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第九行星可能是海市蜃樓

2020-08-27 津城武



太陽系外圍小天體軌道上的神秘圖案,可能來自一個由冰屑組成的巨大圓盤的重力,而不是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世界。

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麥迪根,想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其他一些毫無說服力的解釋。當時,她正研究恆星在超大質量黑洞周圍旋轉時,如何相互撞擊而進入不同軌道。她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工作可以應用於繞太陽公轉的微小物體。



麥迪根如今十分謙虛,已經和她的合作者找到了一種完全不同往常的理論,來解釋外太陽系的奇怪之處:遙遠的冥王星之外,一個漫散雜亂的(迄今為止,基本上是假想的)冰碎片盤的集體引力,可能會改變我們很容易看到的遙遠天體軌道,其方式類似於大行星的影響。這樣的磁碟將由數百萬個小物體組成,其中,大多數都是很久以前太陽系形成中遺留下來的。



麥迪根說:「我們正在做的,就是考慮所有這些小物體之間的重力。事實證明,將引力包括在內非常重要。」她認為,只要假定的圓盤在十億年左右的時間內,具有數倍於地球的質量,那它的組成部分之間的微小引力相互作用,就能以另一種方式塑造出跨冥王星的外太陽系,而第九行星則無法解釋這一現象。這種效果有點像諺語所說的「蝴蝶效應」:蝴蝶拍動翅膀,結果引發了遠方的風暴。



麥迪根和她帶的研究生亞歷山大·茲德裡克,在預列印伺服器arXiv.org上發布的兩項新研究中,進一步發展了他們的理論。其中一項新研究發表於《天文學雜誌》,解釋集體引力如何在數十計物體中看到相同種類的傾斜軌道和聚集軌道,物體距離是地球與太陽之間距離的250倍,其他人將其歸因於第九行星。另一項研究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他們說只要有足夠時間,集體引力還可以解釋遙遠軌道上某些物體繞太陽旋轉時如何移動,這也是未知星球存在的證據。



麥迪根及其小組的工作,使得太陽系真實歷史的另一幅圖畫開始浮現。早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緊湊有序的軌道上聚結,離恆星更近一些,由於引力相互作用,恆星之後才向外遷移。這些行星世界那時會被一大堆剩餘碎片包圍,而這些碎片卻從未找到自身行星化的路,最終巨型行星將碎片冰團向外踢出。大多數人被排斥在麥迪根所說的「原始分散盤」中,超出現今冥王星的範圍。麥迪根建議說,盤中質量可能比其他研究人員通常認為的質量要大得多。冷團以遠離圓形軌道的方式推進環中,構成一個不穩定的系統,就像一個搖搖欲墜不穩定的陀螺。該系統在逐漸構成更穩定構型的同時,施加了引力作用,與其他軌道共享相似平面和方向。當然,這種構造基本上反映出,人們對未發現的大型外行星隱藏引力之手的期望。

麥迪根說,「集體引力可以提供所有關鍵的觀測特徵,這意味著你不需要任何新東西。我認為奧克姆剃鬚刀會讓你相信,這是比第九行星更簡單的解決方案。」

自2016年初,他們發表有關該主題的研究假設引起轟動以來,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蒂金,一直是第九行星假說的兩個最主要支持者,而且他們也一直在為世界是否存在而爭論不休。為了與最新觀察結果相吻合,研究人員認為,第九行星的質量必須是地球的五至十倍才行,並且其位置必須是行星距太陽距離的四百至八百倍,這更接近他們最初的想法。

巴蒂金說,他對麥迪根提出的遙遠碎片環想法很感興趣。但他不認為那是太陽系的樣子。他說:「如果有這樣一個環停在(離太陽很遠的地方),那麼早期太陽系穩定就會出現問題,因為太陽系是由恆星簇形成的。來自過往恆星的擾動會弄亂這個環,它們將破壞太陽星的連貫性,使它分散。」

麥迪根在新模擬中解決了這個問題,並仔細調整了時間。要是早期太陽系離開恆星孕育室,而且巨型行星也形成之後,散盤組裝可能會長存。這種調整並非無關緊要,準確模擬碎片盤的集體引力,需要追蹤數百億年來數以千計的顆粒,如何使顆粒漂浮於計算機模型運動中並與之作用。麥迪根說,這項任務比單一行星建模影響要艱巨得多,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為什麼她及其團隊似乎常常比第九行星代表隊落後一步。

