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系外行星,怎樣探尋及其發展前景

2020-04-25 天文在線

太陽系外行星(系外行星)是指太陽系以外環繞其他恆星運轉的行星。 1995年10月6日科學家們在與一顆類日恆星的周圍發現了第一顆系外行星。自此以後,天文學家就以驚人的速度發現了大量的系外行星。目前已知的系外行星清單中就包含超過500個新的天體!

什麼是系外行星,怎樣探尋及其發展前景

環繞脈衝星的行星

1991年第一顆發現的系外行星環繞著一顆脈衝星運行。一顆行星竟然在脈衝星周圍,這是最讓天文學家感到驚訝地方。因為在產生脈衝中子星的超新星爆炸中,原恆星周圍的所有行星都應該會被摧毀。 從那時起,這顆行星存在的原因眾所紛紜。無論如何,中子星的輻射將使這個恆星系統對我們所知的生命充滿敵意。目前,脈衝星附近我們只能檢測到地球大小的行星。

熱木星

什麼是系外行星,怎樣探尋及其發展前景

來源:NASA Ames/JPL-Caltech

克卜勒62f。藝術家根據想像描繪了克卜勒62f,它是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位於天琴座,距離地球約1200光年。處在比太陽更小、溫度也更低的恆星的宜居帶內。許多已知的系外行星都是所謂的「熱木星」,因為它們的大小非常接近木星,且與中心恆星的距離很近。而用來探尋系外行星方法的對靠近中心恆星且較重的行星尤其敏感,所以目前已經發現很多的「熱木星」。但對大多數系外行星而言,因其與恆星相比非常小尚無法直接成像,天文學家則是通過它們因萬有引力圍繞在恆星周圍,使整個系統重心稍稍擺動,而「看」到它們。由於引力同時取決於物體的體積和距離,因此靠近恆星的大型行星受到引力的影響最大,也最容易被發現。

系外行星的大氣層

什麼是系外行星,怎樣探尋及其發展前景

來源: ESO/L. Calçada

Beta Pictoris b。這張藝術家的想像圖描繪了這顆行星在繪架座β(Beta Pictoris)環面內的模樣。繪架座β(Beta Pictoris)僅有1200年的歷史,或者說不到太陽年齡的三千分之一,體積比我們的母星大75%。它位於距繪架座約60光年的地方,是恆星被塵埃碎片盤包圍的最著名的例子之一。2001年11月,科學家宣布首次在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發現化學物質。

什麼是系外行星,怎樣探尋及其發展前景

這是通過觀察行星從恆星前經過的系統獲得的發現。當恆星的光線穿過行星的大氣層時,部分光線將發生微小的變化,且能被極為精細的觀測探尋。被探測到的元素是鈉,從此前的觀測中可知,這顆行星的體積約是為木星的70%,並且距離它環繞的恆星非常近,所以大氣層被加熱到1100攝氏度(2000華氏度)!目前我們已經在超過24顆系外行星的大氣中發現了化學物質。

什麼是系外行星,怎樣探尋及其發展前景

探測類地行星的前景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克卜勒任務(NASA's Kepler)於2009年啟動,旨在通過前文所述的穿過恆星的觀測,探尋環繞其他恆星的類地行星。 克卜勒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超過2300個候選的類地行星,其中包括在一顆類日恆星宜居帶內的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 光學幹涉量度法的最新進展(例如夏威夷的凱克Keck望遠鏡)可能也會有所幫助。

什麼是系外行星,怎樣探尋及其發展前景

相關知識

太陽系外行星亦稱系外行星,即位於太陽系之外,不繞行太陽公轉的行星。截至2020年2月3日,已經被確認的系外行星總共有4173顆,當中74.%是透過凌日現象發現的;這些行星分屬3096個行星系,其中有678個多行星系。克卜勒任務已經檢測到18,000顆行星候選者,包括262顆位於潛在適居帶的候選者。

