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行星」存在?地球大小天體可能潛伏太陽系外側

2021-02-15 新浪探索

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柯伊伯帶未發現的行星大小天體。


科學家最新研究稱,一顆質量在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行星質量天體」可能潛伏在太陽系外側,它或許是太陽系第10行星。

目前,美國亞歷桑那州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LPL)的科學家最新發現一顆神秘天體,其質量在地球和火星之間,潛伏在柯伊伯帶,該區域在海王星外軌道,充滿了冰冷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科學家認為,這顆天體可能是太陽系「第10行星」。

  

2016年1月,一支獨立科學家小組預測一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環繞太陽運行,其軌道在冥王星軌道外側,大約是冥王星與太陽軌道距離的25倍。這顆假設行星被稱為「第9行星」,如果以上兩項預測是正確的,那麼太陽系可能存在10顆行星。

  

美國亞歷桑那州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科學家將最新發現的天體稱為「行星質量天體」,它位於柯伊伯帶能夠影響冰冷太空巖石群的軌道。遙遠的柯伊伯帶天體環繞太陽的軌道存在一定傾角,多數柯伊伯帶天體傾斜軌道平面通常被稱為「太陽系不變平面」。

  

但是多數遙遠柯伊伯帶天體軌道與「太陽系不變平面」平均保持8度誤差,這一跡象表明遙遠柯伊伯帶存在一顆較大質量天體,它能夠扭曲周圍的引力場。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文學雜誌》上。

  

研究報告負責人、美國亞歷桑那州大學月球和行星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凱特·沃爾克(Kat Volk)說:「最有可能的解釋是海王星軌道外側存在一顆未探測到的天體,依據我們的計算,其質量需要接近火星才能扭曲周圍的引力場。」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行星科學教授雷努·馬爾霍特拉(Renu Malhotra)稱,這些柯伊伯帶天體很像旋轉陀螺,你可以想像一下,你有許多快速旋轉的陀螺,你對每一個陀螺施加輕微的推力,如果你對它們進行拍照,將發現它們的旋轉軸具有不同的方向,但平均而言,它們會指向地球的局部引力場。我希望每一顆柯伊伯帶天體軌道傾角具有不同的方向,但平均而言,它們的方向會垂直於太陽和第10行星決定的平面。

  

聽起來這顆潛在的第10行星有點兒像神秘的第9行星,但是研究人員表示,「行星質量天體」是指體積較小,與太陽的距離相對較近的天體。相比之下,科學家認為第9行星距離地球500-700個天文單位,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0倍。一個天文單位是地球和太陽軌道的平均距離,大約1.5億公裡,冥王星與太陽軌道最大距離不足50個天文單位。

  

沃爾克說:「距離太陽太遠,則無法影響這些柯伊伯帶天體,它與太陽的軌道距離應當低於100個天文單位,才能對柯伊伯帶天體產生引力影響。」

  

雖然迄今未在柯伊伯帶發現行星體積大小的天體,但是研究人員對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SST)的觀測能力持樂觀態度,當前這個陸基望遠鏡正在智利境內建造,未來將幫助科學家發現隱藏的星球。馬爾霍特拉指出,我們期望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能夠觀測大量柯伊伯帶天體,從當前的2000顆達到40000顆。

  

