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談
行星軌跡圖樹立了我們的宇宙觀,真實的太陽系,比例如此誇張
從小學數學課堂中學過比例尺概念之後,大家就都知道我們在出版物圖片上所見的地圖、模型都不是真實的大小尺寸,而是進行整體比例縮小之後的狀態。而我們也都知道太陽系是一個遼闊的空間範圍,當我們學習或者嘗試了解太陽系當中幾大行星的運行模式時,都會參照行星運行軌跡圖:幾大行星都有各自圍繞太陽的運行軌道。
但是這些出版物是為了方便大家清晰明了地了解行星之間的關係和狀態,但它們是否真的代表太陽系的真實狀態呢?相信大家肯定沒有從行星軌跡圖旁邊看到比例尺的標誌吧。不知道有沒有朋友試圖重現太陽系的真實比例,如果沒有,我們可以今天來一起看一看。我們曾經的宇宙關可能就是依照這樣一張行星運行軌跡圖來建立的,但當我們對這個太陽系比例進行重構之後,也許就能還原大家一個真實的宇宙觀了。
重構之前,我們肯定要了解一系列真實的數據,各大行星的直徑大小,彼此之間的距離差距都是不得不關注的。但是這些數據都是千萬公裡級別的。我們就直接向大家展示縮小之後的大小吧,由於太陽就是太陽系的中心,它的直徑大小是140萬公裡,那麼我們就暫且將太陽設立為一個一米的小圓球,那這個比例尺就有點驚人了:1:1400000000。那當太陽變成一米的小圓球之後,其他的行星又變得如何呢?跟太陽之間的距離又是多少呢?
根據和太陽的距離遠近來依次羅列,水星變成了一個直徑0.348釐米的小圓球,它位於距離太陽約41米的地方。金星個頭大一點,0.8釐米,距離太陽約77米,我們地球變成了0.9釐米,但是離太陽約107米。跳過火星、木星和土星,我們來看看大一點的天王星,跟一米的太陽相較,體型較大的天王星也還只是一個3.65釐米的小圓球,但是它卻距離太陽2000多米。餘下的就不一一羅列了,但是各位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查找這些行星的大小跟距日距離之後,自己建個模型。
但是從小編羅列的這些數據,大家就應該能夠看出,太陽系真實的比例跟我們平時所見到的行星軌跡圖實在相差太多了。幾個幾釐米的小球之間相差幾百上千米,而真實的距離我們要放大十四億倍......是不是很誇張呀!
估計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宇宙觀受到了衝擊,但是從實際情況考慮,我們的出版物是不可能還原真實的比例的,為我們所展示的圖片內容也是根據行星大小和距日距離相對模擬出的狀態,但是大家也不能被這些圖片誤導,真實的太陽系可不是這麼擁擠的,甚至還顯得空曠得異常誇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