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中的天體和距離比例到底是怎樣的,存在的第九顆行星?

2020-12-05 初識公瑾

今天公瑾就了解了解太陽系存在的第九顆行星?

說起太陽系,人們並不太陌生,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顆發熱的大火球,是一顆恆星,圍繞著太陽運轉的有8大行星,原來還有第九大行星叫冥王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決定把冥王星降格為矮行星。這樣一來,我們常說的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成了八大行星了。除此之外,我們的太陽系還有100多顆衛星,20多萬顆有編號、有命名的小行星,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隕星,有人認為在太陽系的外圍有一個特大的彗星區,那裡大概有1000億顆彗星,夠熱鬧的吧,

其實地球就是我們人類的宇宙飛船,我們的飛行速度是每小時107,000公裡,相當於每秒鐘30公裡,可是也不要忘記,我們乘坐的地球並非絕對的穩定,它就像一架巨大的旋轉木馬,我們在地球上一邊自轉著一邊觀察太陽,現在月亮會高掛在夜空,恆星和行星升起來穿過天空又墜落下去,這些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在每年的3月20日地球到達春分點,春天來了,這幅圖中太陽和地球的比例不是嚴格正確的,與地球相比,太陽要大得多,是個真正的龐然大物。

如果把太陽想像成一座城中巨大的教堂,那麼在相同比例下,地球就小得像一隻足球,正在5公裡以外的城外運動。而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也就像一輛小汽車,正在距城市30公裡的地方行駛。也是在相同的比例下,冥王星就像一隻小小的網球,在去程是200公裡以外的地方飛行,地球是這樣小,以至於我們都懷疑它是否是太陽系家族中真正的成員。和太陽相比,包括我們地球都是如此的渺小,行星質量的總和也不超過太陽系總質量的1/千。

這樣看來太陽系的組成就是巨大的太陽加上像小石塊一樣的景象,地球就是其中的一塊,他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12個月,越是接近太陽的行星,其運動速度就越快。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陽,他繞太陽一周只需不到8個月的時間,比金星更靠近太陽的行星是水星,爬到太陽一周只需要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但是你將會發現要看到水星很難,因為它太接近太陽了,常常會淹沒在,明亮的太、陽光中。水星、金星。接下來是我們的地球,再下,一個是火星,由於離太陽較遠,火星運動比地球慢,他繞太陽一周需要兩年的時間,在火星的外面是木星,它是行星中最大的。

木星繞太陽一周需要12年,木星軌道外面的是土星,土星需要30年才能繞太陽一周。離土星距離太陽更遠的是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要248年才能繞太陽運行一周中,除地球之外還有4個是肉眼可見的,他們是土星、木星、火星和金星,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的時間,可以說太陽和太陽系內的行星都是我們的近鄰,但是對於我們看到的來自恆星的光來說,情況又有很大的不同。

月亮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天體了,月球距地球只有40萬公裡,是地球最近的鄰居,進到從地球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的表面特徵,多少世紀以來,人類把這些標誌當做想像中的月中人的臉。但是20世紀的科學家們把月球看作太空旅行的終極戰,月球在夜空中顯得非常美麗,但他是個荒涼沒有空氣的世界,與地球相比大不相同。人類如果不穿太空服就會立即死亡。我現在給那麼看一些加拿大的圖片,看到圓形結構了嗎?那是馬尼誇根湖寬80公裡,這是2億年前形成的一個撞擊坑。

幾十億年前,許多小行星猛烈撞擊月球,產生了最大的撞擊坑,有時散射碎片的半徑有數百公裡,深色容顏湧出,填充了撞擊最深的凹陷區,此後再沒有大的變化。,這些看來很新的撞擊坑和鋸齒狀山脈已有35億年,但仍有少量隕星撞擊月球,形成小的撞擊坑。

