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最近的系外行星,是木星質量的十倍

2020-12-05 知了一些科技

科學家們剛剛發現了一顆離地球最近的「嬰兒巨人」行星,距離地球只有330光年。

這顆系外行星是我們太陽系以外的一顆行星,由羅切斯特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

該行星被命名為2MASS 1155-7919 b,圍繞其母恆星具有不尋常的寬軌道-比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遠600倍。根據RIT的新聞稿,科學家希望進一步研究2Mass 1155-7919 b,以了解巨型行星如何具有如此寬的軌道。

根據這次發布,這顆行星的母恆星只有500萬歲,我們的太陽年齡比它大1,000倍。

研究人員說,2mass1155-7919b是一個嬰兒,所以很可能還在形成過程中。但它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10倍,木星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氣態巨行星。這顆新行星是利用2013年由歐洲航天局發射的蓋亞太空觀測站的數據發現的。

這一發現發表在《美國天文學會的研究筆記》上。

(網圖侵刪)

---------每天知了一些科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一顆次土星質量系外行星,只比木星小五倍
    據報導,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微透鏡技術,探測到了一個新的遙遠的外星世界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被命名為Ogle-2018-BLG-0799Lb,它的質量比木星小五倍,並圍繞一個非常小質量的矮星運行。通過他們的觀察,他們發現了一顆新的、質量巨大的行星圍繞著一顆矮星運行。
  • 科學家利用引力透鏡發現系外行星
    目前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使用了微引力透鏡的方法尋找系外行星,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夏威夷W.M.凱克天文臺對恆星OGLE-2005-BLG-169進行了觀測,發現其周圍存在一顆天王星大小的系外行星,這是微引力透鏡技術的又一個發現案例。這一發現打開了一個新的時空,即在恆星周圍更大的軌道半徑上發現行星。
  • 天文學家是如何發現系外行星的?
    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光從比鄰星到達地球需要4.2年。人類從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000多顆恆星,由於距離遙遠,看到的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點。行星本身並不會發光,行星雖然會反射恆星的光芒,但是由於恆星之間的距離太遙遠,從地球上很難通過天文望遠鏡直接發現系外行星的存在,那科學家又是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的呢?系外行星是如何被發現的?
  • 科學家是怎樣知道系外行星的大小和質量的?
    研究系外行星要比恆星困難的多如果在20年前,關於其他系外行星的可能性,我們只能根據理論來推測,其他恆星周圍可能存在類似太陽系的行星系統!這在理論上是肯定會發生的。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已經確切的發現了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
  • 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我們今天就聊聊和這次諾貝爾物理學獎裡相關的研究——關於系外行星的那些事,以及認識光年之外的它們是如何被我們人類發現的。什麼是系外行星?系外行星,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太陽系以外的行星。這些行星通常指的是那些環繞太陽系外的恆星公轉的行星,當然,「無父無母」的流浪行星也是系外行星的一種,我們今天的主角是環繞恆星的系外行星。
  • 比木星還大20%!又發現一顆新的「暖木星」系外行星,不是熱木星
    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研究報告表明,發現了一個新的「暖木星」外星世界,它在偏心軌道上穿越了一顆晚F型恆星。這顆新發現的系外行星,被命名為TOI-677b,比木星大約20%,質量也更大,這一發現發表在《arXiv》上。
  • 科學家指出,此前發現的系外行星神秘消失了
    在2004年,科學家觀測到一顆是環木星軌道三倍的大質量、年輕的行星,並將他命名為Fomalhaut b。2014年,這顆行星卻從夜空中完全消失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2004年,科學家找到了這顆質量是木星三倍的年輕行星存在的直接證據,並將其命名為Fomalhaut b。
  • 科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存在熔化金屬雲層
    如圖所示,這是系外行星PSO J318.5-22,它距離地球75光年,最新觀測顯示,這顆系外行星大氣層中存在著熔化金屬雲。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觀測顯示,一顆遙遠孤獨行星大氣層中存在熔化金屬。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PSO J318.5-22,它在太空中自由漂浮著,並不環繞恆星運行。
