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內第九顆行星 到底是找不到還是不存在?

2021-01-15 中國新聞網

  太陽系「老九」 到底是找不到還是不存在

  不知不覺,距離上一次在太陽系內發現行星已過去了170多年。如果能在太陽系內發現新的行星,或許是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事。

資料圖:克卜勒探測器發現的一顆類地行星。

  不過,自1846年海王星被發現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沒有人再去尋找新的行星,因為能找到的機會十分渺茫。

  近些年,關於太陽系內神秘行星的討論變得熱烈。有天文學家表示,在太陽系的邊界上可能藏著一顆行星——行星九。如今,已有文章討論了它可能是何種模樣的細節。不久前,美國科學家還計算出了「行星九」不存在的概率為0.002。

  為什麼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一定存在「老九」?如果存在,它是什麼模樣,又身處何方?

  奇特天體現身太陽系邊緣

  實際上,從概率上講,在太陽系內發現新行星的可能性不大。我們來對太陽系這片區域做一個摸查。假如在海王星到太陽之間的範圍存在新行星,那麼依靠現有觀測條件是可以看到的,但現實是,天文學家們並沒有觀測到。

  而在外太陽系範圍的「海王星外天體」(TNO)中,存在新行星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這個區域的物質密度更低,行星的成長時間要花上億年,十分漫長,所以不太可能長出行星。」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周禮勇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直到2014年左右,天文學家陸續在柯伊伯帶(海王星軌道之外黃道面附近的區域)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天體,它們具有很大的軌道半長徑(幾百個天文單位)。對此,有人解釋道,這種情況是海王星引力散射作用導致的。

  但是近5年,天文學家們又發現了另外一些奇怪的天體,它們不僅軌道半長徑很長,而且近日點距離也很大,超過了40個天文單位。另外,這些天體的近日點方向基本指向同一個方向。如果是海王星或其他行星的散射作用,這些天體的近日點距離應該是比較小的。而在大行星的攝動作用之下這些天體的近日點方向也應該逐漸彌散。

  一直以來,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被稱為「冥王星殺手」,因為他的研究對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起了直接作用。但也正是他,計算出「行星九」不存在的概率為0.002。如今,太陽系似乎有望重新擁有第九大行星,但這一次,「老九」不是冥王星。

  2016年,邁克·布朗和同事康斯坦丁·巴特金髮現,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6顆天體出現了奇怪的運行軌道,它們就像6塊以不同速率運轉的鐘表。但無論何時去看,這些鐘錶指針都在相同地方。天文學家認為,這一現象碰巧發生的可能性為0.007%。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後,兩人推測,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一顆真正的行星」在發揮引力作用。

  是否有可能是暗物質的作用呢?周禮勇表示,太陽系附近暗物質的密度很低,所以不可能是暗物質的影響。

  「最初,這樣奇怪的天體並不多,所以很多人會反對存在『行星九』的說法。然而,隨著近幾年不斷有新發現,『行星九』存在的統計學顯著性逐漸提高。」周禮勇解釋道。

  直接觀測到「老九」有難度

  目前雖然未能直接觀測到「行星九」,但可以通過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推測它的存在。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估計行星的位置,並提出了「行星九」的一些基本參數。比如,「行星九」的軌道半長徑是200至800個天文單位,質量是地球質量的5—10倍,軌道偏心率是0.2—0.5,軌道傾角是15°至25°。

  但「行星九」撲朔迷離,用望遠鏡「鎖定」它相當困難。周禮勇解釋道:「因為現在的參數很有限,而且,關於「行星九」的位置定位並沒有足夠精確,只是一個比較寬泛的範圍。假如這顆星真的存在,由於身處遙遠的太陽系邊緣,那麼它肯定十分暗淡。」

  視星等,是指可見光波段所看到的星體亮度,根據傳統定義,其數值越大越暗,反之則越亮,而且其取值可以是負數。視星等既與星體的發光能力(光度)有關,也與星體與觀測者的距離有關。因此,暗弱、甚至本身不發光的星體可以擁有很低的視星等值,如滿月時月球的視星等約為-12;而發光能力很強的星體卻可能因為與地球之間遙遠的距離而有著很高的視星等值。根據「行星九」的大小、反照率以及與地球的距離推測,這顆神秘行星的亮度約為22等—24等。

  周禮勇坦言,要在天空中很大一片區域去尋找一顆遙遠的天體,並不容易。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教授高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沒有直接觀測到「行星九」的原因很簡單。「一種情況是,現有的論文所提的推測不準確,『行星九』實際不存在,那當然就觀測不到。另一方面,『行星九』若位於柯伊伯帶或更遠的地方,那麼觀測難度非常大。」

  高健補充道,如果「行星九」距離太陽很遙遠,那麼它屬於氣態巨行星的可能性很小,畢竟現已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大多是冰質天體。

