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新發現!121顆可能擁有宜居衛星的系外巨行星什麼樣

2020-12-06 科技工作者之家

▲藝術家創作的插圖,描繪了一個遙遠的「太陽系」中一顆圍繞巨行星運行、的可能適合生命居住的「系外月球」(exomoon)。

據美國物理學網6月1日消息稱,在《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即將刊發的一篇論文中,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簡稱UCR)和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經發現了超過100顆可能承載著能夠維持生命衛星的巨行星。他們的研究工作將引領未來天文望遠鏡的設計,讓它們不僅可以探測到這些潛在的衛星,而且可以在它們的大氣層中尋找生命的跡象,即所謂的「生物特徵籤名」(biosignature)。

自從美國航天航空局(NASA)2009年發射克卜勒望遠鏡以來,科學家們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這些行星被稱為系外行星。克卜勒計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尋找並確定位於其恆星周圍可居住範圍內的行星,這意味著這些行星既不太熱也不太冷,因此可能存在液態水和潛在生命體。之所以類地(巖石)行星是尋找生命體的主要目標,是因為它們中的一部分可能有與地球相似的地質構成和大氣環境。另外,克卜勒任務中發現的許多氣態巨行星也是尋找生命的目標——雖然它們本身不可能有生命生存,但是那些位於恆星周圍宜居區域內的類木星行星可能擁有巖石衛星,而這類被稱為「系外衛星」(exomoon)的天體則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潛力。

UCR行星天體物理學副教授史蒂芬·凱恩(Stephen Kane)也是UCR系外地球天體生物學中心(Alternative Earths Astrobiology Center)的成員,他介紹道:「目前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已知有175顆衛星圍繞著8大行星運行。由於這些衛星中大多都是圍繞土星和木星運行的,所以它們都離太陽太遠——位於生命可生存的區域之外——然而在其它「太陽系」中,情況卻可能並非如此。所以,我們把系外巖石衛星納入到我們尋找外太空生命的過程中,將大大擴展我們的搜尋範圍。」目前研究人員一共發現了121顆其軌道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巨行星,這些氣態巨行星的半徑是地球的三倍多。雖然它們沒有類地行星那麼常見,但是它們每一顆都預計會承載幾個大型的衛星。

據科學家推測,系外衛星可能會為生命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甚至可能比地球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它們不僅能從恆星吸收能量,還能從行星反射的輻射中獲取能量。不過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系外衛星被證實。凱恩教授的助手、南昆士蘭大學的本科生米歇爾·希爾(Michelle Hill)展望道:「既然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其它恆星宜居區域內已知巨行星的資料庫,那麼我們可以對最有可能擁有系外衛星的行星進行觀察,以幫助完善對系外衛星性質的預判。我們的後續研究將協助未來望遠鏡的設計,從而讓我們可以觀測到這些衛星,研究它們的屬性以及尋找其中生命的跡象。」

