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力下降問題獲突破,哈佛採用重編程神經元法,恢復小鼠一半視力

2020-12-17 DeepTech深科技

衰老是一種機體對環境的生理和心理適應能力進行性降低、逐漸趨向死亡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形態與主要感覺器官功能等都會發生衰退,視覺更是首當其衝。但是,近日有兩大海外科研團隊相繼宣布,其針對衰老和青光眼造成的視力下降問題的研究,均取得了重大突破,或可有效逆轉衰老的時鐘。

其中,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科學家戴維・辛克萊爾及其同事在國際頂刊 Nature 上在線發表的研究 Reprogramming to recover youthful epigenetic information and restore vision,採用生物學辦法來試圖糾正眼睛和大腦之間信息傳輸中的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可通過把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其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而來自歐洲的科學家則選擇將猶他電極陣列植入相應神經元,通過控制注入大腦的電流量形成眼內閃光,讓小鼠更快完成識別,從而完全繞開了對眼睛的需求。

眾所周知,我們的視覺系統很複雜,不但有接收入射光的感光器,在這些感光器和大腦之間還存在著至少三種類型的神經元。這些視覺輸入一旦進入大腦,數個專屬區域會將把小塊兒的形狀與動作構建成場景,從而完成闡釋。而這一處理結果可能還會進入處理閱讀或面部識別等其他大腦區域,從而進一步解釋。

圖 | 放射狀切片掃描狀態下的眼睛及視神經

重編程神經元法

在組織修復中,哈佛團隊認識到,僅通過激活四個特定基因就可以將許多細胞類型轉化為幹細胞,這一進展讓他們頗為興奮。但不幸的是,在廣泛激活這些基因的同時會造成小鼠死亡,因為這些基因會促進正常細胞喪失同一性並發生分裂失控。

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問題大多是 MYC 基因引起的,因此,轉而專注於處理其餘三個基因。第一組實驗結果佐證了這一猜想:激活老年鼠細胞中的其他三個基因可以使細胞恢復年輕特性的同時,不會喪失正常的細胞功能。

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眼內的一種神經元,它們能將伸長的部分(稱為軸突)從眼睛連接到大腦。這些軸突如果在發育早期受損,是可以得到再生的,但到了成年以後,這種能力就會很快消失。

因此,研究人員破壞了視神經,然後激活了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中的三個幹細胞基因。這樣有了活躍的基因,即使是成年和患青光眼的小鼠,也能很快恢復大腦和眼睛之間的聯繫。最終的視力測試表明,這種基因治療方案可以恢復近一半的視力。將三個月大的小鼠與一歲左右的小鼠進行比較發現,基本可以確認,這一辦法對衰老帶來的視力減退情況十分適用。

並且這一研究結果也支持了之前的觀點:衰老的背後是表觀遺傳變異的累積,要逆轉某種複雜組織年齡、並恢復其生物學功能是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基因治療過程均未發生新細胞增長。相反,幾乎是依靠現有細胞來修復或替換視神經的受損部分,也就是軸突。而這種修復效果主要取決於甲基化 DNA 化學修飾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改變許多基因的活性。

「繞過眼睛」 的硬體植入法

第二項研究由四名歐洲研究人員完成,主要著眼於眼球下遊的部分。

當光信號進入大腦,與視網膜一對一物理映射的區域將首先進行解碼。換句話說,大腦中這一率先接收視網膜信號的神經元的幾何形狀直接反映了視網膜本身的布局。正是利用這種對應關係,研究人員可以通過一些電子設備來嘗試激活視覺系統,並做到完全不涉及眼睛。

具體做法是將猶他電極陣列連接到該區域中的神經元。由於此次的實驗對象是動物而不是人類,所以研究人員只植入了一組猶他陣列,電極數量也就不多,但這對實驗場景來說,也完全滿足需求了。

通過這些植入物,研究人員不僅可以連接到視覺信號首先到達並被解釋的大腦區域,還可以連接到進行下一步解碼處理的大腦區域。這樣以來,研究人員就可較為精準地控制注入大腦的電流量,做到只刺激小鼠的小範圍視野,而不會使其因刺激過於強烈而不知所措。

這些電流會讓小鼠產生所謂的 「光幻視」,就是通常所說的小閃光。而且,根據大腦這一區域的幾何形狀,研究人員還可以控制閃光燈在視野中出現的位置。

事實上,這一方法真的有效。我們知道,通常靈長類動物的眼睛會不自覺地轉向所感知到的閃光源,儘管那個地方實際上並沒有在眼睛中顯示出實質性內容。有研究人員曾訓練猴子,讓其識別兩個點是垂直排列還是水平排列,研究結果發現,當兩個點是由電極產生的光幻視時,猴子們就能分辨出來。儘管這種方法並沒有直觀的物理展示效果好,但肯定會比隨機選擇的效果要好得多。

