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是怎樣知道系外行星的大小和質量的?

2020-12-05 李論科學

夜空中每一個遙遠、閃爍的光點,都是一顆恆星,都具有和我們太陽系一樣的可能性。這其中包括:外行星世界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能性,文明的可能性!在一個晴朗、漆黑的夜晚,宇宙有著無限的可能,你在仰望星空,而你的對面也可能有人正遙望著你!因此我們在研究恆星的同時,也在探索恆星的行星,因為行星才是生命的搖籃!下面就說下,我們是通過哪些手段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的?

研究系外行星要比恆星困難的多

如果在20年前,關於其他系外行星的可能性,我們只能根據理論來推測,其他恆星周圍可能存在類似太陽系的行星系統!這在理論上是肯定會發生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已經確切的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

首先我們要知道,研究行星要比恆星困難的多,因為恆星發光,質量不一樣光度不一樣,研究恆星光譜,我們也能知道恆星的組成!但是行星不發光,它們在暗處,沒有任何可直接觀測的條件,我們只能間接的去研究系外行星。

事實上,我們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方式來研究系外行星:恆星擺動和行星凌日。

恆星擺動法

在我們的印象中太陽除了自轉應該是固定在太空中的,行星圍繞著太陽公,這個想法其實是一個真實情況的近似值,畢竟,太陽的質量約佔太陽系質量的99.8% !但實際上,太陽向其他行星施加引力,那其他行星的引力也會作用於太陽。如果我們把木星放大很多倍,太陽和木星的情況就像上面的動圖一樣。(這個有些誇張了)

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我們現在離太陽系很遠,而太陽和另一個巨大的天體正在圍繞軌道運行,我們會看到什麼?

如果我們處在這個系統的側面,就會看到太陽運動軌道的一部分朝向我們,另一部分遠離我們。對於光而言,當恆星向我們移動時,光會發生藍移,而當恆星遠離我們時,光會發生紅移。

通過長時間的觀察紅-藍-紅-藍的振蕩模式,我們就可以測量:

通過震動的幅度,我們就能知道恆星軌道中運行的行星質量,通過震動的周期變化,我們就能知道行星到恆星的距離,毫不奇怪,用這種方法發現的第一批行星質量非常大,從距離上非常接近它們的母恆星,因為這是用這種方法最容易看到這類行星!但是我們還有第二種方法...

行星凌日法

行星凌日!通常情況下,當我們觀察一顆恆星時,恆星會發出大致恆定數量的光線。但是如果有行星從恆星前面經過的話,行星就會擋住一定比例的光線。如果我們的儀器足夠靈敏,就可以檢測到光發射量的微小變化。

這個方法需要我們觀察的角度基本上和行星軌道平面一致,恆星系的其他行星將會依次經過母恆星前面,擋住光線:

通過測量被擋住的光量,我們就能知道行星的直徑通過測量遮擋的周期,我們就能知道行星到恆星的距離在太陽系中我們經常會說水星和金星的凌日現象,這是因為從地球上看,水星和金星是唯一能阻擋太陽光的行星。

這就是克卜勒計劃目前尋找行星的方法。

總結:研究案例,55 Cancri 一個五行星系統

總的來說,我們現在已經發現了超過1500顆太陽系外的行星!在這些行星中不僅有像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這樣的小型巖石行星。

還有像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這樣的大型氣態巨星。

我們還發現了「介於兩者之間」的行星。換句話說,這些行星看起來比太陽系所擁有的巖石行星要大得多,但卻沒有氣態巨行星那麼大。

這就是所謂的超級地球?

我們可以用以上兩種方法測量這顆行星:擺動和凌日。我們只要知道了它的質量和半徑,就能知道它的密度,也許我們還能知道這顆行星是由什麼構成的!

看一下巨蟹星座的55 Cancri,或稱rho Cancri,距我們地球只有40光年。首先通過擺動法探測到,55 Cancri至少有五顆行星圍繞著它運行。

雖然最外層的四顆行星是像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但最裡面的一顆55Cancrie是屬於超級地球中的一顆。

這顆行星的密度為10.9克/立方釐米,幾乎是地球密度的兩倍,(地球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8倍多,但半徑只比地球大63% !怎麼會這樣呢?

