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九號行星」表弟

2021-01-13 騰訊網

這張藝術家的想像圖展示的是名為hd106906b的系外行星,它圍繞著一顆離我們約336光年遠的雙星運行。(圖片:歐空局/哈勃,M.Kornmesser)

一顆巨大的系外行星環繞著336光年外的雙星運行,這可能為解開一個離我們更近的謎團提供了線索。

在太陽系遙遠的邊緣,海王星之外,存在著一個被稱為「極端跨海王星天體」的冰天體團,它們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運動。一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是對一顆尚未被觀測到的行星的引力作出反應,這顆行星被稱為「九號行星」,它的軌道非常非常遙遠。另一些人則認為影響這些奇怪天體的,是其他小天體累積的拉力,而不是一顆大行星。

據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研究人員稱,一顆名為hd106906b的系外行星的新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一顆行星如何被踢到太陽系的遙遠邊緣而不被完全彈出。

神秘的軌道

這顆行星的大小是木星的11倍,首次發現於2013年。然而,直到現在,它的軌道還是個謎。這是因為這顆系外行星的在驚人遙遠的距離圍繞其系統中心的一對恆星運行:是地球和太陽距離的730倍多。由於恆星在這段距離內的引力相對較弱,所以行星的運行速度很慢,每15000年進行一次公轉。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測量使研究人員能夠描述這個蝸牛一般緩慢的行星軌道。他們發現軌道被拉長並以一個奇怪的角度傾斜,並且位於環繞這對雙星的塵埃碎片盤外。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天文學家、研究負責人阮明治(Meiji Nguyen)在一份聲明中說:「為了突出這一現象的奇怪原因,我們只要看看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就能發現所有行星大致位於同一平面上。」如果木星恰好與其他行星圍繞的平面傾斜30度,那就太奇怪了。這就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關於HD 106906 b是如何最終形成如此傾斜的軌道的。」

藝術家繪製的九號行星,一個比地球大10倍的世界,可能在遙遠的外太陽系中尚未被發現(圖片:加州理工/R. Hurt(紅外線過程分析研究中心IPAC))

通往九號行星之路

以下是科學家們認為可能發生的事情:這顆系外行星形成時離它的恆星非常近,甚至比地球離太陽更近。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阻力導致系外行星的軌道衰變,這將使它更接近其宿主恆星。不過,它非但沒有撞上這對恆星,它們的複雜引力,反而把這顆系外行星踢到一個新的軌道上,這個新軌道將它帶到遙遠的太空。這樣的軌道本來可能會使這顆系外行星超出其主星的引力範圍,將其完全踢出星系。但在合適的時刻,另一顆恆星靠近這個系統經過,穩定了這顆系外行星的軌道,並防止它被彈出。

如果九號行星存在的話,類似的事情可能在我們自己的太陽系中也發生過。這顆假想中的行星可能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形成的,結果卻被木星的引力踢向了太陽系的邊緣。一顆經過的恆星可能把九號行星從木星推向太陽系的內行星,從而使它免於被完全噴射出去。Gaia項目是歐洲航天局的一項工作,它正在努力構建一張隨時間變化的銀河系三維地圖,這將有助於識別太陽系歷史早期可能發生的恆星相互作用。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保羅·卡拉斯在聲明中說:「這就好像我們有一臺時光機器,讓我們自己的太陽系可以追溯到46億年前,看看當我們年輕的太陽系處於動態活躍狀態,所有事物都被推擠和重新排列時,可能會發生什麼。」

這顆新的系外行星給天文學家提供了暗示,告訴他們可能存在的九號行星身上應該能發現什麼特徵。如果它跟hd106906b有任何相似之處的話,它的軌道也應該具有一個奇怪的傾斜度。天文學家還計劃更仔細地研究hd106906b本身,試圖了解它是如何形成和在哪裡形成的。

相關知識

九號行星,有時被錯誤地稱為行星X,太陽系外部區域中的一個假想行星。它的引力效應能夠解釋一組極端的外海王星天體(eTNOs)軌道的異常聚集,這些海外天體與其環繞的太陽的平均距離是地球的250倍。這些海外天體往往在一個扇區內儘可能的接近太陽,且它們的運行軌道傾斜角度也類似。這些不太可能發生的天體排列方式表明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可能在支配著已知最遙遠的太陽系天體的軌道。 儘管如此,依據現有詳細的觀察與研究結果,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假想行星根本不存在。

基於早期的考慮,這顆假想超級類地行星的質量預計是地球的5-10倍,且其細長軌道與太陽的距離是地球的400到800倍。康斯坦丁·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與麥可·E·布朗(Michael E. Brown)認為,九號行星可能是木星在太陽系形成期間從其原始軌道噴射出的巨行星核。其他天文學家則認為這顆行星是由另一顆行星 所捕獲的, 曾經是顆星際行星,又或者是其形成於遙遠的軌道,並被流星拉入了一個偏心軌道。