研究人員又試著訓練猴子來識別字母,結果發現,當用注入電流來呈現字母時,猴子可以完成識別。換句話說,猴子們可以識別眼內閃光呈現出的字母,同樣這種方式並沒有展示真實字母的效果好,但是遠高於其他隨機呈現的方式。

離實際應用還有多遠?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 Andrew Huberman 探討了研究結果是否能推及到人類的問題。他指出,雖然文中描述的轉錄因子的作用,仍需在人類中進一步驗證。但研究結果提示,它們或能重編程不同物種的大腦神經元。

文中提及的兩大科學發現雖讓人振奮不已,但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目前為止,這兩大實驗都還處在早期的動物實驗階段,離人類的治療還有很遠的距離。因為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無法直接詢問那些動物看到了什麼,而是只能依靠對它們視覺能力的間接測試。

因此,也就很難解釋這兩種技術給視覺帶來的了多大的變化。並且這類實驗還存在很多潛在的安全問題,特別是涉及到改變人類基因的部分。

但這至少意味著,在 「逆生長」 這條道路上,我們再次向前邁出了關鍵性的 「兩步」—— 首先是可以肯定,當對大腦右側區域的電極進行刺激時會產生人為視覺效果,從而能夠實現繞過眼睛恢復視力的目的;

其次是針對衰老或創傷造成的神經功能喪失問題,只需要通過較小的基因幹預就能得到恢復。可以想像,這項研究如果得以繼續推進,未來必將為除視力問題之外更廣闊的層面帶來助益。