編譯:朱明逸 審稿:阿淼

責編:南熙

來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xh005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新發現氣態巨行星或擁有生命宜居類地衛星(圖)
    新發現氣態巨行星或擁有生命宜居類地衛星(圖)  如果天文學家能夠發現一顆類地衛星環繞克卜勒-16b運行,這無疑是一項巨大成就。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700多顆系外行星,克卜勒望遠鏡共發現2000多顆潛在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還沒有在太陽系外發現任何衛星。誇爾斯說:「通過這項新研究,我們認為克卜勒-16b可能擁有衛星。更為重要的是,這顆衛星的質量與地球相當,能夠被觀測到。」  為了確定這顆衛星的存在,天文學家需要觀測克卜勒-16b軌道因衛星引力拖拽發生的細微變化。克卜勒望遠鏡能夠做到這一點。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神秘行星擁有3顆太陽
    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距離黑洞大約10-30光年,該行星運行時存在一個由冰凍灰塵構成的尾部結構。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
  • 雙星系統行星可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衛星?
    一個圍繞著克卜勒- 35a和克卜勒- b雙星系統運行的有水行星藝術圖,像這樣的世界可以容納可能適宜居住的衛星。圖片:NASA/JPL-Caltech使用其他望遠鏡已經發現了一些環繞雙星的行星,但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對新發現的克卜勒行星特別感興趣。
  • 天文學家發現6顆潛在系外衛星
    人類居住的太陽系中有200多顆衛星,然而除了太陽系,人類還未能觀測到其他星系中的衛星。但是據《新科學家》報導,現在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六顆可能有天然衛星的系外行星。加拿大西部大學的Chris Fox和Paul Wiegert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尋找凌星時刻變化,即當一顆系外行星在其恆星前面穿過或經過時,可以觀察到恆星的亮度有所下降。
  • 中國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新線索
    中國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新線索   這一新結論,對認識系外行星適宜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與未來探測適宜生命存在的行星,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否惟一,太陽系外是否存在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始終是人類不斷探索的問題。自1995年發現首顆太陽系外行星到2013年12月28日為止,已有1056顆系外行星被確認,其中12顆被認為有可能適宜生命存在。這12顆行星均為質量略大於地球的固態星球,通常稱為「超級地球」。
  • 研究發現24顆超級宜居系外行星或比地球更宜居
    馬庫赫教授(小圖)的團隊發現有比地球更宜居的系外行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地球資源消耗殆盡的情況愈見嚴峻,尋找另一個宜居星球成為人類當前任務。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早前發表一項研究發現,與地球相比,最少24顆系外行星及系外候選行星,擁有可能存在液態水等更適合生命居住的條件。不過這些星球都距地球最少100多光年外,但今次發現意味可能存在比地球更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舒爾策?
  • 科學家:超級太陽系或擁有7顆宜居帶行星,地外生命概率大大增加
    7顆系外行星,使它成為了目前已知擁有行星第三多的恆星,僅次於太陽和克卜勒-90。更驚人的是,這7顆行星都是和地球一樣的巖石行星,而且至少有3顆位於宜居帶內,擁有著孕育生命的基本條件,分別是TRAPPIST-1e、f和g。尤其是在發現了其他紅矮星周圍的大量巖石行星後,科學家們不禁陷入了沉思:一顆恆星周圍到底能容納多少顆宜居的行星?
  • 研究人員發現了數百顆位於恆星宜居帶內的行星
    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學雜誌》,是由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研究所和世界各地其他科學家合作完成的。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潛在宜居行星(組圖)
    這張藝術示意圖展示的圍繞紅矮星比鄰星運行的系外行星「比鄰星b」表面的可能景象。(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 一個國際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通過長期觀測發現,一顆環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比鄰星是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發射探測器到這顆潛在宜居行星上探索生命痕跡。比鄰星位於半人馬座,是一顆紅矮星,距離太陽系約4.2光年。
  • 天文學家可能發現了首顆系外衛星,就在4000光年外!
    比如,二十幾年前,系外行星就是這麼一種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存在。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宇宙中必定存在行星環繞在太陽之外的其它恆星周圍。然而,苦於缺乏證據,系外行星一直都有名無分,直到1995年第一顆系外行星飛馬座51b的發現。隨後,系外行星如雨後春筍般進入人類的視野,尤其是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升空之後。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3000顆系外行星被確認。
  • 美媒:TESS發現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參考消息網1月9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說,負責系外行星勘察任務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了一顆可能宜居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大小與地球相似,它在距離地球大約100光年的地方圍繞一顆恆星運轉。這是TESS發現的首顆宜居系外行星。
  • 4120顆系外行星,55顆可能宜居,「第二地球」會是哪個?
    如果要找類似於地球的星球,只能放眼太陽系外的行星。就像太陽一樣,其他恆星的周圍也有行星繞行。目前,已被確認的系外行星數量達到了4120顆,它們分別屬於3000餘個恆星系統。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頒給了兩位天文學家,以表彰他們當年發現了首顆環繞主序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苔絲」發現 系外宜居星球 距地球僅100光年
    美國航天局近日發布公報說,其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相近且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TOI700d。
  • NASA「行星獵人」完成主要任務 發現66顆新系外行星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8月11日報導,7月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完成了它的主要任務。作為一項為期兩年的勘測工作的組成部分,它收集了大約75%的星空圖像。在拍攝這幅巨大拼圖的過程中,TESS發現了66顆新的系外行星(即太陽系之外的世界)以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確認的近2100顆「候選」系外行星。
  • 「行星獵人」來捷報:發現66顆系外行星和近2000顆候選行星
    」TESS傳來捷報在2018年4月,NASA發射了一臺大小猶如冰箱的「行星獵人」——凌日外行星勘測衛星,簡稱為TESS。在過去的2年多時間裡,TESS的首輪探測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據報導,目前它一共發現了66顆新系外行星,同時也發現了近2000顆處於「候選」的系外行星。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確認的首顆宜居帶系外行星——克卜勒-22b!
    他說:「我們第一次觀察到這顆系外行星可能存在的零星線索是在望遠鏡升空調試工作完成後僅僅3天的時候,而到了2010年假期的時候我們終於觀察到3次重複顯現的凌星現象,從而可以確定此項發現。」美國航天局總部「克卜勒」項目科學家道格拉斯表示,「克卜勒-22b」的發現「是我們在發現地球孿生兄弟過程中的個重要裡程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據英國媒體的報導,科學家已經開始製作一個系統的「宜居星球指南」,把迄今為止發現的適合未來人類移居的星球分門別類。據悉,現如今人類發現47顆行星和衛星可能符合人類移居條件。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來自倫敦大學的系外行星科學家、《自然天文學》論文的第一作者安傑洛斯·齊阿拉斯(Angelos Tsiaras)說:「這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太陽系外唯一一顆溫度適宜於支持水存在的行星,它有大氣層,也有水,這使得它成為我們目前所知最適宜居住的行星。」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司洋)10月29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
  • 銀河系中或有3億多顆宜居行星 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
    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根據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數據進行的新研究,估算出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可能有多達3億顆潛在的宜居行星。它們中有些可能離我們非常近,有些可能離太陽不到30光年。論文作者之一、搜尋地外文明計劃研究所系外行星研究員、克卜勒科學辦公室主任傑夫·考夫林說,「這是德雷克方程的一個關鍵因素,可用來估計可能與我們接觸的地外文明數量。在探索宇宙中地外文明的漫長道路上,我們又近了一步。」
  • 40光年外發現三顆行星,這是地外生命探索的最佳目標!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僅4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三顆類地大小的行星坐落於宜居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