截至2020年12月,尚未有九號行星的觀測報告。儘管諸如廣域紅外線巡天探測衛星(WISE)與泛星計劃( Pan-STARRS)等巡天計劃並未觀測到九號行星,但它們也並未排除外太陽系中直徑類似海王星的天體的存在。這些歷史的巡天計劃發現九號行星的能力取決於其位置與特徵。對剩餘地區的巡天計劃目前正在運用近地寬視場紅外探測器(NEOWISE)與8米昴星團望遠鏡進行觀測。除非九號行星得到觀測,否則它的存在純屬推測。近來,已有幾個替代假設被提出來解釋觀測到的海外天體(TNO)軌道聚集現象。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有一個發現九號行星的計劃
    如果九號行星存在,它將很難在太空的背景下被發現,因為它離太陽太遠了九號行星的證據基於柯伊伯帶天體軌道的模式。更深入的分析和更多彗星的發現無疑會加強或削弱九號行星的情況,但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真正看到一些東西在黑暗中移動。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根據該假設,第九行星的引力是這些e-TNO異常簇狀軌道的原因。現在,研究發現它擁有自己的第九行星,這一發現正在為這一假設注入新的活力。
  • 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
    」,TA雖然還不知道在江湖的哪裡,但江湖一直有TA的傳說,簡直是太陽系版「九號秘事」,譬如去年就曾有人提出👉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而今年這部「九號秘事太陽系篇」的全新一季又上線了,根據觀測研究後,來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萬眾矚目的第九行星可能只是太陽系隱秘天體中的一個成員,並非行星,而我們大概在5年之內就能看到這個故事的大結局。
  • 改寫八大行星?10到15年內發現行星九,教授:可能還有十號行星
    根據科學最新報告顯示,科學家聲稱,在未來10到15年內,將發現在太陽系深處繞冥王星運行的「傳說中的行星九」。這看來科學家又想改寫「八大行星」的歷史,有科學報告指出,行星九已遠遠超出了太陽系中的已知物體,並且該物體預估在2030年之前被發現,有一篇論文指出,這顆行星距離地球400個天文單位(AU), 並且是地球質量的5到10倍,目前科學家們還未看到該行星的存在,是通過對其他物體的引力的各種計算推斷出來的。
  • 科學新發現,消失的「九號行星」,其軌道或許超越了柯伊伯帶
    近日,科學家公布了一顆軌道奇異的行星,該行星在距離宿主雙星系統336光年遠的軌道上運行,而這是一個看似不太可能的軌道,因為這顆行星的運行軌道距離其宿主恆星和星盤很遠。這不由讓科學家想到太陽系「隱形」的「九號行星」。圖註:HD 106906b行星,它繞著336光年遠的雙星系統運動,該行星的運行軌道其宿主恆星和可見的星盤很遠。
  • 神秘的「九號行星」是什麼?研究員疑似找到答案
    據新浪科技訊6月3日消息,外媒稱,有科學家在太陽系邊緣地帶發現了一顆神秘星體,因為暫時沒能看清它的真面目,所以暫用「九號行星」來稱呼它。默默無名的「九號行星」為何會被科學家注意到?據康斯坦丁·巴蒂金和邁克·布朗推測,那些小星體有如此怪異的表現,很可能是受到了某巨型天體的控制,「九號行星」的猜想由此而來。你對「九號行星」了解多少?
  • 太陽系邊緣的「九號行星」,根本不是行星,真身或是原始黑洞
    在隨後的十幾年裡,對於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爭議並沒有因為冥王星的退出而停止。有很大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存在一顆體型巨大、公轉周期漫長的行星,它也被命名為「九號行星」。雖然這顆行星至今沒有展示出自己的真實狀況,但是在科學家們眼中,它在太陽系的運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一些天文理論都是在它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太陽系邊緣缺乏光線照射,人類無法觀察到這裡的真實情況。不過可以推測,這個特殊的天體在對天王星以及海王星默默施加影響,這一點在它們的軌道變化中就能夠發現。
  • 太陽系邊緣的「九號行星」,根本不是行星,真身或是原始黑洞
    有很大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在太陽系的邊緣地帶,存在一顆體型巨大、公轉周期漫長的行星,它也被命名為「九號行星」。不過可以推測,這個特殊的天體在對天王星以及海王星默默施加影響,這一點在它們的軌道變化中就能夠發現。
  • 說實話,九號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退出九大行星以後,科學家一直猜測存在著第九大行星可以頂替冥王星的位置。在過去的幾年裡,一個新的太陽系最外層的行星一直吸引著科學家進行研究。但是經過多年的探索,天文學家在這個領域中沒有發現新的行星。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九號行星真的存在嗎?人類是不是在欺騙自己?9號行星或許根本不存在?
  • 太陽系邊緣或存在「九號行星」,自身可發熱,轉一圈需要2萬年