相關焦點

  •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自然最新封面:重編程視神經恢復視力
    當地時間12月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以封面報導的形式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利用基因治療誘導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重新獲得視力再生和恢復的能力。研究還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的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哺乳動物可返老還童了 復旦校友恢復了老年小鼠視力
    這就是登上Nature封面的研究:  來自哈佛、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細胞重新編程技術,成功恢復了老年老鼠的視力。  此舉證明了可以安全地將複雜組織(視覺神經組織)返老還童。  哺乳動物可返老還童了?復旦校友恢復了老年小鼠視力  第一作者呂垣澄還是一位中國面孔,本科就讀於復旦大學生物科學系,隨後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老齡小鼠已顯示...
    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恢復了老鼠的視力,成為最新的一項重磅衰老研究突破。他們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視網膜上老化的眼睛細胞時鐘「逆轉」,從而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功能恢復。
  •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可重編程到「年輕態」  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
  • 《自然》最新論文:細胞再生恢復小鼠視力
    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衰老領域的研究發現,小鼠眼睛的神經元可以被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重新獲得視力再生和恢復的能力。這項研究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哈佛科學家利用抗衰老基因療法使青光眼小鼠恢復視力
    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一種實驗性的基因療法,通過有效地逆轉小鼠細胞的衰老過程,成功地讓患有青光眼的小鼠恢復了視力。雖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該團隊表示,這項研究是用表觀遺傳學減緩衰老症狀的概念證明。研究人員將三個關鍵基因送入幾組有不同眼睛問題的小鼠的視網膜中。在視神經受傷的小鼠中,該療法幫助神經再生。該療法還有助於逆轉患有類似青光眼的小鼠的視力下降,以及那些與年齡相關的損傷。
  • 今日《自然》重磅:恢復神經再生,年老小鼠重獲年輕好視力!
    因青光眼或自然衰老而視力減退的小鼠,重新了獲得年輕時的正常視力。這項研究也憑其重要性登上了最新一期的封面。研究團隊由哈佛醫學院的David Sinclair教授領銜,呂垣澄(Yuancheng Lu)博士為第一作者,與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眼科教授何志剛博士展開合作。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或迎來變革性治療
    該研究利用基因治療誘導神經節細胞重編程,恢復年輕的表觀遺傳信息,從而使得視神經能在損傷後再生,並逆轉青光眼和衰老造成的視力下降。基因治療恢復青光眼和衰老造成的視力下降青光眼是一類由於視神經受損而造成視力喪失的眼疾,為全球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通過與麻省眼耳醫院的Bruce Ksander教授夫婦合作,呂垣澄等接著對重編程治療能否應用於青光眼疾病進行了探索。
  • Nature封面文章|呂垣澄等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
    該研究利用基因治療誘導神經節細胞重編程,恢復年輕的表觀遺傳信息,從而使得視神經能在損傷後再生,並逆轉青光眼和衰老造成的視力下降。基因治療恢復青光眼和衰老造成的視力下降青光眼是一類由於視神經受損而造成視力喪失的眼疾,為全球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通過與麻省眼耳醫院的Bruce Ksander教授夫婦合作,呂垣澄等接著對重編程治療能否應用於青光眼疾病進行了探索。
  • 恢復神經再生,年老小鼠重獲年輕好視力
    因青光眼或自然衰老而視力減退的小鼠,重新了獲得年輕時的正常視力。這項研究也憑其重要性登上了最新一期的封面。「這項工作首次證實,我們有可能對視神經這樣的複雜組織進行安全的重編程,使其變得年輕。」研究機構的新聞稿指出,「作為概念驗證,這種方法也為治療各種與衰老相關的人類疾病奠定了基礎。」
  • 外媒:研究人員藉助新型抗衰老療法恢復小鼠視力
    外媒稱,科學家12月2日說,他們已經用「裡程碑式」治療方法恢復了小鼠視力,讓細胞恢復到更加年輕的狀態,並且未來可能有助於治療青光眼和其他與年齡相關的疾病。據法新社東京12月2日報導,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戴維·辛克萊說:「能夠讓因衰老和疾病——特別是像痴呆這類無有效治療手段的疾病——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的器官及組織恢復活力,我感到很興奮。」辛克萊說:「我們希望兩年內(在臨床試驗階段)用這種方式治療人類患者的青光眼問題。」
  • 科學家發現眼球神經細胞再生或能恢復視力
    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逆衰老研究突破,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科學家將小鼠眼睛的神經元,重編程到一個更年輕的狀態,讓它們的視力獲得再生和恢復。該研究為人類進一步揭示了衰老機制,同時為青光眼等年齡相關性神經元疾病的治療指出了新的潛在靶點。
  • 科學家讓視網膜神經受損的小鼠恢復視力丨應用於人類還有多久?
    作者:辛雨視網膜神經受損的小鼠可以通過細胞重新編程恢復視力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Getty12月3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發表於《自然》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逆轉動物視覺衰老的新方法,即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讓一些細胞處於「年輕」狀態,使其能夠更好地修復或替換受損組織
  • Nature最新封面:復旦校友的研究成功恢復老年小鼠視力
    、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細胞「重新編程」技術,成功恢復了老年老鼠的視力。山中伸彌團隊發現成熟細胞可以「重新編程」,成為多功能性細胞,並由此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四周後,小鼠視力下降了約25%。但經過基因治療後,這些動物恢復了大約一半的視力敏銳度。
  • 哈佛科學家成功逆轉複雜組織的年齡,並恢復功能
    哈佛醫學院David Sinclair團隊在頂級期刊《自然》上以封面報導形式發表的研究成果,改寫了兩項歷史記錄。首次證明可以安全地將複雜組織重新編程到更年輕的狀態。首次成功逆轉青光眼引起的視力損失。,而且沒有它細胞重編程也照樣能啟動。
  • 《自然》:或可逆轉人類生長 :逆轉生物鐘可恢復老年小鼠的視力
    研究人員通過重置隨著細胞老化而積累在DNA上的數千種化學標記中的一些,已經恢復了老年小鼠和視網膜神經受損小鼠的視力。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一時間,人們對通過對成體細胞重編程產生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從而實現衰老組織或器官的再生,充滿了無限想像。但是,雖然理論上基因重編程能夠使成熟體細胞細胞重回年輕狀態,或發展成其它類型的細胞,但想要在複雜組織或器官中實現重編程過程,仍然是困難重重。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對老年小鼠的視網膜細胞重新編程,使其重新獲得年輕細胞的基因功能,讓小鼠由衰老導致的受損視力重獲新生,該研究還成功地逆轉了青光眼所致的小鼠視神經損傷,並恢復它們受損的視力。一時間,人們對通過對成體細胞重編程產生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s),從而實現衰老組織或器官的再生,充滿了無限想像。但是,雖然理論上基因重編程能夠使成熟體細胞細胞重回年輕狀態,或發展成其它類型的細胞,但想要在複雜組織或器官中實現重編程過程,仍然是困難重重。
  • 科學家用小鼠研究證明:新方法或能逆轉與年齡相關的視力下降
    據外媒BGR報導,科學家用一項小鼠研究證明,有可能逆轉與年齡有關的視力下降。研究小組利用胚胎發育過程中存在的基因,給小鼠的眼睛提供一種助力,事實證明是有效的。科學家認為,也許可以在人類身上使用類似的技術,不過在進行這些試驗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