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發射系外行星探測望遠鏡,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主持發射

2020-12-03 千千靜聞

本周三,歐洲航天局(ESA)在南美洲的法屬蓋亞那發射了CHEOPS行星探索太空望遠鏡,這臺望遠鏡的任務是探尋太陽系外的行星,包括行星的密度、組成和大小等。

根據歐洲航天局(ESA)的說法,宇宙中存在許多已知的明亮的恆星,這些恆星周圍有行星圍繞其運動,CHEOPS將觀測這些恆星。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迪迪爾·奎洛茲(Didier Queloz)參與了本次發射任務,他說:「本次發射任務完圓滿完成, CHEOPS進入了距離我們710公裡的預定軌道。這真是歐洲太空史和系外行星史上的一個特殊時刻。」

人類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正式奎洛茲和他的同事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在24年前發現的,這顆行星被命名為 「51pegasi b」。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大約4000顆這樣的系外行星。

人們很容易發現恆星,因為恆星能發射出明亮的可見光以及其他光譜。但行星不一樣,行星本身不發光,我們用肉眼沒辦法看到他們。事實上,除了太陽系中的部分行星,比如金星(啟明星)和火星等,我們在地球上用肉眼所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恆星。

如何發現系外行星

科學家主要採用徑向速度法探尋看不見的行星,當然此方法適用於探尋任何看不見的天體,比如黑洞。

徑向速度是物理學名詞,一般指物體運動速度在觀察者視線方向的速度分量,即速度矢量在視線方向的投影,又稱視向速度。

當行星繞恆星轉動時,其引力作用在恆星上,使恆星圍繞著恆星和行星的共同質量中心M旋轉。恆星的運動在觀察方向的速度分量,即徑向速度,是一個由行星運動周期所決定的周期信號,其幅度的大小由恆星的質量、行星的質量、恆星與行星的距離、行星軌道平面法線與觀測方向的夾角等參數決定。

本次發射採用的是俄羅斯的聯盟號火箭,根據發射公司Arianespace的直播的錄像顯示,CHEOPS於格林尼治時間8時54分起飛。

本次發射原計劃於本周二進行,但在臨近發射時發射裝置的自動程序在最後1小時25分鐘被中斷,原因是發射裝置出現「異常」。

宇宙中有多少顆行星

科學家估計宇宙中大約有1000億個星系,按照銀河系的有1000億顆恆星的標準,宇宙中有十的六次方億顆恆星,如果按照太陽系中7顆行星(不考慮矮行星)的標準,宇宙中一共有十的六次方數量級到十的七次方數量級的行星。

CHEOPS是系外行星衛星的縮寫,它將包括行星的密度、組成和大小等。這是在探索地外生命所需條件的漫長過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同時也是揭開我們自己星球起源之謎的重要一步。

奎洛茲說:「 CHEOPS不太可能探尋到系外行星上是否有生命,但我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為了了解生命的起源,我們需要了解這些行星的地球物理學。」