馬爾霍特拉強調稱,太空中存在許多柯伊伯帶天體,只是我們尚未發現它們而已。有些柯伊伯帶天體太遙遠,並且十分昏暗,可能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也無法探測到,但是該望遠鏡可以覆蓋更廣闊的宇宙空間,它應當可以探測到潛在的太陽系第10行星,除非它並不存在。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行星9」塵埃未定,又爆出太陽系內可能「潛伏」著「行星10」!
    有關「行星9」的公案塵埃未定,「行星10」又出來「攪局」。據英國《獨立報》官網10日消息,美國天文學家近日發表論文稱,在太陽系的外邊緣,可能「潛伏」著一顆大質量天體,其大小與火星相當,可能是太陽系的第10顆行星,即所謂的「行星10」。2016年1月,科學家們注意到,柯伊伯帶某些天體的運行軌道非常反常。柯伊伯帶位於海王星外軌道,充滿了冰冷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
  • 第九行星或存在!改變海王星外側天體運行軌道
    一項最新研究認為,太陽系潛在著第九行星。使用一項最新技術可以降低觀測偏差,西班牙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神秘天體與太陽的距離是300多個天文單位(1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事實上,這顆行星能夠改變海王星之外天體的運行軌跡。
  •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確實存在
    按照部分科學家的推算,第九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0倍,距離太陽大約有600個天文單位(AU:指的是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但是科學家仍然找不到這個神秘的行星,不過根據最新的一項的研究結論,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該行星的存在。
  • 科學家證實太陽系邊緣潛伏一木星大小天體
    北京時間12月1日消息,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近日通過對一個多世紀的彗星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後證實了此前提出的一個假設,即一個木星大小的黑色天體可能正潛伏於太陽系的外邊緣,而且正在向地球方向拋出大量的冰和塵埃。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約翰-馬特斯表示,「我們已經積累了10年以上的數據來檢驗這種假設。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太陽系外潛伏黑色天體 「復仇女神」預言或存在
    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行星科學家日前通過對一個100多年的彗星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後證實了此前提出的一個假設,即一個木星大小的黑色天體或許正潛伏於太陽系的外邊緣,而且正在向地球方向拋出大量的冰和塵埃。
  •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類地行星在內側,氣態行星在外側?
    在我們太陽系內,類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而氣態行星則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大家是否發現,巖石結構的類地行星主要分布在太陽系內側,而氣態行星則位於遠離太陽的外側。太陽系八大行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律呢?對於這一個問題,有科學家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在研究中,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類似「分水嶺」的模型,即在我們太陽系內,存在一個「大鴻溝」。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雖然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開除」出行星行列,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此變成了八大行星,但很多科學家依然相信存在另一個沒有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行星X,它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遠端,是太陽系神秘未知的第九行星。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目前最新一架望遠鏡將證實他們的信念,並能改變太陽系科學探索。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或許只是一個橘子大小的黑洞,比地球重10倍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哈佛大學和黑洞計劃(BHI)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來發現太陽系的黑洞,並與之一起,一勞永逸地確定假想的第九大行星真實性質,其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強調了未來遺產時空觀測(LSST)任務觀測吸積耀斑的能力,吸積耀斑是否存在將證明或排除行星九是原始黑洞的猜想,研究基於被攔截彗星破壞產生的耀斑來搜索太陽系黑洞。
  • 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根本不存在
    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對太陽系潛在的第九行星產生了置疑,之前科學家認為第九行星是一顆龐大的行星,被認為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由於第九行星是首次被提議,幾項研究曾試圖發現它存在於海王星軌道之外的證據。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竟然是黑洞?
    據美國「科學日報」網站7月12日消息稱,美國哈佛大學和黑洞倡議組織(BHI)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用於搜索太陽系外圍區域的黑洞蹤跡,並以此一次性確定理論假設中的第九大行星的真實性質。這篇日前被《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接收的研究論文強調了「未來時空遺產調查」(LSST)任務對吸積耀斑的觀測能力:耀斑的存在有可能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是否是黑洞」提供答案。
  • 「第九大行星」真的是葡萄柚大小的黑洞嗎?
    一項即將到來的天空調查將有助於測試一個瘋狂的想法——一個葡萄柚大小的黑洞潛伏在太陽系外未被發現。在過去的幾年裡,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在多個海王星外天體(TNOs)的軌道上有一個奇怪的聚集,這些天體居住在遠外太陽系的黑暗深處。
  • 太陽系行星軌道為啥會有傾角?這可能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太陽系外側那些冰凍天體所表現出的一些怪異運動行為可能與一顆未知的「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有關係一項最新研究稱理論上可能存在的所謂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對整個太陽系各大行星的軌道傾角都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就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兩名頂尖專家:邁克·布朗(Michael-Brown)以及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提出,太陽系外側那些冰凍天體所表現出的一些怪異運動行為可能與一顆未知的「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有關係。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目前太陽系被認為的八大行星有金星、水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發現最晚的是海王星,在1846年被發現。
  •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不排除是行星級別的黑洞!
    冥王星當初被當作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被除名了,目前只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研究表明,太陽系中有可能還潛伏著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大行星,軌道半徑300~600個天文單位,質量超過五倍地球質量。
  • 是「行星九」,還是一群月球大小的天體?
    在太陽系邊緣潛伏的矮行星「塞德娜」圖片來源:《自然》雜誌官網         自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將冥王星「驅逐」出太陽系的行星家族後,儘管呼喚冥王星回歸的聲音此起彼伏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兩名科學家宣布,太陽系或許存在神秘的「行星九」(Planet Nine),在尋找海王星之外的「行星X」的歷程中,這是證據最為強有力的一次。自此,尋找「行星九」的大戲開始上演。       這幕大戲可謂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各路人馬你唱罷我登場,提出了「行星九」可能存在的各種證據。
  •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確認還需更多證據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第九大行星」,它的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質量的10倍,沿「奇特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環繞一周需時1萬年至2萬年。  鄭永春認為,不同距離的天體之間都會存在相互作用,按照美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這顆「第九大行星」會影響柯依伯帶天體的運行軌道發生傾斜,因此需要考察儘可能多的天體,才能使得軌道計算更為精確,「如果我們能觀測到該區域更多天體的運行軌道發生異常,存在這顆未知行星的結論會更有說服力」。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於是人們將目光放在了太陽系邊緣,因為那裡的光線非常暗,是人類觀測的一個盲區。再加上柯伊伯帶的阻擋,太陽系邊緣究竟有什麼樣的天體存在,科學家也不知道。那麼太陽系邊緣有沒有可能存在一顆巨大的行星呢?科學家通過對太陽系邊緣天體軌道的不斷探測研究,還真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之外。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反轉,反轉,再反轉
    「第九大行星」。一項新研究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應該位於太陽系外緣某個地方,但它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據美國Vice雜誌網22日報導,科學家們發現,對包括冥王星在內的太陽系邊緣天體的運行軌跡分析後發現,無法用太陽系八大行星模型加以解釋,所以應該存在「第九大行星」,它的質量是地球的10倍,巨大的引力直接影響著太陽系外圍的矮行星和柯伊伯帶的天體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