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一些關於太陽系的基礎知識了。我們從課本上了解到,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圍繞行星轉動的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六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
為了便於我們更好地理解太陽的組成,課本中配有太陽系的示意圖。我們通常見到的太陽系的示意圖大多是這樣的:在畫面的中間是一個大大的閃閃發光的太陽。太陽的周圍是一個個呈圓形或者是橢圓形的八大行星軌道,有的還有冥王星。就像下面這樣。

我們從太陽系的示意圖上可以了解到太陽系中太陽和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體的大體分布情況。例如,太陽位於太陽系的中心;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和地球相鄰的兩顆行星是金星和火星。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等等。
但是,但是有一些信息是這種太陽系的示意圖不能準確表達的,例如太陽跟八大行星大小的真實比例和行星之間的真實距離比例。這就給我們造成了一種錯覺。太陽系好像非常的擁擠並且太陽和行星大小相差不大。其實真實的太陽系並不是這樣的。真實的太陽系中太陽和行星的大小以及行星之間的距離比例差距是非常大的。

為什麼課本中的太陽系示意圖不按照太陽系真實的比例來畫出來呢?我想不是人們不願意而是做不到啊。這是為什麼呢?
咱們先來看一下太陽系中天體之間的真實大小比例是怎樣的?
太陽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太陽非常的大。它的直徑是139.2萬公裡,是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打個比方如果太陽是一個直徑大約28釐米左右的大西瓜的話,那麼地球差不多就是一粒芝麻。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和太陽的真實比例就像是下面圖中所示那樣。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在太陽面前是不是很渺小?那麼太陽系中行星之間的真實距離比例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