迄今為止,與第九行星比較而言,麥迪根的想法並未得到科學界的太多關注。但隨著望遠鏡對這顆行星的搜索仍然一無所獲,這種情況可能即將改變。她說:「我們仍然掌握很少證據,但是情況正逐步進展。太陽系中,集體引力尚未得到真正研究。該領域才剛剛起步。」

至少有兩個研究小組也開始研究各種引力效應和動力學,以替代第九行星。類似地,它們要麼是由巖質天體組成的盤狀物,要麼較大天體的一小部分,其數十億年前的引力影響,也可能動搖了早期太陽系,從而形成了特殊的跨冥王星碎片軌道。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第九行星可能是海市蜃樓 (Image Credit: Christos Georghiou / Fotolia)太陽系外圍小天體軌道上的神秘圖案大約4年前,安·瑪麗·麥迪根首次提出,可能有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行星潛伏在冥王星軌道之外,她既興奮又表示懷疑。發現未知行星的證據一直(過去到現在)是偶然的:已知的太陽系外圍小物體軌道上有奇怪圖案。支持第九行星(冥王星不再歸入太陽系的行星計數)的人說,這種模式可能受該世界巨大引力影響而產生。現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麥迪根,想知道現在是否還有其他一些毫無說服力的解釋。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第九行星可能是海市蜃樓(Image Credit: Christos Georghiou / Fotolia)太陽系外圍小天體軌道上的神秘圖案,可能來自一個由冰屑組成的巨大圓盤的重力,而不是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大世界
  • 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科學界出現兩種假說,第九行星或是一個黑洞
    然而仍然有科學家為冥王星鳴不平,認為它不應該就這樣被降為矮行星。而有的科學家雖然也替冥王星感到惋惜,但是他們在對海王星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這些現象似乎說明海王星後面還是可能存在第九行星。根據報導,近期《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分別發表了兩篇研究論文來提出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的假說。
  • 太陽系第九行星是黑洞?
    自從2006年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後,太陽系現在只剩下八大行星,但是,多數科學家認為太陽系內應該存在第九顆行星。有的科學家猜測在太陽系外圍有一顆是地球五倍大的行星,有的則猜測它是一個只有蘋果大的,但是質量有地球10倍的原生黑洞。
  • 太陽系可能存在第九顆行星:一顆冰凍的星球!
    瑞士伯爾尼大學科學家認為,這個可能存在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直徑是地球的7.5倍,其溫度為零下226攝氏度。據外媒報導,瑞士科學家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描述了可能存在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的狀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曾在今年1月份發表文章說,在太陽系遙遠的外部邊緣可能存在著第九顆行星。科學家並沒有直接觀察到這顆行星,而是根據其他天體運行軌跡的變化得出了這顆行星存在的推斷。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號行星,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初黑洞
    根據這個標準,冥王星明顯是不符合的,因為在它的軌道並不乾淨,有一些天體仍然存在。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之列後,太陽系就變成了八大行星,對於很多的老朋友來說,這個改變還是讓人們難以接受。要知道九大行星之說已經被人類延續了數千年以上,而九在人類文明中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所以,很多人還期望著有一天,太陽系能夠重新回歸到九大行星之說。那麼這樣的願望有可能實現嗎?
  • 隱藏於太陽系最外圍的神秘「第九行星」
    但是,在北京時間2016年1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宣布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運行軌道異常。這六顆天體在經過分析之後,他們發現其運行軌道有著極強的相似性,這種情況在自然條件下幾乎不可能存在。因此,他們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在太陽系的邊緣處,存在著現如今人類未觀測到的「第九行星」。
  • 太陽系中發現多顆軌道異常天體,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真的存在?
    自從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科學家就想在太陽系找到第九行星。為什麼說科學家幾乎確定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呢?這就和科學家發現的塞德娜以及2015 TG387兩顆天體有關了。2003年11月14日,位於聖地牙哥東北部帕洛馬山天文臺的塞繆爾·奧斯欽望遠鏡(Samuel Oschin telescope)首次觀測到塞德娜,當時帕洛馬山天文臺正在搜尋黃道離散天體。
  • 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科學家新的猜測有可能實現嗎?
