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新的系外行星LTT 9779b 屬全新類別「超熱海王星」

2020-09-23 科普百分百

天文學家發現新的系外行星LTT 9779b 屬全新類別「超熱海王星」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它屬於一個全新的類別--「超熱海王星」。這顆行星被稱為Ltt 9779b,它的軌道與其恆星極為接近。天文學家還提出了這樣一個系統是如何產生的問題。這顆行星是由一個包括劍橋大學天文學家在內的國際團隊利用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發現的。

LTT 9779b距離地球約260光年,它與恆星的距離如此之近,以至於它公轉周期還不到一個地球日--它每隔19個小時就繞恆星運行一周--強烈的輻射將使這顆行星的溫度超過1700℃,從而獲得了 「超高溫」的稱號。

LTT 9779b比海王星大一些,但質量卻大得多。研究小組計算出,它的核心質量約為28個地球質量,另外它的大氣層約佔其質量的9%。而這就是謎題的開始。由於這個系統大約有20億年的歷史,這顆行星不應該能夠將大氣層保持那麼久。離恆星這麼近的強大輻射應該早就把大氣層剝蝕掉。這也是為什麼在離恆星這麼近的地方發現的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很少的原因。

研究人員表示,對於Ltt 9779b如何形成目前的原因,最有可能的解釋是它曾經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但恆星的引力吞噬了它的大部分外層。但也有其他選擇。

「也可能是Ltt 9779b到達目前的軌道很晚,所以還沒來得及被剝離大氣層,」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 James Jenkins說。「與系統中其他行星的碰撞可能會將它向恆星內拋。事實上,由於它是一個如此獨特和罕見的世界,更奇特的情況可能是可信的。」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該系統離地球很近,因此進行後續研究以幫助回答這些問題相當容易。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英國劍橋大學網站21日報導,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LTT 9779b。研究人員指出,此前有模型指出,此類行星不可能存在,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有助洞悉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歷程。

LTT 9779b的公轉周期僅19個小時,由於距恆星非常近,恆星發出的輻射將行星加熱到1700攝氏度以上。「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提供的初步觀測數據表明LTT 9779b存在。隨後,科學家藉助「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提供的數據,確認了其存在。

LTT 9779b的「體重」為海王星的2倍(海王星的質量約為17倍地球質量),但其「塊頭」只比海王星稍大一些,且密度相似。因此,科學家推斷,LTT 9779b的內核質量應該是地球質量的28倍,且其大氣層的質量約佔行星總質量的9%。

研究表明,LTT 9779b現在位於「海王星沙漠」地帶——預計海王星大小的行星無法生存的地區。模型指出,當LTT 9779b等行星靠近恆星移動時,光蒸發過程會導致其大氣層被剝離。另一方面,大型氣態巨行星擁有強大的引力場,可保持其大氣層,如此一來,此區域缺少軌道周期特別短的類海王星行星,現在科學家首次在此區域內發現了此類天體。

科學家進一步解釋稱,LTT 9779b可能誕生時是一顆氣態巨行星,由於距離恆星很近,恆星的引力更強,將行星的外層「抓」到恆星上,導致行星的質量顯著降低。還有一種可能性是,LTT 9779b現在所處的地方並非其誕生之地,它後面才到達目前的軌道,恆星還來不及將其大氣層剝離。此外,與系統中其他行星的碰撞也可能導致其靠近恆星。

