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力量將極端天體推入遙遠軌道 它是「行星九」嗎?

2020-12-01 中國新聞網

在太陽系邊緣潛伏的矮行星「塞德娜」圖片來源:《自然》雜誌官網

  是「行星九」,還是一群月球大小的天體?

  ——將極端天體推入遙遠軌道的未知力量引發爭議

  自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將冥王星「驅逐」出太陽系的行星家族後,儘管呼喚冥王星回歸的聲音此起彼伏,但也有不少科學家在為冥王星尋找替補。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兩名科學家宣布,太陽系或許存在神秘的「行星九」(Planet Nine),在尋找海王星之外的「行星X」的歷程中,這是證據最為強有力的一次。自此,尋找「行星九」的大戲開始上演。

  這幕大戲可謂精彩紛呈,高潮迭起,各路人馬你唱罷我登場,提出了「行星九」可能存在的各種證據。但美國科學家提出的最新結論稱,「行星九」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證明其存在的引力拉動作用,其實是一群月球大小天體的聯合引力。

  「行星九」出場

  隨著觀測技術和觀測手段不斷升級,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距離太陽非常遙遠的極端太陽系天體,其中包括被稱為「塞德娜」(Sedna)的矮行星。「塞德娜」與太陽的距離差不多是日地距離(1個天文單位,約1.5億公裡)的76倍——相較而言,太陽系內距離太陽最遙遠的行星海王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約為日地距離的30倍。

  位於柯伊伯帶、不受海王星引力影響的「塞德娜」和其他極端天體令人費解——科學家認為,這些天體與由氣體和灰塵組成的原始旋轉盤聚合而成的行星、小行星和其他天體一道形成,它們曾經距離太陽更近,但後來,某些未知力量將這些天體中的少部分向外推到了現在的極遠軌道。

  2016年,加州理工學院的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拜提金據此提出了「行星九」的存在。他們表示,假設中的「行星九」比地球大,圍繞海王星外的軌道運行,每1.5萬年左右繞太陽公轉一圈,與太陽的距離絕不超過日地距離的200倍,其引力可能將「塞德娜」這樣的天體推到了現在的軌道。

  都是小天體「惹的禍」?

  不過,英國《自然》雜誌5日刊發報導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天體物理學家安-瑪麗·麥迪根和本科生雅各布·弗萊西格在4日於丹佛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表示,「塞德娜」這樣的天體之所以會到現在的軌道,整個故事情節不需要「行星九」的存在,導致外太陽系幾何形狀如此奇特的「幕後推手」可能是數百顆月球大小的天體,它們也在海王星外的軌道繞太陽運行。

  麥迪根和弗萊西格採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位於海王星之外的柯伊伯帶冰凍區域內的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果發現,很多月球大小的天體可以具備假設中的「行星九」的影響。

  他們解釋說,數百萬年來,這些月球大小的小天體的引力共同作用,影響遙遠天體的軌道。小天體會像碰碰車那樣相互碰撞,偶爾導致某個天體移動到非常遙遠的軌道。最新模擬表明,正如一些觀察所得的結論,更大質量的天體將被扔到最遙遠的軌道上。

  弗萊西格說:「是更小的天體而非看不見的『行星九』造成了這種情況,這些天體共同的引力會將一些天體拖入遠離內太陽系的軌道。」迄今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上述天體中的一小部分,如果該區域存在更多此類天體,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其他遙遠天體以現有方式移動。

  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赫茨伯格天體物理研究所天文學家薩曼莎·勞勒說,這項研究看起來「非常酷」,而且「非常有潛力」,可以解釋遙遠的天體如何進入現在的軌道。

  麥迪根表示,他們的研究也可以解釋外太陽系的其他一些奧秘,比如5月報導的被稱為「2015 BP519」天體的奇特軌道問題。當時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報告說,計算機模擬表明,該天體被一顆尚未現身的行星牽引到「異常軌道」。新研究表明,小行星之間的引力相互作用也會將該天體踢入現在這樣怪異的角度。

  蓋棺定論還需更可靠證據

  麥迪根和弗萊西格說,如果有大量此類天體存在的證據,會削弱「行星九」存在的可能性,剝奪「行星九」在這齣宇宙大戲中的「主角」地位。

  當然,「行星九」的支持者不會輕易放棄。巴蒂金說,他的計算無法證明,遙遠天體的引力拉動作用會影響其他天體的軌道。他說:「如果另一個模型可以在不藉助『行星九』的情況下解釋遙遠的柯伊伯帶的反常結構,那將非常有趣。但不幸的是,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據悉,巴特金和布朗正在使用昴星團望遠鏡尋找「行星九」。昴星團望遠鏡位於夏威夷,由日本所有,是一款8米口徑的望遠鏡。它擁有足夠巨大的集光面積,以及巨大的視場,或許能夠檢測到他們假設的「行星九」這樣一顆暗淡的天體。

