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空新發現!121顆可能擁有宜居衛星的系外巨行星什麼樣
據美國物理學網6月1日消息稱,在《天體物理學雜誌》(Astrophysical Journal)即將刊發的一篇論文中,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簡稱UCR)和澳大利亞南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經發現了超過100顆可能承載著能夠維持生命衛星的巨行星
-
類地行星最可能出現生命,那麼「氣態巨行星」上,能夠出現生命嗎
類地行星最可能出現生命,那麼「氣態巨行星」上,能夠出現生命嗎隨著我們人類文明的進步,我們人類的科學技術是越來越發達了。現在我們人類已經可以做到,以前不敢想的,或者是敢想做不到的事情了。所以我們人類選擇,就是去尋找一個「新地球」。這個「新地球」最好有著豐富的水資源,適宜的溫度,濃厚而且有氧大氣環境。當然還要有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面積,提供給日益增長的人類使用。不過按照人們現在的文明程度,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2020-07-06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家宣稱,發現了24個「超宜居」的類地行星
科學家宣稱,發現了24個「超宜居」的類地行星 2020-10-10 22:14:49 來源 : 天文在線 利用一系列標準,研究人員在已知的4500個行星中篩選出了總共24個可能宜居的行星。
-
太陽系「教父」氣態巨行星木星
木星距離太陽7.8億公裡,它是太陽系唯一一顆氣態巨行星。它表面斑駁的花紋是肆虐的風暴經過木星雲層時形成的。木星是一個既陌生又遙遠的世界,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大約4000萬公裡,木星離地球大約6.5億公裡,飛行最快的探測器也要數年才能到達,所以其他行星可能也會影響地球。
-
四顆氣態巨行星為什麼會如此巨大?
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400多顆新行星,在遙遠的太陽系繞行,它們幾乎全都很巨大,並且由氣體組成,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裡,也有四顆所謂的氣態巨行星。它們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全都有非常厚,非常濃稠的大氣層,其中含有很多氫、氦和甲烷。為什麼外圈的這四顆行星是液態?而內圈的四顆確實巖石?
-
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它會是什麼模樣?
另一種適居帶內可能孕育生命的世界則是衛星。我們已經有系外氣態巨行星在適居帶內的證據。如果氣態巨行星的衛星很大,比如有地球大小,就會發生有趣的事情。衛星只有質量夠大才能抓住水,它必須能夠通過自身的引力維持濃厚的大氣層,同時需要與氣態巨行星極強的放射性物質相抗衡。它可能需要是個超級地球,而在氣態巨行星周圍這也許根本不會存在。就算這個宜居的系外衛星存在,它將是一個奇怪的地方。想像一下,如果它擁有潮汐,那麼潮汐會受到附近巨大重力的影響,因為它幾乎肯定會被氣態巨行星潮汐鎖定。
-
雙星系統行星可擁有適合生命存在的衛星?
到目前為止,人們只發現了一顆繞著遙遠恆星運行的行星運行著潛在衛星,但考慮到圍繞地球太陽運行的衛星數量眾多,似乎仍有更多的外衛星未被發現。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正如著名的《星球大戰》星球塔圖因所描繪的那樣,圍繞著雙星運行的行星可以抓住它們的衛星,為生命的進化創造場所。然而雙星系統可以在穩定性方面帶來挑戰,而它們的單星系統卻可以避免這種挑戰。
-
還在類地行星上找生命?不妨看看氫氣「球」!
隨著已知類地行星數量不斷增加,可能很快就能發現適合地球生命生存的大氣環境。、類地行星以外的其他行星。但早期生命的代謝方式可能是氫氣和碳反應生成甲烷,和人類利用氧氣和碳生成二氧化碳的代謝方式有所不同。 「生命信號」氣體 然而,這項研究還是得到了一項重大發現。研究人員們證明,在氫氣環境下,由酵母菌產生的氣體多達數十種,多樣性驚人。其中,許多是能在有氫大氣裡被檢測到的「生命信號」氣體,如二甲基矽化物,羰基硫和異戊二烯。
-
還在類地行星上找生命?不妨看看氫氣「球」
隨著已知類地行星數量不斷增加,可能很快就能發現適合地球生命生存的大氣環境。 但如果外星生命的化學機制和地球生物不同怎麼辦?,我們應該開始探索大氣以氫為主的、類地行星以外的其他行星。其中,許多是能在有氫大氣裡被檢測到的「生命信號」氣體,如二甲基矽化物,羰基硫和異戊二烯。在知道具體需要尋找的氣體組分後,在系外行星發現生命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據說,用氫氣的甲烷反應過程的效率要低於其他用氧氣的反應過程。然而,對天體生物學家而言,吸氫生命其實已經是一個公認的概念了。
-
科學家們說,圍繞巨行星的「衛星」可能是尋找生命的最佳場所
可能存在生命的三個衛星和一個行星 克卜勒-1625b-i是第一個外宿候選衛星,如果得到證實,它也是太陽系外發現的第一顆衛星。 下面跟慧緣伯樂一起來分享慧緣風水命理,了解一下行星上有生命嗎?還是它們的衛星最有可能支持外星生命?據林肯大學的一位天體物理學家說,圍繞太陽系外行星運行的衛星可能會給我們提供一些線索,讓我們了解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世界。……。
-
宇宙中的氣態巨行星是什麼?
