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曾譽錄先生長期從事雨水收集工程及研究,對海綿城市工程建設中的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在熱火朝天的「海綿熱」中,他以冷靜的思考,撥開雲霧的遮繞,提出了發人警醒的九個「千萬不要」,為決策者和工程技術界指明了方向,值得認真一讀。------編者:劉波(中國海綿城市及流域管理先行倡導者、反城鄉硬化運動發起人)
摘要
2016年國內工程界熱火朝天的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各行業摸索著找尋海綿工程的方向。原來進行中的一些工程,也冠上了海綿城市的頭銜。國家投入大量資金,希望結合民間資金,改善水文環境累積的失序狀態,推動合理化的綠色環保節能永續工程,儘快處理內澇、乾旱、汙染等嚴重問題。
德國與日本在二戰結束的時候一片廢墟,幾乎確定是萬劫不復了,他們短短幾十年建成了新的社會、新的城市;清潔整齊,美麗優雅,賞心悅目。每個城市建設成果都是永續的存在,每一項工程成果都可以持續使用百年,不需要修修補補,不需要拆除重新開挖、重新設計。出國考察的工程師看了國外的公共建設,基本都認同,不但乾淨優雅,也都是永久性的。
海綿城市工程建設不能是三年、五年、十年的壽命。海綿城市,目標在於改正以往的城市建設發生的問題,所以應該也是1000年的永續工程,好比是都江堰一樣。當年長江大橋設計壽命是100年,今天的工程師必須有這樣的胸懷。
國家在海綿城市工程投入的預算有限,資金緊張,絕對不容許再有分毫的錯誤與浪費。「九個千萬不要」可以指出正確方向。
雖然資金緊張,該投入的還是要投入,必須是1000年的工程質量,完全依照工程規範設計,千萬不要貪便宜,不要被商人牽著走,否則日後浪費更多。
關鍵詞:
九個千萬不要、海綿城市設計重點、PP模塊的禍害、透水磚透水路面毫無意義、城市內澇問題--創造地下蓄水空間;雨水回收的意義與成敗關鍵
一、九個千萬不要--------海綿工程設計重點
1.千萬不要讓雨水沒有過濾就進入地下
2.千萬不要讓系統依靠人工清掏
3.千萬不要讓系統有任何堵塞的危險
4.千萬不要讓雨水回用的成本超過自來水
5.千萬不要沒有蓄水就直接下滲
6.千萬不要過度重視水質問題
7.千萬不要使用無法打掃的水箱
8.千萬不要讓水箱預算低於總預算的80%
9.千萬不要接受壽命10年以下的產品與工程方法
1.1千萬不要讓雨水沒有過濾就進入地下
進入地下清掏就麻煩了,日久必定堵塞,系統失效,廢棄不能用,國家的財政預算浪費了,問題沒有解決,還需要花錢清理。任何在地表面以下的過濾系統都有這個問題,清掏的深度可能達到3米,比修理地下水管還困難。地表以下只能有2種東西1.清水2.潛水泵。
1.2千萬不要讓系統依靠人工清掏
即使從地面可以清掏的系統也避免使用,否則清掏變成一種負擔。國內環境汙染嚴重,雨水含有很多雜物,不清掏必定堵塞,造成災難。如果必須清掏,應該使用自動系統或半自動系統,裝備清潔隊,成為標配,保持清掏工作非常輕鬆。
1.3千萬不要讓系統有任何堵塞的危險
德國DIN1989規定,進出水口的中間,只能放大不能縮小,就是避免堵塞。雨水回收系統堵塞,當然造成淹大水的風險,可能造成生命財產損失,不得不慎重。