事實證明,這顆行星可能是一顆像木星一樣的氣態巨行星遺留的緻密、高壓縮的核心,並不是一顆簡單的金屬球!它的表面有可能是石墨,內層是鑽石。

我們知道木星的核心是固體,而不是氣體。但如果我們把木星推到離太陽很近的地方,木星的外層大氣會被太陽剝離或者吞噬。而留下一顆緻密的核心。

因此具我們推測55Cancri e原本可能是一個與土星大小相當的氣態行星。但隨著它的大氣層被逐漸剝離,就留下了一個比地球大不了多少的核心,但它的質量和密度要比地球大得多!

這就是我們目前研究探索系外行星的方法。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的系外行星 大小類似海王星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克卜勒探測器K2任務,發現了一顆海王星大小的新系外行星K2-263b,其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4.8倍。新發現有助天文學家進一步了解地球的歷史,以及地球與其他系外行星「表兄弟」之間的不同之處等。
  • 科學家如何知道系外行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經常瀏覽天文學新聞的小夥伴,或許會聽到科學家一次次發現系外行星的報導,這是如此令人著迷,因為這些發現意味著我們距離發現系外生命又近了一步。當然在報導中,最讓人關心的是該行星的具體信息,比如大小,運行周期,環境,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其組成成分,因為這決定了在該行星是否具有生命存在的適宜條件。
  • 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發現系外行星
    目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鏡的方法尋找系外行星,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對恆星OGLE-2005-BLG-169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周圍存在一顆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是微引力透鏡技術的又一個發現案例。這一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時空,即在恆星周圍更大的軌道半徑上發現行星。
  • 系外行星和太陽系如此不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爭論不已
    但實際上,當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越多,居然還真的越發現太陽系與眾不同之處。正如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的博士後研究員Aaron C. Rizzuto所指出的那樣:「行星和其他繞太陽公轉的天體的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和它的歷史,但如果沒有系外行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太陽系在宇宙中有多麼獨一無二或者不過爾爾。
  •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NGTS:發現一顆海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  CHEN • 2021-01-13 16:33:27 來源:前瞻網 E1458G0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2、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3、存在水蒸汽和雲層的系外行星:2019年9月,科學家首次報告發現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他們發現一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存在水蒸氣和雲層,對於尋找外星生命跡象的科學家而言
  • 公文包大小的衛星發現了系外行星
    (圖片:©NASA/JPL加州理工學院)一顆公文包大小的衛星成功探索到了外星世界,這為微型太空飛行器捕捉系外天體提供可能。一項新的研究報導,用於天體物理學研究的弧秒太空望遠鏡(ASTERIA)立方體衛星(在2017年11月由國際空間站部署進入近地軌道)觀測到了系外行星 55 巨蟹座。微型立方體衛星未能發現先前未知的世界。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幾代人以來,人類一直仰望夜空,想知道自己在宇宙中是否是孤立存在的。隨著人類發現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探測銀河系的真實範圍,以及探索銀河系之外的其他星系,人類提出的這個問題只會越來越深刻。這是一顆質量約為木星10倍的系外行星WASP-18b,它距離地球約330光年,右下角是光學和x射線數據。
  • 科學家觀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第一縷可見光
    系外行星飛馬座51b距離地球約50光年,位於飛馬座區域。它於1995年被天文學家發現,是第一顆被證實的太陽系外行星,圍繞著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普通恆星運行。天文學家認為它是典型的熱木星——大小和質量與木星相似的一類常見行星,但軌道距離其主恆星要近得多。
  • 什麼是系外行星,怎樣探尋及其發展前景
    太陽系外行星(系外行星)是指太陽系以外環繞其他恆星運轉的行星。 1995年10月6日科學家們在與一顆類日恆星的周圍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自此以後,天文學家就以驚人的速度發現了大量的系外行星。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清單中就包含超過500個新的天體!