  • 科學家用新技術發現6顆系外行星 質量是地球2.6倍到木星一半不等
    科學家用新技術發現6顆系外行星 質量是地球2.6倍到木星一半不等  Emma Chou • 2019-12-24 17:58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系外行星是如何發現的?
    由於行星與恆星質量相差懸殊,太陽系內質量最大的木星,造成的太陽視向速度額外的變化量只有12.4米/秒,換成地球則只有不到10釐米/秒。而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也在4光年之外。也就是說,我們要在地球探測遠在數光年之外恆星米每秒量級的晃動,還要排除各種其他因素的幹擾,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 大熊座發現奇特系外行星:軌道很扁似彗星
    這顆行星編號HD 80606b,其大小與木星相當,但其質量比木星要大4倍左右,距離地球大約190光年,位於大熊座方向  讓科學家引起關注的是這顆行星詭異的軌道特徵HD 80606 b類似的系外行星,編號HD 20782。
  • 系外行星和太陽系如此不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爭論不已
    截至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4000顆系外行星。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項非常偉大的成就。但實際上,當科學家發現的系外行星越多,居然還真的越發現太陽系與眾不同之處。正如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A)的博士後研究員Aaron C. Rizzuto所指出的那樣:「行星和其他繞太陽公轉的天體的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和它的歷史,但如果沒有系外行星,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太陽系在宇宙中有多麼獨一無二或者不過爾爾。
  • 另一個地球:距離地球最近恆星周圍發現系外行星地表或有水
    就在剛剛,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發布了一項聲明,確認了此前已經在坊間流傳多時的一個消息:科學家們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比鄰星周圍發現了一顆巖石系外行星
  • 科學家觀測到來自系外行星的第一縷可見光
    系外行星飛馬座51b距離地球約50光年,位於飛馬座區域。它於1995年被天文學家發現,是第一顆被證實的太陽系外行星,圍繞著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普通恆星運行。天文學家認為它是典型的熱木星——大小和質量與木星相似的一類常見行星,但軌道距離其主恆星要近得多。
  •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望舒」 命名來自廣州高中...
    中國科學家發現的首顆系外行星「望舒」 命名來自廣州高中學生  Winnie Lee • 2019-12-23 10:07:01 來源:前瞻網 E3605G0
  • 來自系外行星的射電暴
    這是一顆比太陽更大、溫度更高的恆星,距離地球約51光年,它擁有一顆系外行星,1996年由保羅·巴特勒(Paul Butler)團隊發現。行星牧夫座τb的質量下限曾被認為是4倍木星質量,2012年有研究認為質量介於木星的5.5~6倍。由於它距離恆星僅僅0.05天文單位,這意味著這顆氣態行星的溫度將高達1430℃以上,俗稱「熱木星」。這樣的行星顯然不會有任何生命存在。
  • 【科普】九大最奇特系外行星
    這些系外行星的發現對於天文學家理解行星是如何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美國《大眾機械雜誌》列舉的最奇特的9顆系外行星,其中包括:最熾熱的系外行星、質量最大和最小的系外行星等。    據悉,這支由歐洲天文學家組成的行星搜尋小組通過智利北部甚大望遠鏡的精準光譜儀探測到32顆新系外行星,此次他們探測到的新系外行星數量接近迄今已發現系外行星總數的10%。
  • 科學家發現新系外行星,一年比地球一天還短
    目前來說,科學家已經發現的這些特別「浪」的行星,大部分都是氣體行星,有的和海王星差不多大,有的和木星類似甚至遠遠比木星還要巨大,它們分別被歸類為熱海王星和熱木星。在太陽系,距離太陽最近的就是水星了,它的近日點大約是4600萬公裡。
  • 系外行星:從科學猜想到大發現
    行星本身不發光,它表面的反射光相對恆星而言是極為微弱的,因此行星常常被掩蓋在母恆星的光輝內,要從距離地球達數百光年以遠的恆星系統中發現行星是很困難的。早在1855年就有天文學家宣稱發現了系外行星,但直到1992年,人類才首次確認有質量與地球相近的天體環繞著脈衝星PSR B1257+12(質量為木星10.98倍的HD 114762 b於1989年被首次發現,是最早被確認的系外行星)。
  • 系外行星的發現
    1,據外國媒體報導,系外行星碰撞:科學家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行星系統BD + 20 307年,發現在許多溫暖的塵雲,他們開始感到興奮,因為最近的塵雲可能更多證據行星碰撞,這種觀察是首次提出在10年前,2019年4月再次確認。對科學家來說,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更深入地分析碰撞過程是如何影響行星系統的形成和演化的。行星系統與地球非常相似,因為人們認為地球和月球是在一次巨大的撞擊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