    於是,有關第九行星的猜想被提了出來。雖然最初提出「P9」存在的時候,很多人都反對,認為太陽系不大可能存在第九行星,尤其還是在太陽系邊緣,但是隨著近幾年對柯伊伯帶不斷的觀測和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由反對轉為支持,同時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尋找第九行星的隊伍。
  • 太陽系發現「第九顆行星」蹤影?八大行星變成九大行星?
    科學家在太陽系中的研究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並且也取得很大的成就,美國科學家曾經觀測到太陽系中周邊發現一些未知現象,在經過天文學家的分析下,這很大可能是一顆行星,而且是很有可能會加入太陽系中,成為其中的一個家庭成員,如果要成為一顆行星,那它就要圍繞著太陽旋轉,並且質量大且不受重力影響導致變形,能夠引力強大狀態下開啟自動防禦能力免除其他小行星的危害,在太陽系中獲取一個優勢位置
  • 太陽系的第九行星,竟可能是一個黑洞?
    在冥王星被剔除出九大行星的行列後,對於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如果存在,這顆星體又是什麼來頭,天文學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在一項近期發表於預印本網站的研究中,英國杜倫大學的物理學家雅各布·舒爾茨(Jakub Scholtz)與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傑姆斯·恩溫(James Unwin)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太陽系中的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顆原初黑洞。
  • 太陽系中是否存在第九行星?看看我們的新發現
    好幾代人突然不得不重新調整他們對太陽系的理解;太陽系現在只剩下8顆行星,而不是9顆。然而,在2016年初,人們發現情況變得更加複雜:當時科學家提出,一顆我們從未見過的巨大第9行星可能正圍繞著太陽運行。集中精力研究第九行星的存在一直以來十分困難,這使得我們中那些仍然悼念冥王星(曾經的第九行星)離去的人感到十分迷惑。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於是人們將目光放在了太陽系邊緣,因為那裡的光線非常暗,是人類觀測的一個盲區。再加上柯伊伯帶的阻擋,太陽系邊緣究竟有什麼樣的天體存在,科學家也不知道。那麼太陽系邊緣有沒有可能存在一顆巨大的行星呢?科學家通過對太陽系邊緣天體軌道的不斷探測研究,還真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之外。
  • 傳言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該如何證實?「星空巨獸」有望擔此重任
    這個大事件就發生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自此九大行星變成八大行星。儘管如今太陽系內名義上不存在九大行星,但是有科學家認為太陽系還存在著一顆尚未被發現的第九行星,如果算上它的話,那麼太陽系內始終存在九大行星。那麼這第九行星是怎麼回事?它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只是假說?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成為大行星,所以冥王星就降級成為了矮行星,同時,太陽系就只有八大行星的存在了。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爭論,冥王星之外是否存在難以捉摸的太陽系第九顆行星。這一發現支持了一種越來越有說服力的觀點,即所謂的第九行星應該是存在的。
  • 太陽系內可能存在黑洞嗎?為什麼英美科學家認為第九行星是黑洞?
    太陽系裡的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又是怎麼來的?但對於柯伊伯帶天體軌道的攝動的計算推測出存在一顆未知行星,這也成了現代天文尋找新的第九大行星的重要依據,只不過有早先沒有發現冥王星時叫做X行星,發現了之後叫做尋找第十大行星,現在冥王星開除了就又成了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八大行星要多個「兄弟」了?「第九行星」或已被鎖定
    太陽系八大行星要多個「兄弟」了?「第九行星」或已被鎖定宇宙,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個詞語。雖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我們人類研究宇宙中的行星提供了條件,但除了從事該行業的人對這方面知識有了解外,我們外行人對宇宙這個名詞知道的並不多。只知道它很大,很廣,人類在它面前很渺小而已。
  • 太陽系第九行星「尼比魯」存在嗎?它到近日點時會對地球有影響?
    太陽系第九行星「尼比魯」存在嗎?它到近日點時會對地球有影響?早在2012年世界末日這一謠言盛行的時候,網絡上就流傳出了一個名為「尼比魯」的行星會接近甚至撞上地球。但這個所謂的太陽系第9行星,真的是存在的嗎?
  • 第九個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行星行列以來,這第九大行星的位置讓科學家有了進一步的猜測,他們認為第九大行星存在於某個位置,只是暫時還未觀測到。然而人類是否在自欺欺人呢?換句話說,第九個行星可能根本不存在?第九大行星對於第九大行星,人類對它有多種稱呼,行星9,行星X,擾動者等等。雖然它從未被觀測到,但有證據表明那裡還有另一顆行星。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行星X,它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遠端,是太陽系神秘未知的第九行星。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目前最新一架望遠鏡將證實他們的信念,並能改變太陽系科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