CHEOPS能夠測量行星反射的光的數量,進而可以推測出有關其大氣層或表面的數據。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白繼開攝201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歸屬。系外行星的猜想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2首次發現:脈衝星周圍的異類19世紀以來,隨著望遠鏡越做越大和探測手段的不斷進步,有很多研究者都聲稱發現了系外行星,但都無法得到證實。而人類的第一顆系外行星,卻被射電天文學家在一類不可思議的天體周圍偶然發現了。
  • TESS系外行星探測計劃
    目前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和不久後即將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以及NASA計劃在20年代中期發射的廣域紅外探測望遠鏡(WFIRST)都將成為進一步觀測TESS所確定目標的重要天文設備,其中廣域紅外探測望遠鏡將可以發現軌道周期更長的系外行星以及行星盤,可以補充TESS的發現。
  • 諾貝爾物理學獎回顧:尋找系外行星
    ,也曾有很多人宣稱探測到了系外行星,但最終都被進一步的觀測否定了。比如,1960年代,天文學家彼得·范德坎普(Peter Van de Kamp)聲稱探測到了環繞離我們不太遠的巴納德星的行星,但後來發現這可能是他的觀測儀器出了問題。直到上世紀90年代,人們在系外行星探測上才終於取得了突破。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2019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加拿大裔美國宇宙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瑞士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瑞士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在宇宙學和系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999年7月23日,搭載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過去的20年裡,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強大而獨特的x射線眼睛,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場革命。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公布:3位科學家分享獎項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James Peebles,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為理解宇宙演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所作出的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了兩項突破:大爆炸的證據和尋找系外行星方法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三位科學家,他們對所有這些問題提供了深刻的見解。左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倫敦的迪迪埃·奎洛斯和馬德裡的米歇爾·馬約爾。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剛剛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NASA/ JPL-加州理工學院在太陽系之外尋找行星為了獲得諾貝爾獎,市長和奎洛茲使用量身定製的儀器對附近的恆星進行了調查。
  • 2019諾貝爾生理、物理學獎公布,獲獎科學家的背景是?
    這個國慶假期,引發全球關注的,除了祖國70周年誕辰,還有剛出爐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和物理學獎。同樣,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皮伯斯的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研究和米歇爾·梅厄和迪迪埃·奎洛茲發現的首個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也為全球科學界做出了新貢獻。
  • 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 人類重新認識宇宙
    其中一半獎金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詹姆斯·皮布爾斯,獲獎理由是「對於物理宇宙學方面的理論發現」;另一半獎金授予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馬約爾和瑞士日內瓦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的迪迪埃·奎洛茲,獲獎理由是「發現了圍繞其他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在我剛剛從雁棲湖教完課,還在回程路上,就被這三位天文學家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消息包圍。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一顆圍繞類日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發現
    ,這開啟了系外行星天文學的黎明。他們利用分光鏡來探測主恆星發出的光中的微小擺動。結果發現這些變化是由690萬公裡外一顆巨大、熾熱的氣態系外行星的引力效應引起的。這顆後來被命名為51帕伽西b的系外行星,在此發現一周後被加利福尼亞的利克天文臺的另一個團隊證實。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
  • 天問時刻|5名諾獎得主的火星天問:生命是宇宙演化必然嗎?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當日,5位諾貝爾物理學獲獎科學家雲話火星「天問」。在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和央視新聞合作推出的太空論壇系列第一期上,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表示,「天問一號」在技術上就面臨巨大的挑戰,其科學目標也令人傾佩。
  • WLA聯合央視新聞推出「太空論壇系列」,諾獎與你一起聊深空探測
    「天問一號」計劃在2020年7月23日發射。圖|CNSA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聯合央視新聞共同推出「太空論壇系列」,第一期將和諾貝爾獎科學家談深空探測。本期邀請包括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中外相關領域科學家,以雲論壇的形式,共話中國和全球的火星探測計劃,展望深空探索和星際移民的未來藍圖。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探索星辰大海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三名科學家共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宇宙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揭示了宇宙主要是由看不見的物質和能量構成的,另外兩名科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發現了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解讀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尋找另一個「地球」
    10月8日,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宣布,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馬約爾(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成就貢獻和故事簡介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0分許,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54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 國際高度評價中國探火任務發射:為人類理解太空邁出重要一步
    7月23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發射,國際社會對此高度評價。當天晚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五位會員和諾貝爾獎得主,以及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執行主任費辛格(Christian Feichtinger)博士就深空探測問題進行討論,他們認為,中國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為人類理解太空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人類了解地球的起源提供更多線索。
  • 25歲與96歲,歷史上的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虎嗅網
    黑洞和銀河系最黑暗的秘密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黑洞。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David Haviland表示。這是諾獎連續兩年關注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去年諾獎頒布給了宇宙學理論和地外行星的發現者。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如何探測數千光年以外的系外行星?
    這樣的原理也可以應用於探測像HIP 116454b這樣的系外行星。通過觀測行星從恆星面前經過時引起的光線變化,我們發現了很多系外行星。光線在180年前離開了HIP 1164654的運行軌道,直到現在最終到達了我們的照相機傳感器。這些光子不管我們是不是想要捕獲它們進行成像,徑直奔向了我們。
  • 加拿大科學家榮獲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
    活著的北美留學生活指南 引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點50分,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加拿大出生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James Peebles,兩位瑞士學者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