月球探索的第1個階段開始於1959年。美國的先驅者4號到達月球,在月球上行走了6萬多公裡。6年以後,徘徊者9號降落在月球表面,在降落中拍了數千張照片,在俄羅斯人1959年發射月球3號飛船帶回月球背面圖像後,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保證美國要發展阿波羅計劃,全力實現人類首次登月。1969年7月16號,大力神5號火箭將載有太空人的阿波羅11號飛船送上月球軌道,7月20號阿姆斯特朗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1步。

現在有的科學家甚至找到了在月球上落腳的地點,比如月球、南極的一些隕石坑,那裡的水可能會直接結成冰塊供人飲用,或者轉換成火箭燃料。同時隕石坑的邊緣是吸收太陽能的理想地點,那裡的溫度也在人類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 如果這個設想實現了,那麼我們人類飛向更遙遠天體的夢想就不遠了。

作者:初識公瑾

歡迎關注「初識公瑾"了解更多科幻小知識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而在離散盤以外,還存在一大群小天體,構成了奧爾特雲,最遠可以延伸到大約10萬億公裡以外,有將近1光年之遙!
  • 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看看我們的新發現
    太陽系的傳統假想圖 (圖片來源: Christos Georghiou / Fotolia)2006年8月,天文學家投票將我們太陽系中最小、距離最遠的行星冥王星降級,稱它不應再被視為行星。好幾代人突然不得不重新調整他們對太陽系的理解;太陽系現在只剩下8顆行星,而不是9顆。然而,在2016年初,人們發現情況變得更加複雜:當時科學家提出,一顆我們從未見過的巨大第9行星可能正圍繞著太陽運行。集中精力研究第九行星的存在一直以來十分困難,這使得我們中那些仍然悼念冥王星(曾經的第九行星)離去的人感到十分迷惑。
  • 太陽系可能存在第九顆行星:一顆冰凍的星球!
    瑞士伯爾尼大學科學家認為,這個可能存在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直徑是地球的7.5倍,其溫度為零下226攝氏度。據外媒報導,瑞士科學家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描述了可能存在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的狀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曾在今年1月份發表文章說,在太陽系遙遠的外部邊緣可能存在著第九顆行星。科學家並沒有直接觀察到這顆行星,而是根據其他天體運行軌跡的變化得出了這顆行星存在的推斷。
  • 第九行星或存在!改變海王星外側天體運行軌道
    北京時間7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今年6月,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富有爭議的研究報告,聲稱神秘的太陽系第九行星根本不存在!這項研究是基於為期4年的勘測分析得出的,目前,科學家認為,之前的觀測偏差是該「錯誤論斷」的根源所在,最新一項研究推翻了之前的觀點,認為太陽系內可能潛在著第九顆行星。
  • 課本中太陽系配圖比例失調,這才是太陽系天體大小和距離真實比例
    例如,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和地球相鄰的兩顆行星是金星和火星。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等等。但是,但是有一些信息是這種太陽系的示意圖不能準確表達的,例如太陽跟八大行星大小的真實比例和行星之間的真實距離比例。這就給我們造成了一種錯覺。
  • 太陽系內第九顆行星 到底是找不到還是不存在?
    太陽系「老九」 到底是找不到還是不存在  不知不覺,距離上一次在太陽系內發現行星已過去了170多年。如果能在太陽系內發現新的行星,或許是可以獲得諾貝爾獎的事。資料圖:克卜勒探測器發現的一顆類地行星。  不過,自1846年海王星被發現以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沒有人再去尋找新的行星,因為能找到的機會十分渺茫。
  • 聽說這顆神秘的天體—「第九行星」比冥王星還要大呢!
    思考我們生活得更廣闊的地方,也就是太陽系。如果你對太陽系已經很熟悉了,你就會知道它是圍繞著一個處於旋轉狀態並燃燒著的巨大氣體球,我們稱其為太陽。這就是太陽系中「太陽」一詞的來源。銀河系中的太陽系以及宇宙中的其他星系都包含著恆星。圖解:對六顆海王星外天體的軌道統計導致了這個假說。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第九行星可能是海市蜃樓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麥迪根,想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其他一些毫無說服力的解釋。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宇宙中衍生出新生命其實是一種常態。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學家對於宇宙的奧妙是都得到了很好的研究,特別太陽系中距離地球很近的這些行星,我們基本都可以對他們探索個遍,在這些星球的地面上都可以看到我們發射的探測器,方便我們可以了解到太陽系裡的一切動態。