  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將繼續發掘有助於回答有關外太陽系演進問題的新天體。「外太陽系起源調查」(the Outer Solar System Origins Survey)是去年12月結束的一項國際合作,該調查發現有超過840顆冰冷的天體圍繞著海王星外的軌道運行。

  「行星九」是否要退出宇宙「舞臺」?其最終命運如何?只能有待進一步的觀測結果,提供更紮實可靠的證據,才能讓一切蓋棺定論。(科技日報北京6月6日電)

  本報記者 劉 霞

相關焦點

  • 是「行星九」,還是一群月球大小的天體?
    但美國科學家提出的最新結論稱,「行星九」可能根本就不存在,證明其存在的引力拉動作用,其實是一群月球大小天體的聯合引力。       「行星九」出場       隨著觀測技術和觀測手段不斷升級,科學家發現了一些距離太陽非常遙遠的極端太陽系天體,其中包括被稱為「塞德娜」(Sedna)的矮行星。
  • 將替代冥王星成為第九大行星?科學家發現遙遠天體奇怪軌道!
    難道真的沒有第九大行星嗎?不,科學家稱這個遙遠天體奇怪的軌道可能會帶來我們一個驚喜!這是一幅藝術家繪製的行星九的插圖,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一個隱藏在遙遠的太陽系外的假想世界。藝術歸藝術,但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我們的太陽系中,一些遙遠天體的奇怪的聚集軌道可以在不涉及尚未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的情況下得到解釋。
  • 極端外海王星天體「X行星」
    「極端外海王星天體-塞德娜」2003年,「塞德娜-天體」被發現,它是一顆直徑1000公裡大小的小行星,它被發現時是太陽系中距離地球最遠的天然天體,「塞德娜」的近日點約為76個天文單位,遠日點估計為937個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約為11,400年,偏心率如此大的橢圓軌道小行星,以往從未在太陽系中發現過,人們疑惑於這種奇特軌道的形成原因
  • 說實話,九號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退出九大行星以後,科學家一直猜測存在著第九大行星可以頂替冥王星的位置。在過去的幾年裡,一個新的太陽系最外層的行星一直吸引著科學家進行研究。但是經過多年的探索,天文學家在這個領域中沒有發現新的行星。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九號行星真的存在嗎?人類是不是在欺騙自己?9號行星或許根本不存在?
  • 發現「九號行星」表弟
    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是對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作出反應,這顆行星被稱為「九號行星」,它的軌道非常非常遙遠。另一些人則認為影響這些奇怪天體的,是其他小天體累積的拉力,而不是一顆大行星。
  • 科學新發現,消失的「九號行星」,其軌道或許超越了柯伊伯帶
    圖片來源:NASA(ESA /哈勃)科學家一直猜測太陽系存在第九顆行星,因為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以外的一小群天體,與太陽系的其餘部分相比,它們以不尋常的軌道運動。這種結構表明,這些天體是由一個巨大的看不見的行星的引力把它們放在一起的。但是迄今為止,科學家仍沒找到這個行星,甚至科學家提出所謂的「九號行星」是一顆拳頭大的黑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矮行星異常軌道成謎,或暗示新行星
    現在,天文學家們又有了新的證據——奇特軌道的矮行星。據報導,天文學家在太陽系中發現了另一個遠距離的星球,它可能和矮行星一樣大,而且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軌道。事實上,科學家們已經在冥王星外發現了一堆奇特的小型星體,它們都有特別而共同的特徵——它們橢圓軌道指向同一個方向,並且相比與其他行星繞著太陽轉的平面「向下」了傾斜約30度。
  • 太陽系行星軌道傾角謎團將解:或與「第九大行星」有關
    就在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兩名頂尖專家:邁克·布朗(Michael Brown)以及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提出,太陽系外側那些冰凍天體所表現出的一些怪異運動行為可能與一顆未知的「第九大行星」的存在有關係。
  • 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
    科學家們觀測到,各種遙遠天體的軌道不僅集中在了一起,並且他們最近的點似乎都停留在了某條看不見的線之外,集中過程的最接近點差一點兒就能達到某一線,雖然還未查明真相,但科學家們相信一定有某個神秘的東西在導演著這齣戲。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安瑪麗•馬迪根說:「外面肯定有更多更大的天體。」
  • 天文學家發現冥王星外新天體,或證明太陽系新行星Planet X存在
    雖然 2015 TG387 擁有已知第三遠的近日點,但它的軌道半長軸比 2012 VP113 和 Sedna 大得多,這意味著三者中唯有它可以到達非常遠離太陽的地方,它的最遠端一直延伸至 2300 AU,2015 TG387 是少數已為人知的始終遠離太陽系大行星 (如海王星和木星) 的天體之一。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謎:它真的存在嗎?