1.4千萬不要讓雨水回收的成本超過自來水
雨水回收成本超過自來水,誰還要使用雨水呢?雨水回收成本最好是0.如果你想知道如何保持是0成本,請仔細研究德式雨水回收。
1.5千萬不要沒有蓄水就直接下滲
雨水直接下滲的工程費用不低,如果直接下滲了,無法使用雨水。我們應該先蓄水,水箱滿水位了,多餘的雨水才下滲,這樣一來工程費就不算是浪費了。基於這個理由,透水磚與透水路面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請參考德國葳西三功能水箱。
1.6千萬不要過度重視水質問題
海綿城市工程的考核辦法裡面沒有過度重視水質問題,一般雨水用途是綠化或衝廁,與人體不接觸,所以過度重視各種水質問題是一個重大的錯誤,在設計雨水系統的時候會誤導設計人員,造成各種錯誤。既然已經確定與人體不接觸了,為什麼還要研究水質問題呢?生產廠家自然會保證系統符合各種國標的水質要求,這是如何使用雨水的問題,不是回收的問題。回收的時候只需要清澈見底就可以了。
1.7千萬不要使用無法打掃的水箱
雨水回收系統使用很多方法過濾雨水,變成乾淨的雨水,如果蓄水的水箱無法保持乾淨,前面的功夫都白費了,所以必須使用很容易下去檢查的水箱或地下水庫----有輕鬆進出的樓梯或階梯,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可以保持「絕對乾淨」。為了達到這個水平,應該讓道路兩側的商家認養地下水庫,沒有下雨的時候可以作為營業場所,或培訓地點,或休閒空間,雨季到了就上鎖。可以免費使用,也可以有償使用。都市寸土寸金,大部分地下空間都可以處理成為商用空間,成為都市特色。
1.8千萬不要讓水箱預算低於總預算的80%
海綿城市工程基本上就是水箱水庫水池,國家的財政預算應該都用在蓄水空間,除非是必要的淨化或過濾設備,水泵,配管等,其他的錢都必須用在蓄水空間。辦不到就不算是好的海綿工程。
街邊上的大娘,隨手拿個大盆,放在雨中,就能接到雨水。我們的工程師與設計院,必須搞清楚,80%以上的錢必須用在蓄水空間。
1.9千萬不要接受壽命10年以下的產品與工程方法
很容易報廢故障失效的工程方法與產品,譬如透水磚容易堵塞,透水路面容易堵塞,塑膠袋裝雨水的PP模塊,基本上沒有什麼工程意義,這些方法與產品,都不應該使用。海綿城市工程應該都是百年大計,應該都與四川成都都江堰一樣,耐用千年。
二、海綿城市工程應該是1000年的永續工程
國家在海綿城市工程投入的預算有限,資金緊張,絕對不容許再有分毫的錯誤與浪費。
雖然資金緊張,該投入的還是要投入,必須是1000年的工程質量,完全依照工程規範設計,千萬不要貪便宜,不要被商人牽著走,否則日後浪費更多。
但是國內工程界有些積弊需要及時改正,否則造成的浪費與錯誤非常嚴重。比較明顯的問題大約有下列幾項:(失去了方向)
-------PP模塊的禍害
-------純淨的雨水是上天的恩賜---請不要把雨水放在汙染的骯髒的水池裡面
-------透水磚有什麼意義?
-------透水路面有什麼意義?
以上的工程產品,他們沒有解決問題,他們製造了問題,與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目標幾乎沾不上邊。國內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方向在哪裡?
