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對太陽系潛在的第九行星產生了置疑,之前科學家認為第九行星是一顆龐大的行星,被認為潛伏在太陽系邊緣。
由於第九行星是首次被提議,幾項研究曾試圖發現它存在於海王星軌道之外的證據。目前,科學家4年的勘測最新研究結果發現,8顆大型軌道海王星外天體(TNOs),可以幫助我們依據一種被稱為「聚集」的現象,確定附近存在的行星。
但是這項勘測並未發現任何「聚集」的證據,目前科學家表示,「發現偏差」可能是早期數據偏向於第九行星的罪魁禍首。2013-2017年為期4年的「外太陽系起源調查(OSSO)」對太空8個區域進行了勘測,發現存在800多顆海王星外天體,該勘測數據是之前數據的兩倍。
天體物理學家伊桑·西格爾(Ethan Siegel)解釋稱,像第九行星這樣體積龐大的「超級地球」行星可能嚴重影響環繞其周圍的天體,形成的狀況類似於伸展軌道,依據引力的影響,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傾斜。
特別是一種條件,這些海王星外天體軌道在太空中聚集在一起,有可能形成一顆較大質量行星,這是第九行星假說的重要環節。
在後續的研究中,包括之前首次提出第九行星假說的研究小組,觀測發現一些存在「聚集」跡象的天體,然而最新研究卻並未發現「聚集」現象的任何證據。
被研究的8顆天體被發現處於不同角度的軌道上,從統計學角度講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並且不遵循之前檢測到的模式。
同時,研究人員發現這些天體軌道並未緊密地聚集,涉及這項勘測研究的科學家指出,這些數據「大幅削弱」了神秘第九行星存在的證據。
研究人員表示,偏差可能對於之前觀測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西格爾解釋稱,本質上講,如果你優先觀測太空兩個期望存在「聚集」現象的特殊區域,那麼你會在那裡找到聚集天體存在的證據。
但是之前觀測到的「聚集」現象被認為是季節氣候因素所導致的,當時這些天體是使用陸基觀測設備觀察的。
然而,這項勘測結果並未必然性地表明第九行星存在,最新研究結果不支持太陽系內存在另一顆較大體積的行星。
研究人員解釋稱,外太陽系起源調查(OSSO)不能證實或者排除第九行星的存在。
之前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0倍,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500多個天文單位(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外太陽系起源調查(OSSO)的觀測發現和模擬數據大幅消弱了太陽系存在一顆超大質量行星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