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瑾就了解了解太陽系存在的第九顆行星?
說起太陽系,人們並不太陌生,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顆發熱的大火球,是一顆恆星,圍繞著太陽運轉的有8大行星,原來還有第九大行星叫冥王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上,決定把冥王星降格為矮行星。這樣一來,我們常說的太陽系九大行星就成了八大行星了。除此之外,我們的太陽系還有100多顆衛星,20多萬顆有編號、有命名的小行星,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隕星,有人認為在太陽系的外圍有一個特大的彗星區,那裡大概有1000億顆彗星,夠熱鬧的吧,
其實地球就是我們人類的宇宙飛船,我們的飛行速度是每小時107,000公裡,相當於每秒鐘30公裡,可是也不要忘記,我們乘坐的地球並非絕對的穩定,它就像一架巨大的旋轉木馬,我們在地球上一邊自轉著一邊觀察太陽,現在月亮會高掛在夜空,恆星和行星升起來穿過天空又墜落下去,這些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在每年的3月20日地球到達春分點,春天來了,這幅圖中太陽和地球的比例不是嚴格正確的,與地球相比,太陽要大得多,是個真正的龐然大物。
如果把太陽想像成一座城中巨大的教堂,那麼在相同比例下,地球就小得像一隻足球,正在5公裡以外的城外運動。而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也就像一輛小汽車,正在距城市30公裡的地方行駛。也是在相同的比例下,冥王星就像一隻小小的網球,在去程是200公裡以外的地方飛行,地球是這樣小,以至於我們都懷疑它是否是太陽系家族中真正的成員。和太陽相比,包括我們地球都是如此的渺小,行星質量的總和也不超過太陽系總質量的1/千。
這樣看來太陽系的組成就是巨大的太陽加上像小石塊一樣的景象,地球就是其中的一塊,他繞太陽一周需要365天、12個月,越是接近太陽的行星,其運動速度就越快。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陽,他繞太陽一周只需不到8個月的時間,比金星更靠近太陽的行星是水星,爬到太陽一周只需要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但是你將會發現要看到水星很難,因為它太接近太陽了,常常會淹沒在,明亮的太、陽光中。水星、金星。接下來是我們的地球,再下,一個是火星,由於離太陽較遠,火星運動比地球慢,他繞太陽一周需要兩年的時間,在火星的外面是木星,它是行星中最大的。
木星繞太陽一周需要12年,木星軌道外面的是土星,土星需要30年才能繞太陽一周。離土星距離太陽更遠的是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要248年才能繞太陽運行一周中,除地球之外還有4個是肉眼可見的,他們是土星、木星、火星和金星,太陽光到達地球需要8分鐘的時間,可以說太陽和太陽系內的行星都是我們的近鄰,但是對於我們看到的來自恆星的光來說,情況又有很大的不同。
月亮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天體了,月球距地球只有40萬公裡,是地球最近的鄰居,進到從地球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的表面特徵,多少世紀以來,人類把這些標誌當做想像中的月中人的臉。但是20世紀的科學家們把月球看作太空旅行的終極戰,月球在夜空中顯得非常美麗,但他是個荒涼沒有空氣的世界,與地球相比大不相同。人類如果不穿太空服就會立即死亡。我現在給那麼看一些加拿大的圖片,看到圓形結構了嗎?那是馬尼誇根湖寬80公裡,這是2億年前形成的一個撞擊坑。
幾十億年前,許多小行星猛烈撞擊月球,產生了最大的撞擊坑,有時散射碎片的半徑有數百公裡,深色容顏湧出,填充了撞擊最深的凹陷區,此後再沒有大的變化。,這些看來很新的撞擊坑和鋸齒狀山脈已有35億年,但仍有少量隕星撞擊月球,形成小的撞擊坑。
月球探索的第1個階段開始於1959年。美國的先驅者4號到達月球,在月球上行走了6萬多公裡。6年以後,徘徊者9號降落在月球表面,在降落中拍了數千張照片,在俄羅斯人1959年發射月球3號飛船帶回月球背面圖像後,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保證美國要發展阿波羅計劃,全力實現人類首次登月。1969年7月16號,大力神5號火箭將載有太空人的阿波羅11號飛船送上月球軌道,7月20號阿姆斯特朗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1步。
現在有的科學家甚至找到了在月球上落腳的地點,比如月球、南極的一些隕石坑,那裡的水可能會直接結成冰塊供人飲用,或者轉換成火箭燃料。同時隕石坑的邊緣是吸收太陽能的理想地點,那裡的溫度也在人類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 如果這個設想實現了,那麼我們人類飛向更遙遠天體的夢想就不遠了。
作者:初識公瑾
歡迎關注「初識公瑾"了解更多科幻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