海綿城市的方向—---最急的問題
國內最尖銳的城市建設問題主要在下列幾項:
-------城市內澇問題---其實不是天災
-------雨水回收的意義與成敗關鍵(老百姓不肯用你回收的雨水,你的系統就失敗了)
-------洪水帶來的汙染非常嚴重
-------現有的城市黑臭髒亂現象一時難以解決
-------廣大的民間資金人力與民間智慧無法動用
-------國內缺乏先進國家的技術,技術面一片空白,不接觸國外技術,設計人員面對問題缺乏指引。
三.PP模塊的禍害
1.沒有水的蓄水池
國內工程界最近10年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政府出資建設了幾千個所謂的PP模塊蓄水池,但從來沒有人檢查裡面是否有雨水。PP模塊是一個網籃,自身當然無法蓄水,所以是外面包覆的塑膠袋蓄水。我們淪落到用塑膠袋蓄水了。工程界很多人質疑,拒絕,但是PP模塊塑膠袋依然鋪天蓋地的銷售安裝。
2.造成附近建築物地基被掏空的隱患
每一個PP模塊蓄水池早晚都有破裂,只要破裂一個小縫隙,水漏出了,就能衝走泥沙,水壓使得縫隙逐漸擴大,衝走更多泥沙,就崩塌了。常年的大雨衝刷,在附近的建築物地基底部附近形成一個空隙,造成建築物傾斜的隱患。如果遇到地震,更容易傾倒。這麼嚴重的問題,無法監測,無法預防。
3.垃圾無法善後,禍延子孫,形成黑臭水體
PP模塊的一個大問題是,將來無法善後。PP模塊蓄水池是為了儲存雨水而設計的,但是雨水裡面的樹葉,鳥糞,垃圾,泥沙,只能進去,無法出來,將來就是一座垃圾池,黑臭水體,如果把上面的草皮掀開,必定是惡臭無比,垃圾都卡在深處,無法善後,無法焚燒,無法掩埋,將來不知如何善後,禍延子孫。下一次發生非典之類的瘟疫,也許就是PP模塊的汙染引起的。
4.常年汙染地下水
這樣的所謂蓄水池,裡面多半沒有水,都漏光了,因為它是用PE膜包起來的,PE膜最寬6米,使用2片PE膜銜接就必須融焊,融焊一定會有一些小孔,漏出的雨水把底部的泥沙掏空,就垮了。
大面積雨水集中一點衝到地下,常年不斷衝刷一個點,形成地下井,內部積累的汙染物會汙染地下水層。每次下雨,把都市路面衝洗乾淨,變成大量汙水,把地面汙水垃圾全部集中灌入地下,這就是垃圾池的效果。如果雨水平均分布地表,經過地層過濾,反而不會汙染地下水。
PP模塊池子本來是為了解決海綿城市問題而出現的滯洪池或下滲池,現在變成了汙染的源頭。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造成新的問題。
5.側面壓力是大問題,從來沒人敢討論
PP模塊最大的問題是側面的壓力,尤其是山坡地,地下水會流動,對PP模塊側面壓力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推銷PP模塊的廠家只強調,從上面壓下去的垂直承受壓力很大,可以承受大量泥土覆蓋,可以停汽車。從來沒人敢討論側面壓力。
不下雨的時候,裡面是空的,泥土的壓力容易從側面擠過來,造成許多崩潰的PP模塊池子。地下的尖銳磚塊石頭,金屬垃圾,管材等,在泥土的推動下,很容易刺穿PP膜。
現在大家知道的已經有多處崩塌的PP模塊池。其他不知道的,是否已經崩塌漏水,無人過問。驗收通過了,從此沒人注意裡面是否能蓄水,或者已經漏光了。如果設計院還是繼續設計PP模塊,應該規定驗收後2年,裡面必須還有雨水能抽出。如果許久不下雨,卻能抽出水來,就是地下水滲入水箱。
6.抗浮力的問題
在地下水位高的沿海或沿江地段,挖土1米5就看到水。設計院如果設計了PP模塊,廠家不得不施工,埋下去的PP模塊被地下水浮起來,就散了,崩塌了。現在不浮,也許過幾個月就浮起來。有些施工單位不得不先鋪一層鋼筋混凝土底板,總成本可能超過整個的鋼筋混凝土池子。荒謬的施工還是會進行下去,否則無法驗收。
