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探索星辰大海的旅程才剛剛開始

2020-12-03 天文在線

三名科學家共同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宇宙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揭示了宇宙主要是由看不見的物質和能量構成的,另外兩名科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發現了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通過研究宇宙誕生後的最初時刻,普林斯頓大學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對宇宙的演化搭建了一個理論框架,而這個理論框架使我們逐步了解了宇宙的暗物質和暗能量:哪些任何科學儀器都無法觀測到的物質,卻佔宇宙的95%。

同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在1995年宣布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氣體世界,它圍繞著一顆距我們的太陽50光年的恆星旋轉—這是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的太陽系外行星。

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又發現了數千顆類似的太陽系外行星,天文學家們現在普遍認為,我們的宇宙中包含的行星比恆星還多。

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烏爾夫·丹尼爾松(Ulf Danielsson)說:「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繪製了一幅遠比我們想像的更陌生、更奇妙的宇宙宏圖,我們對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看法將完全不同。」

近一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從一個熾熱的緻密的「粒子湯」變成為塵埃、恆星和星系的集合,星系在一個巨大且不斷擴大的空間中飛躍。

50年前,兩位射電天文學家偶然發現了宇宙最初膨脹時期的特徵:宇宙微波背景,一種瀰漫在整個天空的微弱輻射形式。

諾貝爾獎評委會認為,這種輻射對物理學家來說就是「金礦」。通過分析這種古老餘輝的微小變化,科學家們可以回溯到過去,了解宇宙的演化過程。

詹姆斯·皮布爾斯通過研究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來了解大爆炸中產生的那些物質。

加州大學天文臺的工作人員、觀測宇宙學家桑德拉·法伯(Sandra Faber)說:「從理論上講,這為我們打開了探索宇宙起源的大門。它表明,現有的物理定律可以解釋宇宙只有「一百秒」大的時候發生的事。這不是很神奇嗎?」

詹姆斯·皮布爾還開發了一些工具來解釋我們所知道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他說:「在大爆炸後不到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宇宙急速膨脹,在這個膨脹期間出現微小量子漲落,從而產生了物質這些「塊」,最終演化成星系。」

這些「塊」,以及依然神秘的暗物質,解釋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星系的大小、形狀和分布。

詹姆斯·皮布爾通過電話採訪時說:「我並不是一個人在前行,蘇聯的研究人員為科學家理解宇宙的演化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還說道:「自從1964年探測到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後,對於這個領域的學術研究就在不斷進步,但我也提出過很多錯誤的觀點。」

最終,詹姆斯·皮布爾的理論引領了暗能量和暗物質的發現,暗能量是一種推動宇宙膨脹的無形能量,而暗物質則是一種將星系聚集在一起的不可觀測的物質。

詹姆斯·皮布爾獲獎後與祝福者們通話。(路透社照片)

當下我們能觸摸或看到的一切、科學儀器所探測到的一切、以及尚未被發現的一切,只佔宇宙的5%。但即使是在這小小的5%裡,仍有雙眼看不到的東西。今年下半年頒發的物理學獎所涉及的科學理論就證實了這一點。

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所發現到的第一顆系外行星無法通過望遠鏡觀測到。天文學家反其道而行之:通過觀察它如何影響它的宿主恆星來直觀地了解系外行星的存在。

他們的研究基於這樣一個事實:行星並不圍繞恆星運行;相反,行星和恆星都繞著它們共同的質心公轉。如果一顆行星與它的太陽相比足夠大,它就會造成恆星的些許攝動。

這種攝動使得恆星發出的光存在微小的位移變化,科學家可以通過分析這些位移變化來確定行星的大小和距離。

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發現的第一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飛馬座51b,它與我們太陽系中的任何一個行星都不同。這顆行星和木星一樣體積巨大且是氣態的,但它離它的恆星非常近,只需要4天就可以完成一次軌道運行。它的溫度超過1000攝氏度。

當迪迪埃·奎洛茲回憶他第一次在他的數據中看到這顆行星的特徵時說道:「我嚇壞了,我以為是測量儀器出了問題。」

天文學家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重新分析,才使自己相信他們看到的是真實存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如果說服世界上其他國家。這顆行星的情況與科學家們的預測大相逕庭,許多研究人員最初對這一發現持懷疑態度。但後來的研究最終表明,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最初的猜想是正確的。

卡內基天文臺的系外行星天文學家約翰娜·泰斯克(Johanna Teske)說:「新的科學理論很少是由一個人探究完成的,在探究完成之前和之後都有很多人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的發現確實是該領域的一個轉折點。」

很快,全球的天文學家開始了他們自己對系外行星的搜索,通過儀器掃描天空和查看大量的歷史數據來探測系外行星的宿主「母星」的攝動。

通過地面和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發現了4000多顆已確認的系外行星,這對科學家關於行星系統如何演化的觀點提出了質疑。

2018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這是一架功能強大的太空望遠鏡,可以掃描整個深空,尋找圍繞附近恆星運轉的行星。這次發射任務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已發現的系外恆星很近的軌道上運行的巖石行星的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

翰娜·泰斯克說:「當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在研究和尋找這些系外行星時,有人嘲笑他們的研究,並諷其為科幻小說。但看到這一研究一路發展到現在,最終他們二人獲得了諾貝爾獎,我們也離發現和表徵類地行星越來越近,這不但偉大同時也令人興奮,甚至有點超現實的感覺。」

