被科學家們發現,也是人類首次在太陽系內發現系外天體,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大眾,都非常興奮。奧陌陌當時其正以每秒26公裡左右的速度從天琴座方向衝進太陽系,近乎與黃道面垂直。形體呈雪茄狀,長約400米,寬約40米,具有固態表面,顏色偏紅,但是不能區分或巖石或金屬構成。
  • 哈勃或借穿越大氣層的光探索系外生命
    據「物理—天文學」網站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能夠將月球作為一種「鏡子」——利用穿過地球大氣層和從月球上反射的太陽光,分析我們星球的大氣層。該實驗是一種概念驗證,表明人類已能夠通過分析穿過大氣層的光,來探測該星球生命。
  • 第一個系外天體是外星人製造的?哈佛科學家的觀點,顛覆認知
    可能這個問題目前誰也沒有辦法給出精確的答案,不過人類曾在宇宙中的一些發現或許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絲啟示,比如哈佛大學一位科學家認為,第一個系外天體是由科技高度發達的外星人製造的探測器或飛行器。
  • 尋找系外文明(外星人)讓天體生物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突破
    作者:天體生物學·黃姤如何尋找地外文明呢?第1個辦法就是通過無線電波,如果一個星球上也產生了文明那麼地外文明也極有可能同時也掌握了無線電技術,想通過截獲無線電波來搜尋地外文明的話就必須要和地外文明所使用的頻率一致,否則根本無法接收到信號。
  • 是「行星九」,還是一群月球大小的天體?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兩名科學家宣布,太陽系或許存在神秘的「行星九」(Planet Nine),在尋找海王星之外的「行星X」的歷程中,這是證據最為強有力的一次。自此,尋找「行星九」的大戲開始上演。       這幕大戲可謂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各路人馬你唱罷我登場,提出了「行星九」可能存在的各種證據。
  • 第一個系外天體出現得太巧,它是被操控的,高級文明正窺探人類?
    筆者:扶蘇2017年,著名的「泛星計劃」望遠鏡對「奧陌陌」展開觀測,後者是第一顆經過太陽系的星際天體。由於「泛星計劃」望遠鏡位於夏威夷島,所以科學家根據夏威夷語中的「信使」一詞來對這顆特殊的天體進行命名。
  • 121顆可能擁有宜居衛星的系外巨行星什麼樣
    ▲藝術家創作的插圖,描繪了一個遙遠的「太陽系」中一顆圍繞巨行星運行、的可能適合生命居住的「系外月球」(exomoon)。另外,克卜勒任務中發現的許多氣態巨行星也是尋找生命的目標——雖然它們本身不可能有生命生存,但是那些位於恆星周圍宜居區域內的類木星行星可能擁有巖石衛星,而這類被稱為「系外衛星」(exomoon)的天體則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潛力。
  • 嫦娥五號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 「織物版」五星紅旗亮相月球
    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這是繼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與玉兔號月球車完美互拍實現中國國旗首次亮相月球,和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探測器將國旗帶向月球背面後的又一次在月球表面的成功展示,也讓中國探測器在月球上再次打上「中國標識」。   更令人驕傲的是,與前兩次任務中探測器上國旗採用噴塗方式不同,這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亮出的國旗是一面真正的「織物版」旗幟。
  • 月球是不毛之地,根本不能住人,為啥還不停的探索?
    其實,人類探索月球的理由很簡單,用腳趾頭也能想到。腳指頭想到的主要理由如下:1、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地外天體,距離我們平均約38.4萬千米,就像家門口的一塊大石頭,進進出出都能夠看到,難道要視而不見?人類要探索太空,到達月球是最近最容易的,如果月球這一關都過不了,探索深空就是空話。因此月球是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塊跳板,任何想走向深空的國際都不能迴避。
  • 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衛星居然可以繞木星大小的行星運行?
    如何對未來的系外星系進行分類在太陽系之外尋找行星是非常艱巨的工作。但是,對於已確認的系外行星而言,一項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是確定這些系外行星是否擁有自己的衛星,又名系外星系。然而,就像對系外行星本身的研究一樣,對系外星系的研究也提供了進一步了解我們的宇宙的機會。
  • 月球可以幫助人類尋找外星人 什麼原理?
    但如果把望遠鏡安裝在月球遠端就能更容易地找到SETI尋找的目標。考慮到這一點,你可能會疑惑,為什麼SETI即尋找地外文明的組織會發現這顆星球是一個如此吸引人的地方。SETI的研究人員和其他科學家在一份新白皮書中探討了月球被用作在太空中尋找生命的工具的可能性。那麼這其中的關鍵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