  除了觀測手段,也有人通過理論手段尋找「行星九」。周禮勇介紹道,根據行星的攝動理論,如果「行星九」存在,除了對周圍的小天體產生影響,還會影響其他行星,比如木星。

  因此,科學家利用比對行星曆表的方法去尋找「行星九」。「但目前的觀測精度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行星九』的存在。」周禮勇表示。

  存在與否學界尚無定論

  不過,科學家正在考慮用其他方案尋找這顆行星。比如,通過下一代CMB(宇宙微波背景)實驗。宇宙微波背景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古老的光,記錄著有關宇宙的歷史信息。通過望遠鏡和超級計算機解析其微妙的特徵,宇宙學家已經獲得了關於宇宙屬性及其歷史的見解。

  周禮勇表示,有不少研究人員對「行星九」的存在持懷疑態度。一種觀點認為現在研究的這批具有特殊軌道的小行星,樣本數過少不足以說明問題。另一種觀點認為,以現有的機制,很難理解「行星九」存在的合理性——為什麼一個體積龐大的行星會離太陽如此遙遠?

  「因為離太陽越遠,物質密度越低,演化速度也越慢,所以很難想像這樣的環境能孕育出一顆體積龐大的行星。」周禮勇解釋,如果「行星九」是一顆從外部飄來的流浪行星,對於俘獲它的機制目前並沒有很好的解釋。

  「說實話,我不認為『行星九』存在,頂多是大一點的海王星外天體。」高健表示。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雅各布·弗萊西格也認為「行星九」並不存在,而是一群小天體共同產生作用,致使周圍出現軌道奇特的小天體。但為什麼有這樣一群小天體呢?至今依然沒有很好的解釋。

  高健直言,「行星九」的存在並沒有得到天文界的共識。但有關太陽系天體的望遠鏡搜尋項目很多,也不斷有新的太陽系小天體、海王星外天體被發現,如果真有「行星九」,隨著觀測技術的提高和天文學家的關注,早晚還是能發現的。