按照諾貝爾獎自身的慣例,在獲獎名單的公布後引發了關於「獲獎者缺乏多樣性」的爭論。在諾貝爾物理學獎100多年的歷史中,只有3位女性獲得過該獎項,且沒有一位黑人科學家獲得過該獎項。

特別是本次頒獎對詹姆斯·皮布爾理論的認可更是引發很多不滿,因為證明暗物質存在的女性學者維拉·魯賓(Vera Rubin)未曾獲此殊榮。

天文學家埃米莉·萊斯克(Emily Levesque)曾對《天文學》雜誌說:「卡耐基研究所的天文學家正在與性別歧視鬥爭,維拉·魯賓的研究也徹底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維拉·魯賓曾在2016年去世前被認為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最有可能獲獎的候選人(但諾貝爾獎不頒發給死者)。

約翰娜·泰斯克這樣評價維拉·魯賓:「她對天文學領域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並且充滿了鼓舞人心的力量,過去是,現在仍然是。她沒有被諾貝爾物理學獎認可,這一點充滿了諷刺意味。我認為,至少對我來說,這將永遠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道傷疤。」

頒發這些獎項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告訴《自然》雜誌,該組織已經採取措施,消除對女性和有色人種科學家的偏見,包括明確要求提名者考慮性別、地理和主題的多樣性。因為今年的醫學獎和物理獎的六位獲獎者都是白人男性。

然而,桑德·拉法伯認為詹姆斯·皮布爾的成就是無可取代的,因為他合理的解釋了宇宙演化的過程,而且他的研究範圍從大爆炸到量子力學再到暗物質的本質。桑德·拉法伯對諾貝爾物理學獎能夠授予詹姆斯·皮布爾感到非常高興。

一位和詹姆斯·皮布爾幾乎同時進行星系形成和暗物質的研究宇宙學家說:「詹姆斯·皮布爾的理論深深地影響了她,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科學上。」她還說說:「這告訴了全人類,我們是根據物理定律出生的,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遵循這些定律來生活。」

正如詹姆斯·皮布爾的研究強調了我們地球人在宇宙中的渺小,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的發現有確定了我們的星球是多麼的罕見和不尋常,因為過去二十年中發現的絕大多數系外行星與我們太陽系的任何天體都不同。

不過,諾貝爾委員會成員丹尼爾森(Danielsson)表示,在浩瀚而不可思議的宇宙中,在某個陌生而遙遠的星球上,可能存在著其他形式的生命。

他說,這可能需要數年、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時間。但是他仍然抱有希望,有一天,人類會在黑暗中找到證據,證明我們並不孤獨。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sciencealert- X-inG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以表彰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有力預言的發現。數讀諾貝爾物理學獎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其中有6個年份沒有頒發過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是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
  • 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4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他們為什麼獲獎?
    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爾·奎洛茲(Didler Queloz)因為對宇宙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理解做出的貢獻成為獲獎者。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首先向因新冠疫情而無法現場報導的媒體表示歉意,並解釋這一延遲是因為與獲獎者聯繫。隨後他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他們的發現永遠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8年,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在現場連線採訪的最後,皮布爾斯說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並向百餘年來在這一領域的所有研究者致以了敬意。延伸閱讀:一分鐘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是1900年6月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屬諾貝爾獎之一。
  • 一口氣看懂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分別是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其中吉姆·皮布爾斯分享1/2的諾貝爾獎,而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分享1/2的諾貝爾獎。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過去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2019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eebles獲獎,獲獎理由是「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外兩位獲獎者是瑞士科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獲獎理由是「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探索宇宙最奇異現象
    導讀: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由來自英國、德國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其中,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是第四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據中新網援引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6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德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探索宇宙最奇異現象
    導讀: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分別由來自英國、德國和美國的三位科學家獲得。其中,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是第四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據中新網援引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當地時間6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德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貢獻。現年89歲的英國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用廣義相對論言語證明了恆星能夠構成黑洞。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探索宇宙奧秘科學家!A股概念股能否「上天」?
    摘要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探索宇宙奧秘科學家!A股概念股能否「上天」?】10月8日,2019年度諾貝爾獎第二項大獎——物理學獎揭開面紗,一位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及兩位瑞士科學家共同斬獲這一榮譽。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獲獎。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仍然聚焦天體物理學領域,帶我們發現宇宙探索的又一「高光時刻」——黑洞和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當天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會議廳舉行的發布會比預定時間晚10多分鐘。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首先向因新冠疫情而無法現場報導的媒體表示歉意,並解釋這一延遲是因為與獲獎者聯繫。隨後他公布了獲獎者名單及主要成就。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以表彰他「關於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外一半授予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兼英國劍橋大學教授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科學網—詭異的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郭曉強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3位研究浩瀚宇宙的物理學家。其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詹姆斯·皮布爾斯的理論發現有助於我們理解大爆炸之後的宇宙演化,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則是在宇宙中找到了未知行星。關於他們貢獻的詳細解讀自有專業人士完成,這裡不展開評述,只就兩個小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20世紀及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和物理學的發展情況。自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物理學獎,截止2019年已頒獎113次(共有6年未頒獎: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共213人次、212位物理學家獲獎,美國著名固體物理學家John Bradeen是物理學領域中唯一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分別為1956年和1972年。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的發現顛覆了對宇宙的認知!
    導讀: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三名科學家共享。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重新認識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霍金「戰友」獲獎,黑洞「吸納...
    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而在過去一百多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就見證了人類百年的探索領域,從腳下的這顆星球,擴展到頭頂的星空。2019年,隨著該獎項被同時授予宇宙學和系外行星學兩個領域,作為天文學分支的天體物理學迎來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