如果不顧地下水浮力,勉強驗收,這個PP模塊池一旦崩塌,與地下水是相通的。
設計院給的預算應該是足夠興建鋼筋混凝土的水池,正規的做法也是大家熟悉的做法,就是遊泳池,消防池,滯洪池,任何水池,都可以用鋼筋混凝土做。但是混凝土的利潤太透明了,無法撈錢。
7.利潤不透明,大家分錢
如果改用所謂的PP模塊,中間的利潤都是不透明的,總包可以賺,小包可以賺,賣PP模塊的公司可以賺,最後送給領導的回扣也有一個能接受的金額。既然大家都有利可圖,樂此不疲。大家知道是騙人的,領導也知道,賣的公司也知道,總包也知道,但是國家的工程,國家的錢,誰也不管日後的工程品質,錢到手再說。如果用鋼筋混凝土,利潤太透明了,中間的人都分不到很多錢,大家都不喜歡。2000多元一個立方的預算,最後國家買到的是500元一個立方的PP模塊一堆塑料塊與塑膠袋。國家損失非常大。
8.原始設計是下滲用的,不是蓄水用的
PP模塊池子在德國發明的時候,主要是做滯洪池與下滲使用的,雨水進入滯洪池,立刻就從土工布滲出,滲入地下,變成地下水。中國廠家生產外銷了許多年,不知道是做什麼用途,都是外銷到歐美,後來人民幣升值,生產工廠太多,外商殺價,利潤差了,就在國內打市場,某一個廠家與北京的設計院談妥了,把它編入標準圖集,全國各地的設計院也跟著模仿,雖然不懂,它畢竟是圖集列舉的一種產品,錯了也沒有責任,於是全國風行,造成了幾千個沒有水的PP模塊蓄水池。
工廠為了推銷這種中國商人自己發明的怪物,發揮了無窮的想像力,編造了許多誤導業主的技術說明,好像是天方夜譚,變戲法,但是業主不懂,都只能隨他們擺布。這些技術資料都經不起土木工程或地質系的教授的分析,無法面對專家們的質疑,謊言很容易戳穿。但是如果你在網上發一個帖子,提出質疑,很快就被廠家刪除。教授與專家們都不想管閒事,禍害就一直持續著。
9.商人發明的產品,設計院工程師都跟著走
雖然有圖集,但是這個產品沒有國家標準,沒有行業慣例,沒有經過專家論證,沒有技術指標,用塑膠袋包幾百噸的水,居然也設計在工程項目的圖紙上,發包,建造,驗收,可以稱為大陸近10年來最大的騙局,居然連政府設計院工程師都跟著走,不能說不是奇蹟。
10.海綿城市工程應該是1000年的永續工程,好像萬裡長城或都江堰
海綿城市或綠色建築的雨水回收,應該是1000年的永續工程,就好像萬裡長城,就好像是四川都江堰一樣。荷蘭人造陸,與海水鬥爭,創造的陸地永遠是陸地,可以建築房屋居住,可以做各種用途。地下蓄水空間,無非就是地下室而已,有什麼困難?中國的工程師為什麼連PP模塊這一關都過不了?
11.PP模塊帶來的是一場生態的浩劫
用國家的預算,國家的力量,大量破壞生態,將來無法恢復,這是一個生態浩劫,是不可逆轉的錯誤。商人發財,造成預算浪費,還是小事,生態破壞,不是小事。人類的知識與經驗,還不知道怎麼處理廢棄的地下垃圾池。
幾千個垃圾池,在全國各地汙染地下水,其中部分因為破裂崩坍,是跟地下水相通的,怎麼處理?PP模塊蓄水池就好像是把垃圾傾倒到水井裡面,用國家的預算支持,繼續下去,後果真是不堪設想。不法商人偷偷傾倒汙染物,也就是幾次而已,PP模塊池子是常年永續的傾倒垃圾,非常嚴重。
12.完全不能符合「評價與考核標準」的規定
住房城鄉建設部2015年7月公告的「海綿城市建設績效評價與考核辦法」第8條規定:
雨水收集並用於道路澆灑、園林綠地灌溉、市政雜用、工農業生產、冷卻等的雨水總量(按年計算,不包括匯入景觀、水體的雨水量和自然滲透的雨水量),與年均降雨量(折算成毫米數)的比值;或雨水利用量替代的自來水比例等。達到各地根據實際確定的目標。
