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懂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12-04 鍾銘聊科學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分別是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其中吉姆·皮布爾斯分享1/2的諾貝爾獎,而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分享1/2的諾貝爾獎。

那這三位科學家到底做出了什麼科學成果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授獎詞:

表彰他們在宇宙理論領域、系外行星的發現。

大部分看到這裡,心裡一定是崩潰的,因為字都看得懂,但合起來就不知道到底說了啥?

今天,我來給你科普一下這三位科學家到底幹了啥?

當然,在此之外,我們要先來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科學成就,大概就是:

天文學的兩個細分領域的重大革命。

具體咋回事呢?我們來一個個看看。

吉姆·皮布爾斯:為現代宇宙學奠基

吉姆·皮布爾斯的主要貢獻是對現代宇宙學的奠基作用。

那麼問題來了,宇宙學到底是什麼?這和天文學有什麼關係?

宇宙學這個詞最早來自於希臘語,具體的意思是:

宇宙學是對宇宙整體的研究,並且探討人類在宇宙中的地位。

說白了就是,不拘泥於研究某個天體或者某種天文學現象,而是從整體的角度來研究宇宙。我們熟悉的科學家霍金,其實也是這個領域的著名研究者之一。所以,吉姆·皮布爾斯和霍金是同行。

吉姆·皮布爾斯到底做了什麼呢?

這裡我們要搞清楚一個核心的問題:科學的語言是數學

所有的理論最終都要依靠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物理學是這樣,化學也是這樣,生物學其實也得這樣,當然,宇宙學也就不例外了。

我們最常聽說的愛因斯坦其實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在1905年發表了4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其中一篇是關於布朗運動的,具體來說就是,花粉顆粒在水溶液中會出現不停頓的無規則運動。實際上,這是水分子對於花粉粒子的影響造成的。

不過布朗運動是在1827年被一位叫做布朗的學者提出來的,一直到1905年之間,也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了合理的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但只有到了愛因斯坦才真正被解決了,這是因為愛因斯坦用數學語言描述了布朗運動。

吉姆·皮布爾斯其實做的就是和愛因斯坦同樣的工作。具體來說是,過去100年來的研究,科學家發現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起初宇宙是非常熾熱的,大爆炸之後,宇宙空間開始膨脹,溫度就開始下降,不過早期的宇宙就像一鍋粒子湯,裡面的各種粒子亂跑,由於溫度還很高,原子核還沒有辦法俘獲電子。

一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也就是宇宙38萬歲時,原子核俘獲電子,形成了溫度的原子結構,而早期宇宙大爆炸的餘熱以電磁波地形式在宇宙中傳播一直持續至今,它們成為了宇宙的背景輻射,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吉姆·皮布爾斯和羅伯特·迪克等人從理論上解釋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其實是大爆炸的印記。

1964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兩位工程師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意外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並且因此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早期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還很粗糙,後來COBE衛星得到了更精準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兩位相關的研究院喬治·斯穆特和約翰·馬瑟因此獲得了200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委員會當時給出的頒獎理由是:

宇宙背景探測的計劃可以視為宇宙學成為精密科學的起點。

發現沒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已經催生了2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但都是給到觀測方面的,理論方面還沒有給,而吉姆·皮布爾斯是在理論方面做出貢獻的,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但吉姆·皮布爾斯在宇宙學的貢獻不止這些,宇宙學是近100年才高速發展起來的學科,其中有很多定量的計算並沒有落實,他學術生涯的大量工作都是在讓物理宇宙學成為一個可以被定量研究的物理學分支,並且在宇宙大爆炸、暗物質、暗能量等領域都有很高的建樹。2004年,邵逸夫獎就頒給了他,授獎詞如下:

他為宇宙學中幾乎所有的現代研究奠定了基礎,包括理論和觀測,將一個高度猜測性的領域變成了一門精密的科學

因此,吉姆·皮布爾斯應該可以被認為是現代宇宙學奠基人之一。也正是他,推動了物理宇宙學的定量研究的革命。

發現系外行星

至於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他們的貢獻主要是發現了第一個環繞類太陽恆星飛馬座51的行星飛馬座51b

這聽起來很拗口,一般人也很難理解這到底有什麼?

我們可以先從太陽系的角度出發來理解,我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但實際上,太陽本身也在繞著質心轉。

那這有啥的呢?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我們夜晚之所以可以看到星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天體本身發光,發出的光來到了地球被我們看到。也就是說,我們肉眼能看到的天體基本上都是恆星或者星系,以及極其個別的幾個太陽系內的行星。太陽系外的行星由於自身不發光,反射的光又不足以到達地球,所以科學家很難觀測得到。

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提出了一種徑向速度法,具體啥意思呢?