  • 太陽系八大行星要多個「兄弟」了?「第九行星」或已被鎖定
    小編這篇文章主要是帶大家了解下最近天文從事者的新發現,可能大家也有聽說,就是關於太陽系"第九行星"的最新消息。對於大部分天文愛好者而言,觀測出一顆新的行星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但是如果這顆行星至今還未露面,但種種跡象又表明它一定存在時,那就讓研究者們很苦惱了。而太陽系的"第九行星"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麥迪根,想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其他一些毫無說服力的解釋。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
  • 科學家幾乎確定太陽系還存在第九行星,為什麼現在還沒有找到?
    很多人對於太陽系的結構很模糊,太陽系可以分為三層,一部分是內太陽系,主要包含行星和小行星;另一部分是外太陽系,有些天體就在海王星軌道以外繞太陽公園,它們構成了柯伊伯帶,其他一些天體距離太陽更遠,軌道平面也更為傾斜,它們構成了所謂的離散盤。
  • 隱藏於太陽系最外圍的神秘「第九行星」
    但是,在北京時間2016年1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宣布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運行軌道異常。這六顆天體在經過分析之後,他們發現其運行軌道有著極強的相似性,這種情況在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可能存在。因此,他們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在太陽系的邊緣處,存在著現如今人類未觀測到的「第九行星」。
  • 太陽系中的天體和距離比例到底是怎樣的?你看到的圖片都嚴重失實
    說起太陽系,我們都很熟悉,因為我們都看過很多的關於太陽系的圖片。它們大致都是這樣的:然而太陽系的各大天體的大小以及距離的真實比例卻並不是這樣。我們先來看一下它們的大小比例,如圖:太陽系中天體的大小大致如上面兩圖所示,如果以我們的地球為標準衡量它們,那麼水星體積約為地球的1/20,金星體積約為地球的90%,火星體積是地球的1/7,木星體積是地球的1318倍,土星體積是地球的625倍,天王星大小是地球65倍,海王星大小是地球58倍,而太陽的體積真是地球的130萬倍。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並稱這些冰冷天體是因太陽系中第九顆行星的引力而傾斜的。當研究人員在模擬系統中,加入符合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提出特徵的第九顆行星後,模擬「重現」了2015 BP519目前的軌道,密西根大學天文學家大衛·格迪斯表示:「這不能證明第九顆行星的存在,但我可以這樣認為,2015 BP519在太陽系的存在支持了第九顆行星存在的理論。」
  • 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科學界出現兩種假說,第九行星或是一個黑洞
    眾所周知,如今太陽系內有八大行星,四顆巖質行星四顆氣態巨行星,海王星位於行星軌道的最外面,排在海王星後面的則是曾經被納入行星行列的冥王星。2006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冥王星「踢出」了行星的行列,它被降為了矮行星。從那之後,太陽系九大行星就變成了八大行星。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謝潑德是一個低調的科學家,自從他和北亞利桑那大學的查德·特魯希略於2014年首次發表他們對這顆隱形行星的置疑觀點以來,他們掌握的證據越來越多。但當記者問及這顆神秘的第九行星是否真實存在時,他說:「我認為它存在的可能性大於不存在的可能性。」
  • 傳言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該如何證實?「星空巨獸」有望擔此重任
    上個世紀,太陽系中還存在著九大行星,到了這個世紀後就只剩下八大行星了。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哪一顆行星解體了,而是因為天文學家們重新對九大行星進行審視,最終認為距離太陽系最遠的冥王星不符合行星的定義,因此將其降為矮行星。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
    在冥王星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後,對於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如果存在,這顆星體又是什麼來頭,天文學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一項近期發表於預印本網站的研究中,英國杜倫大學的物理學家雅各布·舒爾茨(Jakub Scholtz)與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傑姆斯·恩溫(James Unwin)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顆原初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