注意:現在的PP模塊蓄水池根本無法證明裡面是否有水。
13.至少要強制規定顯示雨水量
如果設計院繼續設計PP模塊蓄水池,至少應該增加雨量顯示設備,每次下雨記錄雨量,計算是否符合住建部的規定,同時也可以顯示PP模塊池子裡面裝的是雨水還是地下水。如果很久不下雨,裡面的水抽出來,永遠抽不完,這個水就是地下水。
14.編列預算應該符合市場行情
如果設計院編列的是PP模塊蓄水池,就應該依照PP模塊行情,不能依照鋼筋混凝土行情編列預算,否則國家的錢都買了劣質產品。這樣的做法應該屬於違法行為。設計院如果不知道行情,就是失職。上網查查行情,設計院不能說他不知道行情。
15.啟動抽驗機制
現在應該由國家出面,抽驗全國的PP模塊蓄水池,如果都沒水,或都是地下水,就可以停止這一場災難,刪除設計院的PP模塊圖集,讓海綿城市建設走上正軌。原有的水池水箱規範國標本來就很完整齊全,設計院完全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判斷能力與計算能力,不要再被商人牽著鼻子走了。
四.純淨的雨水是上天的恩賜---請不要把雨水放在汙染的骯髒的水池裡面
國內的另外一個荒謬現象就是用砂子擠壓成的地埋模塊蓄水或過濾。
各種地埋沙模系統的三個致命傷:
(一)、砂濾容器埋地系統無法清理本身的汙垢,無法用人工或機械保持清潔
(二)、砂濾容器埋地系統無法加壓,無法控制汙水處理速度,只適合小雨幹
旱地區,稍大的雨量就越過埋地系統直接流過去了
(三)、砂濾容器埋地系統無法檢測水汙染的程度,只要是雨水汙水洪水通通
經過同樣的滲濾過程,即使是乾淨的雨水也必須經過砂濾,反而被汙染。
請大家注意:
1、雨水本身非常乾淨,不含石灰質,少量汙染是落地後吸收的,簡單的
淨化可以達成任何國標規定的純淨度,成本低廉維護容易,國內的汙水處理行業已經非常成熟,絕無問題。
2.一般任何廠家供應的玻璃鋼水箱與鋼筋混凝土水箱,可以做到內部非常乾淨,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可以在裡面吃火鍋,打麻將,喝茶吸菸聊天,如果看見地面有少量垃圾,隨手清掃,非常容易。
3.國內部分廠家,使用透水磚,或透水砂模,做成的地埋的透水容器,吸納雨水裡面的染物,包括泥沙垃圾汽車排放的機油汽油柴油汙染,透水的砂模一旦吸納了汙染,永遠無法清理,成為骯髒的水箱,如果你讓乾淨的雨水進入骯髒的水箱,肯定是錯誤的設計。
這些方案,就是一個永遠骯髒的水池,任何汙染物進去就出不來,永遠留在裡面,這是國內最荒謬的工程設計之一。
汙染的油類與黑臭的汙水被砂質的容器吸收,完全無法清理,即使動用大量人力機械抽出淤泥,汙染的部分永遠留在沙模裡面,排不出來。再進來的雨水都被汙染。
4.少量的汙染物,停留在1%以下的空間,在地下溫暖潮溼的環境,逐漸發酵生長,
可以讓汙染的水擴展到100%的蓄水空間,所以無法清理垃圾的任何雨水系統都是黑水臭水的來源。
5.海綿城市專家們一再大聲呼籲,讓汙染在源頭就解決,千萬不要等汙染進入蓄水空間,再花幾十倍的錢與人力去清理,所以設計單位必須注意。
6.國內砂模埋地系統圖解(省略)
五.透水磚沒有工程意義
簡單的數學概念---透水磚佔5%面積+95%草地面積
(一)、一塊草地上有一條人行道,鋪上透水磚,下雨的時候不積水,鞋子與褲腳不會濺水,就是透水磚的最大的功能。假設透水磚路面佔草地面積的5%,其餘的95%還是草地,下雨就直接下滲到地下了,5%透水磚收集的水量沒有什麼意義。如果不使用透水磚,雨水自然流到路邊,還是下滲了,一點都沒有浪費。
(二)、5%透水磚的工程費用就比普通的碎石或水泥路面貴得多,唯一的好處是不會濺水