如果我們從地球上去觀測一顆恆星,這顆恆星由於自身也在繞著質心轉,因此就會出現來來回回,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

這種來來回回的速度可以利用都卜勒效應來測量得到,具體來說就是我們看到的光的波長會發現改變。遠離我們時會紅移,靠近我們時會藍移。我們就可以通過光的變化以及理論模型,得到恆星和繞行行星的一些關鍵數據。

他們的這個發現拉開了尋找「系外行星」的革命。他們利用這個辦法找到了類太陽恆星飛馬座51的行星飛馬座51b,後來許多科學家利用相同的辦法找到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同時還促進了科學家對於行星的理解。

關於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解讀就到這裡,最後我們來總結一下,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兩個天文學的重大革命,其一吉姆·皮布爾斯對於現代宇宙學的奠基,其二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提出的尋找系外行星的觀測方法。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該獎項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獎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獎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20世紀及21世紀物理學的主要成就和物理學的發展情況。自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物理學獎,截止2019年已頒獎113次(共有6年未頒獎: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共213人次、212位物理學家獲獎,美國著名固體物理學家John Bradeen是物理學領域中唯一一位兩次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分別為1956年和1972年。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8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James Peebles教授,以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以及瑞士日內瓦大學的Michel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海外網10月8日電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54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獎勵他們在天體物理學方面的發現。
  • 科學網—詭異的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先說分享1/2獎金的詹姆斯·皮布爾斯,其在學術界地位之高毋庸置疑,在獲諾貝爾獎之前,其他獎也拿到手軟,其中一個獎叫The Crafoord Prize(2005)。為何專提這個獎呢?是因為該獎與諾貝爾獎有很大的淵源。The Crafoord Prize開始頒發於1982年,也是瑞典的獎項,其初衷是彌補諾貝爾獎的不足。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在今年諾貝爾獎出爐之際,尹哥帶大家回顧下近五年來(2015-2019年)物理學獎獲獎情況。 2019年 獲獎者:美國的吉姆·皮布爾斯、瑞士的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5年3次獲諾獎
    在現場連線採訪的最後,皮布爾斯說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並向百餘年來在這一領域的所有研究者致以了敬意。延伸閱讀:一分鐘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是1900年6月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的,屬諾貝爾獎之一。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
    今天諾貝爾物理獎給了三位天體物理學家,意外在與其組合「宇宙學和地外行星領域相差太大了」。但是,其中發現太陽系外行星的實驗天文學家為復旦大學物理學教授、《知識分子》/《賽先生》諾獎黃金周物理學顧問施鬱老師於2015年預計。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他們為什麼獲獎?
    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揭曉。詹姆斯·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迪迪爾·奎洛茲(Didler Queloz)因為對宇宙演化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理解做出的貢獻成為獲獎者。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得主名單
    當地時間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Roger Penrose 、Reinhard Genzel和Andrea Ghez摘得獎項。  根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遺囑,以其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5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做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設立物理學獎項,最早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中被提及。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數說迄今共4名女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100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114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4次。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的發現顛覆了對宇宙的認知!
    導讀: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三名科學家共享。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實和趣聞 諾貝爾獎官網今天為我們分享了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相關事實和趣聞。 獎章介紹 諾貝爾獎的獎章正面是諾貝爾先生的頭像,區別在於獎章背面。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的發現顛覆了對宇宙的認知!並照亮...
    導讀: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三名科學家共享。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 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
  • 數說諾貝爾物理學獎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 諾貝爾物理學獎已經頒發一百多次。宏觀至宇宙探索,微觀至原子結構,都是物理學獎得主們的研究領域。回顧過去頒發的這個獎項,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數字。 113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1
    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於了詹姆斯皮博斯,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發現和理論貢獻。現年八十多歲的皮博斯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榮譽科學教授。主要研究物理學和理論宇宙學。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60萬元),比2019年增加100萬瑞典克朗。過去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名單2019年——美國科學家James Peebles獲獎,獲獎理由是「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另外兩位獲獎者是瑞士科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獲獎理由是「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 三名科學家分享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科技日報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房琳琳 劉霞 實習記者餘昊原)據諾貝爾官方網站最新消息,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美國科學家詹姆斯·皮布爾斯,以及兩位瑞士科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迪迪埃·奎洛茲,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領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都畢業於哪個學校?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詹姆斯·皮布爾斯(獲獎原因:宇宙學相關研究)、米歇爾·馬約爾(獲獎原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迪迪埃·奎洛茲(獲獎原因:首次發現太陽系外行星)。1、詹姆斯·皮布爾斯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 2019諾貝爾生理、物理學獎公布,獲獎科學家的背景是?
    諾貝爾物理學獎詹姆斯·皮布爾斯詹姆斯·皮布爾斯1935年4月25日出生於加拿大的溫尼伯,加拿大-美國物理學家和理論宇宙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阿爾貝特·愛因斯坦榮譽科學教授,是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專家。米歇爾·梅厄(Michel Mayor)生於1942年1月12日,他是日內瓦大學天文學系的天體物理學家和榮譽教授。已經於2007年正式退休,但之後仍在日內瓦天文臺擔任研究員。他是2010年維克託·漢巴久緬國際獎的共同獲獎者,以及2015年京都獎的獲得者。梅厄擁有洛桑大學的物理學碩士學位(1966)和日內瓦天文臺的天文學博士學位(1971)。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過113 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