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哥哥入獄
媽媽活著的時候,最看重學歷。用她的話來講,「說這個社會靠實力的是假話,找工作還要靠學歷」。
哥哥剛志在父母死後,從高中退學。四處打工掙錢,供弟弟讀書,唯一的想法是讓弟弟考上大學,實現媽媽的願望。
哥哥在搬家公司上班又扭傷了腰,公司不養閒人,哥哥被辭退。一下子哥倆的生活失去了經濟來源。
想著弟弟馬上要高考,自己的身體又不爭氣,學費成了頭疼的事。
「拜託弟弟一定要上大學」。哥哥求了菩薩,禱告了上天,儘快讓自己的身體好起來能出去掙錢。
而一切沒有好轉,錢也沒有冒出來,哥哥決定挺而走險。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哥哥把目光鎖在了一個老人身上。在哥哥印象裡,那是個和氣的老人,「她的錢用不完,稍微被偷點兒,也不會給她的生活帶來多大妨礙。」
而且,一旦被發現,說明情況還能得到諒解。
想的到挺好。事實是,哥哥被發現後,第一時間就懵了,腰痛的又走不了,看到老人報警,衝動之下殺死了老人。
本想著朝天堂的路走,一腳踏進了地獄的大門。那時哥哥剛志剛滿19歲。被判刑15年牢獄。
2弟弟,你好嗎
獄中的哥哥放不下弟弟,哥倆的聯繫靠著每月哥哥給弟弟寫一封信
第一封信
「弟弟:身體好嗎?……
想讓你上大學,又沒有錢,才幹了那件蠢事。反而連累你進不了大學,還被趕出了公寓,生活很難吧。我是個活著還不如死了的傻瓜。說多少遍都不夠……。」
哥哥在信裡懺悔。
第二封信
「弟弟:身體好嗎?很多話想跟你講,但不能說。還有事情想問你,比如高中畢業的事怎麼樣了?我總惦記著,拜託了。」
哥哥不僅擔憂弟弟的身體,還有學業。
第三封信
弟弟:身體好嗎?天氣進入了九月,還很熱。你在室外的工作很辛苦吧?不管怎樣好好幹吧!另外,拜託替我去祭拜那老人吧。
第四封信
「弟弟:身體好嗎?看了信裡寫的內容,我太高興了,覺得像在做夢?是真的!弟弟要上大學了!」
哥哥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弟弟上了大學。離天堂的路進了一步。
第N封,
弟弟:身體好嗎?謝謝前些天寄來的信。好久沒有收到直貴的來信了。獄中有規定,犯人一個月只能寄一封信,不過收到家人幾封信都沒關係。同一房間裡就有能收到好幾封信的傢伙,一天裡都樂呵呵的,有的還來探監,他們都盼望早一天出去和家人團聚……。如果直貴很忙,回信就不必勉強。」
其實,哥哥盼著得到弟弟的消息,希望弟弟能去看自己。
第N+封信
「弟弟,身體好嗎?」……。
哥哥的每一封信裡都有對弟弟身體的問候。如果弟弟身體好,為什麼不去看自己?
一直到弟弟結婚生子,哥哥都沒有等來弟弟的探視。
終於有一天,哥哥不再寫信了。哥哥的心死了。
因為弟弟給哥哥去了一封斷絕關係的信。內容是這樣的:
「從這封信被投入信箱那一瞬間起,我不再做你弟弟了。同時打算今後不再跟你有任何關係,下決心,抹去我們所有的過去。如果幾年後你出獄了,也請不要再跟我們聯繫。
理由只有一條:「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也包括保護我自己。」 弟弟說了心裡話。
「我因為是殺人犯的弟弟,不得不拋棄音樂的夢想,放棄自己深深愛著的女人。就職後,因為發現了這件事情,被調動了工作。結婚後,妻子被周圍鄰居們翻白眼,連小夥伴也不和孩子一起玩了……。」
哥哥縮在牆角哭了。從看完這封信起,弟弟和自己就沒有任何關係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親人了。
其實,他的人生從19歲就定格了。
想想自己從沒有想偷他人財物,更不會去想殺人。如果不是父母的離世,如果自己當時身體健康,如果不是為了給弟弟籌集學費,如果不是自己衝動那老人還活著,如果一切可以推倒重來……。
嘆的是,人生沒有返回鍵。怪弟弟無情嗎?想想弟弟一個人的艱難,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楚。
3被貼上標籤的人,只能被動接受自己應得的人生。
光是為了活下去,弟弟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一直過著搬家般的生活。
被退學
哥哥被抓後,弟弟所在的學校,建議他退學。他從昔日要好同學的客氣中明顯感到了疏離,漸漸地獨來獨往。
因為人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誰也不願同殺人犯的弟弟相處。
暖心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老師,不止在生活上給他帶盒飯,還在工作上四處為他聯繫公司。
難為了,為人師表的老師為給學生找份兼職,找熟人並幫助他隱瞞家庭情況。因為,沒有那個老闆願意僱傭殺人犯的弟弟。
此後,這個老師多次為他的學生奔走多個公司之間,也為弟弟和哥哥的關係做了粘合劑。
無家可歸
沒有錢吃飯更付不起房租,弟弟被限制搬出公寓。沒錢只好窩在垃圾回收站的公棚裡,幹著垃圾分類的工作,勉強餬口。
事業受阻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參加樂隊登臺唱歌,音樂的魅力讓他光芒四射,成為樂隊主唱。公司在籤約時,發現他的哥哥有問題被拒登臺。
他躲在角落裡,哭了。
此後,他到多家公司求職,被拒。
只有一家因為謊稱哥哥在海外工作而入職。不湊巧的是,公司意外被盜,哥哥的事被牽連查出。不管自己的業績多出眾,依然被從前臺調到倉庫,當了保管員。
讓他欣慰的是,公司沒有辭退他。
戀愛受阻
大學期間,弟弟愛上了一女孩,他隱瞞了家庭真相。女孩父母得到真相後強烈反對他們的戀愛。
這一段關係的終結讓他加深了對哥哥的恨意。
東野圭吾說,人生就是選擇什麼就要捨棄什麼的反覆。你選擇了這個,就要捨棄那個。
所以弟弟決定捨棄哥哥。弟弟變了。
在這提一筆,在當酒吧調酒師時,他為了5000日元,幫助一渣男給喜歡的女人酒裡下藥。
戲劇性的是,被聰明的女人識破。更喜劇的是,他又娶了這個女人。
弟弟說,「我這一輩子再也不可能站到前臺來了,就跟在樂隊時不能登上舞臺一樣,在電器店上班卻不能在店裡工作」。
弟弟不停地搬家,不停地換工作,不停地被歧視,不停地在心裡否定著自己,看人都不敢正視對方的眼睛。
「殺人犯的弟弟,不該配有正常人的生活?」
被歧視的人生,一直在扮演著悲劇中的主角。
人生如此,即使是再善良的人,也會不能隨時對誰都顯示出善良來的。
被打久了,自己也會對人舉起棍子的。
正如東野圭吾《信》的封皮,裡面沒有壞人,看後讓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