保持鞋襪不容易沾水,這個概念根本不屬於工程設計,沒有工程價值。
(三)、透水磚的設計壽命大約5-10年,沒有任何廠家敢提出保證,透水率衰減速度如何,基本上不是永續性的工程產品,時間久了就無效了,投資沒有意義。
(四)、水裡面有膠質,與泥沙結合,很容易堵塞。你最熟悉的就是家庭自來水裡面含有膠質,當你清洗更換飲水過濾器的濾芯,就會看見膠質,雨水裡面更是有膠質,與灰塵泥土混合,下滲的結果就是堵塞。
(五)、若在馬路兩側鋪設人行道透水磚,下滲的方向也是問題,是否會把路面地下的地基掏空?造成馬路坍塌?投入許多經費,最後不如與馬路排水合併,都可以利用高差自然收集,排入距離馬路比較遠的土地。透水磚過了幾年堵塞了,還比不上斜坡自然排水功能良好。
(六)、廣場鋪設透水磚,是一樣的問題,日久失效。下小雨還可以看不見積水,下大雨就看得見積水了,效果比不上自然坡度排水到線性排水溝。
海綿城市在國內熱火朝天,大家一窩蜂生產透水磚,質量良莠不齊,沒有驗證的實際效果,浪費寶貴的國家預算,設計人員應該深入考慮。透水磚不是永續性的產品,基本上沒有價值,工程費用比材料貴很多,安裝時浪費一次資金,日後如若要更換,還會影響周邊工程設施,還需花錢去拆除。
六.透水路面沒有工程意義
大部分生產銷售瀝青透水路面的公司,無法解釋,透水路面與海綿城市目標有什麼關係?
(一)、防止路面積水,增加汽車行駛安全?雨量大到某一個程度的時候,快速排水也許更安全。透水路面只有在小雨的情況下,路面才能保持無積水。這個問題與海綿城市的目標無關,屬於交通安全的範圍。
(二)、透水率的衰減期是幾年?這個問題是供應商避之唯恐不及的。有的工廠說8-10年,有的說15年,但是也有廠家說只有一年。隨便他說幾年,終究不是百年工程,不是永續工程。堵塞了以後,雨水無法下滲,比傳統的快速排水路面更不安全。
(三)、各種卡車,大巴,大小車輛底盤沾粘了大量泥巴油漬,下雨的時候就是老天爺免費替你洗車。當輪胎把雨水甩到底盤上,長時間快速衝洗,衝下大量泥巴油漬,都留在馬路上,加上水中的膠質,慢慢下滲,沒多久就堵塞了。這是不可逆的過程。
(四)、滲入細孔中的泥沙油漬,目前市場上沒有清理的方法能有效減緩透水路面堵塞的發生。廠家建議的使用高壓噴槍衝洗,根本不現實,超過地下一釐米的深度就無法衝洗到。淤泥細沙是一路堵到路面以下深處的。衝洗的成本更不能估算。
(五)、透水路面遠不如傳統的路面快速排水系統。傳統的馬路排水設計,完全把泥巴衝走,排入馬路兩邊的水溝。如果你認為雨水排入水溝是一個錯誤,不符合海綿城市的要求,那麼你只需要把水溝裡面的水收集到馬路兩側的地下蓄水池就可以了,處理後供應各種用途,達成減低熱島效應的目標,完全符合海綿城市的要求,完全用不著,也絕對不必要去選擇錯誤的透水路面。
(六)、近20年國內的公路專家都致力於防止雨水滲入地基,因為雨水是公路壽命的頭號殺手,必須快速排到公路以外的地方,保證行車安全,避免雨水滲入地基,影響地基的堅實。在南方雨多的地區甚至要做隔水層,嚴格防止雨水下滲破壞地基,否則不到幾年馬路就變成坑坑巴巴,必須翻修。
(七)、國家推動海綿城市建設,許多工程方法都趕搭順風車,但是總要有個合理的工程理論基礎。透水路面的基礎強度是否夠,是否能耐久,破損後是否影響行車安全?廠家應該提出性價比的分析。如果還要回收雨水作為各種用途,更應該提出與傳統路面雨水回收的比較。山東濟南南二環高架道路設計的雨水回收,屬於傳統的排水方法,非常理想,可以作為參考。
七.城市內澇問題---創造地下蓄水空間
海綿城市專家們說的很透徹,城市內澇是人為的禍害,是城市快速發展失序的結果。但專家未有提供解決方案。