    但是經過多年的搜尋,天文學家在這個領域並沒有發現新的行星。「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目前仍沒有定論。 幽暗的太陽系邊緣近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試圖對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太陽系邊緣進行研究,但發現的問題要比結論多得多。
  • 太陽系「九號行星」是不是黑洞?大型望遠鏡將給出答案
    在過去的數年時間裡,天文學家發現了大量存在軌道異常的天體,它們在海王星之外,卻被未知的力量改變了運動軌道。
  • 第九行星或存在!改變海王星外側天體運行軌道
    研究人員研究了「極端海王星外側天體(ETNOs)」,它們距離太陽可能至少是150個天文單位,並且從不與海王星軌道交叉。天文學家測量了這些節點的距離,或者是兩個點——軌道穿越太陽系平面至太陽。這項研究暗示太陽系可能潛在一顆行星,它可能位於冥王星的外側區域。
  • 太陽系中神秘的九號行星是否存在?科學家:尚不明確!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將研究重點放在了沿海王星運行軌道的這片太陽系區域裡,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之後,科學家們並沒有太大的收穫,似乎現代天文學知識在這裡遇到了挑戰,因為自從1930年我們幸運的發現冥王星以來,人類對於太陽系邊緣的探索似乎就停滯了,直到1992年,科學家們發現了位於柯伊伯帶的第一個太陽系邊緣天體,不過這枚天體也只不過是宇宙形成過程中的一塊殘餘罷了,此後它永遠留在了太陽系邊緣的黑暗之中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只有零個和無數個,在發現這個小殘骸之後,天文學家又相繼發現了數千個天體,開始對它們進行分類。它們真的非常的遙遠,對於這些天體有一個通用的名字叫做「超海王星天體」,距離海王星也很遙遠。在太空中是不可能的,因為天體之間是相互吸引的。產生這種現象最有可能的就是有另外一顆行星在引導和塑造著它們的軌道。第九顆行星因此,第九顆行星,尚未被觀測到,人類也無法確定它是否是一顆行星,它只是一個指代,代表著那遙遠的太陽系邊緣有一個天體的巨大引力在牽引著。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一直還有一顆最為神秘的九號行星,說它神秘是因為科學界並不確定它的存在,而且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小黑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真的存在第九大行星?科學家回答:有望十年內發現!
    但是近年來的研究表明那裡似乎有一個比地球質量大幾倍的未被發現的天體,它正在形成一些柯伊伯帶天體(KBOs)的軌道,這促使天文學家更深入、更徹底地研究我們這個系統的極端。至於這顆行星是否是他們正在尋找的是神秘的第九大行星,目前還未被證實。
  • 遊走於太陽系四大行星之間!高傾斜軌道暴露這群小行星的真實起源
    編者按:聚集在木星軌道附近的半人馬座小行星有可能是一群來自其他恆星的小行星族,它們的特點是軌道非常特點,在木星和海王星之間來回穿梭,科學家認為半人馬座小行星族有可能起源於太陽系之外,當它們進入太陽系之後,如果速度沒有達到第三宇宙速度,就可能被各大行星的引力所控制,最終推入這個軌道。
  • 「行星九」可能並不存在
    原標題:「行星九」可能並不存在天文學家曾假設存在一顆「行星九」,質量為地球的10倍多,其施加的引力使TNO的軌道聚集在一起。圖為「行星九」的藝術構想圖。圖片來源:美國《新聞周刊》網站科技日報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21日報導,在過去20年中,天文學家發現,海王星外有幾個遙遠天體的軌道極為怪異。有科學家稱,造成這一現象的「幕後黑手」可能是一顆巨大的行星——所謂的「行星九」(Planet Nine)。但一個國際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指出,海王星外或存在一個巨大的碎片圓盤,可解釋上述現象。。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HD 106906 b行星擁有超遠公轉軌跡,該行星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科學家認為超遠公轉軌道的存在或許也能證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由於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的一些小天體擁有異常的運行軌跡,似乎受到了某大質量天體的磁場影響,科學家認為有軌跡特殊的天體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運行,這顆大型天體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由於這顆天體大多數時間在很遠的位置上緩慢行進很難被人們發現,科學家希望能證實這顆天體就是造成太陽系行星異常的原因,只是大型天體在如此遙遠的位置上還會圍繞太陽運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