研究論文合作者、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埃德·吉倫博士說:「LTT 9779b是首個現身的此類行星。這顆行星的軌道周期為何如此短暫?為什麼它仍然擁有大氣層?都是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幸運的是,這一行星系統距離地球較近,我們可以對其進行詳細研究,這有望為此類行星的誕生及構成提供新見解。」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發現「超熱海王星」系外行星,公轉周期僅為19小時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它屬於一個全新的類別--「超熱海王星」。這顆行星被稱為Ltt 9779b,它的軌道與其恆星極為接近。天文學家還提出了這樣一個系統是如何產生的問題。
  • 首次發現"超熱海王星"圍繞太陽一樣恆星運行
    一個新的系外行星發現尚屬首次,它位於一個奇怪的「縫隙」中,離它的恆星非常近,它是一個海王星大小的天體,每19小時繞其恆星一圈。從來沒有發現過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其軌道周期不到一天。通常,離恆星如此近的系外行星要麼是被稱為超熱木星的氣體巨星,要麼是被稱為超短周期行星的較小的巖石行星,如地球、水星、火星和金星。由這個唯一成員代表的新類行星被稱為「超熱海王星」。奇怪的是,它的性質表明系外行星的密度與海王星相似,大氣層至少佔行星質量的9%。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大氣層如何在其恆星的灼熱中不蒸發?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超熱海王星」
    新華社聖地牙哥9月23日電(記者尹南 張笑然)智利天文學家領銜的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報告說,在距地球約260光年的一個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超熱海王星」,這是此前僅在理論上存在的一類特殊行星。這個團隊利用位於智利的拉錫亞天文臺和美國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等設施觀測到這顆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第一顆「超熱海王星」,此前僅理論上存在
    智利天文學家領銜的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報告說,在距地球約260光年的一個星系中發現了第一顆「超熱海王星」,這是此前僅在理論上存在的一類特殊行星。這個團隊利用位於智利的拉錫亞天文臺和美國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等設施觀測到這顆行星。
  • 研究「熱海王星」Ltt 9779b的大氣層
    研究「熱海王星」Ltt 9779b的大氣層(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一個天文學家小組利用從TESS和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研究了一顆名為Ltt 9779b這顆行星被描述為「熱海王星」。研究人員對任何擁有大氣層並被歸類為「熱海王星」的它進行了首次光譜大氣特徵分析以及完成了全球溫度圖譜。研究小組發現,Ltt 9779b的發射光譜與科學家們此前研究過的較大的「熱海王星」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堪薩斯大學物理學和天文學助理教授伊恩-克羅斯菲爾德表示,該團隊首次測量到了來自一顆不應該存在的行星的光線。
  • 極熱海王星首被發現,質量是地球34倍,科學家認為它不該存在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速度還是非常驚人的,比方說一直到20世紀末,人類才第一次在宇宙中發現系外行星(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可是如今觀測到的系外行星數量已經以「千顆」為單位來計算了。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很多巡天設備的建成啟用,尋找系外行星、破解宇宙之謎的速度也更快,這次發現的這顆「本不應該存在的行星」,就是其中之一。在藉助「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提供的數據,確認了這顆神秘天體的存在後,科學家們將它取名為LTT 9779b,同時將它定義為一種新型的行星——超熱海王星。
  • 天文學家初步研究了系外行星「不應該存在」的大氣層
    一個月前,科學家宣布首次發現了奇特的系外行星ltt9779b。就在260光年之外,這顆行星很快就被選為,需要對其奇特大氣層進行深入研究的絕佳候選行星。他和他的團隊研究了這顆系外行星在紅外光下的相位曲線。這意味著:因為熱能是以紅外線輻射的形式發射出來的,所以這個波長的光可以告訴我們許多光年之外宇宙物體的溫度。研究的方法是這樣的,行星從我們和恆星之間穿過,給我們清晰的從側面觀察行星的夜晚和白天。因此,要計算系外行星的溫度,天文學家可以利用LTT9779B軌道上整個系統不斷變化的光線。
  • 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現身
    科技日報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劍橋大學網站21日報導,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LTT 9779b。研究人員指出,此前有模型指出,此類行星不可能存在,因此,對其進行進一步分析有助洞悉行星的形成和演化歷程。
  • 一顆不該存在的行星,科學家命名為LTT 9779b