國內設計院給排水專業相當成熟了。如果有一條街淹水,應該早就解決了,不至於年年淹水,一直無法改善。如果是預算問題,就不是技術問題。如果給了錢,還不能改善,就是技術問題。國內設計院改善內澇的方法,基本上就是使用大型水泵大量抽水,排入水溝。這是治標的方法,無法治本。
城鄉建設部的「評估與考核標準」第十條:
「城市暴雨內澇災害防治」
「歷史積水點徹底消除或明顯減少,或者在同等降雨條件下積水程度顯著減輕。城市內澇得到有效防範,達到《室外排水設計規範》規定的標準。」
歷史積水點,一般不是很大的範圍,幾條街的積水,水量不是很大,可以用創造地下蓄水空間或下滲管道的方式來解決。目前在國內市場上能找到的下滲技術至少有3家國外的公司可以提供。蓄水空間生產廠家很多,玻璃鋼,PE水箱,鋼筋混凝土水箱,組合式水箱,全國各地都買得到。
八.雨水回收的意義與成敗關鍵------老百姓不肯用你回收的雨水,你的系統就失敗了
注意:成敗關鍵就在於正確的雨水回收概念:
(一)、雨水回收工程預算80%以上應該用於水池
以往國內的許多雨水項目,水箱太小,根本就是浪費國家預算,下雨沒多久就滿了,也可能漏光了,如果真的能留住,真的用到了雨水,沒多久就用光了,水箱太小,回收量太少,平均每立方的代價非常高。大部分業主根本不用雨水,反正國家只強制回收雨水,不強制使用雨水。雨水回收的目標與意義,可以說大多失敗了。僅有的使用中的系統多半是政府單位展示用的系統。
(二)、雨水回收單位成本太高
使用雨水的業主發現成本超過自來水太多,需要組織人力做維修服務,更換濾材,還需要人工管理,萬一設計錯誤還會淹水,造成災難,所以大部分業主都把雨水系統關掉,省事,省錢。
(三)、系統設計三大錯誤
1.每個雨水系統都依賴人工清理,沒有不堵塞的系統,但是中國人根本沒有清理堵塞雨水系統的習慣。每個雨水系統都有堵塞淹水的危險。為什麼做不到不堵塞呢?為什麼做不到保證安全沒有危險的系統呢?
2.過度淨化,甚至用膜過濾或在線監控,浪費電,浪費維修人力與材料,淨化後的雨水還是衝廁所。幾乎每個工程師都只問淨化,不問費用,不問有什麼意義,好像他們對雨水回收的認識就只有這麼多,抓不到重點,抓不到方向。大部分項目都使用汙水處理的方式來應付雨水回收的設計需求。
3.蓄水池投入資金不夠,都被刪減,容水量太少,因為沒人在乎雨水,那是國家大事,跟我無關,只要應付上面的規定就行了。幾乎找不到完工的系統還在使用雨水的例子。但是海綿城市工程未來的方向大部分就是增加蓄水空間。
(四)、良好的雨水系統回收雨水的成本最好是0
所以設計良好的雨水系統的經常費用必須很低,最好是0,系統必須是1000年的都江堰工程的設計與質量,利用自然力,最好不要用電,省事省力,自動保持清潔,否則你無法強迫業主使用雨水。雨水本來就是不要錢的,國內的雨水回收成本太高,非常荒謬。不知道有什麼意義。工程師搞的系統,比不上街邊上大娘放一個腳盆接雨水。
(五)、雨水回收的價值沒有被充分認識,資金投入不足
緩解乾旱問題,沒有什麼好辦法,就像荷蘭人與海爭地,百年大計,不要猶豫,就是需要不斷的建設蓄水池,小海綿,中海綿,大海綿,讓地下水池工程或自然水體變成都市建設的常態。國內海綿城市資金的投入與設計方式顯示,我們還沒有充分認識這個價值,投入建設蓄水空間的比率不足。
(六)、管理問題無人過問
都市內的小海綿,小型的蓄水池,必須管理良好,保持光線明亮,空氣流通,裡面一塵不染,老百姓養成使用雨水的習慣,讓街邊上的企業認養水箱,或出租給企業使用,條件是必須管理良好,如果都像肯德基麥當勞裡面那麼乾淨,就成功了。管理良好的地下水庫,光線明亮,空氣流通,進出方便,好像東京的地下皇宮,必須非常乾淨,可以在裡面吃火鍋打麻將喝茶抽菸聊天。雨季到了就鎖門,不允許進出使用。
小海綿多半是開發商做的,管理都不到位。中海綿與大海綿比較容易控制,因為總數比較少,多半設計的時候就已經設定管理方式。