    不過,雖然如今太陽系的行星陣營只剩下8顆,但是很多天文學家們卻仍然相信在太陽系的邊緣地帶,還存在著一顆行星,一些天文學家將這顆準「九號行星」稱之為幸運星,並且NASA認為,這顆幸運星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4倍,體積也比八大行星都要大,距離太陽大約15000A.U.,同時,極有可能存在大氣層和生命。
  • 太陽系「九號行星」是不是黑洞?大型望遠鏡將給出答案
    在過去的數年時間裡,天文學家發現了大量存在軌道異常的天體,它們在海王星之外,卻被未知的力量改變了運動軌道。
  • 行星九號是否為原始黑洞,現在科學家有方法甄別了
    哈佛大學和黑洞行動組織(BHI)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可以在外太陽系中發現黑洞,並能一勞永逸地確定了假設的第九號行星的真實本質。勒布說,「其他望遠鏡擅長對準已知目標,但我們不知道確切地尋找第九號行星。我們只知道它可能駐留的廣闊區域。」 西拉傑補充說:「 LSST每周探測兩次天空的能力非常寶貴。此外,其空前的深度將使人們能夠發現相對較小的撞擊物(比大的撞擊物更頻繁)而產生的耀斑。」新論文將第九號行星作為首要的候選探測對象。
  • 英媒:太陽系或曾存在第二顆恆星幫助吸引「九號行星」
    倘若情況如此,這可以解釋太陽系是如何吸引其最外層的天體,包括假想的「九號行星」等。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8月24日報導,太陽系的體積遠遠大於8顆公認行星所佔的空間:它外延至奧爾特雲。奧爾特雲如何形成仍然是個謎,正如人們假想的另一顆距日距離約是地球距日距離500倍的行星起源一樣。這顆被稱為「九號行星」星球的存在可以解釋遙遠太空中某些天體的軌道。美國哈佛大學的阿米爾·西拉傑和阿維·洛布提出了一個想法可以一舉解開這兩個謎團。和大多數恆星一樣,太陽幾乎肯定誕生在一個有許多「兄弟姐妹」的星團中。
  • 九號行星身份存疑,科學證據的背後,或許只是一顆「椰子」
    最近來自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阿維·勒布(Avi Loeb)給出了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解釋:「我們發現太陽系中的第九顆行星,就像發現一個住在你家房後小木屋中的堂兄,雖然他已經在那裡住了很久,但是你卻從來不知道他。」 話雖如此,但仍然讓不少人感到困惑,它為什麼會在那裡?它是如何形成的?它與太陽系同時誕生的嗎?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一直還有一顆最為神秘的九號行星,說它神秘是因為科學界並不確定它的存在,而且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小黑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太陽系可能不止有八顆行星,但為什麼說九號行星有可能是黑洞呢?
    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但是一直還有一顆最為神秘的九號行星,說它神秘是因為科學界並不確定它的存在,而且甚至有的科學家認為它是一個小黑洞。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恢復九大行星宇宙史?10至15年內發現行星九,不存在概率僅1/500
    這顆行星的軌道應該比我們在太陽系中看到的任何東西都要遠,但是根據最新的模型,如果它存在的話,它比最初想像的離我們更近,還有一點小。該模型將在一篇受邀的物理報告評論文章中討論。九號行星的最初提議者是一位加州理工大學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蒂金,以及密西根大學的弗雷德·亞當斯和朱麗葉·貝克爾,已經提供了他們認為九號行星可能是什麼樣子的最新情況。
  • 139個全新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或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證據!
    在整個太陽系之中,對於小行星的發現可能我們多數都是建立在是否與地球存在關係的上面,而根據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系列中,天文學家又最新公布了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地區的一個新發現,那就是發現了100多個小行星,這可以說,可能為我們尋找「第9號行星」尊定了一個基礎。
  • 九號行星是黑洞還是行星?哈佛大學的提出了一種尋找答案的方法
    自2016年以來,一些科學家一直懷疑,一個巨大的,看不見的世界可能潛伏在外太陽系中,這個世界叫做「九號行星」。證據來自海王星以外的一些較小天體的奇怪軌道,這些天體似乎都受到了距離冥王星遙遠的一個巨大的隱藏行星的影響。但是,就在去年,科學家想到了另一種解釋,這完全是科幻小說。研究人員提出,所謂的第九行星根本不是行星。
  • 英媒:太陽系或曾存在第二顆恆星幫助吸引「九號行星」
    倘若情況如此,這可以解釋太陽系是如何吸引其最外層的天體,包括假想的「九號行星」等。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8月24日報導,太陽系的體積遠遠大於8顆公認行星所佔的空間:它外延至奧爾特雲。而奧爾特雲是一個由冰冷天體構成的帶狀物,距日距離約是地球距日距離的2000到10萬倍,只受到微弱的太陽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