    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相較於容易發現的「熱木星」(非常靠近母恆星,軌道遠小於水星的氣態巨行星),「熱海王星」則幾乎沒發現過,科學家推測它們可能太小,無法在這麼接近母恆星的位置下維持大氣組成。但「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最近發現了這顆「不該存在的行星」,名為LTT 9779b。
  • 科學家發現謎一般的星球,認為它不應該存在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速度還是非常驚人的,比方說一直到20世紀末,人類才第一次在宇宙中發現系外行星(太陽系之外的行星),可是如今觀測到的系外行星數量已經以「千顆」為單位來計算了。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很多巡天設備的建成啟用,尋找系外行星、破解宇宙之謎的速度也更快,這次發現的這顆「本不應該存在的行星」,就是其中之一。在藉助「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提供的數據,確認了這顆神秘天體的存在後,科學家們將它取名為LTT 9779b,同時將它定義為一種新型的行星——超熱海王星。
  • 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現身!此前模型認為這種天體不可能存在
    科技日報記者劉霞據英國劍橋大學網站21日報導,由該校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學》雜誌撰文指出,他們發現了一種新行星——「超熱海王星」LTT 9779b。圖源:視覺中國  LTT 9779b的公轉周期僅19個小時,由於距恆星非常近,恆星發出的輻射將行星加熱到
  • 「第二海王星」被發現,溫度超1700℃,第二個太陽系會有嗎?
    ,如今天文學家們已經將它定義為「Ltt 9779b」,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下「Ltt 9779b」的情況到底如何。根據現有的觀察數據來看,「Ltt 9779b」相當於是第二顆「海王星」,所以科學家們稱之它為「超熱海王星」。因為它們具有一些明顯的顯示特點,它的軌道與其恆星極為接近。
  • 不該存的行星被發現,極熱海王星,科學家第一次見到這類天體
    儘管人類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超過4200顆系外行星,但是隨著宇宙觀測越來越深入,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對於這些天體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最近,天文學家們再一次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讓他們發出這個感慨的,是一顆非常神秘的天體。它是一種全新的系外行星分類,天文學家稱之為極熱海王星(Ultra-Hot Neptune)。
  • 科學家發現新的系外行星 大小類似海王星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克卜勒探測器K2任務,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新系外行星K2-263b,其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4.8倍。新發現有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歷史,以及地球與其他系外行星「表兄弟」之間的不同之處等。
  • 科學:HARPS發現了50個新的系外行星
    【科學:HARPS發現了50個新的系外行星】由瑞士日內瓦大學Michel Mayor領導的HARPS團隊宣布發現了50多顆新的系外行星,這些系外行星圍繞著恆星運行,其中包括16顆超級地球,其中一顆位於其恆星可居住區邊緣的軌道上。
  • 罕見發現:稀有的怪胎行星 天文學家:它本不該存在的
    LTT 9779b,這是一個月前才剛被發現的系外行星,一顆距地約260光年、體積略比太陽系海王星大一點的行星。可紅外探測的數據,利用該系外行星的相位曲線(ESA),告訴我們它的大氣層是活生生擺在那裡的。
  •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CHEN • 2021-01-13 16:33:27 來源:前瞻網 E1458G0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2010年發現的系外行星HD176051b,就是藉由這種方式發現的。不過這種測量方式運用比較困難。另一種則是通過測量恆星受行星影響在天空中產生的擺動所引起的恆星光芒的變化,來確定行星的位置和質量。遙遠恆星運動時與地球發生遠近變化,這會產生都卜勒效應。當恆星遠離我們時,該恆星的光譜會發生紅移;當恆星靠近我們時,該恆星的光譜會發生藍移。
  • 第一張全球溫度圖 探測異常的「熱海王星」
    科學家們為TESS發現的行星創建了第一張全球溫度圖,這是一顆被稱為LTT 9779b的「熱海王星」。剛剛發布的兩篇論文中的第一篇還指出,這是TESS行星的首次光譜大氣特徵。我們在系外行星搜尋之初就開始發現像「熱木星」之一這樣的大型氣體巨人,可以掛在大氣層上,緊緊靠近恆星,但是較小的世界可能會失去其氣體,成為一個無空氣的巖石場所。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系外行星 能吸收幾乎所有的光線
    的新研究顯示,它是一顆黑暗的、會「吃光」的超熱系外行星。這顆系外行星體積幾乎是木星的兩倍,其軌道與木星相距很近,僅200萬英裡。行星反射的光量被稱為反照率,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反照率非常低的系外行星。他們發現WASP-12b具有0.064的反照率,這反映出其只反射了照射在它表面光線的6%。這使它成為已經確定的最黑暗的系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