作者: astro

FY: 尤悅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文科普:什麼是系外行星?
    隨著時間的推移,探測這些「太陽系外行星」的方法逐漸得到了改進,被證實存在的行星也相應增加了(接近2000個!)系外行星的定義:太陽系外行星,又稱系外行星,是圍繞一顆恆星(即太陽系的一部分)運行的行星,而這顆恆星並不是太陽。
  • 「望舒」與「羲和」,我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獲專屬名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及其母恆星昨天有了美麗的專屬名——「望舒」(Wangshu)和「羲和」(Xihe)。近20多年來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旋轉的數以千計的太陽系外行星,而其中有些行星與地球較為相似,可能適於地外生命的生存乃至文明的繁衍。該領域對於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球及太陽系在宇宙中的位置有著重要意義。當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時,天文學家給予其一個數字+字母構成的編號名稱,一般是在其母恆星編號後加b,c,d,e……來表示。
  • 沒有大氣層且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對生命而言意味著什麼?
    系外行星和我們太陽系內的行星具有某些方面的共性,這些天體總是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每一顆都是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比如,系外行星LHS 3844b這顆沒有大氣層、並被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其圍繞運行的M矮星和類太陽恆星有所不同,對生命而言這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寓意是什麼?
    (原標題: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如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圍繞主序星旋轉的系外行星,其科學名稱即為「飛馬座51b」(其母恆星名為飛馬座51);這其中有些系外行星其母恆星的名稱是以發現它們的望遠鏡設備來命名:如著名的類地系外行星Kepler-452b就是因發現它的克卜勒(Kepler)衛星而得名。釋疑2此次「起名」源於什麼契機?
  • 中國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獲名「望舒」 寓意是什麼?
    如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圍繞主序星旋轉的系外行星,其科學名稱即為「飛馬座51b」(其母恆星名為飛馬座51);這其中有些系外行星其母恆星的名稱是以發現它們的望遠鏡設備來命名:如著名的類地系外行星Kepler-452b就是因發現它的克卜勒(Kepler)衛星而得名。
  • 【科普】九大最奇特系外行星
    最年輕的系外行星    歐洲天文學家發現32顆太陽系外行星,從而使現已探測到的系外行星數量上升至
  • 如何確定系外行星存在生命
    □小松研吾 系外行星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因此,直接去往行星表面進行探測是十分困難的。那麼,姑且先假定系外行星或者它的衛星上有生命存在,再去試著尋找這些「生命存在」的證據怎麼樣? 通過大氣尋找「生命標記」 探測系外行星的大氣成分,是確定這顆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一種方法。
  • 射電探測:系外行星搜尋利器
    這是人類第一次探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的存在。然而,系外行星的研究熱潮卻並未如期到來。 在望遠鏡解析度不足以區分開系外行星和其宿主恆星的情況下,怎麼知道射電信號來源於宿主恆星還是系外行星的磁場呢?先來看看我們看到了什麼。  2011年,VLA在4.5GHz和7.5GHz波段探測到了一顆恆星V830 Tau的射電爆發。這本不是什麼驚人發現,因為人們已經在幾十到上百顆磁場活躍的恆星或雙星上發現了射電爆發現象。然而在2015年,在這顆恆星的周圍發現了行星的存在。
  • ESA發射系外行星探測望遠鏡,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主持發射
    本周三,歐洲航天局(ESA)在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發射了CHEOPS行星探索太空望遠鏡,這臺望遠鏡的任務是探尋太陽系外的行星,包括行星的密度、組成和大小等。這真是歐洲太空史和系外行星史上的一個特殊時刻。」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正式奎洛茲和他的同事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在24年前發現的,這顆行星被命名為 「51pegasi b」。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大約4000顆這樣的系外行星。人們很容易發現恆星,因為恆星能發射出明亮的可見光以及其他光譜。