相反這些氣態巨行星的雲是由凝結的水蒸氣形成的。由於水的反射比氨更強,所以2類氣態巨行星有更高的反照率。第3類:無雲——這個類適用於氣態巨行星一般溫暖- 350 K(80°C;170°F)到800 K(530°C;980°F)-和不形成雲層,因為他們缺乏必要的化學物質。這些行星的反射率較低,因為它們沒有反射到太空中的光。
-
氣態巨行星——木星
木星不僅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而且它的自轉速度也是最快的,擁有的衛星數量也是最多的。尺寸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回顧一下木星的瘋狂比例。就木星而言,它的兩大主要成分是氫和氦,不過也發現了少量的甲烷、氨和水。由於木星沒有堅硬的外殼,科學家們將木星的「表面」定義為其大氣壓力與地球相當的外層。在這個外部區域的下方,有一層主要由氫分子構成。在這下面,你會發現一個液體,其主要成分是液態金屬氫。(這種材料讓人想起我們在地球上發現的液態汞。)
-
三顆氣態巨行星的發現引發人類對行星形成的質疑
這是科學界首次觀測到多顆氣態巨行星是如何圍繞著一顆「蹣跚學步」的恆星運行的。天文學家表示:這樣的機會很難得,因為我們的銀河系充滿了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的恆星,而我們的太陽系更是已經有了大約45億年的歷史。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英國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了一顆新型天體,正在與一顆遙遠的恆星「共舞」。該天體可能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內核,讓他們得以首次管窺此類行星的「內心」,從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謎。研究人員稱,諸如木星和土星等氣態巨行星被稱為「類木行星」,在這些行星上,濃厚的氫氣和氦氣包裹著一個固體內核,但以前從未有人看見這些固體內核,最新天體據信是一顆氣態巨行星濃厚大氣層被剝奪後留下的固體內核。
-
克卜勒望遠鏡發現確認的首顆宜居帶系外行星——克卜勒-22b!
美國航天局總部「克卜勒」項目科學家道格拉斯表示,「克卜勒-22b」的發現「是我們在發現地球孿生兄弟過程中的個重要裡程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據英國媒體的報導,科學家已經開始製作一個系統的「宜居星球指南」,把迄今為止發現的適合未來人類移居的星球分門別類。據悉,現如今人類發現47顆行星和衛星可能符合人類移居條件。
-
氣態巨行星「內心」首次發現 有望揭示類木行星形成演化之謎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英國天文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撰文稱,他們最近發現了一顆新型天體,正在與一顆遙遠的恆星「共舞」。該天體可能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內核,讓他們得以首次管窺此類行星的「內心」,從而揭示其形成演化之謎。
-
天文學家新發現:木星可能曾把一顆行星驅逐出了太陽系
如果你想製造出和我們差不多的另一個太陽系——有中心恆星、巖石行星和氣態巨行星——開始時你只需要一團夠冷夠密的氣體分子雲,它就會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縮。之前幾代恆星會將產出的重元素返還回宇宙中去,所以只要它們的數量足夠多,而你又讓這些新星團在物質最集中的地方形成,你就會擁有所有必要的原材料,來製造一個物質豐富的恆星與行星系統。
-
人類發現的最大行星有多大?會不會比太陽還要大?
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之中,最常見的天體就是恆星、行星、衛星、彗星、小行星等這幾大類,拿太陽系來說,一共有1顆恆星、8顆行星、數百顆衛星和無數的彗星、小行星等組成,當然,這些天體的大小構成也都是各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