(七)、南方各省雨水充沛,還需要回收雨水嗎?
1.自來水廠的經常費用可能有70%是付給電力公司的,大量耗電,淨化與輸送,沿路還有管網的漏水損失,代價很高,但是水廠供應飲用水的質量,卻有70%-80%用來衝廁綠化洗車衝洗地面,如果改用雨水,可以節省大量電力與化學藥劑,為環保做出貢獻。
2.都市不斷擴張的結果,管網建設投入資金很大,原有的管網漏水率也會增加,使用雨水可以減緩國家資金投入與工程浪費。
3.故不是缺不缺水的問題,水費雖然便宜,整個社會付出的代價太高,我們的水費只管上水,不管下水,沒有做到使用者付費,所以水費很低,一般人沒感覺,節水的動機不存在。所以還是必須強制使用雨水。政府應該提高水費,補貼汙水處理費用。
(八)、淹水的城市還需要回收雨水嗎?
回收雨水的容器與蓄水空間,在淹水的時候剛好就是蓄水的小海綿,防止雨水流到街上淹沒房屋汽車,所以淹水的城市更需要回收雨水。
結語
2015年8月1日筆者在上海同濟大學演講提出「創造地下蓄水空間」的概念,許多設計院開始注意這個概念。2016年新版的海綿城市設計標準裡面已經出現「創造地下蓄水空間」的規定。
工程師需要的是新的思路,新的做法。大的水災譬如洪水決堤,不易解決,但小型的積水點應該不難徹底解決,關鍵是負責單位是否有決心並投入合理的預算。
基礎的方法仍離不開世界各國普遍採用的方法:小海綿,中海綿與大海綿的概念。即只要創造足夠的地下空間,問題自然可以解決。
9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E20環境平臺特別支持的首屆「網際網路+中國生態城市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行。以「網際網路+背景下的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為主題,特邀生態城市相關研究專家與上百家企業、投資方及數十個攜帶項目的城市管理者,以「四方論壇」形式,圍繞「特色小鎮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案例分享」「網際網路+時代下新興產業發展契機」等話題,共同探討中國城市生態建設與發展中的戰略、方向、技術性問題,搭建政企溝通及宣傳平臺。
屆時財政部PPP中心任、財政部PPP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焦小平,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能源所所長、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家卓就「PPP推動下的海綿城市建設」「PPP模式下的產業生態鏈整合」等話題發表專題演講, E20研究院市場調研系列之「海綿城市主題報告」同時在現場發布;企業方面,葛洲壩、首創股份等分享海綿城市招投標和建設案例,北京泰寧科創雨水利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住建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潘曉軍,也將與觀眾分享海綿城市規劃與技術創新。
相關閱讀:
專題報導:聚焦「逢雨必澇」背後—— 危機催生巨大需求,關於海綿城市建設的思考
手機端微專題更精彩,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查看專題:
編輯:李豔茹