  • 科學家是怎樣知道系外行星的大小和質量的?
    這其中包括:外行星世界的可能性,生命的可能性,文明的可能性!在一個晴朗、漆黑的夜晚,宇宙有著無限的可能,你在仰望星空,而你的對面也可能有人正遙望著你!因此我們在研究恆星的同時,也在探索恆星的行星,因為行星才是生命的搖籃!下面就說下,我們是通過哪些手段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的?
  • 什麼樣的系外行星能孕育生命?假設地球是系外行星,它會是什麼樣
    科學家長期以來都堅持著「什麼樣的系外行星更像地球」的思路,但有一些人卻用了逆向思維,思考「如果地球是系外行星會是什麼樣」。如果我們能夠換位思考,將地球當作是一顆系外行星來研究,發現它的特徵,或許可以成為研究系外行星的重要參考。
  • 2019十大系外行星發現:存在水蒸氣和雲層系外行星
    2、流浪系外行星可能環繞黑洞:2019年10月,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發現一顆類似海王星的系外行星不受恆星引力作用,竟然環繞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運行,這些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吞噬光線的黑洞邊緣依據該模型預測,這種貪婪黑洞可能是數萬顆流浪系外行星的宿主。該解釋理論在系外行星探索領域是極具挑戰性的,例如:天文學家無法應用凌日法發現此類行星,通常情況下,凌日法是觀察系外行星途經主恆星前後的光線變化,但是這種黑洞會吞噬光線,顯然該方法行不通。
  • 系外行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
    在很多新聞報導中,系外行星往往被稱為「超級地球」、「最類似地球的行星」、「第二地球」等,這似乎描繪了一個光明的前景,人類未來有可能移居到這些星球上去。但作為冷靜的探索者,我們需要思考這些系外行星是否真的像地球一樣,人類未來是否真的有可能移居到這些行星。
  • 宜居帶內的系外行星對生命來說可能會很危險
    宜居帶內的外系行星有非常可觀的前景:這些行星與它們的母星有一段距離,在那裡可以維持液態水,因此也有可能維持生命。但是,美國萊斯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說,可居住性不僅僅需要判斷一個行星與其他行星的距離是否恰到好處,危險的太空天氣可能會使這些行星過於動蕩,無法維持生命體的存在。
  • 十大恐怖系外行星:殭屍行星「死而復生」
    二十年前,天文學家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發現一顆系外行星環繞主恆星運行,在進行深入觀測時,一些天文學家並未找到這顆系外行星,並宣稱它已「死亡」。 但在2009年,天文學家使用錢德拉望遠鏡觀測到這顆曾經死亡的系外行星TMR-1C又再度復活過來。將它稱為「殭屍行星」有些言之為過,實際上它僅是隱藏了起來。
  • 系外行星的發現
    2019年10月,科學家們利用一個計算機模型類似發現的系外行星海王星明星不受重力影響,繞著一個巨大的黑洞,這些行星可能存在於消費光在黑洞的邊緣,大約10到30光年的黑洞,它的能量線有一個結構凍塵埃組成的尾巴。
  • 五顆系外行星發現「水」信號-系外行星,水,哈勃,NASA ——快科技...
    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五個遙遠行星大氣中可能存在水信號,科學家對系外行星進行觀測和調查的目的就是尋找適合居住的行星,現在哈勃的數據分析結果取得了新的發現成果,這五顆行星分別為WASP-17b、HD209458b、WASP-12b、WASP-19b以及XO-1b,其中WASP-17b的大氣有些特別,有些膨脹的感覺
  • 科學家如何知道系外行星是由什麼組成的?
    經常瀏覽天文學新聞的小夥伴,或許會聽到科學家一次次發現系外行星的報導,這是如此令人著迷,因為這些發現意味著我們距離發現系外生命又近了一步。當然在報導中,最讓人關心的是該行星的具體信息,比如大小,運行周期,環境,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是其組成成分,因為這決定了在該行星是否具有生命存在的適宜條件。
  • 新的發現:這個巨大的系外行星可能在進化競爭中輸給了它的對手
    該發現是該類的第一例:此前沒有發現任何系外行星(系外行星即指圍繞太陽系外行星運轉的行星。) 然而,發表在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表明,這並不是一個常規的系外行星。 在它的成長被其對手行星阻礙前,克卜勒-1625b-i可能是作為行星在形成的。
  • 系外行星的天氣是怎樣的?來看看雙魚座熱木星上的鐵雨吧
    由大衛·埃倫裡奇(David Ehrenreich)領導的一組天文學家發現,系外行星 WASP-76b的天氣情況比人類想像的要陌生。新的觀測結果可能來源於這顆超高溫氣態巨行星一側的鐵雨。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上的地形形成示意圖。恆星能量在行星晝側被直接利用,在夜側則以光和熱的形式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