  • 科學家發現最近的系外行星,是木星質量的十倍
    科學家們剛剛發現了一顆離地球最近的「嬰兒巨人」行星,距離地球只有330光年。這顆系外行星是我們太陽系以外的一顆行星,由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根據RIT的新聞稿,科學家希望進一步研究2Mass 1155-7919 b,以了解巨型行星如何具有如此寬的軌道。根據這次發布,這顆行星的母恆星只有500萬歲,我們的太陽年齡比它大1,000倍。研究人員說,2mass1155-7919b是一個嬰兒,所以很可能還在形成過程中。
  • 200光年處有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科學家測定了其精確質量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任務發現了一顆火星大小的系外行星,質量大約為地球的十分之一,科學家將其命名為Kepler-138b。Kepler-138b的發現具有重大意義,它是第一顆太陽系外被發現質量和體積小於地球的行星,美國宇航局對Kepler-138b進行了深入觀測,確定這顆系外行星的質量,同時計算出它的密度和推測可能的表面情況。由於Kepler-138b塊頭較小,天文學家利用傳統行星質量觀測技術非常具有挑戰性,由此科學家開發一種新的方法來計算Kepler-138b的質量。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1992年,射電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沃爾茲森和戴爾·弗萊在精確測量脈衝星PSR 1257+12的脈衝信號時,找到了不屬於脈衝星的其他信號,進而發現了它周圍的兩顆系外行星,並被證實。然而脈衝星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死亡的一類產物,它的密度大到在一個指甲蓋大小的體積內,可以集中數噸的重量。脈衝星又因為有強磁場,高速轉動並不斷向外發出周期性強輻射。
  • 科學家首次在一顆系外行星上探測到了水
    這顆編號為K2-18b的系外行星與地球不盡相同,卻十分相似。兩者之間為尚未確認的系外行星候選者K2-18c。好消息:我們正駛出110光年以外!儘管可能還不太夠,但科學家們剛在尋找地球以外的宜居星球上取得重大突破,一個天文組在一顆超級地球的大氣中探測到了水蒸氣。
  • 科學家如何尋找系外行星?距離那麼遠,科學家能找到嗎?
    在這個系列裡,我們介紹了科學家測量地球直徑、質量、日地距離、系外恆星距離的各種方法,有沒有讓大家長知識呢?接下來,咱們要介紹科學家尋找系外行星的方法~直接觀測法——「霸王硬上弓」系外行星的發現和太陽系行星的發現不同,難度大了不止一個數量級。
  • 準備好迎接系外行星了?NASA最新的系外行星搜尋項目首戰告捷
    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全面了解一下這個系外行星獵手的設計,設計目標,以及它的成功對我們理解系外行星的意義。圖丨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來源:NASA)4臺望遠鏡TESS 的機身很簡單,主要由燃料箱和推進器組成。它有能夠精確控制方向的反應輪,和一對提供動力的太陽能電池板。TESS 還有一個遮陽板,用於保護 4 臺望遠鏡。
  • 尋找系外行星的鑰匙:凌日測光法
    介於寄主星的大小可以相當精確地從它的光譜中得知,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測光法估計行星的直徑。但測光法無法預估它的質量,這使得它和徑向速度法互為補足。徑向速度法可以估計行星的質量下限,但無法提供關於行星直徑的信息。利用這兩種方法結合行星的質量和直徑,科學家可以計算出行星的密度,這可以判斷一顆行星是巖態的,氣態的,或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形態。
  • 尋找系外行星的鑰匙:凌日測光法
    介於寄主星的大小可以相當精確地從它的光譜中得知,天文學家可以通過測光法估計行星的直徑。但測光法無法預估它的質量,這使得它和徑向速度法互為補足。徑向速度法可以估計行星的質量下限,但無法提供關於行星直徑的信息。利用這兩種方法結合行星的質量和直徑,科學家可以計算出行星的密度,這可以判斷一顆行星是巖態的,氣態的,或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形態。
  • 在系外行星的搜尋中,CHEOPS將如何大展身手?
    克卜勒的主要發現之一,就是它發現了一系列令人困惑的系外行星,其中兩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有成千上萬顆行星的大小介於地球與海王星之間;還有些行星的公轉周期只有幾個小時。在太陽系中,沒有哪一顆行星能與它們對應,這些行星長什麼樣?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發展成當前狀態的?這些都是需要不斷研究的問題。為了能更好地理解這些行星,我們需要對它們的性質進行更好的觀測,包括它們的大小、質量、組成和大氣。
  • 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究竟是什麼樣子?-地球,系外,行星,Kepler-186f...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網站,藉助美國航空航天局克卜勒空間望遠鏡的數據,天文學家們首次發現一顆地球大小,且位於宜居帶中的系外行星。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克卜勒-186f(Kepler-186f),這一發現證實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存在於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之中。儘管此前便已經在其他恆星周圍的宜居帶中發現了系外行星,但它們的大小都至少要比地球大出40%以上,並且要想了解它們的組成物質也將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