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新的系外行星LTT 9779b 屬全新類別「超熱海王星」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它屬於一個全新的類別--「超熱海王星」。這顆行星被稱為Ltt 9779b,它的軌道與其恆星極為接近。天文學家還提出了這樣一個系統是如何產生的問題。這顆行星是由一個包括劍橋大學天文學家在內的國際團隊利用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的。
LTT 9779b距離地球約260光年,它與恆星的距離如此之近,以至於它公轉周期還不到一個地球日--它每隔19個小時就繞恆星運行一周--強烈的輻射將使這顆行星的溫度超過1700℃,從而獲得了 「超高溫」的稱號。
LTT 9779b比海王星大一些,但質量卻大得多。研究小組計算出,它的核心質量約為28個地球質量,另外它的大氣層約佔其質量的9%。而這就是謎題的開始。由於這個系統大約有20億年的歷史,這顆行星不應該能夠將大氣層保持那麼久。離恆星這麼近的強大輻射應該早就把大氣層剝蝕掉。這也是為什麼在離恆星這麼近的地方發現的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很少的原因。
研究人員表示,對於Ltt 9779b如何形成目前的原因,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它曾經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但恆星的引力吞噬了它的大部分外層。但也有其他選擇。
「也可能是Ltt 9779b到達目前的軌道很晚,所以還沒來得及被剝離大氣層,」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 James Jenkins說。「與系統中其他行星的碰撞可能會將它向恆星內拋。事實上,由於它是一個如此獨特和罕見的世界,更奇特的情況可能是可信的。」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該系統離地球很近,因此進行後續研究以幫助回答這些問題相當容易。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英國劍橋大學網站21日報導,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LTT 9779b。研究人員指出,此前有模型指出,此類行星不可能存在,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有助洞悉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歷程。
LTT 9779b的公轉周期僅19個小時,由於距恆星非常近,恆星發出的輻射將行星加熱到1700攝氏度以上。「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提供的初步觀測數據表明LTT 9779b存在。隨後,科學家藉助「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提供的數據,確認了其存在。
LTT 9779b的「體重」為海王星的2倍(海王星的質量約為17倍地球質量),但其「塊頭」只比海王星稍大一些,且密度相似。因此,科學家推斷,LTT 9779b的內核質量應該是地球質量的28倍,且其大氣層的質量約佔行星總質量的9%。
研究表明,LTT 9779b現在位於「海王星沙漠」地帶——預計海王星大小的行星無法生存的地區。模型指出,當LTT 9779b等行星靠近恆星移動時,光蒸發過程會導致其大氣層被剝離。另一方面,大型氣態巨行星擁有強大的引力場,可保持其大氣層,如此一來,此區域缺少軌道周期特別短的類海王星行星,現在科學家首次在此區域內發現了此類天體。
科學家進一步解釋稱,LTT 9779b可能誕生時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由於距離恆星很近,恆星的引力更強,將行星的外層「抓」到恆星上,導致行星的質量顯著降低。還有一種可能性是,LTT 9779b現在所處的地方並非其誕生之地,它後面才到達目前的軌道,恆星還來不及將其大氣層剝離。此外,與系統中其他行星的碰撞也可能導致其靠近恆星。
研究論文合作者、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埃德·吉倫博士說:「LTT 9779b是首個現身的此類行星。這顆行星的軌道周期為何如此短暫?為什麼它仍然擁有大氣層?都是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幸運的是,這一行星系統距離地球較近,我們可以對其進行詳細研究,這有望為此類行星的誕生及構成提供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