  「尋找『行星九』或許可以滿足人類無窮無盡的好奇心。當然如果真的發現『行星九』,會對太陽系形成理論帶來挑戰,特別是如果這個『行星九』個頭夠大的話。」高健說。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可能存在第九顆行星:一顆冰凍的星球!
    瑞士伯爾尼大學科學家認為,這個可能存在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直徑是地球的7.5倍,其溫度為零下226攝氏度。據外媒報導,瑞士科學家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描述了可能存在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的狀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曾在今年1月份發表文章說,在太陽系遙遠的外部邊緣可能存在著第九顆行星。科學家並沒有直接觀察到這顆行星,而是根據其他天體運行軌跡的變化得出了這顆行星存在的推斷。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自從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雲,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裡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
  • 太陽系中的天體和距離比例到底是怎樣的,存在的第九顆行星?
    今天公瑾就了解了解太陽系存在的第九顆行星?除此之外,我們的太陽系還有100多顆衛星,20多萬顆有編號、有命名的小行星,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隕星,有人認為在太陽系的外圍有一個特大的彗星區,那裡大概有1000億顆彗星,夠熱鬧的吧,其實地球就是我們人類的宇宙飛船,我們的飛行速度是每小時107,000公裡,相當於每秒鐘30公裡,可是也不要忘記,我們乘坐的地球並非絕對的穩定,它就像一架巨大的旋轉木馬,我們在地球上一邊自轉著一邊觀察太陽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科學家在太陽系中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並且也取得很大的成就,美國科學家曾經觀測到太陽系中周邊發現一些未知現象,在經過天文學家的分析下,這很大可能是一顆行星,而且是很有可能會加入太陽系中,成為其中的一個家庭成員,如果要成為一顆行星,那它就要圍繞著太陽旋轉,並且質量大且不受重力影響導致變形,能夠引力強大狀態下開啟自動防禦能力免除其他小行星的危害,在太陽系中獲取一個優勢位置
  • 太陽系內或存在第九大行星,體積超過木星,將成太陽系內最大行星
    冥王星,是一顆大家都較為熟悉的星球,科學家們剛發現它時認為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但後因國際天文聯合會對行星的概念進行正式定義,冥王星在質量與體積方面都沒有滿足行星的新定義,因而被剔除出行星範圍,劃入矮行星一類。從此以後,太陽系便只有八大行星。
  • 隱藏於太陽系最外圍的神秘「第九行星」
    但是,在北京時間2016年1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宣布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運行軌道異常。這六顆天體在經過分析之後,他們發現其運行軌道有著極強的相似性,這種情況在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可能存在。因此,他們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在太陽系的邊緣處,存在著現如今人類未觀測到的「第九行星」。
  • 傳言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該如何證實?「星空巨獸」有望擔此重任
    這個大事件就發生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自此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儘管如今太陽系內名義上不存在九大行星,但是有科學家認為太陽系還存在著一顆尚未被發現的第九行星,如果算上它的話,那麼太陽系內始終存在九大行星。那麼這第九行星是怎麼回事?它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只是假說?
  • 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科學界出現兩種假說,第九行星或是一個黑洞
    眾所周知,如今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四顆巖質行星四顆氣態巨行星,海王星位於行星軌道的最外面,排在海王星後面的則是曾經被納入行星行列的冥王星。2006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踢出」了行星的行列,它被降為了矮行星。從那之後,太陽系九大行星就變成了八大行星。
  • 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看看我們的新發現
    太陽系的傳統假想圖 (圖片來源: Christos Georghiou / Fotolia)2006年8月,天文學家投票將我們太陽系中最小、距離最遠的行星冥王星降級,稱它不應再被視為行星。好幾代人突然不得不重新調整他們對太陽系的理解;太陽系現在只剩下8顆行星,而不是9顆。然而,在2016年初,人們發現情況變得更加複雜:當時科學家提出,一顆我們從未見過的巨大第9行星可能正圍繞著太陽運行。集中精力研究第九行星的存在一直以來十分困難,這使得我們中那些仍然悼念冥王星(曾經的第九行星)離去的人感到十分迷惑。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第九行星可能是海市蜃樓
    她認為,只要假定的圓盤在十億年左右的時間內,具有數倍於地球的質量,那它的組成部分之間的微小引力相互作用,就能以另一種方式塑造出跨冥王星的外太陽系,而第九行星則無法解釋這一現象。這種效果有點像諺語所說的「蝴蝶效應」:蝴蝶拍動翅膀,結果引發了遠方的風暴。
  • 神秘天體突然闖入太陽系,太陽系迎接第九顆行星?引科學界轟動
    最近幾年,科學家對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進行了深入研究。許多地球上沒有的現象都是通過太空探測器、望遠鏡和衛星觀察到的,同時也獲得了八大行星更詳細的數據。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我們所說的假設行星,顧名思義,就是九顆行星存在的情況。在太陽系中,科學家們認為第九顆行星原本是一顆漂移不定的行星,被太陽的引力吸引而成為第九顆行星。因此科學家們模擬了這個過程。第一個問題是,這顆行星是大爆炸的產物,在經過漫長的星際旅行之後,終於到達了太陽系的範圍。然後,它將在太陽系的引力範圍內,尋找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 太陽系八大行星要多個「兄弟」了?「第九行星」或已被鎖定
    太陽系八大行星要多個「兄弟」了?「第九行星」或已被鎖定宇宙,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個詞語。雖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人類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提供了條件,但除了從事該行業的人對這方面知識有了解外,我們外行人對宇宙這個名詞知道的並不多。只知道它很大,很廣,人類在它面前很渺小而已。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麥迪根,想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其他一些毫無說服力的解釋。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如果冥王星也能夠稱之為行星,那太陽系的行星遠不止九顆,因為在柯伊伯帶仍然有跟冥王星差不多的天體存在。2006年,在巴西聖保羅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全世界的天文學家投票通過了新的行星定義。而且不少的天文愛好者已經習慣了用九大行星來稱呼太陽系,另外九還是最大單數字,在人類文明中有著不一樣的地位。於是有很多人期盼著太陽系能夠再次回歸到九大行星,而要讓這個願意成為現實,那我們就需要在太陽系中再尋找到一顆行星,而這樣的行星不可能出現在內星系中。因為人類現在的科技對內星系的天體分布是非常了解的,如果有一顆新的行星出現在內星系,我們不可能看不到。
  • 太陽系第九行星是黑洞?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後,太陽系現在只剩下八大行星,但是,多數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內應該存在第九顆行星。有的科學家猜測在太陽系外圍有一顆是地球五倍大的行星,有的則猜測它是一個只有蘋果大的,但是質量有地球10倍的原生黑洞。
  • 我們能給黑洞拍照,卻找不到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是為什麼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原本是有九大行星的存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冥王星被剔除出行星的行列。冥王星已經降級為矮行星了,於是,現在太陽系只剩下八大行星了。但是,科學家們依舊相信太陽系存在著第九大行星,並且正在努力地尋找它的存在。不過,到目前為止仍然一無所獲。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成為大行星,所以冥王星就降級成為了矮行星,同時,太陽系就只有八大行星的存在了。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爭論,冥王星之外是否存在難以捉摸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並稱這些冰冷天體是因太陽系中第九顆行星的引力而傾斜的。
  • 太陽系有第九顆行星?推測稱其為「冰凍星球」
    據外媒報導,瑞士科學家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描述了可能存在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的狀態。
  • 科學家幾乎確定太陽系還存在第九行星,為什麼現在還沒有找到?
    自從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